張家界地理
『壹』 張家界的地理風貌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這里的少數民族人口佔了總人口的69%,主要有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張家界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和楊家界風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64平方公里,於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內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等名勝古跡,賀龍、杜心五等名人故居構成了當地的人文旅遊資源;而古樸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民間武術硬氣功,更為當地的旅遊資源錦上添花。
節日
土家三過年
土家人每年要過三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趕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一過"十月年"。"過趕年"的晚上,寨中空場燃起篝火,土家人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六月年"是因土家人歷史一次重要的遷移,完成遷移的這一天是農歷六月二十五,土家人在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過"六月年"的習俗。"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互相拜年,共慶"十月年"。
白族火把節
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舉行的火把節與消滅害蟲、保護莊稼有關。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這天晚上,各家都要點火把,全村的火把集中起來後,人們從火堆上來回跨越,以祈求火神祛邪避災。
此外,張家界地區有特色的節日還有: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
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於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
清明插柳葉於門,謂之「清門」,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制彩幡,掛於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
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以避「邪毒」。當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於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於澧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曬衣服,謂之「覃後曬皮」,傳說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後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
七月七夕,婦女結綵綢對月穿織,陳瓜果於道以祀牛郎織女。
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過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皎潔的月光,去冬瓜園里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
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住宿
一般到張家界旅遊最好是住在風景區內,盡管那裡的住宿價格要比市區貴些,但可以省卻來回奔波之累,還節省了時間。市內有四星級的祥龍國際酒店、張家界國際大酒店,還有金都大酒店、南航富麗來大酒店等都是理想的住處。景區內有天子國際大酒店、亘立國際大酒店、江漢山莊、湘水賓館等,條件都還不錯。提醒:背包族也許會覺得住賓館比較奢侈,那也可住單位招待所或私人旅館,服務熱情,價格低廉,如果想衛生些,自己帶上一個睡袋就有備無患了。
餐飲
張家界的土家族飲食既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華。辣,是湖南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以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臘、酸、腌制菜食,風味獨特,建議品嘗一下。在張家界景區內用餐是非常貴的,帶肉的菜每份30元以上,野味菜80元以上,有野豬、竹雞、樅菌、野木耳等,蔬菜15元以上。到市內就很便宜,晚上滿街都是大排檔,50元錢可以讓四個人吃得很不錯, 張家界特色菜有臘豬頭、"團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魚肉、泥鰍鑽豆腐、烏雞天麻湯等;風味小吃有社飯、豬血稀飯、桑植鹽豆腐乾、獼猴桃汁等。提醒:1、在張家界景區內可以吃到大城市難得吃到的香甜可口的玉米棒以及野生獼猴桃。2、在景區內當地人開的小飯館里可以吃到被炭火烤得烏黑的香噴噴的臘肉,只要把外層洗掉就行了。這種臘肉是在農家的灶上慢慢烤出來的,在城裡是不可能吃得到的。
娛樂
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張家界市的現代娛樂設施十分完備。康樂球、網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桑那浴等娛樂項目隨處可見。在張家界還是參與一些當地的民間娛樂活動才有意思,張家界土家毛古斯舞、土家擺手舞、土家武術硬氣功、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土家陽戲等,至今仍保留著鮮明的傳統特點,是民族風情的精華。留意一下當天的報紙廣告欄,可以發現在當地劇院、文化館中有不少精彩的民族表演,如旅遊期間恰巧遇到節慶活動日,甚至可與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載歌載舞。在張家界景區內一路上有不少聽山歌的點,每個點有七八個土家族姑娘。你可照歌單點唱,也可讓她們唱拿手的,花10元錢就行了。「烏龍寨」景點的「山歌亭」是聽山歌最好的地方,這里地處半山腰,面對著空曠的山谷,對面的山峰形成天然的迴音屏,你一定要站著面向山谷聽,那樣才會真正地感受到空谷傳音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妙韻。感覺中那裡的幾位土家族姑娘的嗓音也要特別亮一點。
購物
