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秦皇島歷史故事

秦皇島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8-05 04:56:33

Ⅰ 秦皇島的傳說

那有很多的,我不知道你想知道神話傳說呢,還是歷史典故呢,還是民間傳說呢?
比較有名的有,有關秦始皇的,孟姜女的,李自成的.那就先說秦始皇的吧
相傳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中國後,就加緊修馳道、通水路、巡視郡縣。

一日,秦始皇東巡至海,忽有齊國人攔駕駛求見。始皇問:「為何攔駕?」齊人答:「稟報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這仙山時隱時現,出現時,樓台亭榭依稀可見,鍾鼓笙簫悠揚悅耳。仙人們駕雲行路,飄飄灑灑,飲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長生不老的葯。大王,若想萬壽無疆,何不派人去尋些長生不老的仙葯呢?」始皇聽罷,半信半疑當即降旨,令齊人去仙山尋葯。

幾日後,齊人回來稟報始皇:「因為小人福淺命薄,仙山一直未現,是海上一陣颶風,把我們吹了回來。」始皇聽後不悅,可轉念一想,世上要講福大命大之人,看來只有朕了,待朕親臨海邊,眺望仙山罷!於是急令兵士速在海邊山岩上築造行宮,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留下遺址。始皇住進行宮,待仙山再現。

果真,一日睛空萬里,碧波如鏡,萬籟無聲。海面忽地升騰一片光輝,光環中聳起三座小山。只見,隱隱山頭見樓台,淡淡樹影倚雲栽,層巒疊翠,連綿數十里,忽如傘蓋、忽如旗幟、若似浮圖、若如城廊,殿閣獸脊,異態萬千,變幻無窮,近半個時辰,仙山方消。始皇見狀,大悅。從此堅信齊人之言。便令將士四處張貼告示,廣招天下方士,共議求仙之事。

此時,燕國方士盧生見此告示後,毛遂自薦,到行宮拜見始皇。盧生說:「小人願帶弟子渡海為大王求取不老之葯。」「有何把握?」始皇問。盧生答:「從前此地有兩個方士,一個叫羨門,一個叫高誓,他們已得道成仙,住在仙山。他們若知道是為大王求葯,定能應允。」始皇聽後,萬分高興,忙說:「你若能求得仙葯,寡人必有重賞。不知你何時動身?」盧生說:「大王,請允我三日,一要齋戒沐浴,二要朝拜仙山,還要置辦些珠寶法器,以作見面之禮。另外,懇請大王為我們選一方風水寶地,由此入海。」始皇一聽,「好!」遂傳令兵馬集中,分東西二路沿海灘選址。

兩天後,東路人馬回宮稟報:距碣石海岸不遠處的海里,有一小島,方圓數十里。小島四面環水,島上小山突兀,清泉飛瀑;蒼松翠柏,一片蔥綠;遍地野花,絢麗奪目。尤其那岸邊細沙,金光閃亮,走在上面,象踩著柔軟的絨毯。始皇一聽,決計親率兵馬渡船登小島查看。始皇一登上小島不由贊嘆道:「朕游遍天下名山大川,竟未見如此奇麗山水。且這里風輕浪靜,沙軟潮平,極易船兒航行,入海之處,非它莫屬!」於是,始皇就在小島上住了一宿,只待即日入海求仙。

第二天一早,盧生和弟子韓終、侯公、石生等一身道裝,在海邊待命。始皇今天特別高興,先把酒朝拜仙山,後令兵士將珠寶以及在小島上採集的各種瓜果一並裝船,以犒勞方士。隨後,降旨入海。小船徐徐揚帆,乘風破浪,秦始皇則站在小島山岩上,目視小般直至消失在海天盡頭。

