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一
『壹』 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重點聚焦
1.混合物的分離原理和分離方法。
2.混合物分離方法的操作。
3.離子的檢驗及檢驗試劑的選擇。
4.物質分離與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
5.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6.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
7.有關物質的量、微觀粒子數、質量、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之間轉化的計算。
8.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二、知識網路
本章包括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兩節內容,其知識框架可整理如下:
1.實驗安全
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是避免或減少實驗事故的前提,然後在實驗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災、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氣體污染空氣、防止暴沸。
2.實驗中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1)創傷急救
用葯棉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干凈,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雙氧水擦洗或塗紅汞水,也可塗碘酒(紅汞與碘酒不可同時使用),再用創可貼外敷。
(2)燙傷和燒傷的急救
可用葯棉浸75%—95%的酒精輕塗傷處,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輕擦傷處到皮膚變棕色,再塗燙傷葯膏。
(3)眼睛的化學灼傷
應立即用大量流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如為鹼灼傷,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為酸灼傷,則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濃酸和濃鹼等強腐蝕性葯品
使用時應特別小心,防止皮膚或衣物被腐蝕。如果酸(或鹼)流在實驗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沖洗,再用抹布擦乾。如果只有少量酸或鹼滴到實驗桌上,立即用濕抹布擦凈,再用水沖洗抹布。
如果不慎將酸沾到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沖洗。如果鹼性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
(5)撲滅化學火災注意事項
①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的化學葯品不能用水撲救。如鉀、鈉、鈣粉、鎂粉、鋁粉、電石、PCl3、PCl5、過氧化鈉、過氧化鋇等著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機溶劑,如苯、石油等烴類、醇、醚、酮、酯類等著火,不能用水撲滅,否則會擴大燃燒面積;比水密度大且不溶於水的有機溶劑,如CS2著火,可用水撲滅,也可用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③反應器內的燃燒,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蓋滅。蒸餾加熱時,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氣在冷凝器頂端燃著,絕對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應先停止加熱,再行撲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1)混合物分離和提純方法的選擇
①固體與固體混合物:若雜質或主要物質易分解、易升華時用加熱法;若一種易溶,另一種難溶,可用溶解過濾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差別較大,可用重結晶法;還可加入某種試劑使雜質除去,然後再結晶得到主要物質。
②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若固體不溶於液體,可用過濾法;若固體溶於液體,可用結晶或蒸餾方法。
③液體與液體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邊且沸點差別較大,可用蒸餾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點差別不大,可選加某種化學試劑萃取後再蒸餾。
④氣體與氣體混合物:一般用洗氣法,可選用液體或固體除雜試劑。
(2)幾種常見的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
分離和提
純方法 分離的物質 主要儀器 應用舉例
傾析 從液體中分離密度較大且不溶的固體 燒杯、玻璃棒 分離沙和水
過濾 從液體中分離不溶的固體 漏斗、濾紙、鐵架台(帶鐵圈)、玻璃棒、燒杯 粗鹽提純
溶解和
過 濾 分離兩種固體,一種能溶於某溶劑,另一種則不溶 分離食鹽和沙
離心分離法 從液體中分離不溶的固體 離心試管,離心機 分離泥和水
結 晶 法 從溶液中分離已溶解的溶質 燒杯、玻璃棒、蒸發皿、鐵架台(帶鐵圈)、酒精燈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分 液 分離兩種不互溶的液體 分液漏斗、鐵架台(帶鐵圈)、燒杯 分離油和水
萃 取 加入適當溶劑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離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 餾 從溶液中分離溶劑和非揮發性溶質 蒸餾燒瓶、冷凝管、錐形瓶、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牛角管、溫度計 從海水中製取純水
分 餾 分離兩種互溶而沸點差別較大的液體 石油的分離
升 華 分離兩種固體,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升華 鐵架台(帶鐵圈)、酒精燈、燒杯、圓底燒瓶 分離碘和沙
吸 附 除去混合物中的氣態或固態雜質 乾燥管或U形管 用活性炭除去黃糖中的有色雜質
色層分
析法 分離溶液中的溶質 層析紙及層析試劑 分離黑色墨水中不同顏色的物質
4.離子的檢驗
一般來講,陽離子的檢驗需選擇合適的陰離子,陰離子的檢驗需選擇合適的陽離子,並要求具有特別的明顯現象。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檢驗試劑及其添加順序,以避免干擾離子的干擾。
待檢離子 選用試劑 反應現象
Al3+ NaOH 白色沉澱,鹼過量後沉澱溶解
Fe3+ KSCN 出現血紅色溶液
Ca2+ Na2CO3
HCl 白色沉澱,加鹽酸後產生無色無味氣體
Cl- AgNO3
HNO3 不溶於HNO3的白色沉澱
SO42- BaCl2或Ba(NO3)2
HCl或HNO3 不溶於強酸的白色沉澱
CO32- CaCl2或BaCl2
HCl或HNO3 白色沉澱,加酸後產生無色無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5.化學計量之間的轉化關系
