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課
『壹』 在一次《趣味物理》講座中,老師介紹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時說:「若不計空氣阻力,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
(1)計空氣阻力,小球自由下落,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小球的重力勢能逐漸減小,動能逐漸增大,而質量不變,所以小球的速度逐漸增大;
(2)從起點1算起,小球經時間t=0.3s下落的高度h=0.7cm+2.1cm+3.5cmcm=6.3cm,實際下落高度H=6.3cm×7=44.1cm=0.441m;
小球在第三個△t時間內下降的高度h3=3.5cm,實際下落高度H3=3.5cm×7=24.5cm=0.245m,
平均速度v=
H3 |
△t |
0.245m |
0.1s |
(3)由圖得出,在相等時間內,下落高度的增加量相等,有v=
s |
t |
故答案為:(1)逐漸減小;逐漸增大;逐漸增大;
(2)0.441;2.45;
(3)下落高度的增加量相等;平均速度的增加量相等.
『貳』 怎麼在物理課堂里加入趣味元素
搞好初中趣味物理實驗教學的途徑:
一、更新實驗教學理念拓寬物理實驗的教學范圍。
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構建探究實驗教學模式。
1、轉變觀念改變「背實驗」的實驗教學方式。
2、拓寬物理實驗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
3、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
三、開發和運用低成本實驗創造性地設計物理實驗類型 。
1、利用電器和玩具設計趣味型的物理實驗。
2、利用簡易物品製作生活社會型的物理實驗。
3、運用新材料開發科學實驗。
『叄』 如何打造物理趣味教學課堂
如何打造物理趣味教學課堂
我因小學數學高級教師晉升中學一級物理教師的需要,於2011年9月14日上午第四節在張新鎮中學九(一)班講解一節公開課——《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一節簡單電路》,這一節內容不多,也較枯燥無味。為了吸引學生,我一改常規教學方式,大膽進行改革創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該節課教學的過程簡單分析,和大家共勉,也請大家多指教,以便更好促進我今後的教學工作。
一、 認真備課,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在上課之前,為了深入了解學生,我主動找班主任張老師了解班級概況,和同學們交談了解班級情況,還提前進班聽了幾節課,向老師深入了解學生,全面認識班級整體狀況。接觸學生,記住學生的姓名,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便於在掌握學習情況,上課喊到名字,能感到老師的重視,拉近了師生距離,消除了的隔閡,方便了交流,課外交流,便於跟蹤發展動向。認真備課,領會大綱精神,深入鑽研教材和教法,認真貫徹三維目標的思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制定適用的導學案也是至關的重要:預習要知道哪些內容,要准備那些器材完成什麼任務,課堂上還要老師引導知道那些,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如何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如何把枯燥的知識興趣化,如何把物理知識和生活聯系一起,提高學生的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如何讓學生開動腦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應變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不測問題都要做的心中有數。
二、 巧設布局,設置懸念,自然引入,把知識融入到學生身邊
在進入課堂走向講台准備上課時時,我發現教室里的鍾表壞了,其實為了便於講課掌握時間,我才拿起鍾表檢修,同學們看到了,熱情的告訴我:「表壞了,正要准備扔了換新的!」我翻看了一下,發現電極氧化了,就去除銹蝕,換上新電池,鍾表正常了!教室里頓時響起了感激的掌聲。我一股暖流湧向心頭:本來是為我講課掌握時間而修,同學們認為我為班做好事,熱情的同學從內心打動了我,心和同學貼在在一起,同學們對我的付出表示感激,鴻溝消失,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鈴聲響起,新課開始,我藉此還進行節約意識的思想教育,把「物理就在身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很好地貫徹,而且還自然引入了新課。真是意外收獲,一箭三雕。
接下來我拿出一個潛水泵上配用的電容,將其兩級碰觸,無異常現象。然後把兩極插入插座中充電,拔出後將兩極碰觸,看到迸出火花,聽到驚人響聲。再一次被這奇特的吸引住腦海里閃現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在同學們急切想知道原因的情況下,我因勢利,提出知識「電現象」,引出如何得到「電」?如何利用「電」?自然引入新課,簡單電路的基本組成部分:電源,導線,用電器,開關等。
