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做法
1. 生物模型的製作方法 懸賞100啊
以下有各種生物模型製作方法:動植物細胞及病毒模型你可以參考書上的細胞和病毒的圖片,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細胞結構或病毒結構,這個非常簡單,而且很逼真。
神經元的結構你可以用中國結的形式製作,非常漂亮。
肺的呼吸模型用大點的飲料瓶(底剪掉蒙上用超大號氣球剪成的橡皮膜一大塊密封嚴實)、一直長吸管(下端連上一個小氣球,密封嚴實)、一個小氣球、一個超大號氣球。吸管口露出飲料瓶口,然後將吸管與瓶口的空隙用透明膠帶密封嚴實(其它材料密封也可以)。
血液循環模型和尿液的形成你可以用霓虹燈做成動態的!能獲全國大獎。
眼球的模型較為復雜,需要的材料也比較多,不過只要你開動腦子,什麼材料適合做外膜、中膜、內膜?如何表示角膜、鞏膜、視網膜、玻璃體等等?它們之間如何連接?相信只要你開動腦子一定能做的非常棒。腎單位腎單位腎單位腎單位模型介紹模型介紹模型介紹模型介紹 一一一一、、、、材料准備: 一條塑料管,一個漏斗,紅色繩子,乒乓球,膠帶,剪刀等。 二製作過程製作過程製作過程製作過程:::: 1、把漏斗與塑料管相連; 2、把紅繩子纏成團,包裹住乒乓球(用膠帶粘好),表示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兩邊用較細線相連接,匯集處較粗,用來表示進球小動脈分支形成毛細血管以及毛細血管匯集形成出球小動脈; 3、再用紅色繩子纏繞在塑料管上,表示腎小管周圍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繩子匯集處也是由幾股細繩子逐漸變粗,表示毛細血管又匯集成小靜脈; 4、把出球小動脈和纏繞在腎小管上的較粗紅繩子連接,就成了一個腎單位模型。 三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形象、直觀,便於識記,重點和難點非常容易突破,記憶效果非常好。 腎單位介紹:每個腎約有120萬個腎單位,是腎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腎小體位於皮質內,由腎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腎小囊構成。腎小球是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血管球。這些毛細血管在出腎小體前再匯合成一個出球小動脈。腎小球將血液過濾到腎小囊中,這是原尿。被稱作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接著注入腎小管,將原尿中的有利物質重吸收到身體里。稱作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 生物製品制備的一般方法
下面生物制葯設備介紹一下:
生物制葯純水設備包括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化水過濾器、精密過濾器組成。主機主要由高壓泵、膜殼、進口反滲透膜組件,在線儀表、控制電氣等組成。後處理部分由拋光純系統、殺菌線殺菌器、0.22微孔過濾器組成。
生物制葯超純水設備工藝流程:
1、 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一級反滲透設備-中間水箱-中間水泵-離子交換器-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微孔過濾器-用水點;
2、 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第一級反滲透 -PH調節-中間水箱-第二級反滲透-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 微孔過濾器-消毒滅菌—用水點;
3、 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一級反滲透機-------中間水箱-中間水泵-EDI系統-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微孔過濾器-消毒滅菌-用水點;
4、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第一級反滲透 -PH調節-中間水箱-第二級反滲透---RO水箱-RO水泵-—TOC分解器----EDI系統--純化水箱-純水泵---核子拋光純化-紫外線殺菌器-微孔過濾器-消毒滅菌-用水點。
生物制葯超純水設備特點:
預處理全部採用全自動過濾裝置。
RO主機系統採用全自動控制裝置,具備自動制水,自動沖洗,原水缺水停機、水箱滿水停機、高壓低壓報警等功能。
RO主機配備在線顯示裝置:如壓力表、電導率儀、流量計等。並可以實現在線監控。
制水系統泵採用南方泵(SUS304材質),RO膜採用進口品牌(美國海德能)。
拋光混床採用進口樹脂,系統產水電阻率穩定在15兆歐以上(電導率小於0.06μs/cm)。
純水箱採用SUS304衛生級材質(內外拋光),另附帶呼吸器以及噴淋球等。
系統結構布置緊湊,佔地面積小、有效節約空間。
系統能耗低,有效節約能源。
系統運行可靠、供水管路封閉、出水水質穩定。
生物制葯超純水設備應用領域:
1、 大輸液,針劑、口服液等制劑生產
2、 原料葯的提取洗滌、針劑、膠囊生產
