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的歷史
1. 鋼結構的發展歷程
中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長期停留於鐵制建築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採用現代化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後,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輕鋼結構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鋼結構建築的多少,標志著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達程度。進入2000年以後,我國國民經濟顯著增長,國力明顯增強,鋼產量成為世界大國,在建築中提出了要「積極、合理地用鋼」,從此甩掉了「限制用鋼」的束縛,鋼結構建築在經濟發達地區逐漸增多。特別是2008年前後,在奧運會的推動下,出現了鋼結構建築熱潮,強勁的市場需求,推動鋼結構建築迅猛發展,建成了一大批鋼結構場館、機場、車站和高層建築,其中,有的鋼結構建築在製作安裝技術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等建築。
奧運會後,鋼結構建築得到普及和持續發展,鋼結構廣泛應用到建築、鐵路、橋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種規模的鋼結構企業數以萬計,世界先進的鋼結構加工設備基本齊全,如多頭多維鑽床、鋼管多維相貫線切割機、波紋板自動焊接機床等。並且現在數百家鋼結構企業的加工製作水平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如鋼結構製作特級和一級企業。近幾年,鋼產量每年多達6億多噸,鋼材品種完全能滿足建築需要。鋼結構設計規范、鋼結構材料標准、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及各種專業規范和企業工法基本齊全。
鋼結構下遊行業對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牽引和驅動作用,它們的需求變化直接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
1.鋼結構的上遊行業為鋼鐵等原材料供應行業
鋼鐵行業是鋼結構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鋼鐵行業的技術進步為鋼結構的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內鋼鐵行業的一些大企業已經開始了建築結構用鋼的品種和技術的研發,相繼開發了高強鋼和耐火、耐候、耐海水、抗層狀撕裂、抗低溫用鋼,以及H 型鋼、高性能彩塗鋼板、冷彎型鋼等,為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應用基礎。
2、上下游對本行業的影響
鋼結構的上游主要是鋼鐵行業,鋼材產品價格波動直接影響本行業的采購成本。從整體上看,上遊行業基本屬於競爭性行業,生產用於鋼結構的各類鋼板、鋼管、型鋼等鋼材,其中H 型鋼和中厚板是鋼結構建築中最為常用的產品。產業洞察研究數據2011 年粗鋼產量達6.96 億噸,產量相對飽和,鋼結構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能獲得穩定的供應。
下遊行業對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牽引和驅動作用,它們的需求變化直接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鋼結構以其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可塑性強、節能環保等綜合優勢,在工業廠房、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文教體育建設、電力、橋梁、海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等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市場空間逐步擴大。另外,一旦住宅鋼結構市場取得突破,逐步取代傳統建築形態進入住宅建設領域,鋼結構行業將引來爆發性的增長。
2. 輕鋼結構的歷史
鋼結構是現代建築工程中較普通的結構形式之一。我國是最早用鐵製造承重結構的國家,遠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經用鐵做簡單的承重結構, 而西方國家在17世紀才開始使用金屬承重結構。公元3-6世紀, 聰明勤勞的我國人民就用鐵鏈修建鐵索懸橋,著名的四川瀘定大渡河鐵索橋,雲南的元江橋和貴州的盤江橋等都是我國早期鐵體承重結構的例子。 我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於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達。因此,長期停留於鐵制建築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採用現代化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後,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在設計、製造和安裝等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種復雜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在全國各地已經建造了許多規模巨大而且結構復雜的鋼結構廠房、大跨度鋼結構民用建築及鐵路橋梁等,我國的人民大會堂鋼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體育館的鋼網架,陝西秦始皇兵馬佣陳列館的三鉸鋼拱架和北京的鳥巢等。
