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框圖推斷題
⑴ 初三化學框圖推斷
中考化學推斷題類復型及解製法
推斷題既是考查知識,又是考查能力的綜合題目。它具有條件隱含、綜合性強、思維容量大等特點。近幾年來中考試題關於推斷題的命題要求越來越高,知識覆蓋面也越來越廣,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推斷題類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斷題、網路式推斷題、圖示式推斷題、敘述式推斷題等。這類題目大多需要依據已知的實驗步驟、現象,再對照物質的性質,逐層剝離,抓住題目中的關鍵環節,或順推或塑推或討論驗證,層層剖析,得出結論。
⑵ 初中化學推斷題怎麼做
初三化學推斷題解題技巧
推斷題解題技巧
推斷題是中考化學試題中常見的題型。該類題目考查知識面廣、變化多端、思維容量大、綜合性強,是考查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抽象思維及邏輯推理能力的一類好題。但學生普遍感覺這類題難度較大,解題時不知從何下手,下面簡述這類題的解題技巧。
一、解題的一般思路
二、推斷題的常見突破口
1.物質特徵
⑴
固體顏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紅色);Cu2(OH)2CO3(綠色);CuSO4?5H2O(藍色)、S(黃色)。
⑵
溶液顏色:含有Cu2+(藍色);含有Fe2+(淺綠色);含有Fe3+(黃色)。
⑶常見固體單質有Fe、Cu、C、S;氣體單質有H2、N2、O2;無色氣體有H2、N2、O2、CO、CO2、CH4、SO2;常溫下呈液態的物質有H2O。
2.現象特徵
⑴
火焰顏色:S在O2中燃燒(藍紫色);S、H2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CO、CH4在空氣中燃燒(藍色)。
⑵沉澱顏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藍色);Fe(OH)3(紅褐色)。
⑶
能使燃燒著的木條正常燃燒的氣體是空氣,燃燒得更旺的氣體是O2,熄滅的氣體是CO2或N2;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O2。
⑷
能使白色無水CuSO4粉末變藍的氣體是水蒸氣。
3.反應特徵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
⑶
在O2中燃燒火星四射的物質是Fe。
⑷
在空氣中燃燒生成CO2和H2O的物質是有機物,如CH4、C2H5OH等。
⑸
能溶於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澱有CaCO3、BaCO3;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有AgCl、BaSO4。
三、推斷題解題的常用方法
1.一點擊破
順藤摸瓜
有些推斷題,涉及曲折迂迴的轉化歷程,同學們總覺得無從下手,只要抓住題目的明顯條件(即「突破口」)得出直接結論。常用順推的方法,沿正向思路分析推理,順藤摸瓜逐步得出結論。
2.
逆向思維
反向推斷
有些推斷題,利用題給條件(即「果」)探求未知(即「因」)。同學們可以運用物質相互反應規律由因究果的思維方法進行逆向推理,得出結論。
3.提出假設
逐一論證
有些推斷題,可以根據題給條件,提出假設,然後歸納推敲篩選,得出合理的假設范圍,最後驗證得出的結論。
4.發散思維各個擊破
有些推斷題,可以根據各部分的已知條件,分別得出相應的結論,各個擊破,然後綜合推斷,得出相應結論。
⑶ 如何做初中化學框圖推斷題
物質推斷題是初中化學試題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題型。它在考查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那一大堆字母和復雜的物質轉化關系,不知已經難倒了多少好漢!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來!」。有了支點,地球都能撬起來,那解決推斷題就更不在話下了,解決推斷題的支點在哪兒呢?
