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歷史
Ⅰ 園林建築的發展歷史
建築作為園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國園林的特點,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園林建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晉以後,在中國自然山水園中,自然景觀是主要觀賞對象,因此建築要和自然環境相協調,體現出詩情畫意,使人在建築中更好的體會自然之美。同時自然環境有了建築的裝點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國園林建築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同自然景觀融洽和諧。
中國最早的造園專著《園冶》對園林建築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關系作了精闢的論述。《園冶》共十章,其中專講園林建築的有《立基》、《屋宇》、《裝折》、《門窗》、《牆垣》、《鋪地》等六章。
中國的現代園林建築在使用功能上與古代園林建築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園已取代過去的私園成為主要的園林形式。園林建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園、風景區、城市綠地、賓館庭園乃至機關、工廠之中。
Ⅱ 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古典園林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奴隸社會時期就已有造園活動見於文獻記載[2]。古典園林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造園藝術到宋代就已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清代中葉以後,更是中國園林史上集大成的終結階段,現存的古典園林基本上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縱觀園林發展的歷史,任何一個時代的園林,其目的都是為人服務的,而其形式與風格正是取決於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經濟技術水平。
Ⅲ 中國古代園林的歷史
1、囿——中國園林的起始時期
2、苑——中國園林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園林中有了進一步的風景組合,有土山等,已經開始營構自然山水園林。在園林中造亭築橋,種植花木,園林的組成要素已經基本具備,不再是簡單的囿了。秦漢時期出現了以宮室建築為主的宮苑。
3、園——中國園林的轉變、成熟與精深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中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向崇尚自然。私家園林逐漸增加。自然山水園林形成。
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
唐宋寫意山水園林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疊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時期,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築上,都達到了高峰。
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於明清時代,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傳統園林建築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Ⅳ 誰知道中國古代園林發展史
園林一般與竹子離不開
1.1萌芽階段竹子是我國古典風格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造園史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築靈台、靈沼、靈囿」開始,可以說是最早的皇家園林。據《尚書�6�1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古人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更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為建「上林苑」從山西雲岡引種竹子到咸陽(見《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這是竹子用於造園的最早記載。當時的種竹、建竹園大多隻限於營建狩獵場和戰略物資基地,竹子造園還處於萌芽狀態。
1.2發展階段到了魏晉、南北朝,中國園林從萌芽期進入了發展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動亂和宗教處世思想影響,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訪名山大川成了一時之風尚,謳歌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詩文及剛萌芽的山水畫,刺激了園林,產生了有別於皇家宮苑的「自然山水園」,竹子隨即融入了造園之中。當時的皇家園林和官宦私家園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應得到發展。《水經注》介紹北魏著名御苑「華林園」稱:「竹柏蔭於層石,綉薄叢於泉側。」《洛陽伽藍記》記錄了洛陽顯宦貴族私園「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1.3全盛時期由唐代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有「斤竹嶺」、「竹里館」等竹景;「壽山艮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親自參與規劃的,從宋徽宗本人所寫《艮獄記》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為行都,改稱臨安,貴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宮苑、私家園林之盛不言而喻,為後來發展的江南園林起了推動作用。竹子在唐宋兩代運用較為廣泛。北宋李格非所寫《洛陽名園記》共評述了19座私園,對其中的歸仁園、董氏西園、富鄭公園、苗帥園等10座宅園作了專門的竹子景觀描述。從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也可了解到吳興的宅園「園園有竹」。竹子造園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1.4成熟階段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逐漸形成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竹子與水體、山石、園牆建築結合及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運用相當成功,許多造園手法仍為今人造園所採用。明清時期刊行多冊造園技術理論書籍,有王象晉《群芳譜》、屠隆《山齋清閑供箋》、李漁《閑情偶寄�6�1居室部》等,最有影響的要數計成的《園冶》、文震亨的《長物志》,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為後人推崇、仿效。明清園林,特別是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
竹類植物與現代園林的融合中國從幾千年前的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幾經風雨,竹子一路見證。發展永不停息,追求永無止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新觀點,園林領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國古典園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許多新的造園手法和造園材料應運而生,竹類植物並不因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們遺忘,相反,人們的喜竹之情是有增無減。竹類植物正以一種新的姿態亮相現代園林。