話說盧生和弟子們在海上飄泊多日,水盡糧絕。既沒有找到仙山,更沒尋到仙葯。他們知道這樣空手而回,定犯欺君之罪,要千刀萬剮。無奈之中,盧生想出一計,他用黃緞子做了個符咒,上面寫道:「亡秦者胡也」五個字,帶弟子返回行宮。見到始皇後,謊稱仙山上的仙人讓將此速交秦始皇,不可耽擱。秦始皇見到「仙書」,心中忐忑,哪還成得求仙之事?忙率兵馬日夜兼程回咸陽。而後征發大量民工,派大將蒙恬坐鎮修築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萬余里,威振匈奴」。
後來,人們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島的山岩上,立碑為記,碑刻「秦皇求仙入海處」。而這美麗的小島,幾經滄桑,漸漸與陸地連在一起,人們為它起名叫「秦皇島」。
【孟姜女的傳說】 孟姜女是江蘇松江人,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孟員外,姜女自小聰明伶俐,美麗可愛,家人愛若至寶。光陰飛逝,歲月如流,轉眼間,孟姜女已到了亭亭而立之年,她出落的更加動人,心靈手巧,絕色的美貌遠近稱聞。
有一天,孟姜女作完針線,來到了後花園去散心,荷塘中荷花盛的正好,池水如碧。突然望見一隻大蝴蝶飛了過來,他便輕手輕腳的過去,用扇子用力一撲,結果撲了個空,手裡的扇子掉進了水池裡,孟姜女非常惱火,於是她便捲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臂去撈,正在這里,她突然發現一個年輕人立在後花園的樹下,孟姜女嚇得大叫起來。
孟員外聞訊趕來,非常的生氣,他問年輕人為何私自來到別人的花園里,莫非有什麼企圖?
年輕人忙解釋道,原來他是姑蘇人氏,名字叫萬喜良。自幼通讀百書,滿腹經論,原想考個秀才,誰知道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四處抓丁,萬喜良無奈只好匆匆逃走,一路喬裝打扮,忍飢挨餓.受盡了苦頭,正好路過孟員外家,就躲進來歇歇,不想驚動到小姐,真是多有得罪。說罷,他連連賠罪。
孟姜女偷偷一打量這個萬喜良,只見他雖然滿面風塵,衣衫破爛,卻眉清目秀,知書達理,不禁暗暗心動,再一忖,自己剛才撲蝶時捲起了袖子,手臂被他窺到了,不禁滿面飛紅,轉身逃走。
孟員外很同情萬喜良的遭遇,於是就留他暫且在家住下,孟姜女悄悄的把心事告訴了老爹,員外一想,萬喜良忠厚老實,再加上才華出眾,到也樂意,於是,他來到了前廳,把這件事兒和萬喜良一講,萬喜良連忙推辭,說:"我乃逃亡之人,能得員外收留已是感恩不盡,又怎敢有非份之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萬喜良不嫁,最後萬喜良答應了,孟員外樂得合不攏嘴,於是擇了一個良辰吉日,給兩個年輕人完婚。
婚後的孟姜女和萬喜良兩下相好,非常恩愛,誰知噩運即來。
村裡有一個無賴,垂涎於孟姜女的美色,三番五次上門求親,都被孟員外給拒絕了,此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孟姜女完婚後,他不知從何處聽說萬喜良的身世,於是就跑到官府去告密。就在孟姜女新婚的兩個月後,官兵從天而降,把萬喜良給抓走了。
從此孟姜女茶飯不思,日思夜想,牽腸掛肚。轉眼秋去冬天來,北風呼哮,大雪紛飛,想到丈夫萬喜良正在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過冬,便日夜趕制了冬衣,准備送到長城去。
孟姜女千里迢迢送冬衣,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的往前趕,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的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萬喜良呢?孟姜女四處打探,都說不認識這個人,她就挨個地方的走,相信終會找到丈夫。黃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她打聽到了萬喜良的消息。可是,萬喜良已因勞累過度而死,被草草的埋到了長城下!孟姜女來到了埋著丈夫屍骨的地方,坐在城下,想著少年夫妻的恩愛,本想長相廝守,卻怎料命運弄人,生生離散。千里跋涉,只為看見丈夫一眼,誰料到歷盡了千難萬險,卻連丈夫的屍骨都看不到,愈想愈悲,便面向著長城日夜痛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變色,生生如子規望月,杜鵑啼血,這一哭不飲不食,就是七天七夜,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只見飛沙走石,山崩地裂,長城倒了八百里,碎石下,現出了萬喜良的屍體。
長城崩倒了八百里,早驚動了秦始皇,秦始皇大發雷霆,他下令把孟姜女捉來處死。可等到孟姜女出現在眼前,他被孟姜女的美貌驚得目瞪口呆,他要納孟姜女為妃,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除非你能作到三件事。第一、要把死難在長城下的民夫厚葬;第二、要修長橋一座;第三、要秦皇親自披麻戴孝到墳前祭祀。
秦始皇都答應下來。於是長橋得建,死難的民夫得到了厚葬,秦始皇親自披著麻衣來到了萬喜良的墳前祭奠。一切過後,秦始皇要孟姜女跟他回去,於是,起駕過長橋,孟姜女立在橋頭,冷笑不已,她怒斥秦始皇:"暴君!在你的統治下,生靈塗炭,老百姓日夜煎熬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害死了我的丈夫,居然想要我作你的妃子?休要妄想!"說罷,抱著丈夫的遺骨,跳進了巨浪翻滾的大海。