與大都市相比,張家界的商業雖然尚欠發達,但這兒的土特產特多,尤以獼猴桃、青岩茗翠茶、龍蝦花茶、松菌等較為著名,原汁原味,價廉物美;桑植鹽豆腐乾是清朝貢品,「葛根寶」純天然綠色系列飲品,集保健益壽於一體,茅坪毛尖茶清香撲鼻,味醇色美,飲後潤肺提神,都是不錯的特產;此外還可以買些土家風味的「辣妹子辣臘」系列食品帶回家去。
交通
外部交通
航空
張家界荷花機場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官黎坪辦事處荷花村,距離市區5公里,目前以開通了往返全國20多個城市的航班,但除了上海、北京、廣州、成都、長沙之外,其他城市並不是每天都有航班,航空時刻表經常變化,因此要以當地售票處電腦上顯示的班次為准。
鐵路
張家界鐵路線路四通八達,通過石長線與京廣鐵路相通,目前已與國內1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旅客列車。張家界至廣州、長沙、湛江的列車為始發站,乘坐方便。
如果只想游覽張家界,就不要乘坐從廣州到張家界的K502次車和長沙至張家界的K525次,因為這兩班車均要繞道吉首、懷化等地,比較浪費時間,當然如果想去鳳凰玩,就可以乘這兩班到吉首下車。
從火車站到張家界市有24小時營運的公交車,票價2元。
公路
從長沙往返張家界市或武陵源景區,可以乘坐長途卧鋪汽車,每天早上7:00發車,車票100元左右。鳳凰到張家界,每天早上8:30有一班汽車,票價40元/人。
內部交通
公路
張家界汽車站在人民路盡頭處。張家界市至武陵源景區約30公里,每天中巴來往頻繁,約30分鍾一輛,車票價10元,1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
登山索道
進山後如果想玩得逍遙一些,可以坐登山索道,天子山索道的價格為上行52元/人,下行42元/人;黃獅寨索道的價格是上行48元/人,下行38元/人。
滑竿
滑竿價格要比索道貴,一般平地上為100元,上山要200-300元,不過可以試著還價。
觀光車
天子山、楊家界環保車15元/人;十里畫廊觀光小火車往返 29元/人。
漂流
茅岩河漂流,人力橡皮舟114元/人,約3-4小時到達終點;機動橡皮舟124元/人,約2小時到達終點。
張家界市區至各景點距離
索溪峪 32公里 黃龍洞 40公里
張家界公園 32公里 天子山 102公里
茅岩河 35公里 九天洞 80公里
『貳』 誰知道張家界的地理、風土人情、歷史、、特點、資料、簡介、景點等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這里的少數民族人口佔了總人口的69%,主要有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張家界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和楊家界風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64平方公里,於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內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縱橫,景色奇、秀、幽、險,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等名勝古跡,賀龍、杜心五等名人故居構成了當地的人文旅遊資源;而古樸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民間武術硬氣功,更為當地的旅遊資源錦上添花。
節日
土家三過年
土家人每年要過三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趕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一過"十月年"。"過趕年"的晚上,寨中空場燃起篝火,土家人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六月年"是因土家人歷史一次重要的遷移,完成遷移的這一天是農歷六月二十五,土家人在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過"六月年"的習俗。"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互相拜年,共慶"十月年"。
白族火把節
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舉行的火把節與消滅害蟲、保護莊稼有關。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這天晚上,各家都要點火把,全村的火把集中起來後,人們從火堆上來回跨越,以祈求火神祛邪避災。
此外,張家界地區有特色的節日還有: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
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於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
清明插柳葉於門,謂之「清門」,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制彩幡,掛於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
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以避「邪毒」。當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於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於澧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曬衣服,謂之「覃後曬皮」,傳說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後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
七月七夕,婦女結綵綢對月穿織,陳瓜果於道以祀牛郎織女。
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過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皎潔的月光,去冬瓜園里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
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住宿
一般到張家界旅遊最好是住在風景區內,盡管那裡的住宿價格要比市區貴些,但可以省卻來回奔波之累,還節省了時間。市內有四星級的祥龍國際酒店、張家界國際大酒店,還有金都大酒店、南航富麗來大酒店等都是理想的住處。景區內有天子國際大酒店、亘立國際大酒店、江漢山莊、湘水賓館等,條件都還不錯。提醒:背包族也許會覺得住賓館比較奢侈,那也可住單位招待所或私人旅館,服務熱情,價格低廉,如果想衛生些,自己帶上一個睡袋就有備無患了。
餐飲
