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實驗是

化學實驗是

發布時間: 2021-08-01 06:40:09

A. 什麼化學實驗

有機化學中化學式的最簡比,比如c6h12o6的試驗式為ch2o

B. 化學實驗

你要讓老師知道你的情況就行,她會照顧你的
其實,你學化學,只要記住各種反應的沉澱顏色和一些重要物質的顏色,實際上,考試只考理論,你知道,寫在紙上就行,如果試驗考試的話,考方一定會對你特殊照顧的。

C. 化學實驗是什麼想的

一、 做好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化學實驗大都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化學的魅力,從化學實驗現象的精彩變幻中產生興趣,形成探究知識的巨大動力。例如,在檢驗白磷燃點低的實驗時,先用二硫化碳溶液溶解白磷,再把濾紙浸入溶液中,晾乾後輕輕用手扇動,結果濾紙就燃燒起來,頓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藉助學生的這種初步的興趣和躍躍欲試的「勁兒」將學生引入更廣闊的化學世界,培養學生更高的能力,才是化學實驗的初衷。

二、 通過化學實驗課,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在實驗課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是學生獲取感性知識,形成化學概念的基礎。學生剛接觸實驗,看熱鬧的多,盲目性大,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一是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弄清楚「看什麼」;二是要指導學生全面觀察,分清主次。如鎂帶的燃燒,既要學生觀察發出的強光,同時主要觀察生成物的色態,以便為後面的「化學變化」這一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礎。在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先給學生提出下列問題:(1)氧化銅是什麼顏色、什麼狀態的物質?(2)氧化銅應放在試管的什麼位置,盛氣化銅的試管在鐵架台上應怎樣固定?(3)通氫氣的試管應伸到盛氧化銅的試管的什麼部位?試管口是否塞了塞子?(4)先通氫氣還是先加熱?為什麼?(5)當給盛氧化銅的試管通一會兒氫氣後加熱出現什麼現象?證明生成物是什麼物質?(6)實驗終了時,先撤燈還是撤導管?為什麼?這樣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印象深刻,益於讓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化學反應現象與原理。實踐證明,一個實驗,設計得越具體、越細致,獲得的感性認識越深刻,記憶越牢固,學生學習積極性越高。

三、 利用化學實驗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培養綜合素質

學生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要上好學生實驗課,首先要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實驗步驟、應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嚴格紀律,嚴格操作規范,讓學生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中進行實驗。切實按實驗內容和操作步驟認真仔細地進行。實驗中,學生對每一個過程都親身經歷,親身感受,實驗成功後,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快。總之,學生在實驗中,邊思考、邊分析、邊討論,既動手又動腦,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動手,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作演示。選這類實驗,條件是安全系數要高,難度要適中,實驗現象要明顯,如在講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時,設置這樣一個實驗:兩瓶無色的溶液已知它們是碳酸鈉和硫酸鈉,請用實驗方法加以鑒別。實驗用品有氯化鋇溶液、稀鹽酸、稀硝酸、試管、膠頭滴管等。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和思考,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更簡單。老師最後作評說。這樣,使學生在實驗中有效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操作技能。

四、 精心設計自學探索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激發學生好奇心,引起其探求知識的強烈慾望,是化學實驗課獲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參與活動,烘託了健康活潑的教學氛圍,有力地激勵著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之前,安排學生做「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仔細觀察,分析比較,去「發現」規律。這類探索性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刻苦鑽研、求知、求真的科學精神。經過這樣的訓練,既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又培養了思維的創造性。
化學實驗,對啟迪學生智慧,開拓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措施。

D. 生活中的化學實驗

1、麵粉發酵生成有機酸,加入小蘇達中和反應
2、廚房的白醋和紅心的蘿卜反應,蘿卜由紫色變紫紅色(酸鹼指示劑遇酸變紅)
3、紫羅蘭花遇醋變色(酸和指示劑)
4、水壺內的壺垢放到白醋中有氣泡生成(碳酸鈣和醋酸反應)
5、蒸雞蛋羹如果不加鹽(不成塊而是糊)
6、白酒存的時間越長越香(是乙醇和酒中的有機酸酯化反應生成酯,酯有香味,一般酒要窖藏10幾年或幾十年)
7、蘋果汁與維C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本蘋果汁是綠色的在空氣中被氧化為黃色,加維C後顏色變淺後恢復原來的顏色。)
8、用植物油或者豬油與氫氧化鈉做皂化反應
9、讓水瞬間結冰
(1)將適量醋酸鈉放進即將要沸騰的水裡,攪拌溶解。
(2)溶解完成把混合物倒進玻璃杯,放進冰箱冷卻,注意不要把沒溶解的醋酸鈉倒進杯子里。
(3)把冷卻的混合物倒進容器里,用手指碰觸一下,迅速結冰。
10、在煤氣灶或酒精燈上撒一點食鹽做顏色反應
11、青蘋果遇碘水變藍色
12、用毛筆蘸米湯寫字,晾乾後噴灑碘水變藍