其實,推斷題中,埋藏著許多解決問題的線索,找到了這些線索,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這些隱藏的線索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特殊的物質
推斷題中,能提供的有特徵的物質非常豐富,找到並確定這些特殊的物質,能給我們提供足夠的線索,使我們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
1.有特殊顏色的物質。
黑色的固體--C粉、Fe粉、Fe3O4、CuO、MnO2等;
紅色的固體--Cu、Fe2O3、HgO等;
綠色的固體――Cu2(OH)2CO3
藍色溶液--有Cu2+、淺綠色溶液--有Fe2+、黃色溶液--有Fe3+
藍色沉澱--Cu(OH)2、紅褐色沉澱--Fe(OH)3
2.有特殊性質的物質。
能使帶火星木條燃――O2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CO2
難溶於稀硝酸--AgCl或BaSO4
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CO2
能作建築材料的物質--CaCO3、Ca(OH)2。
3.特殊狀態的物質。
常溫下是液體的物質――H2O、H2O2等。
特殊的反應條件
在初中化學中,有一部分化學反應需要特殊的反應條件,關注這些獨特的條件,能使我們抓住解決問題的線索。
1.反應條件是通電反應:
2H2O 2H2↑ + O2↑
2.反應條件是高溫的反應:
CaCO3 CaO + CO2↑
Fe2O3 + 3CO 2Fe + 3CO2
2CuO + C 2Cu + CO2↑
CO2 + C 2CO
3.需要催化劑的反應:
2KClO3 2KCl + 3O2↑
2H2O2 2H2O + O2↑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特殊化學變化
1.一變三的分解反應: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NH4HCO3===NH3↑ + H2O + C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 + 3O2↑
2H2O2= 2H2O + O2↑
2H2O= 2H2↑ + O2↑
3.氣體通過固體得到氣體(氣體 氣體)
CO2 CO O2 CO2 CO CO2推斷題中可供我們利用的突破口還有很多,只要你留心,你就一定能找到它。同時也應該注意,找到突破口只是解決推斷題的第一步,我們還要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化學知識,比如物質的性質,甚至質量守恆定律等等,找到問題的最後結果。把這些仔細看看就行了
⑷ 中考化學框圖推斷題的答題要點是什麼
首先找到突破口,先根據題中哪句話,推斷出肯定是的物質,肯定有一句能推出確定的物質,例如說生成的是紅褐色沉澱,那肯定就是Fe(OH)3,藍色沉澱肯定就是Cu(OH)2。或者說能產生溫室效能的氣體就是CO2,能使人中毒的氣體就是CO,說是建築材料就想到CaCO3,個別的有可能是Ca(OH)2,你再結合題判斷。就是這樣推斷出一個,再根據氣體關系再推斷氣體的。考試就願意考CO2,CO,C反面的,再就是溶液方面的,說是產生沉澱,或是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2)等,初中階段的沉澱有:白色:CaCO3、MgCO3、BaCO3、Mg(OH)2、AgCl(不溶於稀硝酸)、BaSO4(不溶於稀硝酸);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
⑸ 初中化學推斷題練習與解析
A,B,C,D為四種氣體單質,一定條件下,B可以分別和A,C,D化合成甲,乙,丙,C和D化合成丁。甲,乙,丙電子數相等,並且有如下關系:
乙+A==甲+C
C+丙==(一定條件)=丁+乙
求A,B,C,D,甲,乙,丙,丁
首先,列出所有氣體單質:氫氣,氮氣,氧氣,氟氣,氯氣。
由於甲,乙,丙電子數相等,於是想到氫氣應該是B,因為只有氫氣才能和其他3種的氣體反應,於是甲乙丙應該從NH3,H2O,HF中選,應為他們是等電子的,而且很常見。於是推斷的范圍就小很多了。乙+A==甲+C,應該就是H2O+F2 =HF+O2 。所以C+丙==(一定條件)=丁+乙,應該就是O2+NH3=NO+H2O,由C和D化合成丁驗證,丁的確是NO 。
綜上,A=F2 ,B=H2 ,C=O2 ,D=N2
甲=HF,乙= H2O,丙=NH3 丁=NO
⑹ 求初中化學推斷題 越多越好
物質特徵顏色
⑴ 固體顏色: 黑色:__________;紅色:_______;綠色:________;藍色:________。
⑵ 溶液顏色:藍色:_______;淺綠色___________;黃色 _____________。
⑶沉澱顏色:白色 ___________________;藍色 ___________;紅褐色 _______________。不溶於稀硝酸的沉澱:_____________
物質特徵現象
⑴碳酸鹽能溶於鹽酸或硝酸,並放出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2。
⑵滴加硝酸鋇會產生沉澱,說明溶液中存在_____,滴加硝酸銀會產生沉澱,說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
⑶能溶於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澱有_______ , _________;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把初中化學中常見的題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文字敘述型推斷題
例1, 某固體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鎂、碳酸鈣、硫酸銅、碳酸鉀和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以下實驗:
(1)將該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無色透明溶液;
(2)向(1)的溶液 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
(3)在上述(1)的溶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
據上可推斷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沒有 ,可能有 。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實驗中肯定發生的反應。
