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文竹歷史

文竹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05:59:22

Ⅰ 文竹最早什麼時候引入中國

文竹引入中國已有上百年歷史。為國人珍愛,進入千家萬戶。
文竹原產於南非,分布於中國中部、西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Ⅱ 請問文竹是水根植物還是土根植物

文竹是土根植物

文竹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常綠蔓性草本花卉,原產非洲南部。文竹是優良的盆栽觀葉花卉,也是優良的切葉花卉,常用於製作花籃、花束、胸花、插花等。

文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半陰的環境。怕強光直射,夏季強烈日照會使枝葉發黃。不耐寒,又怕熱,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夏季溫度超過30℃以上,會使枝葉變黃。北方寒冷地區10月上旬移入室內,冬季越冬溫度為10℃,低於10℃以下會受冷害。不耐旱,生長期間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文竹對盆土要求較嚴格,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一般用腐葉土、河沙和腐熟的有機肥料配製。

網頁鏈接

Ⅲ 文竹與普通竹子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分別是什麼

文竹並不是竹子,只是它的外觀形態和竹子有些相似,枝幹也有節,但並不屬於竹子的一種。文竹是天門冬科的一種攀緣植物,通常生長不會很高大,看起來很文雅,觀賞價值很高,很適合擺放到書房或者是客廳等地養護。原產地是非洲地區,又稱為雲竹、雲片松或刺天冬。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並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鑽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中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乾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網頁鏈接網頁鏈接

Ⅳ 文竹名字的來源於什麼

名稱由來: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文竹雖然不是竹,但是它的葉片輕柔,常年翠綠,枝幹有節外形似竹,但與挺拔的竹子相比,它又凸顯出姿態的文雅瀟灑,所以稱為文竹。它葉片纖細秀麗,密生如羽毛狀,翠雲層層,株形優雅,獨具風韻,深受人們的喜愛,是著名的室內觀葉花卉。文竹的最佳觀賞樹齡是1-3年生,此期間的植株枝葉繁茂,姿態完好。但即使只生長數月的小植株,其數片錯落生長的枝葉,亦可形成一組十分理想的構圖,形態亦十分優美。
文竹的花語:永恆、朋友純潔的心、永遠不變
文竹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文竹適合溫暖的環境:保持在20度左右的環境下,冬季時溫度最好保持在10度以上,如果溫度過低,可能會出現凍害,冬天太冷時,應給予一些防凍措施。當空氣濕度越高越好,在天氣炎熱時,可以經常向植株周圍地面、枝葉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2、不宜暴曬:文竹適合半陰的環境,最好放在有散光的室內,除了冬天外,其餘季節不宜放在陽光下直曬,特別是夏天,由於陽光較毒,會灼傷枝葉,一般來講春、夏、秋季節如果要放在陽光下,應該給予60%的遮擋。
3、土壤疏鬆肥沃:文竹對排水性要求比較高,最好選擇富含腐殖質的腐殖土、泥炭土等疏鬆且排水性好的土壤,在土壤中可添加一點基肥,有利植株的成長。 澆水以「見干澆透」
4、原則:每次澆水都要澆透,不能澆半截水,以免根莖吸收不到水分而枯死。澆水量不宜過多或過少,應合理把握,在盆土稍微有些乾燥的時侯,就及時澆水。冬季因天氣原因,因減少澆水量,以免凍壞根莖,可以往葉子上噴水。
5、15天左右施肥一次:在生長期,可以每隔15天到20天施肥一次,可以跟澆水時一起施液體肥料,但在夏季高溫、冬季低溫的休眠期時,應該停止施肥。在植株定型後也要減少施肥量,以免植株徒長而影響株形的美觀。
注意:
1、應該將文竹放在通風、向陽並且不受陽光直射的半蔭處。
2、澆水時,合理的把握澆水量,不要過多或過少。
3、日常,應及時修剪植株,保持文竹的完美形態。
4、春、秋季節,在15天到20天須施肥一次。
5、發現蟲害,應及時除蟲,並剪去受害較重的枝葉。
6、文竹生長較快,應根據時常換盆,有利於生長繁殖。
7、文竹要遠離大理石類裝修物品。文竹對氣體汞的吸收能力較強,要注意的是,文竹吸收汞氣體,也會對自己形成危害。所以,擺放文竹時,應遠離釋放汞氣體的裝飾材料。
8、文竹不喜煙塵。冬天若用煤爐或者炭火取暖,每天要適當通風。

Ⅳ 請問歷史上有文竹居士嗎他是書法家嗎

趙文竹先生,法名仁文,自號「天涯逍遙客」,堂號「草香廬」。1955年生於山東省煙台市農村,少年失學,自學成家。倡導「藝術為人生,人生即藝術」的創作理念。曾以獨創之玻璃畫、水泥畫聞名於世,在四十不「惑」之年偶然接觸佛經,豁然悟道後歸隱燕山。著有《文竹禪藝叢書》共二十餘部。
除此之外沒找到文竹居士的信息。

Ⅵ 竹雕的歷史起源

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中華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雕,應該先於甲骨文。因為,甲骨文已經具備書法藝術的三個要素,而所謂竹刻記事,最初刻的僅僅是符號。

遠古時期,我國中原、北方地區不生長竹子,所以用獸骨來刻寫,南方盛產竹,就將符號或文字刻在竹上了。但是竹筒很難保存,比不上獸骨。

所以,經過漫長的歲月,有幸看到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遺物,卻很難再見當時的竹雕作品了。但根據古代文獻上的記載,中國竹雕藝術的源頭,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現,這是毋庸置疑的。