張家界的土家族飲食既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華。辣,是湖南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以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臘、酸、腌制菜食,風味獨特,建議品嘗一下。在張家界景區內用餐是非常貴的,帶肉的菜每份30元以上,野味菜80元以上,有野豬、竹雞、樅菌、野木耳等,蔬菜15元以上。到市內就很便宜,晚上滿街都是大排檔,50元錢可以讓四個人吃得很不錯, 張家界特色菜有臘豬頭、"團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魚肉、泥鰍鑽豆腐、烏雞天麻湯等;風味小吃有社飯、豬血稀飯、桑植鹽豆腐乾、獼猴桃汁等。提醒:1、在張家界景區內可以吃到大城市難得吃到的香甜可口的玉米棒以及野生獼猴桃。2、在景區內當地人開的小飯館里可以吃到被炭火烤得烏黑的香噴噴的臘肉,只要把外層洗掉就行了。這種臘肉是在農家的灶上慢慢烤出來的,在城裡是不可能吃得到的。
娛樂
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張家界市的現代娛樂設施十分完備。康樂球、網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桑那浴等娛樂項目隨處可見。在張家界還是參與一些當地的民間娛樂活動才有意思,張家界土家毛古斯舞、土家擺手舞、土家武術硬氣功、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土家陽戲等,至今仍保留著鮮明的傳統特點,是民族風情的精華。留意一下當天的報紙廣告欄,可以發現在當地劇院、文化館中有不少精彩的民族表演,如旅遊期間恰巧遇到節慶活動日,甚至可與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載歌載舞。在張家界景區內一路上有不少聽山歌的點,每個點有七八個土家族姑娘。你可照歌單點唱,也可讓她們唱拿手的,花10元錢就行了。「烏龍寨」景點的「山歌亭」是聽山歌最好的地方,這里地處半山腰,面對著空曠的山谷,對面的山峰形成天然的迴音屏,你一定要站著面向山谷聽,那樣才會真正地感受到空谷傳音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妙韻。感覺中那裡的幾位土家族姑娘的嗓音也要特別亮一點。
購物
與大都市相比,張家界的商業雖然尚欠發達,但這兒的土特產特多,尤以獼猴桃、青岩茗翠茶、龍蝦花茶、松菌等較為著名,原汁原味,價廉物美;桑植鹽豆腐乾是清朝貢品,「葛根寶」純天然綠色系列飲品,集保健益壽於一體,茅坪毛尖茶清香撲鼻,味醇色美,飲後潤肺提神,都是不錯的特產;此外還可以買些土家風味的「辣妹子辣臘」系列食品帶回家去。
交通
外部交通
航空
張家界荷花機場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官黎坪辦事處荷花村,距離市區5公里,目前以開通了往返全國20多個城市的航班,但除了上海、北京、廣州、成都、長沙之外,其他城市並不是每天都有航班,航空時刻表經常變化,因此要以當地售票處電腦上顯示的班次為准。
鐵路
張家界鐵路線路四通八達,通過石長線與京廣鐵路相通,目前已與國內1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旅客列車。張家界至廣州、長沙、湛江的列車為始發站,乘坐方便。
如果只想游覽張家界,就不要乘坐從廣州到張家界的K502次車和長沙至張家界的K525次,因為這兩班車均要繞道吉首、懷化等地,比較浪費時間,當然如果想去鳳凰玩,就可以乘這兩班到吉首下車。
從火車站到張家界市有24小時營運的公交車,票價2元。
公路
從長沙往返張家界市或武陵源景區,可以乘坐長途卧鋪汽車,每天早上7:00發車,車票100元左右。鳳凰到張家界,每天早上8:30有一班汽車,票價40元/人。
內部交通
公路
張家界汽車站在人民路盡頭處。張家界市至武陵源景區約30公里,每天中巴來往頻繁,約30分鍾一輛,車票價10元,1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
登山索道
進山後如果想玩得逍遙一些,可以坐登山索道,天子山索道的價格為上行52元/人,下行42元/人;黃獅寨索道的價格是上行48元/人,下行38元/人。
滑竿
滑竿價格要比索道貴,一般平地上為100元,上山要200-300元,不過可以試著還價。
觀光車
天子山、楊家界環保車15元/人;十里畫廊觀光小火車往返 29元/人。
漂流
茅岩河漂流,人力橡皮舟114元/人,約3-4小時到達終點;機動橡皮舟124元/人,約2小時到達終點。
張家界市區至各景點距離
索溪峪 32公里 黃龍洞 40公里
張家界公園 32公里 天子山 102公里
茅岩河 35公里 九天洞 80公里
『叄』 張家界的地理位置
張家界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北鄰湖北省。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
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張家界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積的4.5%。
(3)張家界地理擴展閱讀:
地貌特徵:
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水文特徵: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
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等河流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張家界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
張家界天氣以及地理環境
天氣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
地貌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
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我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的均匯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
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地理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地理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慈利縣五台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地理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贊美她。
以上僅供參考
『伍』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環境