Ⅳ 中國園林的起源史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我國的園林藝術,如果從殷、周時代囿的出現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園林藝術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園林史上佔有極重要的位置,並具有及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民族風格。
在世界各個歷史文化交流的階段中,我國「妙極自然,宛自天開」的自然式山水園林的理論,以及創作實踐的影響所及,不僅對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而且對歐洲一些國家的園林藝術創作也都發生過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國園林被譽為世界造園史上的淵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國的造園技術傳入日本、朝鮮等國。明末計成的造園理論專著—《園冶》流入日本,抄本題名為《奪天工》,至今日本許多園林建築的題名都還沿用古典漢語。特別是在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6�1波羅就把杭州西湖的園林稱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從而使杭州的園林藝術名揚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遊者友心中嚮往的游覽勝地。
在18世紀,中國自然式山水園林由英國著名造園家威廉�6�1康伯介紹到英國,使當時的英國一度出現了「自然熱」。清初英國傳教士李明所著《中國現勢新志》一書,對我國園林藝術也有所介紹。後來英國人錢伯斯到廣州,看了我國的園林藝術,回英國後著《東方園林論述》。
由於人們對中國園林藝術的逐步了解,英國造園家開始對規則式園林布局原則感到單調無變化。從而,東方園林藝術的設計手法隨之發展。如1730年在倫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園,即今天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其設計意境除模仿中國園林的自然式布局外,還大量採用了中國式的寶塔和橋等園林建築的藝術形式。
在法國不僅出現「英華園庭」一詞,而且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國式風景園林約二十處。從此以後,中國的園林藝術在歐洲廣為傳播。
我國的自然式山水園林藝術,為我們民族所特有的優秀建築文化傳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理論和創作實踐經驗。
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特別是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建設勢必要充分反映勞動人民物質與精神的需求為使人們有優美的休養、休息以及文化娛樂的活動場所,就必然要進行園林建設。
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風景園林的開發與建設也將隨之興旺發達起來,自然風景資源的開發也必將加快步伐。如何借鑒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經驗,就要進行總結,汲取其精華,為我們今天的新型園林建設服務。
園林分類:
按照佔有者身份,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之分。前者如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後者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三類。
北方園林:因為地獄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又因為氣候局限,所以風格粗獷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其以北京為代表。
江南園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園林地域面積小,又因為河糊、常綠樹較多,所以比較細膩精美。特點就是淡雅樸素、曲折深幽、明媚秀麗,但是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這類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嶺南園林:因為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較好。其明顯特徵是具有亞熱帶風光,建築物都比較高而寬。著名的如廣東的順德清暉園、東莞的可園和番禺的余蔭山房等
Ⅵ 中國園林發展歷程概述
中國園林發展歷程概述
從周至漢:屬於萌芽期。主要是堅家苑圈。規模雖大,但基本屬於圈地的性質。秦、漢時盡管也出現過人工開池、堆山活動,但造園的主旨、意趣依然很淡漠。
魏、晉、南北朝:可看作造園藝術的形成期。初步確立了再現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逐步取消了狩獵、生產方面的內容,而把園林主要作為觀賞藝術來對待。除皇家苑用外,還出現了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大、類型多樣。而且從造園藝術上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一由於文人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從而把造園藝術與詩、畫相聯系,有助於在園林中創造出詩情畫意的境界。
宋:繼成熟期後首次進入高潮。不僅造園活動空前高漲,而且伴隨著文學、詩詞.特別是繪畫藝術的發展,對自然美的認識不斷深化,當時出現了許多山水畫的理論著作,對造園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元:處於滯緩狀態和低潮。造園活動不多。造園實踐和理論均無多大建樹。
明、清:再次達到高潮。造園活動無論在數量、規模或類型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園藝術、技術日趨精緻、完善:文人、畫家積極投身於造園活動。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業匠師。不僅赻人材輩出,而 且還出現r一些造園理論的著作與專書。
Ⅶ 古典園林的園林歷史
據有關典籍記載,中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
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一度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境美,游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山水畫為題材的創作階段。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發展了「秦漢典範」。北魏張倫府苑,吳郡顧辟疆的「辟疆園」,司馬炎的「瓊圃園」、「靈芝園」,吳王在南京修建的宮苑「華林園」等,又是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園苑。
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後期的戰亂狀態,社會經濟一度繁榮,加上當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園之風大興。隋煬帝除了在首都興建園苑外,還到處建築行宮別院。他三下揚州看瓊花,最後被縊死在江都宮的花園里。
唐太宗「勵精圖治,國運昌盛」,社會進入了盛唐時代,宮廷御苑設計也愈發精緻,特別是由於石雕工藝已經嫻熟,宮殿建築雕欄玉砌,格外顯得華麗。「禁殿苑」、「東都苑」、「神都苑」、「翠微宮」等等,都旖旎空前。
宋朝、元朝造園也都有一個興盛時期,特別是在用石方面,有較大發展。宋徽宗在「豐亨豫大」的口號下大興土木。他對繪畫有些造詣,尤其喜歡把石頭作為欣賞對象。先在蘇州、杭州設置了「造作局」 ,後來又在蘇州添設「應奉局」,專司搜集民間奇花異石,舟船相接地運往京都開封建造宮苑。這期間,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作意境。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生了園林藝術創作的理論書籍《園冶》。
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有這一特點和創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
到了清末,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加之社會由於外來侵略,西方文化的沖擊,國民經濟的崩潰等等原因,使園林創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歷史的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Ⅷ 中國園林發展經歷了幾個歷史階段及其歷史文化背景