例2、某固體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鉀、碳酸鈉、硫酸銅、硫酸鉀和硝酸鋇。現進行以下實驗:(1)將該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產生白色沉澱,得無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澱全部溶解,逸出無色氣體,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後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現白色沉澱。
據上可推斷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沒有 ,可能有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實驗中肯定發生的反應。
例3.有一包白色混合物,可能含有硫酸銅、硫酸鋇、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鈉、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①將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到無色透明液體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
③在完全反應後的②中滴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則原混合物中一定有: 混合物中一定沒有 ,可能含有 。
肯定發生的化學方程式是:(1) (2)
練習:1,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碳酸鈣、硫酸鉀、硝酸鈉、氯化鐵、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做實驗得到以下結論:
(1) 將此固體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澱,上層溶液為無色。
(2) 該白色沉澱部分溶於稀硝酸,且有氣體放出。
從實驗可判斷出,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2,有一包固體粉末, 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銅、氧化鐵、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樣, 加熱至高溫產生一種氣體, 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把適量稀鹽酸滴入冷卻後的固體殘渣中, 殘存固體全部溶解, 同時產生一種可燃性氣體。試推斷:
(1) 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 一定沒有 。
(2) 該固體粉末中可能含有 , 為證實該物質是否存在, 可選用的試劑是 。
3. 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氯化鋇、硝酸鉀、硫酸銅、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中某幾種。(1)取該固體混合物溶於水,有白色沉澱生成,經過濾,得到無色濾液;(2)在白色沉澱中加稀硝酸,沉澱部分溶解;(3)在濾液中滴入硝酸銀溶液,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由此可見:
①混合物中一定有 ;肯定沒有 ,可能有 。
②寫出(1)(2)反應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一混合氣體由HCl、CO、H2、H2O、CO2組成,將其依次通過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②濃硫酸,③灼熱氧化銅後,剩餘氣體是 ( )
A、沒有氣體剩餘 B、只有CO2剩餘 C、只有H2O 剩餘 D、H2O和CO2
5,有一氣體可能有CO、CO2、H2、HCL氣體的混合物,依次通過(1)澄清的石灰水時無沉澱,(2)通過灼熱的氧化銅,黑色粉末變紅但無水出現。將剩餘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時,有白色沉澱生成。由此可見:①混合物氣體中一定有: ;肯定沒有:
6,甲乙兩車間的廢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 六種離子:
(1)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其中的陰離子 為 _______,如果加入足量的鐵可以回收的金屬有______;
(2)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_________;
(3)如果將甲乙兩車間的廢水混合,可以使廢水的某些離子轉化為沉澱,經過濾後的廢水中含有_______;
(4)寫出檢驗其中一車間廢水中含有OH-的方法。
二、 方程式敘述型推斷題
例2:已知A、B、C、D、E、F6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藍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於稀硝酸)+KCl
根據上述變化關系,推斷有關物質的化學式:
A _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D________ ;E __________;F _________。
練習:
1,有屬於酸、鹼、鹽的5種常見物質A、B、C、D、E,它們之間可以發生如下反應: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據上述反應,推斷下列各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 ____________。
2,(2005 湖南益陽)A、B、C、D是常見的化合物,A中含有鉀元素。他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
①2A+B=C+2H2O ②C+D=BaSO4↓+2A ③D+CuSO4= BaSO4↓+Cu(OH)2↓
根據以上信息,推斷A、B兩物質化學式:A B ;
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三、框圖型推斷題
例1 由二種可溶性正鹽組成的混合物,為了確定各自成分,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
根據以上實驗推斷,這包白色粉末是什麼物質?
