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的歷史
『壹』 鎖和鑰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鎖和鑰匙具體的確切發明時間已經不可考了,而且各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發明的鎖和鑰匙。
古鎖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在遠古時代,聰明的人類已懂得把個人貴重的物品用獸皮包起來,外面用繩索捆縛,最後的開啟處打上特殊的繩結。而繩結只能用一個叫「骨銼」的工具才能挑開。繩結和骨銼,就是鎖和鑰匙的雛形。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原始人類過著穴居的生活,為了防範野獸的侵襲並保護物品,便利用重石來擋住穴洞,而這可說是最早、最直接的原始安全裝置。
隨著材料之演進及用具的發展,安全裝置之種類與功能逐漸的增加與提升。有了繩索之後,先民為了保護貴重的財物,常以精巧牢靠的繩結系緊,而設計出名為觿的獸牙來解開繩結;廣義言之,「繩結」可說是古中國最早的鎖具,而「觿」則可說是古中國最早的鑰匙。
『貳』 金鑰匙的來歷
關於「Concierge」一詞的來源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來源於拉丁文,語意為「保管」 、 「管理」或是僕人;我們卻寧願選擇另一種說法,即古代法語的衍生意思,那能讓我們尋回封建時代 Concierge 發展的軌跡,這個詞為「Comte des cierge」( 蠟燭伯爵,即保管蠟燭的人 ) ,是負責滿足一些到豪華場所娛樂的貴族們的奇想和渴望,以及其他需求的人。
古時,遍布在那些荒無人煙的邊境地區,照顧過往的旅行商隊的人,我們叫他們作「Concierge」,這種職業最終在中世紀傳到歐洲、在一些知名的政府建築、宮廷和城堡里,「Concierge」變成「鑰匙的保管人」。
1800 年,隨著陸上鐵路和游輪的增加並初具規模,旅遊業欣欣向榮,現代酒店的「Concierge」誕生了。
1929 年 10 月 38 日,來自法國巴黎 Grand Hotel 酒店的 11 個委託代辦建立了金鑰匙協會, 協會章程允許金鑰匙們通過提供服務而得到相應的小費,他們發現那樣可以提高對客服務效率、隨之還建立了城市內的聯系網路。歐洲其他的國家也相繼開始建立類似的協會。
1952 年 4 月 25 日,來自 9 個歐洲國家的代表在法國東南部的嘎納 (Cannes) 舉行了首屆年會 (Congress)和創辦了「歐洲金鑰匙大酒店組織」(「Union Europeene des Portiers des Grand Hotel」) ,簡稱「UEPGH」。
斐迪南德·吉列特先生是一名金鑰匙,他為金鑰匙事業漚心瀝血,是金鑰匙組織的主要創始人,並被尊稱為「金鑰匙之父」(Fathers of LES CLEFS DO'R) 。
1970 年, UEPGH 成為「國際金鑰匙大酒店組織」(Union International Portiers Grand Hotel) 。簡稱「UIPGH」,這一聯盟的成立象徵著不只在歐洲,而且來自全球的不同國家都在爭取加入金鑰匙組織, 1994、「UIPGH」又改變了它的名字「UICO」在 1997 年又改變成了今天的名稱「UICH」(「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cierges D'hotels」)
國際飯店金鑰匙組織為擁有 34 個成員國地區組織而自豪。他們是: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加拿大、中國、捷克、丹麥、英國、法國、德國、希臘、荷蘭、中國香港、匈牙利、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馬來西亞、墨西哥、摩洛哥、挪威、紐西蘭、菲律賓、葡萄牙、羅馬尼亞、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美國。
在 1997 年的 1 月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的國際金鑰匙年會上中國被接納為國際飯店金鑰匙組織的第 31 個成員國。
國際金鑰匙組織中國區的發展歷程
第一次參加金鑰匙國際會議1990年4月,白天鵝賓館首次派前台部的林文傑經理、李慧廣助理和肖遠輝主管赴新加坡,參加國際金鑰匙協會亞洲區總部的成立大會,學習和了解這一具有全球性的服務組織的服務思想、工作內容、在酒店中的作用等,以及成為其會員的加入條件、標准和申請辦法。
第一位中國的金鑰匙1990年底,白天鵝賓館禮賓部的葉世豪助理加入了國際金鑰匙組織,成為中華香港區的會員。他是首位中國籍的國際金鑰匙組織會員。
第一次參加國際金鑰匙組織年會1993年12月,白天鵝賓館派林文傑、孫東、林志釗赴新加坡參加第41屆國際金鑰匙組織的年會,學習和交流在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並向同行介紹了一些我們的發展情況,引起了國際金鑰匙協會的重視。
第一次參加國際金鑰匙服務理論培訓1994年6月,孫東被派往美國康耐爾大學進修,期間參加了該學院首次舉辦的委託代辦服務及管理課程,系統地學習了有關理論和操作,帶回了大量委辦服務的資料,回來後又將所學知識傳授給了其他委辦職員,使大家對金鑰匙服務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廣州禮賓司的第一次聯台1994年10月,廣州地區的五家五星級酒店的首席禮賓司和一些四星級酒店的禮賓經理,應孫東的邀請,乘船共赴黃埔議事,達成共同建立酒店間委託代辦服務的協作意向,為建立地區協會奠定了基礎。
第一次傳播金鑰匙服務:1995年3月,白天鵝賓館房口副總監歐陽文、委辦主任孫東和劉志強,走訪北京和上海,了解兩地酒店委辦服務的情況,交流經驗,促進自身的提高。這次走訪活動,引起了許多酒店高層管理者和同行對金鑰匙的極大關注。
1995年5月,孫東成為國際金鑰匙協會正式會員。