(1)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摩爾質量、阿伏加德羅常數、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
(2)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計算
(3)有關溶液稀釋(稀釋前後溶質守恆):
C (濃)·V (濃)==C (稀)·V (稀)
(4)溶質質量分數(W)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的轉化:(注意其中的單位換算)
6.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及誤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其常用規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其規律,如500 mL的容量瓶。並且使用前一定要檢查其是否漏水。
(2)配製步驟,所用儀器及注意事項
配製步驟 使用儀器 注意事項
計算 —— 固體求溶質質量,液體求其體積。
稱量/量取 托盤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燒杯 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量筒的精確度為0.1 mL,量筒量取液體後不需要洗滌。
溶解/稀釋 燒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燒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卻 —— 將液體恢復到室溫(20℃)
轉移 一定體積的容量瓶 轉移時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體濺失
洗滌 —— 洗燒杯和玻璃棒2—3次,並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
振盪 —— 使溶液充分混合
定容 膠頭滴管 加水至刻度線1—2 cm時,用膠頭滴管滴加,並使視線、刻度線、凹液面相切。
搖勻 —— 兩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顛倒搖勻。
裝瓶貼簽 試劑瓶 容量瓶不能用於長期貯存溶液。
具體要做到:移量要精確,溶解要安全,冷卻要充分,洗滌要潔凈,定容要准確,混合要均勻。
(3)誤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質的物質的量減少或使溶液體積增大的操作,都會使c偏低,反之偏高。
三、方法整合
本章包括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兩節內容,就其主要題型有:(1)實驗安全知識及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識別;(2)混合物分離和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3)過濾、蒸發、萃取、分液、蒸餾等分離方法的選擇根據、涉及的化學儀器及操作過程等;(4)常見離子(SO42―、CO32―、Cl―、Ca2+等)的檢驗;(5)有關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阿伏加德羅常數、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的辯析理解;(6)有關化學計量的簡單計算;(7)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等等。無論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還是化學計量,都貫穿於整個高中化學,所以這就要求理解准確,應用到位。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2.離子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
4.分散系 膠體
二、知識網路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有助於我們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准,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①根據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③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質和離子反應
(1)電解質的相關概念
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②電離:電離是指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③酸、鹼、鹽是常見的電解質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電解質;鹼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為OH-的電解質;鹽電離時產生的離子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
(2)離子反應
①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②復分解反應實質上是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
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澱生成、有氣體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一個,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生。
③在溶液中參加反應的離子間發生電子轉移的離子反應又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離子方程式更能顯示反應的實質。通常一個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能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依照「寫、拆、刪、查」四個步驟。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必須能夠反映化學變化的客觀事實,遵循質量守恆和電荷守恆,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還必須相等。
3.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徵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它的基本特徵是反應前後某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2)氧化劑和還原劑
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是還原劑。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氧化還原反應中物質的變化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必定相等,化合價升高、降低的總數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膠體的性質
