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車的歷史
① 汽車的歷史
世界汽車百年歷史 (1766-1899)
1766年 英國發明家瓦特(1736--1819)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1725--1804)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
1794年 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838年 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58年 法國工程師洛納因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用陶瓷絕緣製成的電點火火花塞。
1859年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發明了鉛酸蓄電池,為汽車的用電創造了條件,被稱之為「意義深遠的發明」。
1893年 ①德國人狄塞爾在其論文《轉動式熱機原理和結構》中,首次論述了柴油發動機原理。②法國巴黎開始實行車輛登記、使用車牌並發放駕駛證。③杜里埃研製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② 汽車的發展歷史
汽車歷史
二十世紀之前
十五世紀時達芬奇在未確認的時代,設計出一輛發條驅動的車輛。
1620年,義大利人布蘭卡發明「反擊渦輪式蒸汽輪機」,用以帶動輪車。
1649年,德意志的表匠漢斯‧郝丘,根據達芬奇的設計,做出一輛用發條驅動的車子。
1670年,荷蘭的物理學家惠更斯用火葯在汽缸內燃燒,熱能膨脹推動活塞運動,形成了現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1672年耶穌會修士南懷仁曾設計一個用蒸汽作為動力來源的車,給當時中國的康熙帝,是一個65公分長的玩具車,無法載人或司機,不確定設計的車輛後來是否製作成功,這可能是最早設計的汽車。
1766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尼古拉·約瑟夫·居紐(Nicolas-Joseph Cugnot)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由於試車時轉向系統失靈,撞到般聖奴兵工廠的牆壁上粉身碎骨,這是世界上第一起機動車事故。
1771年,尼古拉·約瑟夫·居紐改進了蒸汽汽車,時速可達9.5公里,牽引4至5噸的貨物。
1794年,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796年,義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電池,這項發明為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1801年,法國人菲利普·勒朋提出煤氣機原理。
1803年,英國工程師理查·特里維西克採用新型高壓蒸汽機,可乘坐8人,在行駛中平均時速13公里,從此,用蒸汽機驅動的汽車開始在實際中應用。
1838年,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42年,美國人查理·固特異發明了硫化橡膠輪胎。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普蘭特發明了鉛蓄電池,為汽車的用電創造了條件,被稱之為「意義深遠的發明」。
1860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艾蒂安·雷諾製成了第一部用電火花點燃煤氣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工程師艾蒂安·雷諾發明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二沖程卧式內燃機。羅沙士發表了四沖程理論。
1867年,德國工程師尼考羅斯·奧托(1832--1891)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四沖程煤氣發動機。
1876年,奧托製成了單缸卧式、壓縮比為2.5的3千瓦內燃機。
1885年,這是真正的現代汽車誕生的時刻。這一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動力機的汽車被認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輛汽車,因為它是真正以汽油為動力源的第一輛汽車,而不是蒸汽機。
1886年,曼海姆專利局批准卡爾·本茨為其在1885年研製成功的三輪汽車申請的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次年德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之後奧托放棄自己所獲得的四沖程發動機專利,任何人都可根據需要隨意製作。
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輪汽車正式販售。
1888年,法國自行車商人埃米爾·羅傑獲得卡爾·本茨的許可,開始生產商用汽車。
1893年,魯道夫·狄塞爾也製成了一台柴油四沖程發動機,即世界首台柴油機。空氣在壓縮行程中被活塞劇烈壓縮而產生高溫,之後燃料被噴入氣缸,隨即發生自燃。
1895年,卡爾·本茨推出了第一款客車Benz-Omnibus,首次提供載客服務。
1899年,路易·雷諾量產其第一台四門房車,同年取得渦輪增壓的專利。英國首次把馬克沁機槍裝上汽車上。
二十世紀
在十九世紀末時汽車和摩托車在轉動系統開始定型,而以內燃機燃燒石油製品的液體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成為主流,但當時的汽車仍然是用手工業方式的製造,雖然已經由標准化的部件組成的量產車,但實際上汽車的產量仍很少。
汽車在實際上被定位為高端的奢侈品,但當時的所謂奢侈並不算很豪華,但只有富裕人士才買得起個人或家庭用的轎車。
亨利·福特在二十世紀頭數年開始試制出一種可以大量生產低價出售的汽車,經六次創業失敗後,福特汽車終於在1908年成功把福特T型車放到裝配線上生產降低售價,又以分期付款進一步普及化了,而且品質甚至優於當時一些手工業制的高價車,因為它可以在爛地上行駛而不發生故障或意外。
福特主義不只是影響了汽車製造業,更是影響到各行各業猶其是廣義的製造業,這使到T型車和福特汽車帶領了美國和世界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甚至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
因為即使不會或不能駕駛汽車的人群,仍然可以乘搭公共汽車。並直接或間接受惠於軍車、貨車、特種車、工程車輛等其他汽車,所以汽車實際變成了日用品和有取代人畜動力的車輛的趨勢 。