(6)文竹歷史擴展閱讀

一是在浮雕的基礎上,一般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為單面雕,有的為雙面雕。一般有邊框的稱「鏤空花板」。

二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形式,也稱凹雕,鏤空雕,或者浮雕。

竹雕筆筒:

朱三松竹雕筆筒是崇禎年的文物,作者是朱稚征。該件竹雕仕女筆筒,在簿簿的竹面上,朱三松運用各種技法將人物和背景層次表現的很深很豐富,仕女姿態各異,在高浮雕的基礎上又在院牆上透雕出一扇圓窗,窗口一松枝探出。

Ⅶ 文竹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文竹又稱雲片松、刺天冬、雲竹,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 常綠藤本觀葉植物。

文竹根部稍肉質,莖柔軟叢生,伸長的莖呈攀援狀;平常見 到綠色的葉其實不是真正的葉,而是葉狀枝,真正的葉退化成鱗 片狀,談褐色,著生於葉狀枝的基部;葉狀枝纖細而叢生,呈三 角形水平展開羽毛狀;葉狀枝每片有6-13枚小枝,小枝長3-6 毫米,綠色。主莖上的鱗片多呈刺狀。花小,兩性,白綠色。l一3朵著生短柄上,花期春季。漿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有種子1-3 粒。

文竹原產南非,現世界各地多有栽培。其性喜溫暖濕潤和半 陰環境,不耐嚴寒,不耐乾旱,忌陽光直射。適生於排水良好、富 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

Ⅷ 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

1.(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外表醜陋但倔強。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外表美麗但嬌弱。 2.遺憾→厭惡→驚奇→贊嘆 3.(1)因為仙人掌賴以生存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為作者在仙人掌開花前曾經厭惡譏笑它醜陋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內在的精神。 4.(1)縱向:仙人掌開花前和開花後的對比。 (2)橫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對比。 5.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Ⅸ 文竹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文竹的繁殖有兩種方法:
播種:
播種覆土不要太深,一般2公分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注意保濕(可以蓋薄膜或者用育苗盒),放置於陽光充足的地方,要保持溫度18℃以上,發芽的時間,要有耐心,2-4周發芽。發芽後幼苗長到3~4cm高時,便可分苗移栽。
2.分株

文竹叢生性強,4-5年生的植株便能不斷從根際處萌發出根櫱苗,使株叢不斷擴大。春季可結合換盆,將盆株分成教叢分別栽植上盆,即可獲得新的植株。

Ⅹ 最初的筆是什麼樣的,它又是怎樣一步步演變的

最初的筆是毛筆,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

一、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秦統一全國後,「筆」成了定名。

相傳毛筆是秦朝名將蒙恬發明的,根據《辭源》記載:「恬始作筆,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毛筆發明之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

「毛筆創始於秦朝,蒙恬是毛筆祖師」的說法,在我國各地極為普遍。而從現有的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在蒙恬以前已有毛筆。考古發現,毛筆創始於新石器時代,那時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

到了商代,毛筆製作技術較之前有了提高,大量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的還保留著漏刻的字的筆道,從這些筆道上可以明顯看出毛筆書寫留下的痕跡。

戰國時期,毛筆已經有了文字記載,那時筆的名稱繁多,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實行「書同文」,規定篆書為統一字體,「筆」也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漢代至魏晉時期:制筆的重大改革——披柱法的創始。

從製造工藝上看,漢代毛筆的筆頭除了用兔毛、羊毛外,還出現了將狼毛、鹿毛、狸毛混合製成的「兼毫筆」。「兼毫筆」的筆頭多以兔毫為筆柱,羊毛裹在兔毫的外面,使毛筆的特性因混合比例不同而形成差異,滿足了不同書寫者的需要。

東漢、魏晉時期,毛筆的製作技術逐漸趨於成熟,創造了披柱法,誕生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記載毛筆製作工藝的文獻:王羲之的《筆經》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三、唐宋時期:無心散卓筆推進書畫風格的改變。

到了唐代,毛筆以筆鋒粗短而硬勁為主要形制特點,其中較著名的有「雞距筆」。「雞距筆」因其筆頭的形狀像雞爪後面突出的距而得名。

至宋代,制筆名家輩出。其中,諸葛高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為適應書畫家對長鋒毛筆的需求,大膽探索創新,製作出了無心散卓筆,促進了書畫藝術風格的變化。

四、元明清時期:書風、碑學的興起影響了毛筆的形制。

湖州制筆以善璉鎮為最,歷代精通筆藝的文人如顏真卿、杜牧、蘇軾等先後客居湖州,對湖州的制筆業產生過影響。被記載下來的著名筆工也以湖州最多,聲名最著的筆工馮應科在當時與趙孟頫、錢舜舉齊名。

在元代,湖筆延續了宣州紫毫筆的傳統,主要生產紫毫筆及兼毫筆。孔齊《筆品》詳細地記述了元代湖州及錢塘一帶主要盛行的以兔毫為心的三副筆、純兔毫的棗心筆、純兔毫的散卓筆以及小部分的羊毫蘭蕊。

清代,由於碑學的興起和生宣紙的應用,需要毛筆的筆毛長、蓄墨量大,進而出現了大量純羊毫毛筆,清代許多書家包括碑派書家尤喜用羊毫,羊毫長度適合製作大筆。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