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書籍
❶ 想看一些純歷史性的書籍,關於歷史事件的,人物的,都可以。求推薦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大風歌》
《明朝那些事》《史上最強的日本史》
基本上我都看過,寫的都很好。同學看過《明朝那些事》據說不錯
❷ 關於一些歷史性耐讀的書籍。
中國歷史方面, 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唐德剛《晚清七十年》、吳晗的《朱元璋》
世界史方面,反映美國歷史的〈光榮與夢想〉不錯
❸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❹ 歷史性的書籍有哪些
你喜歡看哪一類的?如果想要知道正統歷史,就應該從二十四史看著走,從二十四史 ▪ 史記 ( 漢·司馬遷) ▪ 漢書 ( 漢·班固) ▪ 後漢書 ( 南朝宋·范曄)
▪ 三國志 ( 晉·陳壽) ▪ 晉書 ( 唐·房玄齡等) ▪ 宋書 ( 南朝梁·沈約)
▪ 南齊書 ( 南朝梁·蕭子顯) ▪ 梁書 ( 唐·姚思廉) ▪ 陳書 ( 唐·姚思廉)
▪ 魏書 ( 北齊·魏收) ▪ 北齊書 ( 唐·李百葯) ▪ 周書 ( 唐·令狐德棻等)
▪ 隋書 ( 唐·魏徵等) ▪ 南史 ( 唐·李延壽) ▪ 北史 ( 唐·李延壽)
▪ 舊唐書 ( 後晉·劉昫等) ▪ 新唐書 ( 宋·歐陽修、宋祁) ▪ 舊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 宋·歐陽修) ▪ 宋史 ( 元·脫脫等) ▪ 遼史 ( 元·脫脫等)
▪ 金史 ( 元·脫脫等) ▪ 元史 ( 明·宋濂等) ▪ 明史 ( 清·張廷玉等)
如果你是喜歡某些歷史人物,可以看一些歷史小說或者人物傳記。關鍵是看你是想要看哪一類的了,要是想知道具體的,可以通過網路號找我
❺ 推薦幾本好看的歷史性的書籍
《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人類偉大宗教傳統的開端》內容豐富、涵蓋面廣,且頗具思想深度,加之作者旁徵博引、文筆優美、深入淺出,將宏觀理論的闡釋與微觀事物的細膩描述巧妙結合,因而此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閱讀《軸心時代:人類偉大宗教傳統的開端》,不僅能深入了解人類古代宗教、哲學思想的發展脈絡,還可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無論是針對個人層面的修身養性,還是社會層面的治國安邦,該書都具有高遠的指導意義。 英國著名宗教學家凱倫·阿姆斯特朗以豁達恢宏的氣度、悲天憫人的情懷,向讀者展開一幅人類文明最輝煌的時代畫卷;同時以凝練優美的筆觸,著力闡述古代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這四個高度文明的地區,是如何哺育出人類宗教和哲學傳統的,以便讀者清楚地了解到中國的儒道思想,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臘的哲學理性主義的形成過程及其當時錯綜復雜的社會背景。
神的歷史
這是一本關於世界三大宗教歷史的書。作者以她切身的宗教修持體驗和淵博的宗教史知識,試圖在對照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神觀念演變的基礎上,重新反省檢討西方這各代表終極真實與意義的符號。在過去四千年人類歷史中的功過得失,並喚起有識之士,共同思考她對當前普遍彌漫著深沉無意義感的世俗社會,所能提供的撥亂反正之道。作者客觀處理的這個題材的寫作態度,兼容並蓄的照顧到現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各次級團體的關懷,企圖以相對客觀的人文主義觀點,把絕對超越的一神觀念,當成是人類歷史經驗來考察的構思。
單獨介紹這兩本書覺得內容豐富、涵蓋面廣,且頗具思想深度,加之作者旁徵博引、文筆優美、深入淺出,將宏觀理論的闡釋與微觀事物的細膩描述巧妙結合,因而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其他的歷史性書籍有:
《歷史的人性》作者梅毅
《明朝那些事兒》很不錯
《人類的故事》房龍
或者看一些古代文學著作,例如《古文觀止》,《左傳》、《戰國策》、《史記》、《後漢書》等
❻ 歷史性的書有哪些
中國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全球通史 大國崛起
一戰和二戰 著名的148個戰役
❼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❽ 有 什麼好看的歷史類書籍 !
《晉書復》《舊唐書》《資治制通鑒》《史記》《歷史是什麼玩意》《民國就是這么生猛》《全球通史》 《中國最有名的100位帝王》 <明朝那些事兒>《夜宴: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 原來這才是春秋》《 戰國那些事兒》《 大秦帝國》《 流血的仕途》《兩宋風雲》《中國人史綱》《歷史的塵埃》《沉痛的轉身——晚清文人實錄》《鐵血強宋》《世界史綱》《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上下五千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從黎明到衰落》《二十四史》《1421,假如歷史可以重來》《 如果那時宋朝》 《革命逸史》《細說三國》《細說元朝》《西方哲學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 《帝國的終結》《帝國的惆悵》《資本論》《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都是文學的,相信能滿足你的要求。
❾ 推薦歷史書籍,越多越好
您是研究生,請問您讀的是什麼研究生?您做的是什麼專業什麼方向?
越多越好,不用擔心看不懂?
您是想看什麼樣的歷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當代史?人物傳記?經濟史?政治史?文學史?制度史?思想史?哲學史?教育史?軍事史?考古史?黨政史?通俗讀物還是學術專著?歷史散文還是專業論文?
請問您看您所謂的歷史書籍的目的是什麼?修身養性?論文需要?豐富知識?課余閱讀?
說真的,您這個提問,「推薦歷史書籍」,「越多越好」,問題很空,很大,體現不出來您的研究生水平,也摸不準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