而T型車的成功也促成了現時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是在內燃機之外的動力系統沒落,而加油站也不再提供汽油和柴油之外的燃料。
重大事件列表
1902年第一部軍用裝甲車Motor War Car在英國問世服役。
1903年,挪威工程師埃吉迪烏斯·艾林製成了一台燃氣渦輪發動機,這是首台能靠燃燒產生的動力對外做功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因此他也被稱作燃氣渦輪發動機之父。
1908年福特T型車問世,成為第一種普及化的轎車,使汽車從奢侈品升格為日用品了。
1922年,博世開發出了機械噴射裝置。
1929年,德國工程師菲力斯·汪克爾獲得了轉子發動機的專利,這種特殊的活塞式發動機因此被廣泛稱作汪克爾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的成品直到1950年代才出現。
1930年代,英國人弗蘭克·惠特爾和德國人漢斯·馮·奧海恩各自取得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專利,而被認為是噴氣發動機的發明人。
1997年豐田普銳斯開始發售,成為第一種量產的混合動力汽車,並開始復興電動車了。
新世紀
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才僅十多年故標致性的事件不多。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和環保成為了新汽車的發展方向。
2001年首種混合動力電動車豐田普銳斯商業推出國際市場。
2009年首種純電動車三菱iMiEV電動汽車量產推出市面。
2012年無人駕駛汽車進行路面實際試驗。
2013年美國部分州通過自動駕駛汽車行駛法例。
2017年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四國宣告在限期於2040年後,禁止出售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轎車。
(2)小汽車的歷史擴展閱讀:
汽車或稱機動車(英式英語:car;美式英語:automobile;美國口語:auto),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動,不須依軌道或電纜,得以動力行駛之車輛。廣義來說,具有兩輪或以上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便可稱為汽車;狹義來說,僅指四輪以上以原動機行使之車輛為汽車(亦是生活中所說之汽車)。
雖然,長久以來學術各界對「誰是第一位汽車發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論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絕大部分學者皆將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視為第一位發明者。賓士製造了三輪汽車以後,戈特利布·戴姆勒首先製造四輪汽車,美國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產平價汽車,是使汽車得以普及化的人。
分類
汽車的分類方式並無定論,若依使用性質區分,一般分為客車、貨車、客貨兩用車(或稱廂形車)及特種車。其中特種車種類繁多,包括警察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車、吊車、禮車、教練車、殘障用特製車、灑水車、郵車、垃圾車、清掃車、水肥車、囚車及靈車等。
若依所用燃料分類,則分為汽油車、柴油車、電動車、氫氣車、油電混合車及瓦斯車、能源車等。
③ 汽車歷史
汽車發展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汽車同其它現代高級復雜工具如電子計算機等一樣,並非是哪一個人坐在那裡發明了的。發明之初的汽車也不是現在之個式樣,如果你能見到當時的汽車,你也可能認為這不是汽車呢。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漫長的歷程,總的說來,汽車發展史可能分為蒸汽機發明前、蒸汽汽車的問世、大量流水生產汽車開始等三個階段。
人類最初的工作勞動完全是由本身來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汽車和發動機,如果說有的話,在未使用牛和馬之前使用的是人體的股份這台發動機。奴隸就是一種「生物發動機」。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強,人們不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風力。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製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
④ 轎車的發展歷程
在世界轎車發展史上,轎車消費家庭化是從經濟型轎車的發展開始,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型轎車都是家用轎車市場的主流。現今世界上,節能、環保、緊湊型的經濟型轎車倍受消費者的青睞,發展經濟型轎車產業更受到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各轎車製造商也大力推出各種小型車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在中國,因為人口眾多,人均可利用資源水平較低,同時,由於中國人均所得水平不高,整體消費能力相對低下,要啟動家用轎車市場,走轎車消費全民化的路子,發展經濟型轎車產業,是較為經濟、理想的選向,符合中國的國情。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發展經濟型轎車產業,在某些時候已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型轎車市場也不斷成長,成為中國計程車市場和家用轎車市場的主體。進入2000年,中國經濟型轎車新品陸續問世,社會各界對經濟型轎車期待良久,業內人士關心備至,新車型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型轎車面臨一個市場導入期,將對中國轎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型轎車產業的發展道路多年來一直良多坎坷。
加入WTO後,國門洞開,進口轎車將像脫韁的野馬躍過低矮的門檻,擠占經濟型轎車應有的市場份額,對國內經濟型轎車市場產生強烈的沖擊,國內的轎車消費環境,又使經濟型轎車步履維艱。而國家宏觀經濟環境持續走好,國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是經濟型轎車能夠戰勝惡劣的環境而繼續保持發展勢頭的原動力,但畢竟代價高昂。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經濟型轎車產業和市場註定也面臨許多機會和威脅。