中國園林從萌芽期、形成期、發展轉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興期共經歷了6個歷史階段。
(1)萌芽期:中國園林的是從商殷時期開始的,中國園林萌芽與殷周時期,最初的「囿」是讓天然的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們狩獵和游樂。春秋時期神話內容較豐富,對園林的影響較大,模擬東海仙境成為後世帝王園囿的主要內容。
(2)形成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營建的宮室活動中也有園林建設;漢代在囿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形式——苑,其中有宮室建築。苑中養百獸,供帝王狩獵取樂,有「一池三山」形式。
(3)發展轉折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屬於發展轉折期,是歷史的大動亂時期,是思想、文化、藝術的重大變化時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園或寫意山水園,開始興建佛寺。
(4)成熟期:中國園林在隋唐達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築宮苑,唐代宮苑和游樂園,唐代寫意山水園、北宋山水宮苑。
(5)高潮期:元、明、清時期園林建設達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為中心的皇家園林,南方出現了私家園林。
(6)新興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園林的到了政府重視,是園林的新興期,建成了「園林城市」,「園林城區」當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園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損失。
Ⅸ 園林的歷史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武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慾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遊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築,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中國古代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法。在中國漢族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徵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
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營造健良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由於中國古代生活環境相對惡劣,中國古典園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環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種植、亭廊的構建等,無不以光影、氣流、溫度等人體舒適性的影響因子為依據,形成舒適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環境。
3,巧於因借的視域邊界
不拘泥於庭院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者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緻,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
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並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乾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
5,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徵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6,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於內涵和景觀厚度。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一般有三種分類法:
[按園林基址的選擇和開發方式分] 人工山水園 這類園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鎮內居多。在城鎮的建築環境裡面創造模擬天然野趣的小環境,猶如點點綠洲,故也稱之為「城市山林」。 天然山水園 興造天然山水園的關鍵在於選擇基址,如果選址恰當,則能以少量的花費而獲得遠勝於人工山水園的天然風景之真趣。
[ 按佔有者身份、隸屬關系分 ]
1、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 古人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統治階級看來,國家的山河都是屬於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 園中建築色彩富麗堂皇,建築體型高大。 現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屬於皇帝個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稱為苑、苑囿、宮苑、御苑、御園等。
2、私家園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存的私家園林,例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屬於民間的貴族、官僚、縉紳所私有,古籍裡面稱園、園亭、園墅、池館、山池、山莊、別業、草堂等。
[ 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分 ]
1、北方類型
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白郡所在,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因而風格粗獷,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洛陽、西安、開封,其中以北京為代表。
2、江南類型
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紹興等地,其中尤以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類型
因嶺南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 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 現存嶺南類型園林,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禹的余蔭山房等。 除三大主題風格外,還有巴蜀園林、西域園林等各種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對東西方園林的一些共有的設計理念有著自己的處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歷史、人文、地理特點後,也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獨到之處。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觀類型
3、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
4、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
5、巧於因借的視域擴展
6、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7、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
中國四大古典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蘇州四大古典名園 (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