(1)分散系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屬於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後者起容納分散質的作用,稱作分散劑。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2)膠體和膠體的特性
①分散質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膠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屬於介穩體系。
②膠體的特性
膠體的丁達爾效應: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這種現象叫做丁達爾效應。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根據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效應可以區分溶液和膠體。
膠體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帶電粒子使自身帶正電荷(或負電荷),因此膠體還具有介穩性以及電泳現象。
1.金屬鈉的化學性質(與氧氣、水的反應)。
2.金屬鋁的化學性質(與強酸、強鹼的反應)。
3.金屬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4.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5.氧化鈉、過氧化鈉的性質(與二氧化碳、水的反應)。
6.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
7.氧化鋁、氫氧化鋁的性質(與強酸、強鹼的反應)。
8.鐵的氧化物(氧化亞鐵、氧化鐵、四氧化三鐵)的性質。
9.鐵的氫氧化物(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的性質。
10.鐵鹽、亞鐵鹽的轉化。
11.金屬離子的檢驗。
12.常見合金的重要應用。
二、知識網路
對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可橫向整理,即按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鹽進行分塊對比整理。
1.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
金屬活動順序 Na Al Fe Cu
金屬原子失電子能力
依次減弱,還原性依次減弱
與空氣中氧氣的反應 易被氧化 常溫時能被氧化 加熱時能被氧化
與水的反應 常溫可置換出水中的氫 加熱或與水蒸氣反應時能置換出水中的氫 不與水反應
與酸的反應 能置換出稀酸中的氫 不能置換稀酸中的氫
反應劇烈(先與酸反應再與水反應) 反應程度依次減弱(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 能跟濃硫酸、濃硝酸反應
與鹽的反應 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前面的金屬可將後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鈉會與水反應置換出氫氣)
與鹼的反應 不反應 Al 可以與鹼溶液反應,產生氫氣 不反應
2.金屬氧化物的性質對比
金屬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顏色 白色 淡黃色 白色 紅棕色 黑色
與水反應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應
與CO2反應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應
與鹽酸反應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與NaOH溶液
反應 與水反應 與水反應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應
由金屬直接
製得的方式 金屬鈉直接
露置在空氣中 點燃或加熱
金屬鈉 金屬鋁的氧化膜或在氧氣中點燃金屬鋁 生鐵在潮濕空氣中緩慢氧化 在空氣中加熱
金屬銅
3.金屬氫氧化物的性質對比
金屬氫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顏色 白色固體 白色膠狀沉澱 白色沉澱 紅褐色沉澱 藍色沉澱
與鹽酸反應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熱 對熱穩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絕空氣加熱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與NaOH
溶液反應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應
制備 ①Ca(OH)2溶液與Na2CO3溶液反應
②氯鹼工業 鋁鹽與過量
氨水反應 硫酸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硫酸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對於某一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我們可按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鹽縱向對比整理:
4.鈉及其重要化合物
5.鋁及其重要化合物
6.鐵及其重要化合物
7.銅及其重要化合物
請同學們回顧所學知識,寫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8.常見金屬陽離子的檢驗方法
(1)Na+: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呈黃色。
(2)K+: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3)Ag+:加鹽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於強酸的白色沉澱。
(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鹽,生成不溶於強酸的白色沉澱。
(5)Ca2+:加可溶性碳酸鹽,生成白色沉澱;加強酸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現白色膠狀沉澱,後逐漸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產生白色膠狀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變色,加氯水後溶液變紅色。
(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澱;②加KSCN溶液,溶液變血紅色。
這是前三章的
『貳』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的所有重要的知識點。
上完高一5年了,課本早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學習化學主要的還是記憶的部分,記一些比較特別的反應。其實考試的時候考來考去就考那幾個方程式,考那些特殊元素的性質。
只要不從內心懼怕它,一點問題都沒有。
自己試著總結吧,要比吃現成的效果好很多很多。
現在回過頭想想,我的化學成績能提高,都歸功於高二寒假那次自己總結知識點,我就是打那次之後,才走到學化學的正道上的。加油!