《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88已經於2003年12月1日起廢除,現時實行的是《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輕鋼結構即輕型鋼結構建築體系,是以熱軋輕型 H 鋼、輕型焊接型鋼、高頻焊接型鋼、冷彎薄壁型鋼、薄鋼板和薄壁鋼管等高效能結構鋼材和高效功能材料為主,以各類高效裝飾連接材料為輔組裝而成,能滿足建築特定使用功能和特定空間需求的輕型全裝配鋼結構建築。
3. 簡述鋼結構的發展史,100字左右,語言簡練,區分各個階段。
這是中國的
在早期的中國內,已經出現鋼結構鋼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的,可惜的是中國才剛渡過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所以雖然有很好的建材,卻沒有發達的科技,所以這等建材都沒有研究開發出來。等到了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後,鋼結構才得到很好的研究開發,雖然遠超過去的科技,但也沒有過大的研究成果。
進入2000年之後,中國在鋼產量方面遠超他國,成為鋼產量最大的大國,那時鋼結構更是逐漸得到了應用。尤其在08年北京奧運會,標注性的鳥巢和水立方更是運用了鋼結構建材,推動鋼結構鋼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迅速發展,展露在人們的眼前。之後更是發布城鎮化等等建築系的事項,更是將鋼結構鋼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推到市場上去,等到很好的運用應用在房產中
這是世界的
美國長期以來霸佔著頭號創新大國的稱謂,自1868年,美國就開始了鋼鐵製造業的現代化進程,並在此期間美國鋼鐵產量迅速增長,並在鋼結構製造業上形成了龐大而無可替代的生產力,並逐漸具備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但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美國的粗鋼產銷量開始滑落,其原因是鋼材是一種全球性商品,而美國的市場不可能獨立於世界經濟市場之外。在亞洲,鋼材市場的消費量占據世界鋼材消費量的一半,因此亞洲會對鋼材產品的貿易定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加上各種不可抗因素的襲來以及匯率的變動,使美國鋼材的定價與企業的生產成本陷入極其不利的境地,也使美國再也恢復不到往昔的生產水平。其次,雖然中國是最早使用鐵製造承重結構的國家,但由於受到內部與外部的種種壓迫侵略,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歲月里,發展的極其緩慢,俱往矣,還看今朝,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的可持續增長和鋼結構製造業的跨越式發展。
4. 多高層建築鋼結構的發展歷史
在人類建築的發展史上,土、石、木等天然材料最早被人類作為建築材使用,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鐵和鋼拼以大規模生產,給建築帶來了一種強度高、性能好的材料,使鋼結構建築可以安全性能更高、更安全。
世界上鋼鐵工業在歐洲發展得最早鐵建築在歐洲, 1720年歐洲就開始大規模生產生鐵,1781年已生產熟鐵,這一時期歐洲就開始用鐵造橋18世紀未英國棉紡廠開嬌川鐵柱、鐵梁代柞原來的木柱、木樑.以獲得更大的生產開間和樓而承載力,世界上第一個鐵柱建築(1772年)、第一個鐵柱多高層建築(1793年)及第一個完整的鐵框架結構建築(1797年》均建在英國。
歐洲1854年開始大規模生產更便利川於建築的工字形熟鐵型材,1864年開始生產性能吏好的低碳鋼.使得鋼鐵建築得以更廣泛的應用.1872年建於巴黎附近的一個叫Me-nier的巧克力廠,被認為是第一個歐洲大陸上的多從鋼框架建築。該建築純粹由鋼架承重,梁與柱剛接,採用支撐承受風載,這一結構體系在現代多高層鋼結構建築中仍一許遍採用。
5.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叫什麼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鋼結構大橋為雲南省紅河州屏邊人字橋,由法國工程師保羅·波登設計。人字橋位於滇越鐵路坡度箐站與倮姑站之間的五家寨,橫跨於兩山懸崖峭壁之間,長71.7米、寬4.2米、距谷底102米,構思巧妙、結構獨特。工程於1907年3月10日動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歷時21個月。
6. 中建鋼構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建鋼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地王項目部,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中建三局鋼結構公司階段、中建三局股份鋼結構公司階段、中建鋼構有限公司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中建三局在創造「新深圳速度」的深圳地王大廈項目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建三局鋼結構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簡稱局鋼結構公司)。1996年11月,正式注冊成立了深圳建升和鋼結構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建三局鋼結構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作,直到2005年年中。