1995年11月在廣州自天鵝賓館召開了第一屆中國飯店金鑰匙研討會,主題是「奔向2000年的金鑰匙」,標志著中國飯店金鑰匙的誕生。
1996年9月,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對中國金鑰匙的發展給予了支持與指導。同年11月在北京王府飯店召開了第二屆研討會,主題是「崛起的中國飯店金鑰匙」 中國飯店金鑰匙的發展使全國飯店金鑰匙協作網路方向基本形成。同時,全國飯店金鑰匙開始對金鑰匙服務進行理論探討1997年1月,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成為國際金鑰匙組織第31個成員國。同年l1月在南京召開了第三屆研討會,主題是「蓬勃發展的中國飯店金鑰匙」,正式提出了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的工作口號:友誼、協作、服務。
1998年5月,中國金鑰匙服務被列入飯店評星定級標准之一。同年11月在大連召開了第四屆研討會,主題是「走向繁榮的中國金鑰匙」標志著中國飯店金鑰匙走向成熟——第一次制定了指導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國飯店金鑰匙未來發展綱要》。
1999年2月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成立,劃歸飯店業協會管理,名稱為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金鑰匙專業委員會。9月,孫東、黃國強代表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赴英國參加國際金鑰匙組織理事會,匯報第47屆國際金鑰匙組織年會的准備工作。
2000年1月16日至21日,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在廣州成功地舉辦了第47屆國際飯店金鑰匙組織年會。3月,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金鑰匙專業委員會、中國飯店金鑰匙組織正式注冊。
『叄』 世界各國鎖的起源歷史
發展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1]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1]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1]
歷史
古時候的鎖[1]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1]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1]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1]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1]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鎖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餘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鎖[1]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鎖[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於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
鎖[1]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防盜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為「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於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為八個規格,以兩為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現代鎖具有發展:
鎖[1]
1、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
2、感應鎖:
IC 卡鎖:又分接觸式IC卡鎖與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要將卡插鎖鎖縫,將晶元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
非接觸式就是不用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十分普遍。
如:停車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電磁鎖:應用電磁原理製成,電磁力達幾百公斤,上鎖狀態下,一般人根本無法拉開。致命點,停電就無法關門,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門,用於房間門需與機械鎖配套使用。
3、生物鎖:是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出現了使指紋鎖,掌紋鎖,視網膜鎖。
----------------------------------------------------------------來自網路團隊
『肆』 鑰匙串的歷史
鑰匙串最初為Apple的e-mail系統,PowerTalk所開發。Powertalk的特性包括使用插件以允許從很多類型的郵件伺服器和在線服務中收取郵件。從這里自然的產生了鑰匙串的概念,並用於管理PowerTalk中用戶用於登陸Powertalk支持的各類系統的各種登陸信息。鑰匙串將這些密碼置於一個加密文件中,並在文件被一個密碼所「打開」後根據命令自動的返回密碼。
