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織化學法
免疫組化作為常規病理檢測手段,是很多疾病檢測的「金標准」,不僅能夠輔助指導疾病分型,作為靶向用葯的依據;而且因其能還原組織形態、找准靶點細胞亞定位信息,在臨床前研究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CST中國董增軍是美國CST公司亞太區總裁兼中國公司總經理,他提倡使用免疫組化。
⑵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是什麼意思
指在抗體上結合螢光或可呈色的化學物質,利用免疫學原理中抗原和抗體間專一性的結合反應,檢測細胞或組織中是否有目標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來測知抗原的表現量也可觀察抗原所表現的位置。只要是能夠讓抗體結合的物質,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多糖、病原體等都可偵測。
免疫組織化學的優勢在於專一性、靈敏度、簡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所以廣為醫院採用,通常是藉由特定的腫瘤標記來篩選癌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基礎研究及預防和診療上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法。
(2)免疫組織化學法擴展閱讀
應用的基本原則簡述如下:
1、確定細胞類型和形態。組織細胞內有些蛋白具有組織特異性,如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只存在於星形膠質細胞內,神經絲蛋白只存在於神經細胞內。通常把這些具有組織特異性的蛋白稱為標記性蛋白。通過標記性蛋白的特異性抗體可確定細胞種類。
有些細胞在光鏡下不易辨認,通過對胞質內的特定蛋白實施免疫組化染色,便能清楚顯示此類細胞外形輪廓。這種作用在神經科學研究和腫瘤臨床病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2、辨認細胞產物的來源。利用某些細胞產物為抗原,制備相應的抗體,對組織細胞實施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確定細胞產物的來源。如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各種激素,大多數可用免疫組化染色技術辨認,據此可研究細胞的分泌功能及對內分泌腫瘤作功能分類,檢測分泌異位激素的腫瘤等,了解細胞分化程度。
3、確定細胞的分化程度。不同的同一類細胞多表達不同的標志性蛋白,根據對這些不同蛋白的鑒定可確定細胞的分化程度。例如,神經上皮細胞的標志性蛋白是巢蛋白,當其分化為放射狀膠質細胞時表達波形蛋白。
在神經元發生期分化為成神經細胞時則表達Ⅲβ神經微管蛋白,成神經細胞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時表達神經絲蛋白。
4、追蹤神經纖維束和它的投射區。用於此目的的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常與軸漿運輸示蹤法相結合來研究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軸漿運輸示蹤法是利用某些物質可被神經末梢攝取,經軸質逆行運輸到胞體的特點,用組織化學方法顯示出神經元的輪廓。常用示蹤劑有辣根過氧化物酶和熒光金等。
5.在臨床病理中的應用。如鑒定病變性質,發現微小病灶,探討腫瘤起源或分化表型,確定腫瘤分期,指導治療和預後。輔助疾病診斷和分類,尋找感染病因等。
⑶ 免疫組化結果有幾種分析方法
有陽性細胞區域直接測試方法。
免疫組化,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稱為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immunocytochemistry)。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按照標記物的種類可分為免疫熒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鐵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顯影法等。
這些常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的原理如下:
1. 免疫熒光細胞化學技術
將已知抗體標上熒光素,以此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當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的熒光素受激發光的照射後會發出一定波長的熒光,從而可以確定組織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
2. 免疫酶細胞化學技術
是目前免疫組織化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技術.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標記的抗體與組織或細胞作用,然後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產物或具有一定電子密度的顆粒,通過光鏡或電鏡,對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進行定位或定性研究.
3. 免疫膠體金技術
就是用膠體金標記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異性的結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為探針對組織或細胞內的抗原進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於膠體金的電子密度高,多用於免疫電鏡的單標記或多標記的定位研究.