【望夫石的傳說】 後殿之後,有大石一塊,上面有幾個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腳印。石上還刻有三個大字---「望夫石」順治八年山石道白輝所書。凡到此的游覽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個影,以寄託自己的美好的願望。似只有這樣才不枉孟姜女廟一行。
望夫石是怎麼得名的呢?
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可到時天色已晚,城門四閉,無法過關。孟姜女非常著急,夜不能寐,便登上鳳凰山,立在一塊大石上向遠處的長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裡看得見呢,她焦急異常,便函在這大石上來回走動,急盼著天快點亮,好早日過關與夫團聚。不想一夜之間,足跡竟深深的印在了石頭上,於是後人便把這塊大石稱作望夫石。
望夫石在人們眼中成了忠貞的象徵,許多詩人墨客曾在此揮毫遺墨, 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御題。
凄風禿樹吼斜陽,尚作悲聲吊乃郎.
千古無心誇節義,一身有死為綱常.
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哭杞梁.
常見秉彝公懿好,訛傳是處也無妨.
【山海關的傳說】 山海關,高大巍峨,人們叫它「天下第一關」。它南邊靠著海,北邊挨著山,南北8公里,海、關、山,膀挨膀,肩靠肩。它的關城有兩翼,一為南翼城、一為北翼城;還有東羅城、西羅城、寧海樓、威遠城。城上有牧營、臨閭、奎光、澄海等城樓,另有很多箭樓。古人說它「好像金鳳展翅,恰似虎踞龍盤」。
那麼,這座城是誰修的呢?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寮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沖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二人騎馬又來這里,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騎馬又來到這里,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二人領昆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里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二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老龍頭的傳說 }長江有源頭,黃河有起點,明代萬里長城的頭,就在山海關的南海上,名叫「老龍頭」。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著一個,扣著無數的大鐵鍋。
老龍頭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築的。它入海七丈,造起來實在太難了。一萬五千軍工,單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可是大海無情,三天一漲潮,五天一落潮,城牆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沖,磚頭石塊,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無數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愁莫展了。
明王朝,忠良少,奸臣多,萬曆皇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奸黨議論胡說戚繼光修三十二關,設三千敵台,鑄五千斤一尊的鐵炮,是勞民傷財。皇上聽信奸黨饞言,派太監做欽差到薊鎮監軍。這位太監公公來到薊州,才知道戚繼光在山海關南海上正修「老龍頭」,立刻馬不停蹄,直奔山海關。
全城的鄉坤耆老拜見欽差大人說:「敵兵常從海上越境,老龍頭千萬不能半途而廢。」欽差大人說:「聖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誰也改不了。」
戚繼光怒氣難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借口定罪是真。個人如何都無所謂,可這一千三百座敵台,就差老龍頭一樁心事未了。想想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財產……戚大人心中悶悶不樂。忽然門簾一挑,一個老漢進了屋。這打魚老漢是跟隨戚大人的一名伙頭軍。只見老漢把秫米飯、咸帶魚擺上八仙桌,說了聲:「大人不必煩惱,待用完飯後,我再回稟,或許對修老龍頭有用處。」
第二天,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只見七裏海灘,炊煙四起,火光一片。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湧上岸來,眾軍士一看,丟鍋棄碗,早逃得無影無蹤。
過了三天三夜,大潮過去了,海上恢復了平靜。戚大人察看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心中甚覺奇怪。這時,老漢走過來,指著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讓戚大人看,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
老龍頭工程按期完成,但戚繼光仍被朝廷明升暗降,調往廣東去了.

