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分期
㈠ 建國以來的歷史分期
一、1949-1956年(恢復期)
政治:
1追殲殘敵,剿匪作戰,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國領土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1953)
3鎮壓反革命運動。
4「三反」「五反」運動。
經濟:
1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2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3合理調整工商業。
4政府領導人民恢復和發展生產。
5土地改革
文化: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二、1956-1966年(大躍進)
政治:
1.中共八大
2.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反右傾」斗爭
經濟:
1「大躍進」 (一次錯誤)
2人民公社 (一次錯誤)
三、1977-1978年(探索期)
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損失達5000億元,但社會還是有緩慢發展。
四、1978年—今(新時期)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
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闡述這一構想的《政府工作報告》.
㈡ :什麼是歷史分期歷史分期對歷史研究有什麼的作用
歷史分期即歷史時期的劃分。歷史學的一種研究方法。旨在揭示歷史過程中不同時期或階段之間質的差別。馬克思主義史學,將人類社會歷史劃分為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五個階段(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世界通史一般被劃分為古代、中世紀(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時期。在某種程度上,歷史是連續的並且不具有一般性,所有的分期系統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可選擇性。然而在沒有歷史分期的情況下,過去的時間只不過是分散的事件,沒有一個框架來幫助我們理解它們,導致難以理解或者理解不準確。民族、文化、家庭甚至個人,這里的每一個都有著不同的歷史,不斷地施加重疊。通常關於一段時間的標簽都會非常的系統化,它也會受到挑戰然後被重新定義。但是一旦建立起來了,這種歷史分期「標簽」就會非常方便,因此人們很難擺脫它們。
㈢ 中國古代歷史分期
先秦前170萬---前221
秦漢前221---公元220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
隋唐589----907
五代遼宋夏金元907---1368
明清1368----1840
㈣ 說出中國歷史的分期及起止時間
一、原始社會
參見: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二、傳說時期 公元前2070年前
參見:炎帝、黃帝、堯、舜、禹
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這就是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的由來。
炎帝、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史稱「禪讓」
三、封建王朝時期 公元前2070年-1912年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具體年份如下: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四、近代時期 1840-1949年
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里人民進行了英勇戰斗。但由於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中,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驚醒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了。中國從此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
19世紀末,華北地區爆發義和團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結束。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4年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役,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12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五、新中國成立後
1957年,黃河三門峽大壩建設開工。
1559年,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召開。
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升空。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斯訪華。
1979年,鄧小平訪美。
1984年,中國獲得奧運會首金。
1984年,中國女排榮獲奧運會冠軍。
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正式建成。
1990年,亞運會首次在中國舉行。
1994年,長江三峽大壩正式開建。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1年,中國足球首次打入世界盃。
2003年,首次實現中國載人航天。
2004年,劉翔為中國奪得奧運田徑首金。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10年,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2年,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
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016年,女排再奪奧運會冠軍。
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SDR。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幾個歷史分期時間段
(1949—1952),恢復經濟時期
(1953-1956)工業化開始和過渡時期
(1956——196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1978——至今)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1977——1978也許也可算作一個過渡時期
(5)歷史的分期擴展閱讀
1、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統一與強盛是民族自強、外交獨立的前提條件。
2、外國的先進思想、技術、經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要勇於學習借鑒,但所學要符合國情。
3、要得出合乎國情的認識與決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否則將使現代化建設事業遭受挫折。
4、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它必將使中國經濟迅速騰飛。
5、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近代史證明只有中共及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代史證明也只有中共和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政治堅持的是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深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
㈥ 為什麼要將歷史分期中國歷史可以怎麼來分期
這是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根據不同的標准,比如經濟形態或者社會形態,來劃分歷史時期,歸納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等。
中國歷史分期一直爭議很大。原來一般依據朝代、歷法等來劃分(表的層面),後來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又提出新的劃分方法(質的層面)。現在最廣泛的劃分是:中國古代史(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中國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代史(1949年建國至今);原始社會時期歸為蒙昧時代,奴隸社會至今歸為文明時代。
個人認為,中國歷史的特點是連續性,相較於西方歷史而言,中國歷史更呈現出簡單、線性的特點,沒有大的文明斷層,這似乎更適合用朝代來分期。比如秦確立「封建制」(此「封建」非彼「封建」)開創了此後延續約兩千年的制度,秦之前可總稱為先秦史。而且,我們常說「唐宋元明清」,我認為唐和宋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各種意義上,唐更接近於隋,而宋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轉變的朝代了。
㈦ 世界歷史的分期是怎樣分的,分為哪幾個時期,分別是以
史前時期、 古代文明、帝國與征服、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等。
(3)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公元元年~400年
(1)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等。
(2)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5、中世紀