⑤ 汽車發展史
世界汽車百年歷抄史 (1766-1899)
1766年 英國發明家襲瓦特(1736--1819)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1725--1804)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
1794年 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838年 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58年 法國工程師洛納因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用陶瓷絕緣製成的電點火火花塞。
1859年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發明了鉛酸蓄電池,為汽車的用電創造了條件,被稱之為「意義深遠的發明」。
1893年 ①德國人狄塞爾在其論文《轉動式熱機原理和結構》中,首次論述了柴油發動機原理。②法國巴黎開始實行車輛登記、使用車牌並發放駕駛證。③杜里埃研製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⑥ 中國第一輛小汽車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大清統治者慈禧太後,雖昏庸無知、保守頑固,但卻與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輛汽車結下不解之緣。而這開創中國歷史上擁有汽車的先河,也又一次暴露慈禧的愚昧和可笑。 慈禧當年處理朝政之餘,喜歡游覽,經常乘坐她的豪華大轎和馬車去頤和園、西山、八達嶺等景區遊玩。中國出現的第一輛汽車,它的價值要比現在的10輛新的賓士車還高。這輛車是袁世凱送給慈禧的禮物。 1901年,官拜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用1萬兩白銀購進一輛第二代賓士牌小轎車作為慈禧六十大壽的貢禮送給了慈禧太後。此車設計新穎、工藝精湛。慈禧一生享盡了富貴,卻從沒有見過這種先進的洋玩意兒,看後心中大喜。可是她第一次乘坐汽車去頤和園游覽時,汽車駛出紫禁城後,她突然發現,原來的馬車夫孫富齡成了現在的汽車司機,他不僅坐著,而且還坐在自己前面,他不但與自己平起平坐,而且還坐在前面,這還了得,有失自己尊嚴,立即責令他跪著開車。慈禧的話誰敢不從?司機只好跪著駕駛,但手不能代替腳踩油門和剎車,路上險些釀成驚天大禍,這可嚇壞了當時的王公大臣,他們紛紛下跪乞求慈禧不要冒這個險。無奈,慈禧被人攙扶下車,中途又換上她的十六抬大轎。慈禧後來就對汽車失去了興趣,因為她不能容忍司機坐在她面前開車,她認為司機應跪著。因此這輛車被棄置一旁。後來,此車作為皇宮遺物在紫禁城閑置起來。
⑦ 家用轎車發展歷史
1890-1920 馬車過渡到汽車,金屬車身出現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認為汽車的誕生日。幾乎同時,,德國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製成一輛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汽車.1894年賓士velo是最早的量產汽車.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屬車身獲得專利,但主體結構仍是木材和連接(以前是這個「他」)它們的鋼材.二十世紀初,JOHN PIERPONT MORGAN創建了美國鋼鐵公司,為迅速成長的汽車工業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發明了全金屬車身.同年道奇公司生產了第一輛全金屬汽車.1918年義大利藍旗亞公司也開始生產全金屬汽車.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轉變,汽車不再是底盤和車身的簡單疊加,而是成為整體. 技術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國)製造的第一批汽車為後來汽車設定了很多標准並沿用至今.如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布局和最早的變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對汽車布局做出了註解,包括發動機艙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現代汽車雛形. 顏色方面,早期汽車只有黑色,1924年龐蒂亞克前身oakland公司與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輛彩色汽車(藍色). 代表車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輪汽車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輪汽車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藍旗亞Lambda 1925 奧迪18/70 hp type M型
編輯本段1920年-1950年 哈利·厄爾時代
德國發明了汽車,美國則把這個行業帶入了藝術設計的聖殿,而哈利厄爾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汽車設計大師,對現代汽車的影響不可估量. 哈利厄爾進入通用公司,1927年設計出凱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爾時代開始.它有圓潤的線條,錐形的尾部,修長低矮的輪廓.1928年哈利厄爾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了鍍鉻裝飾.三十年代開始,他建立的藝術色彩使通用汽車逐漸成為最強大的汽車帝國.1938年.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復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對象.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凱迪拉克sedanet用銀光閃閃的鍍鉻裝飾和漂亮的尾鰭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爾將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藝術和時尚.