『叄』 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歸納大全(人教版)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1-鹼金屬 Na (活潑)
1 鈉露置空氣中變暗 4Na+O2 = 2Na2O
2 鈉的燃燒 2Na+O2 Na2O2 (淡黃色)
3 鈉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H2↑
4 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5 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6 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強氧化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SO2==Na2SO4
7 碳酸鈉的性質 Na2CO3 +CO2+ H2O=2NaHCO3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8 碳酸氫鈉與酸、鹼反應、不穩定性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Na2CO3 +CO2↑+ H2O
9 焰色反應操作步驟 先要灼燒鉑絲成無色,做完一種離子的鑒別後,要用鹽酸洗,再灼燒至無色,再檢驗第二種離子。
10 鈉、鉀的焰色 鈉:黃色 鉀: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2-金屬鋁 Al (兩性)
1 鋁的性質(強還原性,與酸、鹼反應都放H2) 2Al + Fe2O3 Al2O3 + 2Fe (鋁熱反應)
2Al + 6HCl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 氧化鋁的性質(兩性,與酸、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3 氫氧化鋁的性質(兩性,與酸、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2H2O
4 硫酸鋁與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5 氫氧化鋁受熱分解 2Al(OH)3 Al2O3+3H2O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3-金屬鐵 Fe(變價)
1 鐵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Fe3O4
2 鐵與硫(低價) Fe+S FeS
3 鐵與氯氣(高價) 2Fe+3Cl2 2FeCl3
4 紅熱的鐵與水蒸氣 3Fe+4H2O(g) Fe3O4+4H2
5 用鐵濕法制銅 Fe
+ CuSO4 =
FeSO4+Cu↓
6 氧化亞鐵與鹽酸 FeO +2HCl = FeCl2 +H2O
7 氧化鐵與鹽酸 Fe2O3 +6HCl = 2 FeCl3+3H2O
8 Fe(OH)3製取 FeCl3+3NaOH===Fe(OH)3↓+3NaCl
9 Fe(OH)2製取 FeSO4 +2NaOH = Fe(OH)2↓+2H2O
10 置露空氣中 4Fe(OH)2+O2+2H2O=4Fe(OH)3
11 氫氧化鐵的不穩定性 2Fe(OH)3 Fe2O3+3H2O
12 銅與氯化鐵溶液 Cu+2FeCl3=CuCl2+2FeCl2(雕刻銅線路版)
13 氯化亞鐵中通氯氣 2FeCl2+Cl2=2FeCl3
14 三價鐵遇硫氰化鉀 Fe3++3SCN-=Fe(SCN)3 (紅色)
15 赤鐵礦煉鐵 Fe2O3 +3CO 2 Fe+3CO2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1-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
1 硅的燃燒 Si + O2 SiO2
2 制粗硅 SiO2+2C Si+2CO
3 制碳化硅 SiO2+3C SiC+2CO
4 硅與氫氧化鈉 Si+2NaOH+H2O==Na2SiO3+2H2↑
5 SiO2與氫氧化鈉溶液 SiO2+2NaOH ==Na2SiO3+H2O