E. 化學實驗~~~~~~~

做這樣的實驗 必須有一步 上下調整水準管 使其液面與量器管液面相平

在實驗之前 一其內部氣壓是等於外界氣壓的
而在實驗之後 內部氣壓就會大於外界氣壓繼而使得這個時候測出來的體積不是在你所知的外界壓強下的體積(測出的氣體體積小於實際體積) 然後就需要上下移動水準管 使其液面與量器管液面相平(連通器原理)從而使得內外氣壓再次相等 這個時候測出的氣體體積 就是在你所知的氣壓的環境下的氣體的體積

而題中b項測出的氣體體積小於實際體積(在已知氣壓下的體積)
進而使得得出的NaHCO3 的值偏小
最終使得試樣中碳酸氫鈉質量分數偏低

F. 我想問下十大經典化學實驗分別是什麼

十大美麗化學實驗--巴斯德(Pasteur)分離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s)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李俊毅/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林雅凡博士責任編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圖一)分離酒石酸鹽的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s)榮膺史上最美麗的化學實驗,不過他最著名的實驗其實是用封口與不封口的鵝頸瓶(swan-neck flask)進行細菌培養,證明物體如果能與外在隔絕、或經過高溫處理,便不會腐敗,也不會自然孳生出任何生物,因而推翻「自然發生說」,對生物起源的理論有著重量級的影響。他一生對化學與微生物學貢獻良多,票選第一名的實驗便是他年僅25歲時的傑作。(圖一,巴斯德與他的實驗室)首先來回顧知識背景:光是一種電磁波,當光在前進時會產生四面八方的電磁波動。17世紀末,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觀察到當光透過方解石後,會產生只有單一方向波動的光,也就是偏極光(polarized light)。1812年,畢歐(Jean Baptiste Biot)發現將偏極光透過特定方向切割的石英晶體會發生偏轉,隨後他發現某些液狀的天然物或是天然物溶液,例如檸檬油、樟腦、醣類,也可使偏極光偏轉,這種性質爾後被稱作光學活性(optical activity,如圖二)。(圖二)而巴斯德研究的物質同樣是天然物--酒石酸(tartaric acid)的鹽類,酒石酸的發現可追溯到希臘、羅馬時代,因存在於葡萄酒沉積物中而得此名。在巴斯德之前便有許多科學家對酒石酸鹽類進行了解,包括制備、分析、鑒定晶體形狀,特別的是,畢歐發現天然的酒石酸具有光學活性,不過人工合成的酒石酸則無光學活性,此兩者其他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均完全相同。巴斯德獨到之處在於他找到一個前人研究遺漏的小地方:他發現酒石酸與酒石酸鹽類的晶體都是半面晶型(hemihedral),半面晶是晶體學的專有名詞,指只展現出晶型對稱性所需一半的面(簡單的說就是很特別的一種晶體類型啦)。合成的酒石酸有著兩種半面晶型,但天然的酒石酸只有一種。賀歇爾(John F. W. Herschel)在1820年提出石英的光學活性是來自於半面晶型,酒石酸是否也會有相同的結果呢?巴斯德仔細地從人工合成的酒石酸銨鈉晶體中挑選分類(見圖三),發現兩種晶型的結晶溶於水後各可以造成相反的偏極光偏轉方向,取等量混合後又回到無光學活性的型式!巴斯德興奮之餘,立刻發電報給年歲已高的畢歐;等到巴斯德在畢歐面前親自操作這個實驗時,畢歐顫抖的說:「孩子,我一生太愛好科學了,這發現使我心臟都激烈的跳動起來!」(圖三,酒石酸鉀銨的兩種晶體)巴斯德對自己的實驗下了結論:「從原本完全混合的酒石酸中分離出兩種晶形對稱的原子基團。(原文為」…had separated two symmetrically isomorphous atomic groups which are intimately united in paratartaric acid」)」很拗口不是嗎?這並非巴斯德的語言程度不好,也不是我翻譯得爛(好啦,也許有點爛),而是在當時還沒有鏡像異構物的確切解釋。直到1874年,凡特何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和勒貝爾(Joseph Achille Le Bel )才確立光學活性的來源:「若有四種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排列在四面體的頂點,將會形成兩種異構物,而兩者互為鏡像關系。(如圖四)」(圖四)鏡像異構物好比左手與右手,因為他們除了光學活性外,其他化學與物理性質都一樣,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方法來分離,現今實驗上分離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概念都是使用另外一種光學異構物來與其作用,此時原先的鏡像異構物混合物便會產生差異。好比朋友伸出左手跟你握手,因為用右手會很彆扭,你也會自然伸出左手,如此一來左右手便有了分別。像酒石酸銨鈉這樣不需另一種光學異構物來作用,即可分別產生晶體的案例相當罕見。巴斯德的成功確實有著運氣成分在里頭,由於這個實驗是經典中的經典,歷年來化學家不斷重復巴斯德的實驗,以找出影響這實驗的每個細節。巴斯德到底有多好運呢?在酒石酸的鹽類中,酒石酸銨鈉是唯一可形成肉眼即可分離的晶體,而酒石酸鈉、酒石酸鉀、酒石酸銻鉀都只會形成單一種晶體;再者,巴斯德是在寒冷的巴黎進行這項實驗,若環境溫度超過攝氏26度,同樣也只會形成單一種晶體。在許多教科書上提及巴斯德利用攝子配合放大鏡(或顯微鏡)來挑選晶體,但巴斯德的記錄並未明確記載實驗方式,酒石酸晶體的差異真有大到憑肉眼即可分辨嗎?日本中崎教授重復檢驗這個實驗,發現控制良好的晶體成長環境,甚至可長出不用放大鏡也可分辨的晶體。不過中崎教授表示需要相當多次的嚐試之後才能再現巴斯德的成果。這說明巴斯德的實驗縱然有部分來自機運,但他豐富的知識與嚴謹的態度才是引領至成功的關鍵,巴斯德往後在微生物學界的卓越貢獻,也證實他的發現絕對不只是偶然。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Pasteur
2. G. B. Kauffman and R. D. Myers, 「The Resolution of Racemic Acid」 J. Chem. Ec., 1975, 52, 777
3. Yoshito Tobe, 「The reexamination of Pasteur』s experiment in Japan」 Mendeleev Commun., 2003, 13, 93–94
4. Richard Koch原著,梁偉權節譯,「多才科學家--巴士特」,科學月刊1970年10月份
http://dss.ccivs.cyc.e.tw/science/con … 0/0016.htm