3、 眼葯水及護理液的生產
4、 醫院血透室、生化分析室、手術室無菌水
5、 多效蒸餾水機原料水、洗瓶水
6、 化妝品工藝用水、洗滌用品用水
7、 生化葯物製品、診斷試劑
生物制葯超純水設備出水標准:
中國2010版葯典純化水
3.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和測量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③實驗法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略)
4. 初中生物教具的製作方法
初中生物教具的製作方法有:
一名稱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
學科高生物
簡單、形象直觀。有利於學生對
DNA
結構的認識和理解。
即時貼、細鐵絲、硬紙片、細線繩、訂書丁
方法
1
、剪取球形硬紙片代表磷酸、長方形即時貼四鍾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鹼基、五邊形硬紙片
上代表脫氧核糖。
2
、將一個剪好的球形硬紙片和一個長方形即時貼分別訂書釘連接在一個剪好的五邊形硬紙
片上製成一個個含不同鹼基的脫氧核苷酸模型。
3
、將若干個製成的脫氧核苷酸模型依次穿在一條長的細線繩上按照同樣的製作好旋轉一下
即可得到一個
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4
、在所制模型的背側三根較粗的鐵絲加固雙手分別提起細線繩的兩端拉直雙鏈旋轉一下即
可得到一個
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5. 生物植物標本製作方法
目前通用的植物標本製作方法有干制和浸制兩大類:
1. 植物標本的干制 對含水量較少,易於乾燥,乾燥後又不易變形的植物材料可採用真空乾燥、冰凍乾燥、微波乾燥、硅膠乾燥和吸水紙壓制等物理方法進行強制性脫水。也可以首先進行必要的化學處理,然後再進行脫水干制。根據處理方法的不同,干標本的製作方法可分為以下3種:
①臘葉標本製作。備齊足量的吸水紙(多用表芯紙代替),紙的規格以 28×42厘米為宜,將紙鋪在特製的植物標本夾上,洗凈後的標本要放到表芯紙上,用鑷子在紙上進行姿態糾正,然後蓋上一份表芯紙,紙上再放置標本,標本上再覆蓋表芯紙,這樣一層層疊起來夾到標本夾里,用繩子將標本夾勒緊或在標本夾上壓一重物,以便表芯紙更快地吸干植物體中的水份。其間要及時換紙,最初每天換 1~2 次,而後可隔 2~3 天換一次 (換下的紙要曬干,以備下次再用,一直換到標本干透為止 )。干透的標本要裝貼到台紙上,台紙的大小一般為26×36厘米,台紙的右下角應貼上標簽,最後粘貼半透明的護蓋紙。
②原色復膜標本製作。先將綠色的枝葉和花朵分離,對綠葉和不同顏色的花朵採用不同的化學方法處理。綠色枝葉的處理:向濃度為50%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銅製成醋酸銅的飽和溶液,取一份飽和溶液加 4份水稀釋,然後將植物材料放到稀釋液中加熱,使溫度保持在75℃~85℃之間。此時綠色枝葉逐漸變黃,要繼續加熱使其恢復成原來的綠色後,立即停止加熱,然後將標本從溶液中取出,用清水洗凈,放到表芯紙上,置於標本夾中加壓,並要注意及時換紙。也可將標本夾放入真空乾燥箱中抽真空。同時可加熱到75℃左右。各種花色的處理:紅色花可在2%的酒石酸溶液中浸10~20分鍾;紫色花可在2%的硫酸鋁溶液中浸10~20分鍾。浸過的花朵從溶液中取出後要洗凈、脫水。脫水方法與枝葉相同。干透的枝葉、花朵要及時裝貼到台紙上,並在台紙的右下角貼上標簽,最後送到護卡機里進行高溫復膜。
③原色立體標本製作。取帶有花的植物枝葉裝入容器里,用粒度為20~50目的硅膠顆粒將其全部埋沒,約10天左右標本干透,即可從硅膠中取出,立即密封到盛有少量乾燥劑的標本瓶中長期保存,也可將標本封鑄到無色透明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中保存,無論哪種保存方法都不能受日光曝曬。
2. 植物標本的浸制 對那些柔軟多汁,不易乾燥或乾燥後易變形的植物材料,多採用浸泡的方法製作標本。浸制過程包括固定和保存兩個步驟,根據植物材料顏色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製作方法:
①綠色標本的製作。將綠色植物材料洗凈後浸在 5%的硫酸銅溶液中,直到材料由綠色變為黃色再由黃色變為綠色為止。此時可取出材料洗凈,然後浸到5%的福爾馬林液中保存。
②紅色標本的製作。某些紅色的果實如番茄等洗凈後要先浸在用 4毫升福爾馬林、3 克硼酸和 400毫升水配成的處理液中,約1~3天後果實即變成褐色,此時可取出果實向裡面注射少量用20毫升10%的亞硫酸、10克硼酸和 580毫升水配製而成的保存液, 隨後將果實長期浸泡在這種保存液中,逐漸恢復成原來的紅色。
③紫色標本的製作。紫色葡萄等果實洗凈後要先在250毫升福爾馬林、500毫升氯化鈉飽和溶液再加4350毫升蒸餾水配製成的處理液中浸2~3個月,取出後洗凈,放入1%~2%的福爾馬林液中長期保存。
④白色標本的製作。將白色的花與塊根等洗凈後放在1%~4%的亞硫酸溶液中,然後長時間置於日光下曝曬,直到標本曬漂成雪白色為止。
以上說的葯品普通的化學試劑店一般都有的
6. 中學生生物切片的簡單做法
抱歉,書上只有臨時裝片的做法,我打出來,你認為可以就行。
臨時裝片的過程為七個步驟:擦--滴--取--展--蓋--染--吸