編輯本段1930年-1950年 流線型與船型車身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二戰結束的20年,是汽車設計向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時期,由美國人獨占鰲頭的汽車設計領域也加入了歐洲人.歐洲在流線型設計方面走在前面.義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為count ricotti公司設計的汽車是流線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開始了風洞實驗並獲得了美國專利. 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製造商也認識到空氣動力學在節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線型在30年代幾乎就是時尚的代名詞.車頭變寬,將輪胎包入,前大燈陷入車頭,掛在車尾的獨立式行李箱也與車尾融為一體,奠定了現代三廂轎車的雛形,完全擺脫了馬車的影子.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採用了更輕的承載式車身,達到了54:46的前後軸質量分配(當時同類產品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習慣了浮誇風格的美國人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空氣動力學,因為這讓車看起來過於相似,不利於刺激消費.到了40年代,流線型潮流如時裝一樣褪去.以別克J job為代表的新型汽車擁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車尾,成為船型車身. 這段時間中,歐洲製造商卻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雪鐵龍在三十年代就將獨立式前懸架和前輪驅動技術大規模應用於轎車traction avant.為了降低自重,它還採用了來自賽車的承載式車身. 19世紀末,汽車的最高速度達到了50km/h,開放式車身向封閉式車身過度. 20年代是美國汽車產業的第一個爆發期,為了刺激消費,通用汽車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這在現在幾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使用. 代表車型 1927年 paul jaray的流線型汽車 1934 年克萊斯勒airflow 1934 年泰托拉T77 1934 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編輯本段1940年-1960 年國民車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憑借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進入汽車普及時代,而汽車在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二戰後才大量進入家庭的,並在6,70年代進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戰前提出的"生產國民大眾使用的汽車"思想使二戰結束後歐洲車壇誕生了很多實用,經典的國民車,採用盡可能簡單耐用的機械結構,而造型只是附屬品. 大眾甲殼蟲,汽車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也是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的一款車(即使今天甲殼蟲依然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雖然與當時國民車的理念有所背離),出自費迪南德.保時捷之手,1930年誕生原型車,1939年正式開始生產,簡單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車.也奠定了大眾汽車今後在汽車界的地位. 1948年法國雪鐵龍2CV,1948年英國morris minor,1957年義大利fiat500,1959年英國mini,都是那個時期國民車的經典,也是汽車史上的經典.1950年-1970 年長尾鰭到短尾,coupe短暫興起 當時典型的美國汽車是火箭式車頭,飛船式車尾.二戰結束後十幾年美國汽車爆發式增長是史無前例的,更大更好成為格調,性能的重要性變得稍遜於外表,舒適和款式變為最重要.而長尾鰭這是那個時代美國車的典型特徵.後來,楔形車身,即短尾設計的運動汽車開始普遍.60-70年代的中置發動機跑車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馬,克維特,道奇蝰蛇,都採用了長車頭(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發動機),短而寬闊的車尾(容納巨大的車輪). 美國經濟的強大以及義大利英國為首的歐洲小廠熱衷表現美學功底,使追求運動氣息的年輕人開始追求coupe車型.阿斯頓馬丁DB2,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瑪莎拉蒂A6和5000GT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經典.7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逐漸失去對coupe的熱情轉向經濟實用的小型車,尤其是日系車.