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鐵路縱貫境內,干線公路縱橫過境,有張家界機場。旅遊景點有: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茅岩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紀念地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舊址等。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照片被卡梅隆導演看上,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了。
公園有奇峰3000多座,森林植物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被稱為「自然博物館和天然植物園」,形成完美的自然生態系統。
公園屬於中亞熱帶氣候區,高山峽谷,茂密的森林,使公園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2.8℃,夏天平均最高氣溫16.8℃,冬天平均最低氣溫9.6℃,公園空氣清新,含負氧離子高,身臨其中,人體感覺特別舒適,是休閑避暑的理想之地。 張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徵,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峰林集中分布區面積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質構造部位、特定的新構造運動和外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一種舉世罕見的獨特地貌。在園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個體形態有方山、台地、峰牆、峰叢、峰林、石門、天生橋及峽谷、嶂谷等。公園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觀為襯托,兼有成型地質剖面、特殊化石產地等大量地質遺跡,構成獨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組合景觀。
『陸』 張家界的具體方位地理位置
在網路收索中,鍵入「張家界」然後就可以在哪中間得到你要的。
『柒』 張家界的地理環境
張家界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北鄰湖北省。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張家界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等河流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張家界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源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張家界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境內157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張家界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6℃左右。夏季8月極端氣溫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5℃)。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捌』 張家界市地理底圖
(一)資料來源
張家界市前身為大庸縣,是地處湘西的一個偏僻小縣,近年迅速崛起為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由於原來基礎薄弱,城區可利用的地圖資料較少,制圖時主要參考了湖南省測繪局1985年版1∶1萬地形圖,結合航空攝影照片進行修編。
(二)地理要素的取捨
張家界市地理底圖的地理要素包括了水系、交通(道路、橋梁、鐵路等)、城市建築、高程式控制制點及注記、地理坐標網等內容。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很快,與原地形圖相比,早已是「面目全非」,因此許多內容只能根據航片進行補充修改。
(三)編繪成圖
底圖的製作採用了計算機數字制圖的方法。將航片依據原地形圖進行幾何校正後,使二者復合起來,採用Mapinfo軟體分層提取各種地理要素,經編輯加工後生成矢量圖,按1∶10000或1∶5000比例尺輸出。
『玖』 張家界地貌的特點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地理上,張家界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地圖坐標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臨近的縣(市):東鄰石門縣、桃源縣,南接沅陵縣,北界湖北省的鶴峰縣、宣恩縣。全市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
地貌上張家界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進入本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本市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和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本區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城區平均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
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為1440小時、平均氣溫16度、年均降水量約為1400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由於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與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關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於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幹流北側,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台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成東西交通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