2.(2007 十堰中考)實驗室有一包由兩種鹽(不含氫元素)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標簽破損的未知酸溶液。為了確定各自成分,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
已知A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體B是農業上常用的兩種元素組成的鉀肥。
則:氣體A是 ;未知酸溶液是 ;組成白色粉末的兩種鹽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2SO4、Na2CO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同學對其組成進行了探究,過程如下:
根據以上實驗推斷,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4.某生在實驗室發現一沒有瓶塞的試劑瓶,裡面裝有白色固體試劑,瓶上標簽已經嚴重腐蝕,看不清上面的字跡,但可以判斷裡面所盛試劑由三種元素組成。為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他取少量該固體配成無色溶液A,然後進行了以下實驗:
(1)無色試劑B是 (填名稱),氣體E是 (填化學式,下同),白色沉澱F是 。
(2)若無色溶液D中只含一種溶質NaCl(不考慮前面加入的B試劑),則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 。
(3)結合題目所給信息判斷:原試劑瓶內所盛白色固體可能是 或 。
5.(2006 長沙)根據下列化合物與單質相互轉化的關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為淺綠色,Y是紅色固體,則X是 。
(2)若在常溫下乙是氣體,則X是 。
6、已知A、B為兩種黑色粉末,D為紅色單質。A、B、C、D、E五種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
(1)C的化學式為 ;
(2)A中金屬元素的化合價是 ;
(3)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
(3)圖中反應①屬於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又稱為 反應。
7.(2006 唐山課改區)老師請小剛幫助他將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重新貼好標簽。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剛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下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現象。
A為 溶液,B為 溶液,C為 溶液。
8.(2007·泰州)如圖所示,A、B、C、D、E各代表鐵、水、二氧化碳、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鋇溶液中的一種物質,常溫下相連環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且B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D。
請填空: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D________
(2)相連環物質間發生的反應,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9. (2007年上海虹口區/改編)3月4日,特大暴風雪襲擊了我國東北地區,在這場抗擊暴風雪的戰斗中,融雪劑發揮了—定的作用。某公司生產的融雪劑的成分是由氯化鈉、氯化鎂、硫酸銅、硝酸鈉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並完成了以下實驗:根據上述實驗推斷該融雪劑組成可能是(1)____________;(2) ;(3) 。
寫出在圖示的實驗中一定發生了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
10.(2007·汕頭)下圖中每條連線表示兩端的物質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甲、乙、丙、丁分別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種。
(1)寫出乙和丙的化學式:乙 ,丙 。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甲和乙:
丙和丁:
(3)圖中反應①屬於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又稱為 反應
四、兩兩混合型推斷題
1,有A、B、C、D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是碳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稀鹽酸中的一種,下表是它們兩兩反應的現象(「↑」是產生氣體,「↓」是產生沉澱,「—」是無明顯現象),試判斷A、B、C、D依次是 、 、 、 。
A
B
C
D
A
↓
↓
—
B
↓
—
—
C
↓
—
↑
D
—
—
↑
2,有A 、B、C、D四種溶液分別是碳酸鉀溶液、稀硫酸、硝酸鋇溶液、硝酸鉀溶液中的一種,兩兩混合現象如下:
A+B——有氣體 B+C——有沉澱 A+D——無明顯現象
則A、B、C、D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初中化學推理題怎麼做
首先你必須讀懂該題,一步一步的分析,第一步可以得出那些結論,第二步又得到那些結論。最後綜合起來推斷出最終的答案,總之,前提是,你必須熟練掌握初中化學中,某些物質的顏色、特性,常見沉澱有哪些,如藍色的物質,一般有,純凈的氧氣是淡藍色,S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氧氣中燃燒是藍紫色,只要是含有Cu都是藍色,其他的類推,只要熟記這些物質的特性,你就可以輕易的做題了。
下面給你點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化學知識總結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1)金剛石、石墨:C (2)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 (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 (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10)純鹼: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鹼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鹼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鹼,具有鹼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鹼)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餘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澱(即不溶於水的鹽和鹼):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於酸) AgCl、BaSO4(也不溶於稀HNO3) 等②鹼: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餘鹼。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於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CO32- 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
2、鹼的溶解性
