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天水的歷史

天水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5 08:57:44

『壹』 天水的歷史沿革

天水市古為「邽縣」。
邽縣(讀作:guī)原本是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後改為上邽縣。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時,上邽是隴西郡中一縣。漢武帝時,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縣,區劃是今天水市區西南。
天水郡稱呼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遠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加上乾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裡,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凈,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給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設的這個郡,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
「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在天水,有翡翠鎦玉的馬跑泉,香美勝乳的甘泉,四季不變、袪病健身的溫泉,珠簾垂掛的菩薩泉,寒徹沁人的八卦泉,魚隨泉涌的神魚泉等,分布面廣,知名度高。這些泉水水質甜美,四季不斷,久飲能使人皮膚潔白。天水居民皮膚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說法。
秦州之名最早始於魏文帝元年(220年)。
天水是秦的發祥地,自三國以來,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嶺、秦州等。
遠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青水旺,水草豐茂,就是牧馬養畜的好地方。居住在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養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並賜「嬴」姓。到西周時,伯益之後非子又因替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到孝王贊賞。孝王不僅讓他繼承了舜時伯益的嬴姓,還封其地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張川一帶)叫秦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秦國的開端。
在唐開元盛世,秦州是中國西去長安的一大重鎮,被稱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時。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經,曾途經天水,過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傳著許多唐僧取經的傳說。唐安史之亂後第四年,杜甫為迴避動亂,也曾毅然棄官,攜帶家小,越隴山,奔到秦州。開始居住在秦州城東南50里的東柯谷,即現今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後移居秦州城內。杜甫在秦州住了三個月,所寫《秦州雜詩二十首》以及由隴入蜀的12首紀行詩,在他一生詩詞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
成紀」之名,始自西漢,《漢書·地理志》載,天水郡有成紀縣,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縣境內,宋時才改移天水。
龍城得名與「伏羲氏」有關。
因它是人首龍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龍的故鄉,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據有關資料證,現天水市西關伏羲廟,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廟內南天殿天花板上繪有完整的64卦及河圖圖形,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廟稱為「人宗廟」。 西周21前,秦人先祖在天水河谷繁衍生息,後有功於周王室賜姓,受封「秦地」於此。
天水自漢代設郡,先後為軍、為縣、為鎮,所轄區域及治所曾多次發生過變動。
魏文帝之後,稱秦州。唐代時為通往長安的交通要道之一。
宋時,改為成紀縣。
1913年,廢秦州(今天水)設立了天水縣,屬渭川道所轄。
1927年國民軍進駐隴南,廢道,改為天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設天水分區,1950年設天水專區。
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轄天水、甘谷、武山、徽縣、兩當、通渭、秦安、清水8縣。同年12月,天水分區改稱天水專區。
1950年2月,析天水縣置天水市,以城區為其行政區域。5月25日,平涼專區析出庄浪縣劃歸天水專區;撤銷岷縣專區,所屬隴西、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庄浪、隴西、通渭11縣,81個區公所,614個鄉。
1952年,天水專區轄91個區公所,635個鄉。
1953年7月6日,張家川自治區成立(1955年10月改稱縣)。同年底,天水專區轄1市12縣887個鄉。
1956年1月,天水專區的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專區,武都專區的禮縣、西和、成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的庄浪縣劃歸平涼專區。同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禮縣、西和、成縣、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張家川12縣,67個區,531個鄉,9個鎮,9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4月4日,撤銷兩當並入徽縣。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所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5縣劃歸天水專區。9月5日,撤銷西和縣、禮縣,合並成立西禮縣。撤銷徽縣、成縣,合並成立徽成縣。12月16日,天水專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20日,撤銷天水縣劃歸天水市。撤銷甘谷縣,甘谷、漳縣、武山合並成立武山縣。撤銷張家川縣和清水縣,合並成立清水回族自治縣。同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禮、徽成、武都、文縣8縣。129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1年11月15日,恢復武都專區。原劃歸天水專區的武都、宕昌、康縣、成縣、文縣仍劃歸武都專區。12月15日,恢復天水、甘谷、漳縣、兩當、西和、禮縣、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漳縣劃歸臨洮專區。至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禮縣、徽縣、兩當、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等10個縣,60個區,440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3年10月23日,撤銷臨洮專區,將其所屬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1市11縣,482個人民公社,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69年10月1日,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23個人民公社,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80年,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32公社,5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983年,政社分設,改社為鄉。
1985年7月8日,撤銷天水地區,天水市升為地級市。原屬天水地區的西和、禮縣、徽縣、兩當4縣劃歸新成立的隴南地區,漳縣劃歸定西地區。新設秦城、北道2區。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138個鄉,11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5月30日,武山縣遠鴛鴦鄉改為鴛鴦鎮。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區甘泉鄉改為甘泉鎮。
至2010年底,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個市轄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40個鎮,109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
經國務院批准,從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區更名為秦州區、麥積區。