編輯本段1970年-1990年 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1974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馬里奧.甘地尼設計的蘭博基尼countach和喬治羅亞設計的大眾高爾夫都在這年誕生,它們採用的直角造型降流行數十年的曲線美學無情拋到了一邊.此 後幾年喬治羅亞有設計出類似的fiat熊貓和蘭西亞delta等.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設計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對當時汽車零配件工藝的一種妥協,我們都知道要准確製造幾個使用不同材料構成的帶有復雜線條和曲面結構的零件並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搭幾塊集合積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夠在80年代異軍突起,並被日本廠商發揚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屬,70年代後期的240和後來的700.900,廠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設計給駕駛者帶來安全的心理暗示. 20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80年代財政相對困難,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展.來自軍用,農用,遠征等領域的設計,憑借特別"缺少風格"的懷舊情結和強烈的實用性特點,在汽車界掀起波瀾並在後來成為時尚.最能體現這種轉變的美式吉普逐漸成為40年代以後美國人文景觀的一部分.1974年,第一輛切諾基誕生,成為吉普汽車史上最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更精巧,外觀更像轎車的運動多用途車.1984年新切諾基問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獷越野車變成了一種時尚都市汽車.同時期誕生的路虎攬勝則抓住了高端市場.80年代開始,MPV誕生,1983年11月克萊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廂式旅行車-大捷龍問世,與以往麵包車不同,這種車在為乘客提供更大空間的同時,還具有轎車般的安靜舒適.MPV旋風至此從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諾espace則是歐洲第一款MPV.90年代,雪弗蘭盧米娜和豐田大霸王也加入陣營.
編輯本段1990年-present 分裂的時代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這也導致多種風格同時涌現. 其中之一經典主義.其中又包含多種層次.一層是設計師本身對於過去經典的緬懷與尊敬,另一層是設計師力圖在原來的經典車型中賦予自己的色彩,還有試圖使用經典車型為公司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別為大眾新甲殼蟲,mini,和克萊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經典主義,傳統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新.90年代末賓利和勞斯萊斯分別被大眾和寶馬收購,隨後在全新設計團隊的操作下推出的歐陸GT和幻影雖然有著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著對傳統的尊重,這才換來其能夠繼續壯大 更為重要的,邊鋒主義和流線主義,他們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設計中卻擺脫不了對方的影響,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邊鋒主義(new edge)設計理念被普遍認為從福特GT90開始.寬大的曲面,尖銳的圓角,過渡凌厲,線條果斷而富有張力,區別與圓潤流暢的造型風格,設計上更注重線條層次感,這種對於線條強調的設計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車型尺寸更為寬大,針對小型車設計來說非常合適.所以頗受廠家歡迎,代表車型賓士A級.可以看出,邊鋒主義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擺脫不了流線主義,如果沒有流線,設計出來的小型車只能是箱子一塊,缺乏美感,當然,在邊鋒主義的影響下,流線主義的設計更為運動和時尚,這在90年代末出現的一些跑車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奧迪TT,福特雷鳥等,車型充滿了氣勢和沖勁. 進入21世紀後,從現在的汽車設計趨勢來看,最後邊鋒主義還是戰勝了流線主義,不管是在內飾還是外部線條都追求極其硬朗的線條.這種線條可以讓汽車看起來強勁有力,很安全,但缺點是它迫使汽車變得更長更寬更高.這可以從小車越做越大的狀況上體現.但是這對於中大型車和跑車就非常合適,比較經典的如克萊斯勒300C,蘭博基尼GALLARDO等.