鑰匙串是Powertalk中幾個很有用的原創特性之一,因此被建議成為Mac OS的一部分。但由於內部政策的原因,它被限制在了Powertalk系統內部,因此只有少數Mac用戶可以利用它。
直到史蒂夫·喬布斯回歸蘋果,鑰匙串才被從已經廢棄的PowerTalk系統中解放出來。此時這個概念已經相對普遍了,但仍然難以見到一個沒有被限制在某一特定應用程序(主要是網路瀏覽器)上的類似鑰匙串的系統。鑰匙串成為了Mac OS 9的一個標准部分,並被包括在Mac OS X的第一個商業版本中。
第三方程序對鑰匙串的使用狀況多少有些不均衡。雖然大多數蘋果軟體使用了這一特性(例如Safari和Apple Mail),而且只支持Mac的應用程序,如Transmit和Camino,一些跨平台程序,例如Firefox,並沒有使用鑰匙串,而是使用其它的跨平台解決方案作為替代,而Google Chrome則選擇在Mac OS X平台下使用鑰匙串。許多程序繼續將它們的登陸信息存儲在普通文本文件中,雖然新程序已經很少這么做了。Subversion命令行終端在最近的版本中選擇在Mac OS X上使用鑰匙串。
『伍』 中國鎖的發展史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歷史
古時候的鎖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陸』 鎖具的起源和發展
置於可啟閉的器物上,用以關住某個確定的空間范圍或某種器具的,必須以鑰匙或暗碼打開的扣件 。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指紋鎖、眼球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一、鎖的歷史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線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二、鎖的憂慮
根據《辭海》的定義,「用鑰匙才能開啟的封緘器稱為鎖」,換言之,如果不用鑰匙就可開脫的就不能稱之為鎖,至少不能稱為名副其實的鎖。
現代鎖具發展了一百多年,人們對它的結構、機理也研究得很透徹,因此,不用鑰匙就能打開的方法和工具也層出不窮。現代人類文明社會里,由於社會中各種矛盾沖突十分劇烈,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念,文化修養水平等差異,群眾中良莠不齊,善良的人們能夠自覺規范自已的行為,「非禮不為」,雖無鑰匙亦不會亂闖。然而,那些毫無道德觀念的盜賊卻想方設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門開鎖,使廣大居民防不勝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傳統鎖具都存在致命的弱點:
第一、 鎖芯採用常見的銅、鋁、鋅等材料,抵抗不了強力破壞;
第二、 鎖具製作工藝,技術落後,無法阻止技術手段的開啟。
目前,市場上很多國內外的鎖具,實際上都不具備真正的防盜功能。在慣偷面前,兩根鋼絲或幾件簡單的工具就可以把這些鎖打開,有的慣偷甚至公開揚言:「沒有我打不開的鎖。」其實,不是他們多高明,而是一般鎖具技術原理太過簡單。面對這一殘酷的現狀,新時代提出了鎖具必須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三、制鎖與開鎖
—— "矛"與"盾"的較量難解難分
鎖與開鎖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在幾十年的斗爭中,作為"盾"的鎖,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沒有占過上風。制鎖人與開鎖匠的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種智慧的斗爭已持續了幾十年。 "較量"從五十年代就開始了,當時把門的"鐵將軍"是掛鎖,開鎖匠只需出動一根小鋼絲,便輕松得手,不過那時也並沒有多少人會來動這門的心思。
到了七十年代,暗鎖開始嵌入到千家萬戶的門上。但很快的,開鎖匠又發明了一種小鉤子,這種小鉤子一伸進鎖孔,輕輕攪動兩下,鎖就打開了。這種"技術"很快就被眾多人掌握,連尋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證很隨便就可以打開自己的門。 制鎖人不得不想方設法來"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鎖出現,防盜門也應運而生,所有人都以為可以"關門大吉"了,但沒想到開鎖匠也已經"更上一層樓"了。他們的開鎖工具多達幾百上千種,專用的乙炔瓶僅巴掌大小,各種形狀的鉤子應有盡有,更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開鎖。
隨著眼點"較量"在不斷地升級,有的鎖廠在鎖芯里加入稀有金屬,專門對付口香糖和萬能鑰匙;另外還裝上異形彈子,防備鋼絲鉤的開啟,鑰匙上採用一字槽形,用電腦輸入密碼,以備有人復制,但很快就聽到了傳言:開鎖匠們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產鎖的廠家在自身鎖的防盜性能上,沒有任何進展,為了商業目的,只有在鎖的外觀上大做文章,改變鑰匙形狀,故弄玄虛,蒙敝消費者,這些鎖的防盜性能上甚至還不如最古老、簡單的掛鎖。 從鎖的發展歷史上看,要想能防止萬能鑰匙的開啟,鎖的製造工藝就會特別復雜,製造成本會十數倍的增加,同時,其防暴力破壞的性能也會大大降低,鎖具製造行業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至今,選擇什麼樣的鎖才能真正安全是廣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事。⊙
四、"萬能鑰匙"是什麼?
