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三歷史題目

高三歷史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8-01 07:21:57

『壹』 高三歷史選擇題

C,甲午戰敗之後,清政府開始學習先進文化,開學堂,造船廠等等,但是都是在西洋的基礎之上,自行琢磨的。借用橘子與枳的事實,說明了清政府做的這些表面上像西洋,但正真有效果卻沒有

『貳』 高三歷史題目急~~~

答案是:C.形成了國民排斥鑽研科技理論的心理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國民物質和思想上的程度越銳利,國家越容易滋生混亂犯錯誤。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有能力製作特變的器具的人,必然會做些投機取巧的事,會做這樣事情的人,就有狡懈、機變的心思,有這樣心思的人,就沒有一個未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純潔的新涼。

翻譯是這樣。。所以選項很明顯

『叄』 高考歷史大題

同學你好:歷史作為文科綜合里的一門功課,在高考中,其實難度不大,但注重靈活運用。對你的情況我提一下建議:1.拿出考綱點點掃描2.忌諱題海戰術3.意會比書本重要4.落實比亂套重要5.能力比死記硬背重要 在最後期間怎樣回答歷史大題1.落實比亂套重要 歷史大題,改卷老師是找點給分,點起了,自然可以得高分。但是,當自己的中心點找不齊時,切忌亂套亂答,當你亂套,老師就會認為你不會,可能一分都不會給,但是,你必須要答題,不能空缺啊,怎麼辦?現在,你就應該翻譯材料,題目要什麼,你就翻譯什麼,和上自己的聯想與對這部分知識的回憶答題,這樣有可能會拿到50%的分數。 歷史是靠感覺答題的,不要一味的做許多試題,因為,歷史是漿糊,一旦弄不清,就會陷進漩渦。但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學會 集思廣益和拿來主義(有選擇)。 解答大題首先要有堅實的史實基礎,所以,我建議同學,你可以花大時間在課本上,弄清脈絡。 高考答題 在高考改卷中,歷史改卷講究速度,平均沒道試題6秒結束,所以分點答題會給改卷老師留下好影響,自然分就會比別人多那麼幾分。格式(例如) 影響:1.2.3.內容:1.2.3. 評價1.2.3. 這樣的格式老師是很喜歡的 其次,答題內容不要長篇大論,提取精煉的詞語和句子,一般一個點只能佔一行的位置,切忌不要海答一個知識點,老師不願意多看,那樣就會忽視你後面的點,導致失分! 最後,答題拿高分,還是要看材料,不要脫離材料答題,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 希望在最後一段時間里,你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肆』 高考歷史題

法國《人權宣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制定

(一)背景:
1、理論來源:法國的啟蒙思想;
2、現實依據:美國1787年憲法;
3、時代背景: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頒布、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二)革命性、民主性的體現:
《臨時約法》否定了封建專制,是為了約束袁世凱,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現實針對性;約法明確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進步意義:
1、在政治上,它不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樹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觀念;
3、經濟上,確認資本主義關系為合法,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識分子利用《臨時約法》規定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紛紛組織黨團和創辦報刊,大量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新文化運動創造了條件;
5、在對外上,強調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啟發愛國主義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國主義侵略;
6、在國際上,在二十世紀初年的亞洲各國當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權憲章。
(四)局限性:
《臨時約法》具有中華民國臨時憲法的性質,在憲法實施以前,它具有與憲法相等的效力。《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的文獻,主流上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意志,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帶有革命性和民主性。但是沒有規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也沒有具體涉及關繫到「民生」的土地問題,帶有很大的階級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孫中山先生舊三民主義的倒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錄):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條。
第一章「總綱」,規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二章「人民」,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請願、訴訟、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人民有納稅、服兵役等義務。
第三章「參議院」,規定:「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
第四章「臨時大總統副總統」,規定,總統由參議院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臨時大總統代表全國,接受外國之大使、公使」;「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後,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第五章「國務員」,規定:「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後,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復議一次」。
第六章「法院」,規定:「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第七章「附則」,規定:「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未施行以前,本約法之效力,與憲法等。」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文化分析及相關具體問題:

近年來,一些學者從法律文化的角度重新反思《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歷史命運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並且對於《臨時約法》涉及的一些具體問題也作了進一步的探討。陳曉楓在《的文化透視》(載於《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因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倍受推崇,是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然而《臨時約法》的制定者並未充分考慮到中國當時的實際,使之成為一紙空文,但從憲法文化上看,《臨時約法》的命運反映的是更廣闊的文化傳統對於「大典」和「朝綱」的處理法則。作者分析了憲法文化的「突變」與繼承問題以及法律工具主義與大典為置律的文化傳統之後,進一步分析了《臨時約法》的憲法文化,指出:
(1)《臨時約法》是根據當時條件下交出政權的急迫需要,違反關於政體設計的理性分析,將政治制度設計為責任內閣制,在法律價值的追求上,表現出工具主義的趨向,使憲法成為從事某種政權追求的工具。這就違反了人民主權、代議民主的憲法本意,表現了中國法律文化中將法作為某種制勝利器的傳統特徵。而且《臨時約法》表現出在爭取權力焦點問題上的過分關注,而將其餘做輕率處理的態度,對北洋政府視憲法為兒戲起到不良先例作用;
(2)《臨時約法》反映了較為濃重的人治色彩。因人立法,法隨人變,雖然用意在於保護革命成果,但在資產階級共和政權建立之初首開人的意志高於法的意志之風,深刻顯現了在近代憲政的詞語下,向法文化傳統認同的傾向;
(3)《臨時約法》也同樣具有傳統政治文化中權力歸諸一元的價值追求。作者認為孫中山先生本人在權力結構問題上是始終如一的一元權力追求者。
(4)法律工具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當它一旦於執法者不相切合時,容易被擱置,成為具文。《臨時約法》的制定者對於《臨時約法》的工具主義的利用,最終使其作為工具,終成空文。

『伍』 高考歷史題目

劉邦時期實行郡國並行制,及有郡縣制也有分封制。 郡縣制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分封制是為了避免走上秦始皇的老路和賭注出兵抗秦的六國貴族之嘴,不得已的辦法,所以才要限制他們地方的權利。

『陸』 幾道高三歷史題目

第二題:
選B。
理由
A、C都曾經被統治者所倡導。除了嬴政採用法家思想外,嬴政以後的其他的君王基本上採用的都是儒家思想來管理國家。因此不會選擇A。
孟子是儒家的,不會去批判A。
墨家有三個理論,墨子倡導不要打仗(非攻),要友愛(兼愛)。
C選項,強調的是律法的嚴格,而不是沒有尊卑的概念。
D選項,我在歷史課上沒聽說過。

『柒』 高三歷史題目!求歷史帝

第一:1905年12月,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波斯革命首先在德黑蘭爆發。
斗爭很快擴展到其他城市,規模越來越大。
1909年吉蘭的革命武裝以驅逐國王為目的向首都進軍。推翻國王政權,國王逃往俄國。
1911年秋天,英俄發動大規模武裝干涉,波斯人民又掀起了反抗帝國主義干涉的革命斗爭,
提出了「不獨立,勿寧死」的戰鬥口號。1911年12月沙俄在首都策動政變,扶植親俄政權,解
散國會,實行反動恐怖統治,扼殺了波斯革命。波斯革命雖然失敗,但它動
搖了國王的專制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開辟了波斯人民反帝
反封建革命斗爭的新階段。
第二:1907年8月31日,英俄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協約規定:把伊朗分為三部分,北部屬俄國勢力范圍,東南部屬英國勢力范圍,中部劃為「緩沖區」;俄國承認阿富汗為英國的附屬國。《英俄協約》還涉及中國的領土西藏,規定雙方「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權」。英俄兩個帝國主義都垂涎西藏,但都無力壓倒對方,只得妥協。
《英俄協約》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軍事同盟義務,甚至還打著「維護和平」的幌子,但實際上也是為了加強掠奪殖民地和准備帝國主義戰爭而簽訂的。

『捌』 高考歷史題型有哪些

答:審題四步驟
審題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審題就是審閱推敲試題的含意,從題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題目的內容和要求,從而判斷試題的類型,確定答題的中心和選擇答題的材料。如何審題,概括地說就是細心閱讀、認真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組織要點。具體要按照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審題型。高考歷史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例如:「結合19世紀晚期的有關背景,分析甲午戰爭爆發的必然性。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內政局和遠東國際局勢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這是一道敘述分析類型的主觀題。重點考查考生對甲午戰爭的背景和影響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響。試題的要求是敘述加分析,這是試題的重點。
第二步,審范圍。所謂「范圍」,指的是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換言之,就是要審清試題的具體要求,找到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跑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爆發的?」此題從原因上分析有遠因、有近因、有根源;時間跨度為1919~1939年;內容分析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20年代的國際關系、1929~193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及其影響、英法美對德意日的綏靖政策、歐洲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等五項。

『玖』 高三歷史題

1.摩爾根對雅典的奴隸民主制度很推崇,認為這種制度引領了雅典的繁榮,2.暗指,封建專制制度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會越來越虛弱,資本主義議會制度將掌握政權,描述德國時,會將德皇放在正中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德國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德皇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3、進步的制度將帶領國家繁榮,不論是古希臘的奴隸制民主制,還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或者說,古希臘的奴隸制民主制是民主制在人類社會的最早引用,給後世的資本主義民主制提供了歷史經驗!

『拾』 請教幾道歷史題目(高三古代史)

一條鞭法:是指把實物地租轉變為貨幣地租實行銀兩收稅
攤丁入畝:按單一的田畝數徵收賦稅,徹底取消了人頭稅
出自嶽麓版必修2第26-27頁

清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但是商品經濟發展,是大量的資金用於手工業的生產。並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關系

熱點內容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