⑧ 汽車的發展史
總體說來,世界汽車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在這一時期,賓士、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准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汽車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第二階段:汽車全盛時期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第三階段: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汽車產量相對穩定
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汽車產量穩定在5000萬輛左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趨於飽和,各個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而韓國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這個時期汽車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汽車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現。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空氣污染及石油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利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油車和柴油車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輕型汽車和卡車市場28%的份額,這將比2005年增加20%。現如今,汽車工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汽車正朝著智能、舒適、節能、環保的方向飛速發展。
⑨ ~汽車的發展歷史
汽車發展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汽車同其它現代高級復雜工具如電子計算機等一樣,並非是哪一個人坐在那裡發明了的。發明之初的汽車也不是現在之個式樣,如果你能見到當時的汽車,你也可能認為這不是汽車呢。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漫長的歷程,總的說來,汽車發展史可能分為蒸汽機發明前、蒸汽汽車的問世、大量流水生產汽車開始等三個階段。
人類最初的工作勞動完全是由本身來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汽車和發動機,如果說有的話,在未使用牛和馬之前使用的是人體的股份這台發動機。奴隸就是一種「生物發動機」。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強,人們不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風力。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製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又於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無馬之車」。該車是在買來的一輛四輪「美國馬車」上裝用他們製造的功率為1.1馬力,轉速為每分鍾650轉的發動機後,該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當時所謂「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加特駛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就此誕生了。實際使用表明,此車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輪汽車賣給了一個法國巴黎人,由於這種三輪汽車設計可靠,選材和製造精細,受到了好評,銷路日廣。
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苯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視為汽車誕生年。苯茨和戴姆勒則被尊為汽車工業的鼻祖。這是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
需要說明的是,那時的汽車司機必須是勇敢、機智的機械修理工,在許多場合下他不得不「從汽車內爬出或爬到汽車下」或者到鄉下鐵匠那兒去修車,所以一般人是望車莫及的。盡管如此,坐在極為嘈雜和震動非常厲害的機械上,不僅要飽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曬雨淋,而且全然沒有今日司機的舒適和氣派,況且馬車手認為汽車搶佔了他們的生意,當汽車與馬車並行時,他們常常揚起皮鞭抽打汽車司機。
進入20世紀以後,汽車不再僅是歐洲人的天下了,特別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開始出售著名的「T」型車時,這種車產量增長驚人,短短19年,就生氣1500輛。此間的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還首次推出了流水裝配線的大量作業方式,使汽車成本大跌,汽車價格低廉,不再僅僅是貴族和有錢人的豪華奢侈品了,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也是此時開始,美國汽車便成為世界寵兒,福特公司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王國。所以,人們說,汽車發明於歐洲,但獲得大發展那是在本世紀初30年代的美國。福特採用流水作業生產汽車,在汽車發展史上樹起了第三塊里程碑。
短短幾年時間,汽車已經從一種實驗性的發明轉變為關聯產業最廣、工業技術波及效果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汽車行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也取決於汽車工業應用這些技術的投資能力和世界汽車市場的投放容量,兩者相互影響並受到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及人們對環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應、意外變化及國家政策等的影響。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表明了汽車運輸的機動性,而且還培訓了不少駕駛軍用卡車的駕駛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學習到了一些汽車機械技術,於是戰後汽車買賣興隆,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附件的供應商全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迅猛增長。汽車價格幾倍於戰前。但時隔不久由於經濟簫條汽車高需求即宣告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汽車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更高,幾乎生產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戰中的美國發了橫財,戰後的美國工業越發興旺,汽車生產在世界上始終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汽車、鋼鐵、建築這三大工業曾被譽為「三大支柱」,而汽車工業更是美國工業驕傲的象徵,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研究豪華小汽車為主。但當1973年首次發生石油危機時,美國汽車工業便受到很大的沖擊,而日本似乎對此早有察覺,他們大量研製生產的是小型節油汽車,結果終於在1980年把美國趕下了「汽車王國」的寶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謂「後起之秀」,當歷史進入20世紀,日本才出現第一部汽車,幾年後日本人才開始研製汽車。但誰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車(向我國上海)的日本,60年後竟然出口汽車達6400萬輛,登上了汽車王國的寶座。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汽車發展史上一個特大新聞。當然美國也決不會就此罷休,到底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未來的汽車市場仍是世界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有人以美國汽車之王通用汽車公司為例,它平均每15分鍾用於汽車生產的投資就高達180萬美元,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數字。因此,人們預料在將來,只有資金龐大的汽車公司才能有這樣的投資能力,不過由於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來汽車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獨有戲,中小型汽車公司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為了佔領未來汽車市場,如今已有許多公司把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如微型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通訊、衛星導航等等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新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中,汽車正在走向自動化和電子化。有了衛星導航系統,汽車可接收交通衛星的通信資料,確定汽車所在位置,從而自動提供最優行車路線,並且顯示出交通圖;汽車的雷達系統可以把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告訴給駕駛員,這樣停車就更容易;而語言感知系統可以用圖、表和聲音告訴駕駛人員汽車的各個部位情況,此外還可按「音」行事,執行駕駛有關指令等等。另外汽車的能耗,排放廢氣、雜訊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將減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將日益提高,即使再次發生石油危機,汽車工業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專家們認為,汽車是當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將來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別的任何開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車取代.