G. 初中所有的化學實驗

一、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九、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 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 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 強 ,鹼性最 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4 回復:初3化學資料整理•••••
十二:實驗室製法

1、實驗室氧氣: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實驗室制氫氣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實驗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業製法
1、 O2:分離液態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
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燒鹼:Ca(OH)2+Na2CO3=== CaCO3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10)純鹼: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鹼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鹼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鹼,具有鹼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鹼)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餘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澱(即不溶於水的鹽和鹼):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於酸) AgCl、BaSO4(也不溶於稀HNO3) 等②鹼: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餘鹼。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於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CO32- 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

H. 什麼是化學實驗試

實驗式
開放分類: 化學

最簡式又叫實驗式,它僅能表示化合物組成中各元素原子數目的比例.通常是以單獨的元素符號來表示這類單質組成的最簡式(最簡單的化學式的簡稱或叫實驗式)。

乙酸乙酯 C 4 H 8 O 2>>C2H4O
甲醇CH3OH>>CH4O
乙酸CH3COOH>>CH2O
葡萄糖C6H12O6>>CH2O

I. 什麼是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就是能發生化學反應的實驗,主要包括分析化學實驗、有機、無機、物化實驗等,原來化學實驗主要是酒精燈、燒瓶、試管、燒杯等,現在主要用化學實驗儀器,精確用量少

J. 化學實驗

C正確.下次用的時候抽掉紙片就是了嘛..當然除非您用的紙片是雙面膠..

A.下次使用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死也打不開 2.一碰就開(磨口失效) 取決於保存溫度

B.沒意義..該粘住的還是粘住..

D.好吧 個人認為這個選項在不搞混的情況下是可行的 但會被老師罵"真沒素質.."

PS:C選項是絕對正確的 隨便找本實驗室儀器管理制度上都有..

熱點內容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