為了讓學生認識的更具體,我把教材上的器件都找到,還補充了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器件,如電源中的中的變壓器、學生電源、充電電池、蓄電池、太陽能充電電筒、手機電板、發電機等;用電器如燈泡、電動機、電風扇、熱得快、電磁爐、電視機等;開關如單刀單擲開關、單刀雙擲開關、聲控開關、光控開關、溫控開關、閘刀開關、空氣開關、水壓開關、自控閥,還補充准備了可控硅、開掛三極體、具有開關功能的集成運算集成塊;導線如普通導線、電纜線、漆包線、同軸信號線等,同學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興趣,也為老師認真、敬業所感染,學習激情進一步提高,嚴謹治學也受到影響。
在講電路圖時,先介紹電路圖的定義,然後用打謎語的方式讓學生提高興趣。我在一個大盒中分幾個小盒,上面貼上謎語,里邊放上獎品,如電動機,音樂盒,led燈,小喇叭等開發智力提高興趣的物理玩具。謎語風趣,像「一個西瓜砍兩刀」,「小小蚯蚓圓中跑」,「大小鐵釘背相靠」,「蘑菇長大是符號」等等,同學們搶答積極,答對的可得到獎品,即在娛樂中記住知識,又體現了勞有所酬的思想。
在講畫電路圖時讓同學們自己形象的比喻,把步驟牢記清楚。經過激烈而又生動的表決,把「用符號代元件」比作「換器官」, 「導線畫的橫平豎直」比作「整形」,把「元件畫的美觀大方」叫「美容」,討論電路圖的角部畫符號,既不美觀,也不夠「重視」元件的作用開關「合不攏嘴」不夠美觀等等,學生既牢記了知識,有提高了閱讀、分析、概括的能力,學習氣氛愈發高漲。
在講短路危害時,我先接了一個家庭照明電路,讓其正常工作,然後用電吹風芯加工成的導體,展示給大家,用紙包好,接到電路中,接通電路後,看到紙馬上被燒焦,「恐懼、好奇」、想知道原因,嚴重後果、危害之大不用解釋,「如何預防」這一問題急切想知。我順勢引導,「短路的危害和預防」迎刃而解。
三、靈活機動,隨機應變調整方案,真正做到學生主體,老師主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在從能量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時,提問抽查發現同學們大部分沒有認清,把它們搞混,這是我未預測到的。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臨時改變教學方案,通過引導,講解,使同學們把這個問題得到解決。
四、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得到鍛煉,完成基礎教育同時,擴大知識面,挺高動手技能、閱讀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對於電路的工作狀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組裝電路,把手邊的燈泡接亮,還要控制住燈泡的亮和滅。學生很快完成。我對同學們順利完成任務提出表揚,肯定成績,使他們樹立信心,堅定克服困難的決心。通過動手,還理解了通路和斷路的含義。
為擴大知識面,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我提出「開關有通斷,會有短路狀態嗎?」這樣的問題,通過激烈的辯論,得出開關沒有短路狀態。還討論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接電路前「斷電」,運行前「試通」,工作時「控制」。通過演示串聯兩只燈泡「讓一個燈泡被開關將兩端短路」認識了開關可以改變連接方式,還了解了局部短路的後果。
五、多手段、多方式改變教學手段,提高興趣
為提高學習興趣,我精心挑選教具:課本上的,使學生直觀;生活中的,讓學生感知物理不遙遠;高科技的,學生覺得物理用處寬。為了使抽象的具體化,如電路連接,我讓學生通過實物理解,開關的作用我用多媒體展示,把高科技的直觀化理解,對於電路符號,電路圖畫法,通過謎語轉化記憶,生活中美容作類比,興趣中記憶,理解深刻,思考到位,應用熟練。
如今電氣化時代,多媒體為教學擴大了
六、及時鞏固、總結,強化訓練,是系統化、條理化掌握知識關鍵
課堂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勢必讓學生感到知識重點不突出,內容雜亂無章,總結知識點,知識系統化恆尤為重要。學生總結梳理,老師點評,鍛煉了學生分析總結為題的能力。
精心挑選題目很關鍵,不能使學生搞題海戰術,就要讓學生通過精煉提高能力:我在隨堂練習時就把課後作業完成了。課堂作業又選了兩題:一是給原件,按要求連接電路,並畫出實物圖,提高了知識水平,還為下一節做鋪墊;二是給出幾個電路圖,讓學生說出閉合開關後哪個短路,哪個斷路,哪個電路通路,哪個不是完整電路。為了輕松氣氛,我用小品《賣拐》上下聯,演說「搖一搖拐一拐緣分,吃一塹長一智謝謝」給出,在歡快和諧的氣氛中結束了這節課。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要想上好一節課,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是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根據知識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法是關鍵;及時總結,強化訓練,把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才是最終目的!