"萬能鑰匙"這一說法由來已久了。 "萬能鑰匙",顧名思義,就是萬能的,能夠輕而易舉的打開各種鎖具的鑰匙。在人們心目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樣子和形狀,它就是一把無"鎖"不開的鑰匙。其實不然,"萬能鑰匙"是許多用鋼絲、鐵鉤和齒模製成的組合撥動工具的總稱。
"萬能鑰匙",英文譯名為"百合匙",意思是"一百種開鎖工具組合而成的鑰匙"。最早出現在歐洲,傳入亞洲,然後才傳入我國,早在30年代字典里就有記載,但一直沒有十分完整確切、專業化的譯名。在我國,人們只有在電視、電影和小說中接觸到過,覺得十分神秘,而中國傳統人文文化、傳統觀念意識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便稱之為"萬能鑰匙";在鎖具行業,相對專業化地概括歸納為"技術性開啟"。
"萬能鑰匙"開鎖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用鋼絲、鐵片、齒模等等眾多撥動工具,利用一些很普通的機械力學原理,運用巧力來撥動鎖芯從而達到非破壞性的、無明顯痕跡的開啟各類鎖具的目的。在某種條件下,用上述工具開鎖,甚至會比原裝鑰匙還要更快,更方便。不同的鎖,其機理、結構也不同,使用的開鎖工具也不一樣,並沒有十分固定的模式。長期以來,在"萬能鑰匙"與鎖的較量中,令人失望的是作為"盾"的鎖,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處於下風。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萬能鑰匙"也在不斷地進步和更新換代。從最早的初級開鎖工具(例如一些小鋼絲、小鐵片等),迅速發展到如今較為先進的高壓膨脹氣囊、高頻振動毛刷和電動電磁開鎖器;更為先進的是超導軟射線探測儀、超聲波高頻探測儀和最新的激光掃描儀,它們利用各種光波、射線掃描和探測鎖具內部結構並將其輕易打開。同時,由於各種電腦電控鎖、密碼鎖、指紋鎖和眼底視網膜電控鎖等一系列採用高新電子科技的鎖具的誕生,專門針對這一類鎖具的智能解碼器,電子破碼機也迅速出現了。
"萬能鑰匙"竟然也十分的順應"時代潮流",逐漸向高度智能化、傻瓜化發展。最早的、最簡單的鐵鉤、鋼片等只需經過很短的練習就可掌握技巧;而現今的高智能化開鎖器則根本不需要任何技術、技巧,只需通電產生高頻振動即可隨意開鎖,更為方便快捷。
這些種類繁多的開鎖工具在市場上、互聯網上隨意買賣,成了不法份子的"好幫手",而善良的人們對此一無所知,防範意識依然非常淡薄,往往就成了他們的作案目標。⊙
五、高級門鎖也有「文憑」
原來高級防盜門鎖也是有文憑的。高級防盜門鎖必須經公安部檢測機構根據公安部GA/T73-1994 《機械防盜鎖》標准檢測合格。公安部制定的《防盜安全門通用技術條件》及GA/T73-1994 《機械防盜鎖》中就很明確地指出,防盜門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抵抗一定條件非正常開啟,帶有防盜專用鎖的門。也就是說,機械防盜門鎖分為A、B兩個等級,A級防盜門鎖的防破壞性開啟時間不能少於15分鍾,防技術性開啟時間不能少於1分鍾;B級防盜門鎖的防破壞性開啟時間不能少於30分鍾,防技術性開啟時間不能少於5分鍾。
所以選購高級防盜門時,不可隨便以為鐵門、不銹鋼門就可以防盜,也不要片面追求豪華、美觀而忽視了防盜門鎖的防盜性能。防盜門表面上看都是鋼鐵做的,其實防盜門鎖的性能有著很大的區別,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查看公安部門的門鎖檢驗證書以作區分。⊙
補充——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 「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所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餘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於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 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為「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於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為八個規格,以兩為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柒』 學習歷史的四把鑰匙是什麼
鄧廣銘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歷史,須掌握四把鑰匙,一為年代,一為地理,一為目錄,還有一把鑰匙則是職官制度。
『捌』 鑰匙的歷史
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鑰匙的。他們的鎖是把一條木製門栓插人一個槽中,槽溝頂部有一個木製栓。門栓插入槽溝後,木製栓便會插入門栓的孔。這樣一來,門栓便很牢固,必須用鑰匙才能打開。
由於埃及人的鎖只能用在有門栓的那一面,不利於靈活地開與關,於是,希臘人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出一種可以從另一面打開的鎖。希臘人所制的鑰匙,是一根彎曲的木棒,形狀和大小很像農夫用的小鐮刀。但是也有一些鑰匙長達3尺,必須扛在肩上才能搬動,相當沉重。
羅馬人可以說是古代最精巧的鎖匠,他們對製造鑰匙的標准相當有研究,已經懂得把鑰匙末端的釘子切割成各種不同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