6 二氧化硅與氫氟酸 SiO2+4HF=SiF4↑+2H2O
7 硅酸鈉制硅酸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2Na2CO3
8 硅酸的不穩定性 H2SiO3 H2O+SiO2
9 制水泥的原料 粘土和石灰石(CaCO3)
10 制玻璃的原料 純鹼、石灰石、石英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 氯氣與金屬(鈉、銅、鐵反應) 2Na+Cl2 2NaCl (白煙)
Cu+Cl2 CuCl2 (棕色煙)
2Fe+3Cl2 2FeCl3 (棕黃色煙)
2 氯氣與氫氣混合光照 H2+Cl2 2HCl (白霧)
3 氯氣使有色布條褪色 Cl2+H2O = HCl+HClO(HCLO有強氧化性)
4 次氯酸的不穩定性 2HClO 2HCl+O2↑
5 氯氣尾氣的吸收 Cl2+2NaOH = NaCl+NaClO+H2O
6 漂白粉製取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7 漂白粉久置失效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8 氯氣的置換反應 2Cl2+2NaBr===2NaCl+Br2
Cl2 +2KI ===2KCl+I2 (濕潤的KI澱粉試紙變藍)
9 實驗室制氯氣 MnO2+4HCl(濃) MnCl2+Cl2↑+2H2O
10 氯離子檢驗 Ag+ + Cl - = AgCl↓
11 照相底片成像原理 2AgBr 2Ag+Br2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3-硫和硫的化合物
1 硫與銅的反應 Cu+S Cu2S
2 硫的化學性質(與鐵、汞等金屬和氫氣、氧氣等非金屬的反應 Fe+S FeS
Hg+S = HgS
H2+S H2S
S+O2 SO2
3 SO2(與水反應和與O2催化氧化 SO2 +H2O = H2SO3
4 2SO2+ O2 2SO3
5 三氧化硫溶於水 SO3 +H2O = H2SO4
6 二氧化硫通入氯水 SO2 +Cl2+2H2O = H2SO4+2HCl
5 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銅、碳的反應 Cu+2H2SO4(濃) CuSO4+ SO2↑+H2O
C+ 2H2SO4(濃) CO2↑+ 2SO2↑+2H2O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4-氮和氮的化合物
1 工業合成氨 N2+3H2 2NH3
2 雷雨發莊稼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 氮的固定(固氮) 把N2轉變成氮的化合物的反應
4 NO與O2完全溶於水 4NO+3O2+2H2O=4HNO3
5 NO2與O2完全溶於水 4NO2+O2+2H2O=4HNO3
6 銅與濃硝酸 Cu+4HN03(濃)=Cu(NO3)2+2NO2↑+2H20
7 銅與稀硝酸 3Cu+8HN03(稀) 3Cu(NO3)2 +2NO↑+4H20
8 濃硝酸與碳 C+4HNO3(濃)=CO2↑+4NO2↑+2H2O
9 硝酸分解: 4HNO3 2H20+ 4NO2↑+ O2↑
10 王水的成分 濃HNO3和濃HCl 1:3
11 氨水的電離 NH3·H2O NH4++OH -
12 氨與酸反應 NH3+ HCl == 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13 銨鹽受熱分解(不穩定性) NH4Cl NH3+HCl
(NH4)2CO3 2NH3↑+H2O+CO2 ↑
NH4HCO3 NH3↑+H2O+CO2 ↑
2NH4NO3 2N2↑+4H2O+O2 ↑
14 氨氣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15 實驗室制氨氣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6 銨離子的檢驗 NH4++OH-==H2O+NH3↑(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肆』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
化學方程式與離子方程式都有,自己看哈!!