溶於水的鹼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鹼不溶於水。難溶性鹼中Fe(OH)3是紅褐色沉澱,Cu(OH)2是藍色沉澱,其他難溶性鹼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澱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於稀硝酸,
其他沉澱物能溶於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於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鹼性氧化物不溶於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鹼性氧化物+水→鹼)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 (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 (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徵有三個 (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 (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 (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 (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
(1)赤鐵礦 (主要成分為Fe2O3);
(2)磁鐵礦 (Fe3O4);
(3)菱鐵礦 (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 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 (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 (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 (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 (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 (2)氫氧化銅沉澱; (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 (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 (1)不用手接觸葯品; (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 (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6、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37、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8、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脫水、強氧化
39、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40、溶液配製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43、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六、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1、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2、金屬常溫下不一定都是固體(如Hg是液態的),非金屬不一定都是氣體或固體(如Br2是液態的) 注意:金屬、非金屬是指單質,不能與物質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團一定是帶電荷的離子,但原子團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團(如Cl-- 叫氫氯酸根)
4、緩慢氧化不一定會引起自燃。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高壓鍋爆炸是物理變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會有中子(如H原子就無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說「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幾種單質的混合物。
8、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陽離子或陰離子。
9、穩定結構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是8。(第一層為最外層2個電子)
10、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單核粒子(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於同種元素。
11、(1)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對不同溶質而言)
(2)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如同溫度則一定)
(3)析出晶體後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飽和溶液降溫後不一定有晶體析出。
(4)一定溫度下,任何物質的溶解度數值一定大於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數值,即S一定大於C。
12、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就是置換反應。但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13、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復分解反應中一定沒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注意: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14、單質一定不會發生分解反應。
15、同種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顯示一種化合價。如NH4NO3 (前面的N為-3價,後面的N為+5價)
16、鹽的組成中不一定有金屬元素,如NH4+是陽離子,具有金屬離子的性質,但不是金屬離子。
17、陽離子不一定是金屬離子。如H+、NH4+。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鹼、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鹼;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鹽;一定含有氫元素的是酸和鹼;不一定含氫元素的是鹽和氧化物;鹽和鹼組成中不一定含金屬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組成可能含金屬元素(如:HMnO4 叫高錳酸),但所有物質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屬元素。
19、鹽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顯鹼性。
20、酸式鹽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即PH不一定小於7),如NaHCO3溶液顯鹼性。但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