『肆』 《趣味物理學》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用了許多時間認真地讀完了《趣聞物理學》這本書。很不錯,對於版當時剛接觸物權理和化學知識的我,這本書是很神奇的,還有趣味化學等一系列的,類似的,都不錯,可以給有好奇心和不滿足課本知識的學生,我以前還對物理沒有什麼了解,對這門科目還不是很感興趣,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物理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生活的每個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現象。
從這本著作從日常生活、科學技術、自然界和科幻小說里收集了許多與物理學有關的疑難問題、有趣的問題、復雜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現象,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內容涉及到物理學的各個方面,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聲學的 基本定律和各種現象。
這本書讓我更加喜歡物理,喜歡生活。
『伍』 一堂有趣的物理課作文(200字)
上周四早晨,我們有一堂物理實驗課,當時,同學們已經高興的手舞足蹈,又蹦又跳。為什麼會這么高興呢?那是因為物理實驗即有趣,而且不用像平時上課那樣「死學」,只要掌握其中「奧秒」,就可以對本節課程所學知識「滾瓜爛熟」了。
來到實驗室門外,為了井然的秩序,老師讓大家排隊進入實驗室,同學們你推我擠地「爭取」最前面的位置,誰都不願是最後一位。進入實驗室,通敞明亮的感覺,首先入人眼簾,寬敞的講台讓老師們盡情地發揮,舒適的座位讓學生們更加地投入,先進的實驗器材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一些同學已經迫不急待地注視著實驗器材,就如同一聽見沖鋒號就馬上沖鋒的士兵一樣激動不已。
打開實驗報告冊,老師要求同學們按照書上的部驟來進行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我和王某某一組,他點火來,我擺鏡,再後放個接收屏。我們移動蠟燭,燭光通過凸透鏡所呈現出不同小的光像。把蠟燭從凸透鏡的焦點向無限遠處移動,屏上的像變小,像距變大,但物距漸漸變小。最後,我們由實驗和探索,得出了五個有關凸透鏡的結論:一是,當物距大了二倍焦距時,成了到立,縮小則它像;二是……。到了快下課時,我和王某某爭著吹滅蠟燭,我倆相對著便了動他吹,就是吹不滅,最後還是一位女同學「幫忙」吹滅的,我倆都感到一絲絲「愧疚」。
這堂物理實驗課,不僅讓我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更提高了我的動手和思維能力,更讓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分享了合作的喜悅。
『陸』 趣味物理游戲
一、液體與力
1、水上浮字
這是一項小的表演項目,在一個白色水盆里能浮起各種毛筆字。
本實驗需要材料和工具:白色臉盆、清水、毛筆、墨汁、竹板、大蔥。
製作方法如下:准備一塊竹板,把竹皮表面打磨光潔,把大蔥撕開,用
蔥白有蔥汁的部分在竹板的光潔面來回擦幾次,將蔥汁塗在竹板表面,稍干
後用毛筆蘸濃墨汁在塗有蔥汁的竹板處寫字,寫什麼字體都可以,稍干一會
兒以後,把竹板平按入水中,按竹板時慢些,不要帶起水波紋,然後慢慢地
把竹板從水中斜向抽出來,黑字便一一漂浮在水面上,不散不亂。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蔥汁有粘性,在竹板上形成一層薄膜,能托住毛筆
字浮在水面上。
2、水面繪畫
利用水面的浮力可以畫出「抽象派」畫面。下面我們來做這個實驗。
材料和工具有:水盆、清水、濃墨汁、毛筆、小木棍、白紙。製作方法