高中化學必修一化學方程式集錦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SO42- + Ba2+ == BaSO4↓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CO32- + Ca2+== CaCO3↓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鹽酸足量)CO32- + 2H+== CO2↑ + H2O
Na2CO3 + HCl = NaCl +NaHCO3(鹽酸不足)
CO32- + H+==HCO3-
4、木炭還原氧化銅:2CuO + C 2Cu + CO2↑
5、鈉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4Na + O2=2Na2O 2Na + O2 Na2O2
Cl2 +2Na 2NaCl
6、鈉與水反應:2Na + 2H2O=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7、氧化鈉的主要化學性質:2Na2O + O2 2Na2O2
Na2O + H2O=2NaOH Na2O + SO3=Na2SO4
Na2O + CO2=Na2CO3 Na2O + 2HCl=2NaCl + H2O
8、過氧化鈉的主要反應:2Na2O2 + 2H2O=4NaOH + O2↑;
2Na2O2 + 2CO2=2Na2CO3 + O2 ↑
Na2O2 + H2SO4(冷、稀)=Na2SO4 + H2O2
9、氯氣的主要化學性質:
Cl2 +H2 2HCl (或光照)
3Cl2 +2P 2PCl3 Cl2 +PCl3 PCl5 3Cl2 +2Fe 2FeCl3
Cl2 +2Na 2NaCl Cl2 + Cu CuCl2
Cl2 +2FeCl2 2FeCl3 Cl2 + 2Fe2+ == 2Fe3+ + 2Cl-
2Cl2 + 2NaBr=2NaCl + Br2
Cl2 + 2KI =2KCl +I2 Cl2 + 2I-== 2Cl- + I2
Cl2 + H2O=HCl +HClO
Cl2 + H2O == Cl- + H+ + HClO
2HClO = 2HCl + O2(光照)
Cl2 + SO2 +2H2O=H2SO4 +2HCl
Cl2 + SO2 + 2H2O == 2Cl- + SO42- + 4H+
Cl2 + 2NaOH=NaCl + NaClO + H2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2H2O
Cl2 + Ca(OH)2 == Cl- + ClO- + H2O+ Ca2+
10、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學性質:
2Fe + 3Cl2 2FeCl3
3Fe + 2O2 Fe3O4 Fe + S FeS
3Fe + 4H2O(g) Fe3O4 + 4H2
Fe + 2HCl=FeCl2 + H2↑
Fe + 2H+ = Fe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Fe + Cu2+ = Fe2+ + Cu
4Fe(OH)2 + O2 + 2H2O == 4 Fe(OH)3
2Fe(OH)3 Fe2O3 + 3H2O
2FeCl2 + Cl2=2FeCl3 2FeCl3 + Fe=3FeCl2
2FeCl3 + Cu=2FeCl2 + CuCl2
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Fe3+ + 3SCN- == Fe(SCN)3 (血紅色溶液)
Fe + 2Fe3+ == 3Fe2+
2Fe3 + + Cu == 2Fe2+ + Cu2+
Fe3+ + 3OH- == Fe(OH)3↓
11、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學性質:
2C + O2(少量) 2CO (或加熱)
C + O2(足量) CO2 (或加熱)
C + CO2 2CO C + H2O CO + H2 (生成水煤氣)
C + 2H2SO4(濃) CO2↑ + 2SO2↑ + 2H2O
C +4HNO3(濃) CO2↑ + 4NO2↑ + 2H2O
2CO + O2 2CO2
CO + CuO Cu + CO2
3CO + Fe2O3 2Fe + 3CO2
CO2 + H2O=H2CO3
CO2 + Ca(OH)2(過量)=CaCO3↓ + H2O
Ca2+ + 2OH- + CO2 == CaCO3↓ + H2O
CO2 + 2OH- == CO32- + H2O
2CO2(過量) + Ca(OH)2=Ca(HCO3)2
CO2 + OH- == HCO3-
CO2 + NH3 + NaCl + H2O=NaHCO3↓ + NH4Cl (侯氏制鹼法)
12、氮氣、氨氣及硝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N2 + 3H2 2NH3 N2 + O2 2NO N2 + 3Mg Mg3N2
2NO + O2=2NO2 3NO2 + H2O=2HNO3 + NO
4NH3 + 5O2 4NO + 6H2O 2NO2 ==N2O4
NH3 + HCl=NH4Cl(白煙)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NH4HCO3 NH3↑ + H2O + CO2↑ NH4Cl NH3 + HCl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NH4+ + OH- NH3↑ + H2O 4HNO3 4NO2↑ + O2↑ + 2H2O (或光照)
4HNO3(濃) + C CO2↑ + 4NO2↑ + 2H2O(加熱)
4HNO3 + Cu=Cu(NO3)2 + 2NO2↑ + 2H2O
2NO3-+ Cu + 4H+ == Cu2+ + 2NO2↑ + 2H2O
8HNO3 + 3Cu=3Cu(NO3)2 + 2NO↑ + 4H2O
2NO3-+ 3Cu + 8H+ == 3Cu2+ + 2NO↑ + 4H2O
13、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S + H2 H2S S + Fe FeS
S + 2Cu Cu2S S + O2 SO2(或點燃)
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
3S + 6OH- 2S2- + SO32- + 3H2O
SO2 + 2H2S=3S + 2H2O SO2 + H2O=H2SO3
2NaOH + SO2(少量)=Na2SO3 + H2O
SO2 + 2OH- == SO32- + H2O
NaOH + SO2(足量)=NaHSO3
SO2 + OH- == HSO3-
2SO2 + O2 2SO3