⑷ 免疫組織化學sp法和pv法的區別
一·第二代聚合酶兩步法( PV,En Vision) PV-9000是2001年投入美國市場的,它是將二抗抗體分子的單價Fab段與酶聚合在一起,與一抗結合後,直接用底物進行顯色的方法。此方法由於簡單、快速、敏感性強且避免了內源性生物素所造成的背景染色,以有逐漸取代其他免疫酶組織化學檢測方法的趨勢。 PV法操作流程 1石蠟切片脫蠟至PBS。 2 0.3%H2O2甲醇液或3%H2O2室溫孵育20min。 3 抗原修復。 4滴加適當稀釋的一抗370C 60min或40C過夜。 5 PBS洗滌。 6 酶標記二抗370C 30min或室溫60min。 7 DAB(0.04%)顯色(鏡檢控制),水洗、復染、封片 二·sp法是一抗+生物素化二抗+HRP標記的鏈霉卵白素(HRP標記的親和素) 一般的sp法步驟啊,具體如下: 1.烤片,68℃,20分鍾, 2. 常規二甲苯脫蠟,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I 20min --二甲苯II 20 min--100%酒精I 10min --100%II 10min --95% 5min-- 80% 5min-- 70% 5min 3.阻斷 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3%H2O2 37℃孵育10min,PBS沖洗3X5min; 4. 抗原修復:置0.01M枸櫞酸緩沖液(PH 6.0)中用煮沸(95℃,15-20min),自然冷卻20min 以上,再用冷水沖洗缸子,加快冷卻至室溫,PBS沖洗3X5min。 5. 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封閉,37℃10 min,傾去勿洗. 6. 滴加一抗4℃ 冰箱孵育過夜,PBS沖洗3X5min(用PBS緩沖液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滴加生物素標記二抗, 37℃孵育30min, PBS沖洗3X5min; 7. 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黴素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min, PBS沖洗3X5min; 8. DAB/ H2O2反應染色,自來水充分沖洗後, 蘇木素復染,常規脫水,透明,乾燥,封片。 三·檢測試劑盒 靈敏度高而極易控制背景的檢測系統試劑盒是最為理想也是免疫組化染色優劣的關鍵,根據免疫組化技術發展至今PV系列及SP試劑盒更優於其它試劑盒。檢測系統應與一抗來源相匹配,否則檢不出目的物。如一抗是鼠單或多抗的,二抗就應該是羊或兔抗鼠的。 四·建議選SP,亦可根據實驗室習慣及在組織中的表達情況來定
⑸ 常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有哪些
常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 LSAB法。(SP法)(Labelled streptavidim biotln) 1.切片脫蠟至水。 2.0.3%H2O2甲醇處理切片10-20分鍾。 3.水洗。 4.抗原修復。 5.PBS洗3次,1分鍾/次。 6.加入血清孵育10分鍾。 7.摔去血清,加入一抗孵育30-60分鍾。 8.PBS洗3次,每次2分鍾。加入二抗,孵育20分鍾。 9.PBS洗3次,每次2分鍾。 10.加入SP復合物孵育20-30分鍾。 11.PBS洗3次,每次2分鍾。 12.DAB-H2O2孵育5-10分鍾。 13.PBS洗,水洗。 14.Harris蘇木素染核5-10分鍾。 15.水洗,分化 ,藍化,脫水,透明並封固。生物幫上面有的,去看看吧, http://www.bio1000.com/zt/disease/ 疾病機理,疾病研究。
⑹ elisa是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嗎
免疫組化,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稱為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immunocytochemistry)。
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用到了免疫學原理和化學反應顯色,待測的樣品多是血清、血漿、尿液、細胞或組織培養上清液,因而沒有用到組織包埋、切片等技術,這是與免疫組化的主要區別,操作上 開始需要將抗原或抗體結合到固相載體表面,從而使後來形成的抗原-抗體-酶-底物復合物粘附在載體上,這就是「吸附」的含義。
免疫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 大致相同,只是因為所檢測的樣品不同,從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Elisa多用於定量分析,其靈敏度非常高。
⑺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和酶聯免疫法的區別
免疫酶技術是將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分子形成的酶標抗體或酶標抗原,稱為酶結合物,在抗原與抗體形成復合物後,該酶結合物作用於加入底物使之顯色,根據顏色的深淺來定位抗原與抗體。
ELISA試驗是免疫酶技術的一種,既是利用聚苯乙烯微量板吸附抗原或抗體使之固相化,每次反應都要反復洗滌,免疫反應和酶促反應都要在其中進行,這既保證了反應的定量關系,也避免了未反應的游離抗體或抗原的分離步驟。
法IH
是用已知的特異性抗體與標本中待測抗原反應,如待測抗原是特異性抗體的相應抗原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仍然保持其抗原活性,可以與相應的第二抗體酶物結合,遇酶底物產生顏色反應。根據顏色反應判定結果。
⑻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是什麼意思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是指在抗體上結合螢光或可呈色的化學物質,利用免疫學原理中抗原和抗體間專一性的結合反應,檢測細胞或組織中是否有目標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來測知抗原的表現量也可觀察抗原所表現的位置。只要是能夠讓抗體結合的物質,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多糖、病原體等都可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