(1)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2)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等。
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5、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等。
(7)歷史的分期擴展閱讀
世界歷史分期劃分及標志
從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的產生到 15-17 世紀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 5 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作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線,標志著西歐奴隸制的結束和封建制的開始。
從 15-17 世紀的文藝復興或地理大發現或英國革命開始到 20 世紀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戰結束為近代史的時間斷限。
從 20 世紀初到現在為世界現代史。或再一分為二,以 1945 年二戰結束為界,現代史和當代史。
應當說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現代史的劃分,把 15 世紀以後到現在的歷史通稱「世界現代史」,意在突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歷史地位。
1) 上古史自有人類以來至公元 5 、 6 世紀左右的民族大遷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變。
早期人類發明了現代三大基本技術(製作技術、能源轉化技術、信息技術)的雛形:石器製作技術、人工取火技術、有聲語言,建立了社會組織。
4000-2000 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這些文明中心通過戰爭、貿易等形式不斷將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邊地區輻射、擴散。
2) 中古史 公元 5 、 6 世紀至公元 1500 年。人類通過民族遷徙和大范圍的戰爭,世界逐漸向連成一體前進。
3) 世界近代史 1500 年的地理大發現至 1900 年帝國主義的形成 西方通過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到 19 世紀末,終於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世界各地均被納入該體系之中。
4) 界現代史 1900 年至 20 世紀末 這一時期在時間上涵蓋了 20 世紀。該世紀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紀,也是人類社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戰爭浩劫和取得空前發展的世紀。
在上半葉,人類在不到 50 年的時間里,兩次慘遭世界范圍戰禍的浩劫。其造成的災難和後果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下半葉,是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和一體化的時期,葉是世界全局處於相對和平的時期。這是人類聯系空前加強的 50 年,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對話體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體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 - 地球村。
㈧ 歷史分期的使用
其他的標簽也有類似的問題。在英國以外可以使用術語維多利亞時期這個術語嗎?從1837年到1901年在她的統治時期內,會構成一個歷史時期嗎?通常描述19世紀的最後三分之二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經濟條件特徵的時候,會使用這個標簽。然而,歷史分期術語通常帶著褒義或貶義,影響它們的使用。就像「維多利亞時期」常常消極地暗示了性壓抑和種族沖突,其他的標簽,比如文藝復興通常有著強烈的積極的特點。這些術語有時也會有引申的含義,因此英語文藝復興通常用於與維多利亞時期或者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大致相同,並且比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晚200年的一段時間。然而,加洛林文藝復興據說發生在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的統治時期,以及他的繼任者們統治的時間內。而其他的例子,不會構成一個「重生」,在復興的情況下,從18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是美國文藝復興,這主要是文學方面,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涉及文學、音樂和視覺藝術。
由於名字的積極或消極含義,某些時期會比其他時期更幸運,盡管這將導致上面列出的一些問題。古典拉丁語「重生」概念,首先應該歸功於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1304-1374),他是人文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之父,自彼特拉克以來以來「重生」的概念一直在用。文藝復興一詞的主要是指發生在義大利的文化復興運動,時間大約是從1500年到1530年。這一概念主要適用於視覺藝術,還有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芬奇的作品。其次,適用於其他的藝術作品,但是值得懷疑的是,它在描述經濟、社會和政治歷史時期的時候是否非常有用。很多專業的歷史學家指歷史時期,通常被稱為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開始於早期現代時期,然後向後擴展了很長時間。在教授的課程和發布的書籍方面有一個逐漸的改變,對應的時期命名法也在發生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歷史和文化歷史。新術語代表了更廣泛的地理范圍,並且越來越關注於歐洲和世界之間的關系。
㈨ 求中國古代具體的歷史分期
一、原始社會
中國的原始社會,約從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為止。
二、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到春秋時期奴隸制開始瓦解,進入戰國徹底消亡。
三、封建社會
1、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秦始皇統一六國,封建社會正式形成。
2、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這一時期政權分裂,民族交融劇烈,封建制度緩慢發展。
3、、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這一時期國家大一統,政局穩定,時間長久,國力強盛,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4、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經濟文化發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5、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這一時期封建君主專制達到巔峰,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
(9)歷史的分期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被稱為史學界的「五朵金花」。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主要包括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界限、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界限問題,其爭論焦點在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界限問題。
西周封建論:以範文瀾為代表,主張封建社會開始於西周,範文瀾把生產關系的變更和發展作為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之間分期的標准。
戰國封建論:以郭沫若為代表,主張奴隸制的下限劃在春秋戰國之交,戰國時期進入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他把地主階級是否產生極其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為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標准。
秦統一封建論:以金景芳為主要代表,認為自秦始皇吞並六國完成統一,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他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結合起來作為考察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標准。
㈩ 世界歷史分期
史前時期、 古代文明、帝國與征服、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等。
(3)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公元元年~400年
(1)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等。
(2)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5、中世紀
(1)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2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5、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