21、 酸溶液一定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顯酸性,而 NaHSO4屬鹽。(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鹼溶液一定為鹼性溶液,但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顯鹼性,而Na2CO3、NaHCO3為鹽。鹼溶液就是鹼的水溶液,鹼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屬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對應的酸是高錳酸,即HMnO4);記住:鹼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鹼。
2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見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於水並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記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於水 。
25、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26、所有化學反應並不一定都屬基本反應類型,不屬基本反應的有:①CO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②酸性氧化物與鹼的反應;③有機物的燃燒。
27、凡是單質鐵參加的置換反應(鐵與酸、鹽的反應),反應後鐵一定顯+2價(即生成亞鐵鹽)。
28、凡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反應後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加。
凡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判斷反應前後溶液的質量變化,只要看參加反應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小與生成的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大換小增重,小換大減重」
29、凡是同質量同價態的金屬與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產生氫氣的質量就越少。
30、凡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的金屬(如K、Ca、Na),就一定不能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但它們與酸反應是最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氣法(無論向上還是向下),都一定要將導氣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32、制備氣體的發生裝置,在裝葯品前一定要檢查氣密性。
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之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33、書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不一定都寫在左邊。如NH3 、CH4
34、5g某物質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等於5%。
可能等於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於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於5%,如結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條件下,CaO 或Ca(OH)2 溶於水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
希望你給我點積分,呵呵呵
⑻ 初中化學推理題應該怎麼做
物質間的轉換題 就是推斷題
化學推斷題是初中化學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題型,這類題具有條件隱蔽、文圖較多、關系復雜、綜合性強等特點。和以前相比2004年各地中考試題中,推斷題的命題水平更高,試題的靈活度也更大。
一、解題步驟
1. 審題 認真審讀原理,弄清文意和圖意,理出題給條件,深挖細找,反復推敲。
2. 分析 抓住關鍵,找准解題的突破口,並從突破口出發,探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嚴密的分析和邏輯推理,推出符合題意的結果。
3. 解答 根據題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結果,認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檢驗 得出結論後切勿忘記驗證。其方法是將所得答案放回原題中檢驗,若完全符合,則說明答案正確。若出現不符,則說明答案有誤,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確答案。
( 推斷題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質特徵顏色為突破口
(1)固體顏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紅色);Cu2(OH)2CO3(綠色);CuSO4·5H2O(藍色)。
(2)溶液顏色:CuCl2、CuSO4(藍色);FeCl2、FeSO4(淺綠色);FeCl3、Fe2(SO4)3(黃色)。
(3)火焰顏色:S在O2中燃燒(藍紫色);S、H2在空氣中燃燒(淺藍色);CO、CH4在空氣中燃燒(藍色)。
(4)沉澱顏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藍色);Fe(OH)3(紅褐色)。
2. 以物質物征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點燃(有O2參加的反應):通電(電解H2O);催化劑(KClO3分解制O2);高溫(CaCO3分解;C、CO還原CuO、Fe2O3);加熱(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還原CuO、Fe2O3)。
3. 以物質特徵反應為突破口
(1)分解生成兩種或3種物質的反應
(2)單質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3)單質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
(4)化合物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5)化合物A 化合物C 化合物D:
(6)三角關系
5. 以物質特徵反應現象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是CO2。(2)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3)能使燃燒著的木條正常燃燒的氣體是空氣,燃燒得更旺的氣體是O2,使火焰熄滅的氣體是CO2或N2;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O2。(4)能使白色無水CuSO4粉末變藍的氣體是水蒸氣。(5)在O2中燃燒火星四射的物質是Fe。(6)在空氣中燃燒生成CO2和H2O的物質是有機物,如CH4、C2H5OH等。(7)能溶於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澱有AgCl、BaSO4。
6. 以元素或物質之最為突破口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6)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剛石。(8)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9)最常用的溶劑是H2O。(10)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H2O。
二. 應用舉例
例(」04 南昌市)下圖中的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請根據圖示關系回答:
(1)甲物質中的元素共有________種。(2)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3)若常溫下乙為無色液體,則A為_________;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___________。
解析:(1)據「單質B+單質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質中含有兩種元素。(2)反應②屬於置換反應。(3)據「常溫下乙為無色液體」,推斷乙為H2O,再結合所學過的有H2O生成的置換反應(即H2還原CuO或Fe2O3),可知A為H2,則C為O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 或 。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單質B可能是Cu或Fe。
三、題型及例析
1. 元素推斷題
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先理清題目中給出的各種信息之間的關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斷出來。
例1. (湖南)原子的核電荷數小於18的某元素X,原子的電子層數為n(n為正整數),最外層電子數為 ,原子中的質子數為 ,有關X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X能形成化學式為 的鹼
B. X肯定能形成化學式為 的含氧酸鈉鹽
C. 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和核電荷數肯定為奇數
D. X是非金屬元素
分析:解此題的關鍵是首先確定X為何種元素。因為n是電子層數,當 時,最外層電子數為3,質子數為1,這不是氫原子;當 或3時,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5、7。質子數分別為7、17。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分別是氮元素和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都易得到電子,形成穩定結構,表現為負價,不可能與 離子結合成鹼,但氯、氮兩元素均可與氧元素結合形成含氧酸根原子團,跟金屬或非金屬元素組成化合物,像B項中的 。答案為A。
2. 常見物質的推斷題
此類題給出常見物質的特徵或特殊性質、特殊反應等。綜合能力要求高,但初中涉及的物質種類不多且很典型。根據題給信息,尋找突破口,順藤摸瓜,可較順利地推斷出來。
例2. (遼寧錦州)X、Y、Z三種物質有如下圖所示的轉化關系:
根據以上關系: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X_______,甲________,乙_________
(2)寫出乙與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分析:仔細觀察題中框圖,我們會發現:在一個反應中,已知物質出現最多的是 以此為突破口,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則X必為 ,然後可知Y為 ,Z為 ,甲為 ,乙為 。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題,完全符合題意,說明所得答案正確。
3. 實驗推斷題
此類題主要是考查同學們的綜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學們具備有關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實驗操作的經歷和分析、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認真分析題目給出的條件,聯系實際,逐一分析推斷。
例3. (遼寧錦州)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中,通入的氣體A是氫氣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黑色粉末B是氧化銅和木炭粉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色,無水硫酸銅變藍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判斷:氣體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組合有哪幾種?(每種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學式表示)
分析:由題中現象「黑色粉末變紅色,無水硫酸銅變藍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知,反應後一定生成了 和 ,可能發生的反應有:① ,② ,③ 。因此,水的來源只有一個,則氣體A中必含有 的來源有兩個,則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兩者都含有。故氣體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種組合:①A為 ,B為CuO和C;②A為 和CO,B為CuO;③A為 和CO,B為CuO和C。
4. 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
此類題一般難度較大,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分析這類題目時,頭腦要冷靜,不要把問題想得太復雜,否則將陷在題目設計的迷宮中。
例4. (天津)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硫酸銅、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以下是某同學進行實驗並觀察到的現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試管中,加水、振盪、靜置後,試管中有白色沉澱和無色溶液;再向試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後,白色沉澱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斷,該包粉末的可能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分析:此類推斷題的解題思路是:通過題中描述的現象,確定某些物質或排除某些物質。由題中現象「試管中有白色沉澱和無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體 或相互之間反應能生成白色沉澱的物質組合( 和 和 ),一定不含硫酸銅;又根據題給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後,白色沉澱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澱中一定有 ,還含有 和 中的一種或兩種,則原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不含硫酸銅,可能含有 和 中的一種或兩種。故這包粉末的可能組成是:(1) ;(2) ;(3) 。
四、常見題型
一、表格式推斷題
6.有失去標簽的硝酸鉀、碳酸鈉、硝酸銀、硝酸鈣和稀鹽酸五瓶溶液。將其任意編號:A、B、C、D、E,進行兩兩混合,其現象如下表:
實 驗 A+B A+E B+C B+E
現 象 產生沉澱 產生沉澱 產生沉澱 產生氣泡
(1)試推斷並寫出五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
7.現有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鋇、碳酸鈉4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編號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所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下表中(「—」表示無明顯現象;「↓」表示有沉澱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由此推斷4瓶溶液中的溶質的化學式分別為: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的有關反應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連線式推斷題