⑩ 汽車發展史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哦。
1890-1920 馬車過渡到汽車,金屬車身出現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認為汽車的誕生日。幾乎同時,,德國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製成一輛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汽車.1894年賓士velo是最早的量產汽車.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屬車身獲得專利,但主體結構仍是木材和連接(以前是這個「他」)它們的鋼材.二十世紀初,JOHN PIERPONT MORGAN創建了美國鋼鐵公司,為迅速成長的汽車工業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發明了全金屬車身.同年道奇公司生產了第一輛全金屬汽車.1918年義大利藍旗亞公司也開始生產全金屬汽車.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轉變,汽車不再是底盤和車身的簡單疊加,而是成為整體. 技術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國)製造的第一批汽車為後來汽車設定了很多標准並沿用至今.如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布局和最早的變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對汽車布局做出了註解,包括發動機艙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現代汽車雛形. 顏色方面,早期汽車只有黑色,1924年龐蒂亞克前身oakland公司與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輛彩色汽車(藍色). 代表車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輪汽車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輪汽車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藍旗亞Lambda 1925 奧迪18/70 hp type M型
德國發明了汽車,美國則把這個行業帶入了藝術設計的聖殿,而哈利厄爾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汽車設計大師,對現代汽車的影響不可估量. 哈利厄爾進入通用公司,1927年設計出凱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爾時代開始.它有圓潤的線條,錐形的尾部,修長低矮的輪廓.1928年哈利厄爾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了鍍鉻裝飾.三十年代開始,他建立的藝術色彩使通用汽車逐漸成為最強大的汽車帝國.1938年.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復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對象.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凱迪拉克sedanet用銀光閃閃的鍍鉻裝飾和漂亮的尾鰭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爾將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藝術和時尚.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二戰結束的20年,是汽車設計向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時期,由美國人獨占鰲頭的汽車設計領域也加入了歐洲人.歐洲在流線型設計方面走在前面.義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為count ricotti公司設計的汽車是流線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開始了風洞實驗並獲得了美國專利. 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製造商也認識到空氣動力學在節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線型在30年代幾乎就是時尚的代名詞.車頭變寬,將輪胎包入,前大燈陷入車頭,掛在車尾的獨立式行李箱也與車尾融為一體,奠定了現代三廂轎車的雛形,完全擺脫了馬車的影子.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採用了更輕的承載式車身,達到了54:46的前後軸質量分配(當時同類產品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習慣了浮誇風格的美國人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空氣動力學,因為這讓車看起來過於相似,不利於刺激消費.到了40年代,流線型潮流如時裝一樣褪去.以別克J job為代表的新型汽車擁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車尾,成為船型車身. 這段時間中,歐洲製造商卻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雪鐵龍在三十年代就將獨立式前懸架和前輪驅動技術大規模應用於轎車traction avant.為了降低自重,它還採用了來自賽車的承載式車身. 19世紀末,汽車的最高速度達到了50km/h,開放式車身向封閉式車身過度. 20年代是美國汽車產業的第一個爆發期,為了刺激消費,通用汽車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這在現在幾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使用. 代表車型 1927年 paul jaray的流線型汽車 1934 年克萊斯勒airflow 1934 年泰托拉T77 1934 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憑借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進入汽車普及時代,而汽車在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二戰後才大量進入家庭的,並在6,70年代進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戰前提出的"生產國民大眾使用的汽車"思想使二戰結束後歐洲車壇誕生了很多實用,經典的國民車,採用盡可能簡單耐用的機械結構,而造型只是附屬品. 大眾甲殼蟲,汽車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也是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的一款車(即使今天甲殼蟲依然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雖然與當時國民車的理念有所背離),出自費迪南德.保時捷之手,1930年誕生原型車,1939年正式開始生產,簡單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車.也奠定了大眾汽車今後在汽車界的地位. 1948年法國雪鐵龍2CV,1948年英國morris minor,1957年義大利fiat500,1959年英國mini,都是那個時期國民車的經典,也是汽車史上的經典.1950年-1970 年長尾鰭到短尾,coupe短暫興起當時典型的美國汽車是火箭式車頭,飛船式車尾.二戰結束後十幾年美國汽車爆發式增長是史無前例的,更大更好成為格調,性能的重要性變得稍遜於外表,舒適和款式變為最重要.而長尾鰭這是那個時代美國車的典型特徵.後來,楔形車身,即短尾設計的運動汽車開始普遍.60-70年代的中置發動機跑車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馬,克維特,道奇蝰蛇,都採用了長車頭(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發動機),短而寬闊的車尾(容納巨大的車輪). 美國經濟的強大以及義大利英國為首的歐洲小廠熱衷表現美學功底,使追求運動氣息的年輕人開始追求coupe車型.阿斯頓馬丁DB2,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瑪莎拉蒂A6和5000GT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經典.7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逐漸失去對coupe的熱情轉向經濟實用的小型車,尤其是日系車.