『貳』 天水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趙壹, 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名辭斌家,活動在靈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3)董卓,(他是個聲譽不太好的人,不過也是個名人) 字仲穎,東漢時,隴西臨兆 (今甘肅天水)人。

4)李廣,(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5)苻堅,(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6)趙充國,(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後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7) 段會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使烏孫,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於渭水北岸的陝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1894—1968),甘肅天水市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解放後,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叄』 天水名稱的由來

天水」名稱的由來 天水,曾經是水草豐茂的畜牧地,也曾經是硝煙彌漫的古戰場,遠在3000多年前,那裡是西周的附庸——秦國。秦人的十幾代祖先都生息在古雍州那塊被人稱為邽縣、秦亭、上邽的地方。 過了很多年,大約在距今2100多年前的漢武元鼎三年,上邽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 相傳,東漢武帝元鼎三年,上邽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旱災。窮苦的人們都為田禾枯乾祈求神靈降雨。 一天半夜,當人們熟睡時,突然天上響起巨大的雷聲。又一陣「轟隆隆」巨響,大地裂開了,只見天上的河水,一落千丈傾瀉下來,剛巧注入裂開的地縫。真是九天的銀河落向人間,流了很長時間。 風雷終於息怒了,一切又恢復平靜。接著又是幾天的和風細雨,把一個乾旱火燒的地方滋潤得如翡翠一般,到處水靈靈的,這兒一個水潭,那兒一條涓涓河流。從那以後,小草綠了,楊柳青了,座座荒山變得青翠蒼秀,清清泉水,哺育了隴上的片片綠州。 這次大地震引來了九天銀河,人們認為是神靈顯威,把「天河注水」傳說得神乎其神,贊美這里最大的一汪湖水是「天水井」,還傳說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鄉民們都引它灌良田,潤桑麻,於是,禾苗茁壯,樹木蔥蔥。 這一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獲得大捷,疆域開拓,絲路暢通,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西漢王朝把當時的隴西郡分為兩郡。一天,漢武帝聽到了「天河注水」的傳說,十分高興,下旨在上湖旁邊,築起一座城池,設新郡,名曰「天水郡」,甘肅天水得名,傳說由此而來。 天水還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上古時的「

『肆』 甘肅省天水市的文化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發展壯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組織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華夏文化之長,從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為伏羲生日。這一天,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按: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 除了民間祭祀,天水還在每年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 。
麥積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藝術陳列館。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國盛行,這也是中國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獨創。
明顯的世俗化傾向和濃厚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藝術中的又一個顯著特徵,第44窟造像樣,曾轟動日本,被贊為「東方的維納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內那對童男童女,他們頸項上各牽一個「長命圈」,這是陝甘一帶農村常見習俗的生動寫照。
「失街亭,斬馬謖」。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個三國迷,街亭稱不可不知。 街亭位於天水市秦城區東北100公里處的秦安縣隴城鎮,是歷史上一重要的軍事關隘。

總結說來,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華文明之曙光
大地灣文化 見證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藝術 麥積山最璀璨
三國文化 輝煌燦爛

歷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2)李廣,(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3)趙充國,(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後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4)段會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使烏孫,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外交家。
5)趙壹,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名辭賦家,活動在漢靈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7)苻堅,(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於渭水北岸的陝西武功。
9)李思訓(651-716,一作653-718)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從弟長平王李叔良孫,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解放後,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伍』 天水的歷史名人