如下:將水盆盛滿清水,平放在桌上,用毛筆蘸濃墨汁滴在水面上,用小木
棍將墨滴推開,讓墨滴散亂成不規則的亂雲形花紋,取一張白紙平放在水面
上,再輕輕提出紙張,水面上的花紋畫面就會翻印到紙上,涼干印好的紙張,
再精心剪裁一下四邊,就能出現類似山脈、雲層等「抽象」畫面。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水面平時總會有一層肉眼看不到的表面油脂,它可
以把墨跡托起來,形成水平面印刷版,如果用油漆倒在水面上攪拌還可以在
木板上印出假大理石花紋來。
3、水上旋轉盤
本實驗將介紹一種製作會自動在水中旋轉的雙魚形紙盤。
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硬紙板、剪刀、肥皂、水盆、清水。
製作方法如下:在硬紙板上畫一個雙尖魚形,用剪刀把它剪下來,在雙
尖內彎曲處用小刀豁開兩個小開口,用小刀切兩塊小肥皂片,將肥皂片插在
兩個小開口內。准備好一盆清水,把雙尖魚形輕輕地平放在水面上,等一會
兒兩塊小肥皂塊在水中稍一溶解,雙尖魚片就會慢慢動起來,它會越轉越快,
好像有動力的水輪一樣。
肥皂在水中溶解時,產生一種向四面擴散的推力,由於紙魚擋住了它向
前的推力,兩塊肥皂所產生的同向反作用力便推動紙魚旋轉起來。
4、水下「盒」爆炸
在水杯里放入一個小紙盒(包),會噼噼啪啪炸出很多水花來。
下面我們來做一下這個實。所需材料和工具:跳跳糖、薄紙、玻璃杯、
清水。
製作方法如下:准備一包「跳跳糖」,用薄紙一小塊,在鉛筆上卷一個
小紙筒,不用漿糊粘,將底邊多出的部分向內折疊壓緊,把紙筒從鉛筆桿上
拔下來,作成一個圓筒形無蓋有底的小紙盒,把跳跳糖的顆粒倒入紙盒裡,
將上口收攏捏一下,不必捏得太緊。倒一杯清水,最好用無條紋的平面玻璃
杯。將裝有跳跳糖的小盆投入水中,用鉛筆壓一下讓它下沉,當水滲透到薄
紙包里接觸了跳跳糖就會發生「爆炸」,水花四濺還發出噼噼啪啪的小聲響,
看上去非常有趣。
跳跳糖著水後會有強大的吸水性,在吸水過程中自身迅速分裂,好像跳
起來一樣,用紙包住它,再讓它滲透水分,就控制了吸水過程,加大它的爆
發力量,以它的跳動力量再去沖擊水,便會產生水花濺起的現象。
5、潛水人
潛水人是穿了水下防護用具在水下作業的人員,這里製作的小玩具能在
我們手的控制下在深水中自由沉浮。
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舊的玻璃眼葯瓶、及時貼彩紙或不幹膠透明膠條、深的直口標本瓶、水。
製作方法如下:
向直口標本瓶中倒入清水,使水面距瓶口約6 厘米。取小眼葯瓶,用手
指堵住下出水口,向瓶內倒滿清水,把擠眼葯的膠皮帽扣緊,這時葯瓶內的
水不會從下口流出來。把這個眼葯瓶放在標本瓶內,它自然會下沉到底,用
手按眼葯瓶上的膠皮帽使瓶內的水從下口滴出,水滴出去以後瓶的上部就會
出現小的氣室,氣室越大浮力越大,不斷擠出水,不斷放在標本瓶里試浮沉,
當小瓶內的氣室大小,剛剛能使小瓶垂直浮在水平面上,就是調試完成了。
這時如果用手掌按住標本瓶口,用力向下一壓,小眼葯瓶便會緩緩下沉,再
加壓力它會直沉到底,如果把手掌稍微松一點力,小眼葯瓶又會從水底上升,
小瓶在水中上下浮沉很像潛水人在水下工作。試驗成功以後,用彩色及時貼
紙(即不幹膠彩紙)為小眼葯瓶美化裝飾,使它變成個潛水人形,如果沒有
及時貼紙,可用白紙包粘畫成人形,再用透明膠紙包粘,起到防水作用也可
以。做成人形的眼葯瓶在水中沉浮,會更好玩更好看些。
在正常環境中,大氣的壓力是一致的,眼葯瓶內的小氣室內的空氣是在
正常情況下留出的,它的氣壓和正常環境中氣壓一樣。
把它放在水裡它能沉下去,說明瓶中水的重量與氣室氣體的浮力均等。
當用手掌按壓大標本瓶口時,大瓶內,水平面上的氣室氣壓產生了變化,將
比正常大氣壓力增高許多,可這時眼葯瓶裡面小氣室還是正常大氣壓,它便
托不住瓶水的重量,就自動沉下去,當減弱大瓶氣室的壓力時它還會從水底
向上升。
6、硬幣怕肥皂
打一盆清水來,准備幾個硬幣,把硬幣豎直地向水裡扔,硬幣必定沉沒
在水中。用食指托住硬幣,慢慢地使指頭沒入水中,使硬幣平落水面。奇跡
發生了,硬幣居然漂浮在水上!