Ⅱ 秦皇島和秦始皇有什麼故事

簡單摘錄,詳細請參考:(內容豐富)
http://ke..com/view/5743.htm

秦皇島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龍頭」入海處,就是秦皇島。秦皇島,因公元前215年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東巡至此,並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Ⅲ 秦皇島有什麼傳說啊

秦皇島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龍頭」入海處,就是秦皇島。秦皇島,因公元前215年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東巡至此,並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Ⅳ 秦皇島的由來

秦皇島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擁有和浪濤不息的渤海一樣豐富的地名文化,成為其人文文化的重要內容。秦皇島是因為秦始皇曾在此駐蹕而得名,秦始皇派人入海,據史書記載大規模的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到琅琊,方士徐福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徐福第一次出海歸來後,說他已經登上了蓬萊仙山,看到了仙葯,但山上的大仙嫌他帶的禮物太少,說要得到仙葯,必須選送優秀的童男女和能工巧匠來。秦始皇馬上選拔三千童男女和一批能工巧匠隨徐福去求仙。徐福在海上轉了一陣子回來向秦始皇回稟說,海上有蛟龍大魚作祟,阻止船隊向仙山靠攏,要去仙山,還得配備優秀射手和先進武器。恰巧這時秦始皇做了一個夢,夢見他與海神搏戰,據占夢博士解釋,這海神正是蛟龍大魚的象徵。於是秦始皇相信了徐福的說法,不僅選配了射手和武器,並親自下海前去。當船行到芝罘島附近時,船隊果然遇到一條大魚,秦始皇親自射殺了它,以為這下求仙該沒有障礙了。誰知,仙山、仙葯還是沒有找到。徐福不敢回來復命,便帶著三千童男女和一批工匠在日本的佐賀島登陸,成了日本民族的一部分。徐福東渡成功後,為異邦帶去了先進的中國文明。如今在日本,還建有徐福的宮、廟、碑、墓。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15年,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使韓終、候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葯。」秦始皇東巡到碣石,在這里考入海方士,派韓終、石生、候公等由碣石

Ⅳ 秦皇島的典故

孟姜女哭長城,秦皇求仙入海

Ⅵ 你了解秦皇島的歷史文化故事嗎

五千多年的風雨歷練,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讓中國在國際上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雖然在今天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許許多多的城市已經趨於現代化,但是千百年來所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不是高樓大廈所能夠磨滅的。


秦皇島更是被評定為我國的十大最佳休閑城市之一,緩慢的生活節奏、干凈的生活環境、濃郁的文化色彩都讓這座城市顯得那麼的不同凡響,雖然現在它還僅是個三線城市,但是作為我國即將崛起的一座城市,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秦皇島就能夠躋身於二線城市的行列了,你認為呢?

Ⅶ 秦皇島的來歷

公元前215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第4次東巡,駐蹕於此,並派燕人盧生、方士韓終入海求仙,刻「碣石門辭」,秦皇島厥有其名。

漢武帝、魏武帝等20多位帝王巡臨秦皇島。1898年,清光緒皇帝御批自行開埠建港,辟北戴河為旅遊避暑區。1948年11月,建臨榆市,1949年3月改為秦皇島市。198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7)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西近京津,地處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結合部,居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

介於北緯39°24′~40°37′,東經118°33′~119°51′之間,東北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建昌縣和朝陽市的凌源市,西北臨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西靠唐山市的灤縣、遷安、遷西、灤南四縣市,南臨渤海。

北距沈陽市387公里,東距大連市210公里,西距首都北京市265公里,距天津市218公里,距石家莊市479公里。

Ⅷ 秦皇島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名人

昌黎縣:曹操寫過觀滄海,有韓愈。盧龍:伯夷叔齊,李廣射虎處,李大釗上過學。別的不知道了

Ⅸ 秦皇島歷史人物

秦皇島出了哪些名人
韓愈啊·不知道他叫韓昌黎嗎?還有馬玉濤,劉秉義,兩位老歌唱家 始皇不是咱秦皇島人!·
http://..com/question/5336836.html
http://bbs.qhd.com.cn/dispbbs.asp?boardid=2&id=9697

Ⅹ 秦皇島的歷史故事

秦皇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

盧龍縣武山喀斯特溶洞出土的文物證明,五、六十萬年以前,這里便有人類居住;山海關區孟姜鎮的小毛山新石器遺址,山海關區高建庄的將軍台新石器遺址,又證明了新石器時代,這里的先人已掌握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了較高的文化。

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歷經1100百多年。孤竹是東北古國。

(10)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秦皇島是中國近代旅遊業的發祥地,匯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氣候溫和,是馳名中外的旅遊休閑勝地,有「天堂之城」的美譽。秦皇島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擁有13所高等院校,15萬名在校大學生,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

秦皇島是環渤海地區重要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秦皇島港是中國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目前是世界最大能源輸出港。

熱點內容
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7-02 12:31:30 瀏覽:98
柏萊雅眼霜怎麼樣 發布:2025-07-02 11:26:50 瀏覽:295
2017天津數學高考卷 發布:2025-07-02 11:18:39 瀏覽:511
韓劇我的老婆是班主任 發布:2025-07-02 08:55:20 瀏覽:801
辛雷智能物理 發布:2025-07-02 07:44:54 瀏覽:315
密妝生物 發布:2025-07-02 07:13:54 瀏覽:966
幼兒教師的標准 發布:2025-07-02 07:05:30 瀏覽:463
嘉魚美術培訓 發布:2025-07-02 05:36:50 瀏覽:974
六年級班主任隨筆 發布:2025-07-02 04:38:58 瀏覽:324
中學英語網 發布:2025-07-02 03:14:56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