2H2SO4(濃) + C CO2 ↑ +2SO2↑ + 2H2O
2H2SO4(濃) + Cu CuSO4 + SO2↑ + 2H2O
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 H2O
SO32- + 2H+ == SO2↑ + H2O
14、鋁及其化合物主要化學性質:
4Al + 3O2== 2Al2O3(純氧中加熱)
2Al + Fe2O3 Al2O3 + 2Fe
2Al + 3H2SO4=Al2(SO4)3 + 3H2↑
2Al + 6H+ = 2Al3+ + 3H2↑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Al2O3 + 3H2SO4=Al2(SO4)3 + 3H2O
Al2O3 + 2NaOH=2NaAlO2 +H2O
2Al2O3(熔融) 3O2↑ + 4Al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2Al(OH)3 =Al2O3 + 3H2O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NaAlO2 + 2H2O
AlCl3 + 3NaOH=Al(OH)3↓ + 3NaCl
Al3+ + 3OH- == Al(OH)3↓
Al3+ + 4OH- ==AlO2- + 2H2O(NaOH過量)
AlCl3 + 3NH3•H2O=Al(OH)3↓ + 3NH4Cl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15、硅及其化合物主要化學性質:
Si(粗) + 2Cl2 SiCl4 SiCl4 + 2H2 Si(純) + 4HCl
Si(粉) + O2 SiO2
Si + 2NaOH + H2O=Na2SiO3 + 2H2
Si + 2OH- + H2O == SiO32- + 2H2↑
2C + SiO2 Si + 2CO(高溫製得粗硅)
4HF + SiO2=SiF4↑ + 2H2O
SiO2 + CaO CaSiO3
SiO2 + 2NaOH=Na2SiO3 + H2O (常溫下強鹼緩慢腐蝕玻璃) SiO2 + 2OH- == SiO32- + H2O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CaSiO3 + CO2↑
Na2SiO3 + CO2 + H2O == H2SiO3↓ + Na2CO3
SiO32- + CO2 + H2O == H2SiO3↓ + CO32-
16、鎂、銅等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
2Mg + O2 = 2MgO Mg + 2H2O 2Mg(OH)2 + H2↑
Mg + Cl2 MgCl2 2Mg +CO2 2MgO + C
Mg + H2SO4 = MgSO4 + H2↑
Mg + 2H+ == Mg2+ + H2↑
MgO + 2HCl = MgCl2 +H2O MgO + 2H+ == Mg2+ + 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Mg(OH)2 + 2H+ = Mg2+ + 2H2O
MgCl2 + 2NaOH=Mg(OH)2↓ + 2NaCl
Mg2+ + 2OH- = Mg(OH)2↓
2Cu +O2 2CuO 2Cu +S Cu2S
Cu + Cl2 CuCl2
CuO + H2SO4=CuSO4 + H2O CuO + 2H+ == Cu2+ + H2O
Cu(OH)2 + H2SO4=CuSO4 + 2H2O
Cu(OH)2 + 2H+ == Cu2+ + 2H2O
Cu(OH)2 CuO + H2O
CuCl2 + 2NaOH=Cu(OH)2↓ + 2NaCl
Cu2+ + 2OH- == Cu(OH)2↓(藍色絮狀沉澱)
CuSO4 + H2S=CuS↓ + H2SO4 (黑色沉澱)
Cu2+ +H2S=CuS↓ + 2H+
『伍』 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一試題
高中化學必修一測試卷b
(總分100分,時間45分鍾)
姓名:
學校:
成績: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題6分,共計42分,)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個數為0.1na
b.1molch3+(碳正離子)中含有電子數為10na
c.2.4g金屬鎂與足量的鹽酸反應,轉移電子數為
2na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數為0.4na
2.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測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質量分數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熱,減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灼燒,得b克固體
c.取a克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逸出氣體用鹼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與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烘乾,得b克固體
3.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條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加入鋁粉能產生氫氣的溶液中:nh4+、
fe2+、so42-、no3-
b.在鹼性溶液中:
na+、nh4+、so42-、br-
c.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d.在含有大量
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4.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探究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下列實驗不合理的是
(
)
a.上下移動①中銅絲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選用品紅溶液驗證so2的生成
c.③中選用naoh溶液吸收多餘的so2
d.為確認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觀察顏色
5.