1974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馬里奧.甘地尼設計的蘭博基尼countach和喬治羅亞設計的大眾高爾夫都在這年誕生,它們採用的直角造型降流行數十年的曲線美學無情拋到了一邊.此 後幾年喬治羅亞有設計出類似的fiat熊貓和蘭西亞delta等.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設計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對當時汽車零配件工藝的一種妥協,我們都知道要准確製造幾個使用不同材料構成的帶有復雜線條和曲面結構的零件並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搭幾塊集合積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夠在80年代異軍突起,並被日本廠商發揚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屬,70年代後期的240和後來的700.900,廠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設計給駕駛者帶來安全的心理暗示. 20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80年代財政相對困難,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展.來自軍用,農用,遠征等領域的設計,憑借特別"缺少風格"的懷舊情結和強烈的實用性特點,在汽車界掀起波瀾並在後來成為時尚.最能體現這種轉變的美式吉普逐漸成為40年代以後美國人文景觀的一部分.1974年,第一輛切諾基誕生,成為吉普汽車史上最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更精巧,外觀更像轎車的運動多用途車.1984年新切諾基問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獷越野車變成了一種時尚都市汽車.同時期誕生的路虎攬勝則抓住了高端市場.80年代開始,MPV誕生,1983年11月克萊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廂式旅行車-大捷龍問世,與以往麵包車不同,這種車在為乘客提供更大空間的同時,還具有轎車般的安靜舒適.MPV旋風至此從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諾espace則是歐洲第一款MPV.90年代,雪弗蘭盧米娜和豐田大霸王也加入陣營.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這也導致多種風格同時涌現. 其中之一經典主義.其中又包含多種層次.一層是設計師本身對於過去經典的緬懷與尊敬,另一層是設計師力圖在原來的經典車型中賦予自己的色彩,還有試圖使用經典車型為公司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別為大眾新甲殼蟲,mini,和克萊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經典主義,傳統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新.90年代末賓利和勞斯萊斯分別被大眾和寶馬收購,隨後在全新設計團隊的操作下推出的歐陸GT和幻影雖然有著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著對傳統的尊重,這才換來其能夠繼續壯大 更為重要的,邊鋒主義和流線主義,他們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設計中卻擺脫不了對方的影響,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邊鋒主義(new edge)設計理念被普遍認為從福特GT90開始.寬大的曲面,尖銳的圓角,過渡凌厲,線條果斷而富有張力,區別與圓潤流暢的造型風格,設計上更注重線條層次感,這種對於線條強調的設計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車型尺寸更為寬大,針對小型車設計來說非常合適.所以頗受廠家歡迎,代表車型賓士A級.可以看出,邊鋒主義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擺脫不了流線主義,如果沒有流線,設計出來的小型車只能是箱子一塊,缺乏美感,當然,在邊鋒主義的影響下,流線主義的設計更為運動和時尚,這在90年代末出現的一些跑車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奧迪TT,福特雷鳥等,車型充滿了氣勢和沖勁. 進入21世紀後,從現在的汽車設計趨勢來看,最後邊鋒主義還是戰勝了流線主義,不管是在內飾還是外部線條都追求極其硬朗的線條.這種線條可以讓汽車看起來強勁有力,很安全,但缺點是它迫使汽車變得更長更寬更高.這可以從小車越做越大的狀況上體現.但是這對於中大型車和跑車就非常合適,比較經典的如克萊斯勒300C,蘭博基尼GALLARD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