第二階段:2005年6月,中建三局根據整體改制上市和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決定將建隆、建達公司的鋼結構資源整合到局鋼結構公司,成立中建三局股份鋼結構公司。同年底基本完成各項整合工作,2006年2月正式掛牌運行,直到2008年9月。
第三階段:中建股份按照「建築主業區域化、特長產業專業化」的要求,加大了區域化、專業化重組力度,決定與中建三局各出資1.5億元,以中建三局股份鋼結構公司為班底組建中建鋼構,由中建鋼構逐步承擔起統籌全中建系統鋼結構領域發展的任務,成為中建股份新的利潤增長點,並逐步形成能夠支撐中建股份主業發展、體現中國建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集團。中建鋼構於2008年9月16日在深圳成立,並被深圳市列為重點扶持的建築業總部企業。同年12月12日,公司下屬的國內同行業中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產能最高、設計最先進的製作基地(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7. 中國鋼結構協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鋼結構協會 是由中國鋼結構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和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企業家自願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國性行業經濟技術團體,組建於 1984 年 6 月。協會由原冶金、建設、石油、化工、機械、船舶、電力、鐵道、交通、航空等十餘個部委、總公司下屬的設計、研究、製造、安裝、鋼鐵生產廠等 2600 余個團體會員單位組成。協會管理登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單位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協會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代表會員利益,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堅持科學發展觀引領行業發展,發揮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為政府服務、為社會服務。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促進鋼結構事業發展,組織與鋼結構行業有關單位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聯合,把協會建設成國內有威信、國際有影響的行業組織。協會2010年通過民政部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被授予AAAA等級。
8. 大跨度鋼結構的歷史,應用和未來
你也是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的。。。呵呵呵呵。鋼構。。。幾班的
9. 世界上著名鋼結構建築物有哪些,舉例說明
鳥巢:
位於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是著名的建築藝術家雅馬薩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佔地達16英畝之廣,是由七棟建築所組成的, 其中"Twin Towers"(雙子大廈)是兩座外觀相同,高110層的雙塔樓。該中心高度目前世界排名第三,其主要業務是控制進出口等國際貿易, 擔負著美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重任,裡面 除貿易公司之外,也有運輸公司、通信機構、銀行、保險公司、海關等公、私機構,凡與貿易及港灣有關的活動均集中於此,中心內共有企業約1200家, 員工5萬多名,每天訪客高達8萬。
在這個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層建築物中還有22個餐館、咖啡館和快餐酒吧店,其中最有名的是與觀瞻台高度相同的「世界餐館」,在此用餐可以將曼哈頓的全景盡收眼底,很是愜意。然而, 「9、11」後,已是一片廢墟。它留給人們的只是心底深處的抽搐,是永遠也不可能改變的歷史。它也促使人們不得不去認真思考,人類社會為恐怖主義行為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何等沉重。
10. 鋼筋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鋼筋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為人認為發明於1848年。1868年一個法國園丁, 獲得了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鋼筋混凝土是當今最主要的建築材料之一,但它的發明者既不是工程師,也不是建築材料專家,而是一位法國名叫莫尼埃的園藝師。莫尼埃有個很大的花園,一年四季開著美麗的鮮花,但是花壇經常被遊客踏碎。為此,莫尼埃常想:「有什麼辦法可使人們既能踏上花壇,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時,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卻僅僅包成一團。「噢!花木的根系縱橫交錯,把松軟的泥土牢牢地連在了一起!」他從這件事上得到啟發,將鐵絲仿照花木根系編成網狀,然後和水泥、砂石一起攪拌,做成花壇,果然十分牢固。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用配有鋼筋增強的混凝土製成的結構。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用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