(上海高考試題)根據下列反應判斷有關物質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6.下列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
a.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銅粉:fe3++cu
==
fe2++cu2+
b.等物質的量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hco3-+ba2++oh-==
baco3↓+h2o
c.fe粉與水蒸氣反應:2fe
+
3h2o(g)
fe2o3+3
h2
d.少量alcl3溶液滴入過量氨水中:al3++4nh3•h2o==
alo2-
+4nh4+
+2
h2o
7.
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中學常見無機物a、b、c、d、e、x
存在如在右圖轉化關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略去)
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
)
a.若x是
,c為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則a一定是氯氣,且d和e不反應
b.若a是單質,b和d的反應是
,則e一定能還原
c.若d為co,c能和e反應,則a一定為
,其電子式是
d.若d為白色沉澱,與a摩爾質量相等,則x一定是鋁鹽
二、推斷題(15分)
8.已知a、b、c、d為氣體,e、f為固體,g是實驗室常用乾燥劑,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如下圖所示:
⑴
d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
⑵
a和b反應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⑶
e和f反應生成d、h和g的化學方程式是
。
三、填空題(17分)
(1)(i)和(ⅱ)步驟中分離溶液和沉澱的操作名稱是
;
(2)沉澱a中主要含有
(填化學式),固體b是
(填化學式);
(3)濾液y中的陰離子除oh-、cl-外,還有
(填化學式);
(4)寫出(ⅱ)步驟中生成fe(oh)3的離子方程式
10.(26分)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澱,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
操作
現象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加熱
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澱
c中產生白色沉澱,液面上放略顯淺棕色並逐漸消失
打開彈簧夾,通入n2,
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後關閉
___________________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澱,加稀鹽酸
尚未發現白色沉澱溶解
(1)a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澱是__________________,該沉澱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於稀鹽酸的沉澱產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間增加洗氣瓶d,d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
②進行實驗,b中現象:
甲
大量白色沉澱
乙
少量白色沉澱
檢驗白色沉澱,發現均不溶於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現象異同的原因:___
__。
(5)合並(4)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試驗。b中無沉澱生成,而c中產生白色沉澱,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
______
_____
答案
1-5dccda
6-7ba
8.(1)nh3
nh4cl
(2)h2+cl2===2hcl
(3)2nh4cl+ca(oh)2
nh3↑+2h2o+cacl2
9.(1)過濾
(2)
sio2
fe2o3
(3)a1o2-
(4)fe3++3oh-
fe(oh)3↓
10.(1)2h2so4(濃)+cu
cuso4+2h2o+2so2↑;
(2)baso4
還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時間,排除裝置的空氣
飽和的nahso3溶液
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霧的量要遠多於裝置中氧氣的量
(5)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baso3沉澱
『陸』 高一化學必修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