硬幣浮在水上是有道理的,那是表面張力把它托住了。水面的分子受到
水裡分子的吸引,使水面趨向收縮。荷葉上的一滴水,會收縮成水珠,細管
子里的水,水面會向管口凸起。從這種收縮的傾向中,我們看到相鄰的兩部
分水面之間存在著相互牽引力,這就是表面張力,它使硬幣漂在水上。水面
的表面張力很小,水盆稍有搖晃,硬幣就會落到水中。
盆里漂浮著一個硬幣,在水面穩定不動的時候,拿一小塊肥皂,輕輕地
從硬幣旁邊插入水中,你會看到硬幣迅速移動,遠離肥皂而去。看上去,真
有點硬幣怕肥皂的樣子。
這是什麼道理呢?
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定想到了表面張力。提醒你吧,肥皂在水裡會
慢慢溶解,一部分水面成了肥皂水。肥皂水的表面張力比水要小,水將硬幣
推離肥皂了。請你動手試一試。實驗原理如下:
硬幣靠近肥皂的這一側,肥皂的表面張力小,而在相反的方向,純凈的
水表面張力大,於是部分水面被拉了過去,漂在水面上的硬幣也跟著被拉過
去了。
如果試驗的次數太多,水面上的肥皂太多,這個試驗的效果就會削弱,
硬幣也許不移動了。這時,要另換一盆清水,才能繼續實驗。
另外還有
【簡單操作類的】
①「正字反寫」游戲規則:如圖1a所示,要求參與者正對著前面的鏡子,在一分鍾內上寫出一個成語來,該成語從鏡子上看,必須是正立的,方為成功。這個游戲涉及的物理原理很簡單,卻能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鏡面成像原理,也在無形中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②「彈指神功」如圖1b所示,參與者每人8枚硬幣,將其中七枚疊在一起,剩下的1枚做子彈,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7枚硬幣從下到上逐一射出來,最快的那一位獲勝。這也是個原理很簡單的游戲,卻能讓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認識慣性的簡單應用,這比老師的課堂說教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③空杯運球
桌子上放著一些乒乓球,不能用手拿,只提供一隻一次性塑料杯,要求將乒乓球移到另一個桌面上而不能落地,在規定的時間內搬球多者獲勝。當然,這個游戲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學生還是能想到用塑料杯倒扣住乒乓球,然後旋轉杯子,讓乒乓球在杯內作圓周運動,達到一定速度後,球便不會從瓶內掉下來,便可把球迅速地搬到另一個桌面上。學生在參與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可能沒有去考慮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但這個過程性體驗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很有幫助,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這類游戲沒有給學生太多的物理知識卻在游戲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直覺感知和體驗,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想像空間,以及可能產生的頓悟閃現等等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有利於右腦功能的開發,這些都是課堂教學所不能及的。
【頭腦奧林匹克類的】
①巧疊木塊
游戲規則:參與者在30秒內將5塊木塊疊在一起,誰能使最上面的木塊比最底下的木塊伸出的長度長,誰就獲勝。實際上這是一道來自計算力矩求重心的競賽題。很多學生都是習慣性地從下往上疊,由於方法不對結果當然不佳。正確的方法是先調節最上面的木塊伸出第二塊木塊達到臨界平衡,然後,不動第一塊,調節第二塊相對下面一塊的位置,使上面兩塊達到臨界平衡,依次往下調節,便可疊得如圖2所示。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如何靈活地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間題,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該游戲也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②「未敲先知」(辨別生蛋、熟蛋)
