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魯迅的歷史地位

魯迅的歷史地位

發布時間: 2021-08-05 06:48:43

㈠ 魯迅在中國現代史的地位

魯迅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達到了最高點。筆者以為,魯迅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是通過其他人哄抬上去的。這個哄抬在最初當然是政治的原因。這個原因使得魯迅的形象在中國保持長久不衰。

無可否認的是,魯迅的影響在今天仍然不能被忽視。也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魯迅的影響將會繼續存在。雖然政治的原因也許不復存在,但魯迅的影響不會馬上消失。郭知熠先生以為這是慣性之使然。至於魯迅的影響還會存在多久,魯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究竟會如何,歷史的演變對魯迅的評價會有什麼樣的進一步的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爭論的問題。

筆者一直對魯迅的真正貢獻表示懷疑。按照筆者的考察,魯迅不能算著一個思想家。至於革命家,從來就有人對魯迅是否算一個革命家有過爭論。今天,魯迅是否是一個革命家的問題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以及以後的歷史,誰還在意誰是不是一個「革命家」?

魯迅應該算著一個文學家,魯迅寫過小說和雜文,而以雜文的成就和影響為最大。不過,對魯迅是否是一個文學家不是沒有爭議的。有些人否認魯迅是一個文學家,其理由是魯迅終其一生沒有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不過,在郭知熠看來,魯迅還是應該算是一個文學家的,也許應該算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因為是否寫過長篇小說從來也不是一個人是否是一個文學家的標准。其實,這個標準是某些人為了否認魯迅是一個文學家而加上去的。

當然,魯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不是以一個文學家的身份來影響的。這個影響是以一個思想家的身份來影響的。盡管筆者(還有其他一些人)不認為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可是,整個中國在崇拜魯迅的時候,是將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來進行崇拜的。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沒有思想家,因此,就只好「矮子裡面拔將軍」,將本來不是思想家的魯迅硬算著偉大的思想家了。

魯迅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紀會怎樣?在二十一世紀之後會怎樣?歷史對他的評價還會是那麼高嗎?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一直不承認魯迅有多麼偉大,他認為人們把魯迅捧得太高了。周作人說,「現在人人捧魯迅,在上海墓上新立造像――我只在照相上看見,是在高高地台上,一人坐椅上,雖是尊崇他,其實也是在挖苦他的一個諷刺畫,即是他生前所謂思想的權威的紙糊高冠是也,恐九泉有知不免要苦笑的吧。要恭維人不過火,即不至於獻丑。」

這是周作人在私人通信中如此抱怨的。可見這是周作人的真實感受。

但也有人認為,魯迅的形象在近代並不是最高的,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高大。何滿子在為某本關於魯迅的書作序時說,「不論當代人對魯迅作了多麼高的評價,未來的歷史家對魯迅的評價將比今人高得多。何以故?是時空的距離使魯迅的形象在後人的眼裡顯得比近在眼面前或相距不遠的當代人更為高大嗎?誠然,在時間和空間上愈貼近偉人的人,是習焉不察地覺不出對象的巨大分量來的。此所以周海嬰會嘟噥著『這種爸爸,什麼爸爸』!這絕不僅由於童稚的天真無知,直到近來,我讀周海嬰回憶和論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對他偉大的父親沒有作當量的定位。」

何滿子認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對魯迅的評價不高,是因為他與魯迅靠得太近了。是因為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靠魯迅太近。這個結論也可以推在周作人的身上,周作人不能崇拜魯迅,是因為他是魯迅的弟弟,正是因為他太了解魯迅,所以不能感受到魯迅的偉大之處。

這個說法似乎有道理。但我們卻不能認為周海嬰離魯迅太近,因為魯迅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就死了。雖然他是魯迅的兒子,但他並沒有對魯迅的真實感受。要說離魯迅最近的,恐怕莫過於許廣平了。可是,許廣平卻從來沒有以任何形式貶低魯迅。這又作何解釋呢?

何滿子以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離魯迅太近了,看不到魯迅的真正偉大之處。後代的人會看到魯迅的真正偉大之處。魯迅的形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高大。

這個結論成立嗎?魯迅的名聲真的會象何滿子所認為的那樣,會繼續上升嗎?