①用紗布將玻片擦拭乾凈;
②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動物細胞用0.9%的生理鹽水),水量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 ③從生物體上取材,放在水滴中;
④對撕取的薄膜要展平,挑取的材料要塗抹幾下,避免細胞重疊,看不清細胞機構;
⑤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為防止產生氣泡),然後緩緩地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
⑥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染液;
⑦在與滴染液相對的一側用吸水紙吸取多餘的染液。
(純手工碼字,希望滿意)
7. 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6、最後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復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8. 生物標本製作方法植物
感覺乾花標本也非常美啊!乾花標本其實比做乾花簡單,因為乾花在風乾的過程中因為花的成色、品種,包括環境的溫度並不完全可控,所以風干後和預想的也常有出入。
乾花標本相對來說就簡單了很多,可控程度高,幾乎不受環境影響。今天就手把手教生活家們如何做一幅好看的高顏值標本!
准備工具
1.木質框架、白紙。
2.厚重的舊書本。
3.你喜歡的植物。
4.紗布/紙巾。
先量一下尺寸
在開始製作之前一定要
預先量一下尺寸
一般來說
標本前後的體積大小
基本不會相差太大
但為了讓標本更加美觀
一定要先量一下尺寸噢
找一本較厚的舊書
找一本相對較厚的書
並將之前准備好的紗布鋪到書本上
准備紗布的原因是防止
花草的汁液滲透到書上
(如果沒有紗布可用軟的紙巾替代)
並將花放置在紗布上並合上書
用書壓3-4天
在壓標本的那本書上面
最好再壓2-3本的書
盡量讓重量集中在標本上
然後等待3-4天
這期間盡量不要去翻看噢~
將標本取出
時間到後就可以取出標本啦
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的是
標本在夾書之前
一定要記得按照自己想要的造型擺好
因為標本在壓後基本就定型了
准備好表框
接下來就是裝裱啦!
表框的選擇很多
這里用的是百搭的木質框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DIY
或是直接上網買一個空裱來放標本
將標本移到表框中
這步看起來很簡單
但其實要很小心
因為壓制過的花
是干癟的狀態
不能太過用力
否則很容易碎掉
建議手殘黨們可以用鑷子夾
白色的表框背景
一般買表框的時候都是空的
可以選一張白色的A4紙做背景
這樣標本看起來會更聚焦清晰噢~
可以開始做裝飾了
到這步基本都已經完成了
將標本隨意放在工作區
或玄關、床頭櫃、邊櫃等
都超級好看
(重要的是這是自己動手做的,
欣賞的角度就變得不同,也會更加愛惜)
如果你已經學會了以上的標本製作過程,
也可以試試其它的婊法
↓↓
清新自然的透明表框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DIY表框,邊緣用厚的卡片紙或薄的塑料來做(邊框顏色一定要統一均勻,如果有掉色或不均色可以用漆重刷一下)直接掛牆上或放邊櫃上,清新又自然。
連根一起裝裱
這也是小仙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裱法,如果家裡有種植物可以嘗試一下把植物連根一起裱,除了花和葉子還可以清晰的看到植物的根,非常好看!(有一種非常完美的感覺有沒有?)
獨一無二的巨型標本
當然,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標本太兒科,可以來試試更高級的玩法。比如在家做一幅巨型的標本畫,絕對會成為家裡最獨一無二的美景!
9. 生物dna模型做法
DNA模型做法可以先准備一些五碳糖分子、 磷酸分子、四種不同的含氮鹼基的分子,然後構建一個一個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再把一個一個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連成鏈,再把兩條鏈連成DNA分子。
10. 生物肥料怎麼做
生物肥料做法:
把原料秸稈鍘成6-7厘米左右長,按秸稈500公斤、騾馬糞300公斤、人糞尿100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勻,堆成高1.7-2米,寬5-6.7米的長方形大堆,最後澆上700-800公斤水,並在堆表面蓋上一層3-6厘米厚的細土,以保溫、保水、保肥。約一周後,堆溫會上升至60-70℃左右,過10天可翻堆1次,再補充水分;再等10天堆溫第二次升高後,進行第二次翻堆,再補充水分。
介紹:
肥料是指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主要包括磷酸銨類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多維場能濃縮有機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