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流域地理位置
① 兩河流域具體是指哪兒
兩河流域是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舊稱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亞述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的發祥地。
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Μεσοποταμία)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兩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產生和發展的古文明稱為兩河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它大體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時間從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最早的文明。
由於這兩條河流每年出現氾濫,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機物和礦物質,水源和土壤提供種植糧食的必需品,成為孕育文明的基礎,但同時該地氣候乾旱缺水,所以當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開始運用灌溉技術,灌溉為當地帶來大規模的人力協作和農業豐產。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美索不達米亞於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眾多城市及周圍的農業社會。
(1)兩河流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泥版)。
歷史學家把從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間的蘇美爾文明稱作「早期高度文明」,這一時期的文化有烏魯克文化與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一方面,這一時期各蘇美爾城邦都已經存在,蘇美爾人的文字也已經存在,但是這段時期的歷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個方面的。
比如考古發現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剛剛起步之時,本身尚未進行系統的歷史記載等。現在發現的這一時期的楔形文字的文獻主要是經濟或者行政方面的文書,尚無法勾勒出當時完整的歷史來。
最早的蘇美爾時期由數個獨立的城市國家組成,這些城市國家之間以運河和界石分割。每個城市國家的中心是該城市的保護神或保護女神的廟。每個城市國家由一個主持該城市的宗教儀式的祭司或國王統治。
②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
近阿拉伯半島(或者填西亞) 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③ 有關兩河流域的地理知識點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伊拉克境內),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公園前5000年,蘇美爾人建立起人類第一個文明——兩河文明。後來被外來的閃米特人阿卡德王國顛覆。後來阿卡德衰落,蘇美爾再次崛起。之後被滅,建立起巴比倫城邦。到了第六代王國漢莫拉比時,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古巴比倫王國,並且頒布《漢莫拉比法典》,後來被赫梯所滅。之後統治兩河流域的是亞述帝國,進入了鐵器時代。後來被迦勒底人所滅,建立新巴比倫王朝,後來修建了空中花園,後來被波斯所滅。
兩河流域,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地帶,需要知道的重點主要是兩河流域的文明史
④ 怎麼樣描述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從東西南北,陸地,水域幾個方面》
北緯30-40,東經38-48,;東西相會、南北銜接;是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點;西地中海東波斯灣連接兩大洋;北是亞洲腹地的群山南是阿拉伯的大沙漠,東為伊朗高原西為地中海沿岸的丘陵山地。
⑤ 古兩河流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有倆河
一個幼發拉底河,一個叫什麼底格里斯河的好像
定期泛濫,所以農業很發達
在伊拉克這里,阿拉伯半島這里
它的右邊是波斯灣和紅海,上邊是地中海,前提是你得照著地圖看
氣候吧,因該可能還蠻適宜的吧我覺得啊..
⑥ 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點是什麼
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廣義的指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 地理位置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北部為山地,向南經過於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澤性的兩河三角洲。狹義的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為人類最古的文化搖籃之一,灌溉農業為其文化發展的主要基礎。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此後又經過波斯、馬其頓、羅馬與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其主要部分成為獨立的伊拉克。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⑦ 兩河流域是指哪啊
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在希臘文中的含義為"河間之地"。幼發拉底河,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伯拉大河,長2700公里,流域面積444,000平方公里,是西亞地區最大、最長的河流。幼發拉底河起源於土耳其高原地區,在土耳其中部,數條支流加入,構成幼發拉底河上游區域。在土耳其東南部,哈布爾河加入,成為幼發拉底河最重要的支流。幼發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內長度僅為全長的30%,但其流量的94%來自土耳其山區。在今敘利亞哈拉布(阿勒頗)東北120公里處,幼發拉底河進入今敘利亞境內。在進入今伊拉克境內時,幼發拉底河幾乎與底格里斯河平行,兩河之間最寬距離不超過160公里。幼發拉底河流域年流量28億立方米,在四、五月間流量最大。幼發拉底河自古以來就是中東地區的交通要道,因其水流平緩,早期居民就很早就在幼發拉底河上航行,它還是重要的界河。西亞地區第二大河流底格里斯河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總長約1840公里。主要支流為大小扎布河、底亞拉河等。起源於今土耳其境內的大扎布河和起源於伊朗高原的小扎布河是底格里斯河的發源地,在上游地區,底亞拉河加入,它起源於伊朗高原。在中游和下游,陸續有5條以上支流匯入底格里斯河。今天的底格里斯河上游流經亞美尼亞和亞述地區,在下游與幼發拉底河匯合組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灣,阿拉伯河長190公里,在古代,阿拉伯河並不存在,基本在今兩河匯合處,兩河已經分別流入波斯灣。
古代兩河流域氣候不似今天一樣乾燥,氣候為大陸性亞熱帶半乾旱類型,北部和東北部山區為地中海型氣候,季節只有冬夏兩季,雨季從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山區從11月至次年4月),冬季最高氣溫16度,最低氣溫2度,有時有霜凍。夏季炎熱乾燥,白天最高氣溫可達49度,夜晚最低氣溫也僅為26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4毫米,但60%的地區降水量低於100毫米,而東北部山區則為1200毫米。古代的波斯灣海平面高於現代,氣候也較現代更加濕潤,年降水量推測在200—400毫米之間。
兩河流經地區地形各異,上游主要是山脈和高原,中游以丘陵和草原為主,下游為沖積平原,在波斯灣入海前形成大片沼澤。在兩河流域地區東部和東北部是伊朗高原和扎格羅斯山脈,西北部是陶魯斯山脈,西部經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與地中海相連,南部為敘利亞沙漠和阿拉伯沙漠,東南部為波斯灣。這樣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兩河流域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中上游,農業生產以畜牧業和天然農業為主;而在下游地區,農業生產主要依靠人工灌溉,園林業和漁業是重要的輔助生產部門。此外,幼發拉底河河水平緩,不利於大型船隻航行,灌溉為主要功能,但小型船隻可以通行,特別是古代兩河流域人用蘆葦和瀝青製造的平底船至今仍是幼發拉底河航運的主要工具。
⑧ 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哪個在地理位置上與其他三個不同
古希臘文明。
其他三個都是建立在大河基礎之上的文明。
古希臘是以克里特島和雅典為基礎的海洋文明。
現代西方文明主要是以古希臘文明為基礎的。
⑨ 古代兩河流域為什麼那麼早就能誕生文明,和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何聯系
公元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被認為是最早的文明。文明,一個是城市或國家的出現,另一個是文字的出現。蘇美爾人在許多方面都是最早的文明。
這里產生人類早期文明的原因?一是,豐富的水源。水是生命之源,生命進化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產生文明。二是,肥沃的土地。兩河流域的中間地帶是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土地肥沃宜於耕種。豐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為古代兩河流域人們從事農業產生提供的前提與保障。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制定了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公元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被認為是最早的文明。文明,一個是城市或國家的出現,另一個是文字的出現。蘇美爾人在許多方面都是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有平原,適合耕種,有充足的灌溉用水,有適宜的氣候,有利於農業,也有利於人類居住,人類必須有食物來保證這一點。泥板上發現了楔形文字,不是用來記錄知識,而是用來記錄貨物清單,記錄貿易,過早地把它們買賣到文明社會,有了文字,也就有了文明社會的保證。
⑩ 兩河流域中間的地理位置叫什麼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