郭知熠的結論與何滿子的完全相反。魯迅的名聲不僅不會再上升,反而會一步步遞減。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近代的名聲是因為受政治的原因所致。他的聲望正如周作人所說的那樣,是被人有意拔高的。周作人認為拔高魯迅,會使得魯迅在九泉之下不高興,筆者認為未必。魯迅表面上不求功名,但骨子裡深受尼採的影響。

既然魯迅是被拔高的。當沒有人繼續「拔」魯迅的時候,他的聲名就只可能降低。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因為萬物都會趨向於它們的平衡點。何況,魯迅並沒有什麼思想上的重大貢獻,他的名聲如何能夠繼續攀升?筆者在《論名聲》這篇短文中,談到了一個人只有在被別人「引用」時,他的名聲才會得到傳播。如果世世代代「引用」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的聲名就會代代相傳。可是,魯迅沒有任何思想上的突破,他的形象如果失去了政治上的庇護,就只能一年年地走下坡路了。

㈡ 客觀評價魯迅的歷史地位

確實他喜歡寫一些零瑣的是來諷刺他人,現在看來是品德敗壞,但如果在那時你會怎樣看?在那個時代的確是好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連毛主席都稱贊他,我們就並不需要一「現在人」的眼光去懷疑他了!

㈢ 的魯迅,為什麼歷史地位那麼高

魯迅的歷史地位那麼高更主要的是毛澤東對於魯迅是極為肯定和推崇的,魯迅去世一年之際,毛澤東就做了報告《論魯迅》,稱魯迅為中國第一等的聖人,毛澤東的案頭常年擺放著一套精裝版的魯迅全集,時常翻閱,足見對魯迅的推崇。
魯迅本身是非常有先進思想和斗爭思想,他對於當時政治的抨擊以及他對自然科學,國外文學作品的引進和普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㈣ 從魯迅的一篇小說看魯迅小說的歷史地位

《阿q正傳》反應、諷刺了舊社會人們的得過且過,官僚作風嚴重,充滿奴性的特徵。而魯迅似是一種局外人的眼光描述,沒有過多的評論,僅僅以敘述性的描寫便可反諷出那些狀態,警醒人民。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崇高的歷史地位,是喚醒民眾的先驅,這也是他毅然棄醫從文的用意。

㈤ 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魯迅為中國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

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

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5)魯迅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在他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如《記念劉和珍君》,《祝福》,《少年閏土》《阿長與山海經》等,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魯迅首創了以論理為主,形式靈活的新文體——「雜文」,並將之發揚光大。他的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

毛澤東譽之為「匕首」和「投槍」(匕首投槍一說本於魯迅《南腔北調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機》),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問題。

㈥ 魯迅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奠基人,同時又是一座高峰。一方面,魯迅的文學價值是由他的創作動因決定的。

他不僅僅是為了文學而創作,他的文學創作是為了改造國民的劣根性,是為了重塑和振興民族精神,是為了推進中華民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他將文學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根本途徑,他的創作是真正的為人生而藝術。

另一方面,魯迅決不只是一個作家,從根本上更是一個思想家,這就決定了他作品的思想深度與眾不同。這種深度來自他豐富的生活經歷以及濃厚的文化修養。少年時代的魯迅經歷了家道中落,使他飽嘗世間的冷臉白眼,體悟到人生真相。

青年時代的他廣為接納中外文化,棄醫從文,確立人生志向。他背負巨大的傳統負擔,對傳統歷史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親身經歷了重大的社會變革,對現實有清晰的認識,這些都決定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不同於和遠遠高於其他作家。

(6)魯迅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文壇先聲

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民國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中國小說史,6月,讀《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盛贊譯者。9月,發表小說《風波》。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小說集《吶喊》出版;與弟弟周作人分居,遷至西四塔胡同61號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後怎樣》演講,兼任女師大,世界語學校教師;《中國小說史略》上冊出版。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講《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8月返京。11月,《語絲》周刊出版,魯迅在首期發表《論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魯迅成為《語絲》作家群的主將之一。

㈦ 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魯迅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 他是現代雜文的開創者,把雜文這一藝術形式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魯迅雜文」。他在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發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嘗試具有詩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體的作家。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7)魯迅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文學影響: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㈧ 魯迅歷史地位為什麼那麼高

魯迅本身是非常有先進思想和斗爭思想,他對於當時政治的抨擊以及他對自然科學,國外文學作品的引進和普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當然,魯迅的歷史地位那麼高更主要的是毛澤東對於魯迅是極為肯定和推崇的,魯迅去世一年之際,毛澤東就做了報告《論魯迅》,稱魯迅為中國第一等的聖人,毛澤東的案頭常年擺放著一套精裝版的魯迅全集,時常翻閱,足見對魯迅的推崇。

㈨ 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地位

1、魯迅的文學地位
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人物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中國小說史略》等。
3、評價
胡適(現代思想啟蒙家):「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王蒙(共和國前任文化部長,當代著名作家):「我們的作家都像魯迅一樣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見得。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熱點內容
中學英語網 發布:2025-07-02 03:14:56 瀏覽:977
教育的情懷 發布:2025-07-02 01:17:44 瀏覽:807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