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的sp
首先要明白一個軌道能級的概念。電子在圍繞核放置時,其能量是固定的,按能量級大小分別可以分為S、P、D、F四個能級。其中第一層最多有兩個電子,即只有一個S軌道;第二、三層最多有8個電子,包含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第四層最多的18個電子,包含一個S、一個P、一個D軌道;……依次類推,目前已知的原子中電子最多的一層包含32個電子,包含SPDF軌道各一個。
在各軌道中,S軌道包含一個軌道,最多可有兩個自旋方向相反的電子,當軌道電子為零空或滿時處於穩定狀態,即類似氫離子和氦原子的狀態。P軌道包含三個軌道,最多可容納6個電子,當三個軌道為全空、全満時為穩定狀態,當三個軌道各只有一個電子時,由於電子自旋方向相同時,也處於一種穩定狀態,稱為亞穩定狀態;D軌道有五個軌道,最多容納10個電子,穩定狀態理由同上;F軌道有7個軌道,最多容納14個電子,穩定狀態理由也同上。
當原子失去電子時,它首先失去的是外層的電子,當電子由高層軌道向低層軌道轉移時,稱為「躍遷」,此時多餘的能量將被釋放出,這就是化學反映中發光、發熱的原因。同理,當電子吸收了外界能量,使其軌道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移時,稱為「激發」,處於激發態的電子很不穩定,很快便會向低軌道(正常軌道)「躍遷」,同時放出恆定的能量,如果是發光,同發出的是單純的色光,即「激光」。激光就是利用一些物質(如紅寶石)能夠穩定的被激發→躍遷的原理進行的。
至於成鍵能力,這只是有關於化合價的一些概念。明白了軌道雜化的概念,共價鍵等概念就太好理解了。
最後舉一個例子,可能對你理解上述這些概念有好處
碳(C)是第6位元素,在其原子中含有6個電子,其電子軌道是1s2 2s2 2p2,其中第2級軌道形成雜化軌道,在2S和2P軌道中四個電子呈自旋方向相同狀態,即形成類似2S1 2P3的狀態,此時原子處於亞穩定狀態。這就是碳為何穩定的原因。
⑵ 化學:SP,SP2,SP3是什麼意思啊!!
sp雜化:指同一原子內由1個軌道和1個np軌道參與的雜化。形成的2個雜化軌道各含有1/2的S成分和1/2的p成分,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為180°。
sp2雜化:指同一原子內由1個ns軌道和2個np軌道參與的雜化。形成的3個雜化軌道各含有1/3的s成分和2/3的p成分,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為120°。
sp3雜化:指同一原子內由1個ns軌道和3個np軌道參與的雜化。形成的4個雜化軌道各含有1/4的s成分和3/4的p成分,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為109°28'。
雜化:指原子成鍵時,在鍵合原子的作用下,價層中若干個能級相近的原子軌道有可能改變原有的狀態,混雜起來並重新組合成一組有利於成鍵新軌道,這種軌道重新組合的過程稱為雜化。
(2)化學的sp擴展閱讀
發展史
雜化概念是萊納斯·鮑林於1931年提出。
化學家萊納斯·鮑林第一個提出了雜化軌道理論來解釋甲烷(CH4)等分子的結構。這個概念原本是為了解釋簡單的化學系統而開發的,但是這種方法後來被廣泛應用,至今天它仍然是一種解釋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有效理論。
軌道是描述電子在分子中的行為的一個模型。對於較簡單的原子,如氫原子,薛定諤方程可以被精確求解。在較重的原子(如碳、氮、氧)中,原子使用了2s和2p軌道,類似氫原子的激發態軌道。
雜化軌道被認為是這些原子軌道以不同的比例互相疊加而成的混合。雜化軌道理論給出了路易斯結構的量子力學解釋,因而在有機化學里得到了廣泛應用。
⑶ 在化學中有些下標為sp ep分別是什麼意思
sp:在滴定過程中,當滴入的標准溶液的物質的量與待測定組分的物質的量恰好符合化學專反應式所表屬示的化學計量關系時,稱反應到達了化學計量點,用pM』sp來表示。
ep:滴定終點,簡稱終點。在分析化學的滴定分析中,用標准溶液滴定被測物質,在化學計量點附近,依據指示劑的變色來確定化學計量點,指示劑改變顏色的那一點稱為「滴定終點」。
⑷ SP值在化學中的含義
含義不止一種啊~是說的sp雜化的呢還是說溶解度參數sp呢?~
sp值:溶解度參數,表示溶劑與溶質相互作用的一個參數,溶劑與溶質的sp值越接近表示越容易溶解。
⑸ 化學中sp.gr是什麼意思
神馬啊!!sp. gr. 是specific gravity的縮寫好吧,表示比重,就是一個物質的密度和4攝氏度時純水的密度之比。比如水的sp. gr.就是自己比自己,就是1
⑹ 化學中sp是什麼的簡稱
s軌道與p軌道雜化的簡稱
⑺ 化學中的SP軌道是什麼
SP軌道是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雜化生成的兩個軌道
⑻ 化學中的『sp』是什麼意思
軌道的相互疊加過程叫原子軌道的雜化。原子軌道疊加後產生的新的原子軌道叫雜化軌道。
⑴ 在形成分子(主要是化合物)時,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 (一般為同一能級組的原子軌道) 相互疊加(雜化)形成一組的新的原子軌道。
⑵ 雜化軌道比原來的軌道成鍵能力強,形成的化學鍵鍵能大,使生成的分子更穩定。由於成鍵原子軌道雜化後,軌道角度分布圖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形狀是一頭大,一頭小),雜化軌道在某些方向上的角度分布,比未雜化的p軌道和s軌道的角度分布大得多,它的大頭在成鍵時與原來的軌道相比能夠形成更大的重疊,因此雜化軌道比原有的原子軌道成鍵能力更強。
⑶ 形成的雜化軌道之間應盡可能地滿足最小排斥原理(化學鍵間排斥力越小,體系越穩定),為滿足最小排斥原理, 雜化軌道之間的夾角應達到最大。
⑷ 分子的空間構型主要取決於分子中σ鍵形成的骨架,雜化軌道形成的鍵為σ鍵,所以,雜化軌道的類型與分子的空間構型相關。
雜化類型有
1)sp雜化
同一原子內由一個ns軌道和一個np軌道發生的雜化,稱為sp雜化。雜化後組成的軌道稱為sp雜化軌道。sp雜化可以而且只能得到兩個sp雜化軌道。實驗測知,氣態BeCl2中的鈹原子就是發生sp雜化,它是一個直線型的共價分子。Be原子位於兩個Cl原子的中間,鍵角180°,兩個Be-Cl鍵的鍵長和鍵能都相等
2)sp2雜化
同一原子內由一個ns軌道和二個np軌道發生的雜化,稱為sp2雜化。雜化後組成的軌道稱為sp2雜化軌道。氣態氟化硼(BF3)中的硼原子就是sp2雜化,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結構。B原子位於三角形的中心,三個B-F鍵是等同的,鍵角為120°
(3)sp3雜化
同一原子內由一個ns軌道和三個np軌道發生的雜化,稱為sp3雜化,雜化後組成的軌道稱為sp3雜化軌道。sp3雜化可以而且只能得到四個sp3雜化軌道。CH4分子中的碳原子就是發生sp3雜化,它的結構經實驗測知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C-H鍵均等同,鍵角為109°28′。這樣的實驗結果,是電子配對法所難以解釋的,但雜化軌道理論認為,激發態C原子(2s12p3)的2s軌道與三個2p軌道可以發生sp3雜化,從而形成四個能量等同的sp3雜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