李白(701-762),「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 ? 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尤壯。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宋 曾鞏《代人際李白文》】。
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魯迅〔1881/9/25–1936/10/19〕,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王羲之生平簡介
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
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為人坦率,不拘禮節,從小就不慕榮利。《世說新語》里載有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美談。
晉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門生回去後對郗鑒匯報說: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坦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從這則逸事上看,王羲之從小就具有曠達的性格,很少為一些小事戚戚於心。也許這就是他的書法雄渾開闊,具有自由氣象、瀟灑神態的原因之一罷。也因為這個典故,後來人們就把「東床坦腹」、「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愛他的才幹,屢次徵召為侍中、史部尚書等職,他都堅辭不受。他不喜當官、更喜歡清靜。他在任職期間,曾對宰相謝安和參與朝政的殷浩等人發表過重要而切實的政見。他還對飢民開倉賑濟。這些都說明他不慕榮利但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異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凰閣」。
王羲之的書法刻本很多,像《樂顏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楷書作品,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書傳世墨寶有《寒切貼》、《姨母帖》、《初月帖》等十餘種。這些墨寶雖然是唐人雙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為難得的珍品。他的行書《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四個字,被清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帖》之首。
《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從書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貼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鑽研。
王羲之還善於繪畫,是歷史上比較早的兼精繪畫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個兒子都善於書法,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書法世家,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尤其是他的小兒子王獻之,繼承父學,且進一步獨創天地,字畫秀媚,妙絕時倫,以至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陸』 「天水」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天水名稱的由來

天水在周朝時期一直是秦國的屬地,春秋戰國時被稱作邽縣,到了秦朝被命名為上邽。那麼後來為什麼又叫做天水呢,這背後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武帝元鼎三年的時候,上邽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旱災。那個夏天,驕陽似火,氣候炎熱,卻許久未下過一場雨。看著田裡的莊稼一天天枯竭,喝著河裡僅剩的一點渾濁苦澀的河水,人們都心急如焚,天天虔誠地祈求神靈降雨。

可能是人們的誠心終於感動了上天,這天半夜,正當人們都沉入夢鄉時,天上突然響起了震耳的雷聲。這雷聲夾雜著閃電像是從天邊滾來,愈來愈強烈。一時間,大地狂風四起、飛沙走石。人們都被這種陣式嚇壞了,以為老天爺發怒了。就在這時,地面上出現一片紅光,接著,大地不斷震動,彷彿要裂開了一般。

突然,隨著天空的一聲炸雷,地面下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響聲,大地真的裂開了,就像張開了嘴一般,裂口處飄散著白白的霧氣。同時,只見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剛好注入裂開的地下,就好像天公知道大地乾渴已久,用天河的水為他解渴似的。這樣的場面十分壯觀,人們都驚奇地睜大了雙眼。

天河的水就這樣一直流了很長時間,直到風也停了、雷也息了,大地恢復一片安寧。人們好奇地跑到大地裂口處一瞧,這里竟出現了一個大大的湖泊,湖裡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接下來的幾天,天空一直落著綿綿細雨,把整個世界從乾旱燥熱中解救出來。有了水的滋潤,到處都變得綠油油的,山野蒼翠,溪流潺潺。

經歷了這樣一個變化,人們都認為是神靈的威力,於是將「天河注水」傳得神乎其神。其實按我們今天來看,這很可能只是一個自然現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時的人們還無法解釋這些,所以他們把那片湖水稱之為「天水井」,還傳說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用這水灌溉,長出的禾苗茁壯、樹木蔥蘢,就連養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從此,上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隴上綠洲,而「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

當時,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漢王朝決定將隴西郡(今天水地區)分為兩郡。在聽說了「天河注水」的傳說後,漢武帝下旨在上邽湖邊,築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設在這里,取名為「天水郡」。天水得名,由此而來

『柒』 天水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天水是漢武帝時期開始命名的,以前那個地方叫上邽,冀(中國最早的縣,公元前688年)

『捌』 天水有多少年歷史

天水郡稱呼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距今已有2130年歷史。不過早在公元前688年秦國就在今天水境內置邽縣,距今已有2704年。

『玖』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輝煌歷史

秦安縣在歷史朝代中是位處要塞。截至2015年,秦安縣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

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縣內有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等3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68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

(9)天水的歷史擴展閱讀:

秦安的歷史名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淵 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內鏈變更戰略家;

李世民 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李廣 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將軍。

熱點內容
教育的情懷 發布:2025-07-02 01:17:44 瀏覽:807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