游戲規則:不能砸破蛋殼,看誰能盡可能多地設計出方案,來辨別出哪個是生蛋,哪個是熟蛋,由於「盡可能多」的激勵作用,加之置身於游戲比賽這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們表現出極為熱烈的參與激情,設計靈感相互迸發,思維之花朵朵綻放。例如,有的同學想到用橡皮圈將蛋箍緊,各掛在一條同樣的線上,再分別把這兩個雞蛋扭轉相同的圈數以後一同放開。結果熟蛋在轉回到它的原來位置後,又往反方向扭轉回去,然後又退轉回來,這樣來回扭轉多次,才逐漸停下來。但是生蛋卻只來回扭轉三四次,在熟蛋還沒停止時早就停下來了。也有同學想到更簡單的辦法,即把要判別的蛋放到一隻平底盤上,用兩只手指使它旋轉。如果是熟蛋,則它旋轉起來就會比生蛋快得多,而且轉的時間更久。而生蛋呢,只能轉幾下就停下來。也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想法,這里就不羅列了。
這個游戲鼓勵了學生多角度分析間題,多想幾種方法解決間題;引導學生以開放性的視角,開放性的思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間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能力。
③以一頂十
游戲規則:不能藉助其它任何東西,看看誰能用1枚鐵釘頂起10枚鐵釘。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游戲,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卻難倒很多學生,甚至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此時如果主持人能把這被認為不可能的「以一頂十」擺出來(如圖3),這個游戲帶給學生的不止是如何活用共點力平衡與轉動平衡的知識解決實際間題,更重要的是它能給學生以震撼,沖擊學生的定勢思維。
【奇思妙想類的】
①高空墜蛋
要求參賽選手自行設計一套雞蛋保護系統,使得一枚生雞蛋在此系統的保護下從20m~30m的高空自由落下而不致摔破。保護系統所用的材料及實現方法不限。參賽選手可發揮想像,自主完成設計製作。但整個系統(包括雞蛋在內)不得超過1.5kg。參賽選手首先要保證雞蛋落地不摔碎才有資格評獎,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根據所設計的保護系統的質量、創意、取材、造型、原理等分出名次。
②巧壘紙牌
要求參賽選手(個人或組隊,各團隊至多3人)用相同材料、相同數量的紙牌(由老師提供),在15min內將紙牌壘得盡量高,並且造型美觀。參賽者可用一定的輔助材料(由參賽方自己准備)。在參賽選手保證所壘的紙牌不倒塌的基礎上,再根據各小組所壘「紙牌塔」的高度、穩定性、造型、紙牌使用張數、輔助材料使用情況、承受壓力大小等情況進行評定。
③橫空架橋
本活動分組,現場進行比賽(每組至多5人),提供材料有A4紙(最多10張)、膠水以及尺子和剪刀若干。要求在相距為50cm,長、寬、高分別為30cm、20cm、10cm的木製橋墩上設計一座小橋,並能使質量為500g的小車安全通過。小橋的具體設計和製作由參賽選手發揮想像,自主完成。同樣,參賽選手必須保證小車可完全通過小橋才有資格評獎,在此基礎上,將按照各小組架橋所用時間、材料節約性、小橋設計的創新性以及小車通過橋所用時間等綜合考慮評定。
【注】 樓主還可看這個網站哦!
http://www.wsbe.com/jia/wuli/shiyan.asp
【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同時給點獎勵哈】
『柒』 給初中學生上趣味物理課,快結束了,怎樣怎樣上一節大家永遠難忘的課
讓學生能自己動手親身體驗,並且教師能密切聯系生活去講課,能做到這兩點,內再加上容教師的教態自然、隨和,並富有激情和活力,基本上算是有趣味的課。
至於讓學生永遠難忘,這個很難做到,而且這有點強人所難的意味,畢竟每個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我們的課如果能引起對方的強烈共鳴,當然好了,如果不能,也很正常。
『捌』 趣味物理學讀書心得
這個暑假我用了許多時間認真地讀完了《趣聞物理學》這本書。很不錯,對於當時剛接觸物理和化學知識的我,這本書是很神奇的,還有趣味化學等一系列的,類似的,都不錯,可以給有好奇心和不滿足課本知識的學生,我以前還對物理沒有什麼了解,對這門科目還不是很感興趣,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物理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生活的每個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現象。
從這本著作從日常生活、科學技術、自然界和科幻小說里收集了許多與物理學有關的疑難問題、有趣的問題、復雜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現象,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內容涉及到物理學的各個方面,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聲學的 基本定律和各種現象。
這本書讓我更加喜歡物理,喜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