8.下圖中的A、B、C、D、E、F分別表示石灰水、硫酸銅溶液、碳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鹽酸和金屬鐵,它們之間的連線表明相鄰的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試根據圖中關系確定A、B、C、D、E、F各物質的化學式。
9.下圖里有A、B、C、D、E、F六種物質,它們是硝酸銅、碳酸鈉、氯化鋇、稀硫酸、氫氧化鈣五種溶液和單質鐵。凡用直線相連的兩物質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1)推斷:B是_______________。
(2)C和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三、框圖式推斷題
10.有A、B、C、D、E、F六種化合物,它們在水溶液中反應關系如下:
(1)試推斷各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2)寫出A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11.A、B、C、D分別是氯化鈉、硝酸鋇、氫氧化鈉、和鹽酸四種無色溶液中的一種。現用一種無色溶液X把A、B、C、D一一鑒別來開,已知X是含有鎂元素的化合物。鑒別方法見於下圖所示(所加溶液均過量,使反應完全)。回答下列問題:
(1)確定A、B、C、D和X代表什麼物質(用化學式表示)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X________;
(2)寫出X和B、X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X和D_______________;
12.有一種鈉鹽A和一種可溶性鈣鹽B組成的固體混合物,按下列步驟實驗:
由此可判斷混合物中兩種正鹽(填化學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13.由三種可溶性正鹽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其中有兩種鉀鹽,按下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
推斷:(1)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的一種正鹽是(寫化學式,下同)_______________
(2)另外幾種正鹽可能是(有幾種可能寫幾種)_______和________
或_____和_____或_______和________。
初中化學中物質的鑒別
物質的鑒別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把幾種物質區分開,其原則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和最明顯的現象進行鑒別,以達到簡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別(標明「用化學方法鑒別」的除外),能一次鑒別的就不用多次。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別開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所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通過實驗使各鑒別物質有明顯不同的現象產生。
對於不用試劑的鑒別題要從被鑒別的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尋找突破口,從而鑒別出一種試劑,然後再用這種試劑與其他物質間的兩兩反應出現的不同現象去鑒別其他試劑。
[解題原理]:1、 物質的特殊性質進行檢驗,如物質的顏色、氣味、溶解性等。2、 依據物質間反應時所產生的特殊的反應現象。即所選的試劑和被檢驗的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必須能夠產生下列現象之一種:(1)變色;(2)放出氣體(通常指產生氣體的氣味或在溶液中反應時產生的氣泡);(3)生成沉澱(注意觀察沉澱的顏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解題步驟]: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量溶液(固體取少許配成溶液)於試管中;(2)加入少量的試劑(試劑的選擇,一般應遵循如下順序:①酸鹼指示劑,②稀鹽酸或稀硫酸,③氯化鋇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④硝酸銀溶液,⑤碳酸鈉溶液);(3)觀察實驗現象;(4)判斷檢驗結論。[達標練習]:一、任選試劑鑒別題: 1、現有一瓶工業酒精和一瓶食鹽水,區別它們的最簡便的方法是( )A、聞氣味 B、品嘗味道 C、取少量點燃 D、用硝酸銀溶液檢驗2、只用一種物質就能將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種無色液體鑒別出來,可供選用的物質是:①PH試紙、②酚酞試液、③稀鹽酸、④碳酸鈉溶液、⑤石蕊試液,其中能用於鑒別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3、只用一種試劑,一次將氯化鎂、氯化鋇、氫氧化鉀三種溶液區別開來。則這種試劑的化學式是 。若選兩種試劑可用 、 。二、限用一種試劑的鑒別題: 1、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鑒別的一組物質是( )A、Na2SO4 CuSO4 CaCO3 B、AgCI BaSO4 CuSO4 C、NaCI CaCI2 BaCI2 D、BaCI2 AgCI CaCO32、下列四種溶液,只用FeCI3溶液就能把組內三種溶液區別開來的是( )A、Ba(NO3)2 NaCI HCI B、AgNO3 KOH Na2SO4C、MgSO4 NaCI H2SO4 D、KNO3 NaOH BaCI23、今有失去標簽的氯化鋇、碳酸鈉、氯化鎂三種溶液,要求只用一種試劑把它們鑒別開來,這種試劑是( )A、硝酸銀溶液 B、稀硫酸 C、硫酸鈉溶液 D、氫氧化鈉溶液4、有四種固體: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試劑中的一種經過一步實驗操作即可將它們鑒別,此試劑是( )A、水 B、H2SO4溶液 C、NaCI溶液 D、NaOH溶液三、不另選試劑的鑒別題: 1、不用其他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下列物質:①NaOH溶液、②Ba(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I溶液,正確的鑒別順序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達標檢測]:1、只用一種試劑,一次就能區別NaSO4、AgNO3和Na2CO3三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A、BaCI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鹽酸2、現有①KCI ②MgSO4 ③KOH ④CuCI2四種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僅用觀察法和相互反應就可以將其區別開來,則鑒別出來的先後順序是(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3、向某澄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則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是( )A、Na2CO3 B、MgSO4 C、FeCI3 D、AgNO34、下列各組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就能鑒別的是( )A、Na2CO3 HCI H2SO4 NaNO3 B、K2CO3 H2SO4 HNO3 BaCI2 C、HCI AgNO3 HNO3 NaCI D、NaOH FeCI3 MgCI2 BaCI25、向工廠排出的一種澄清廢液中,加入BaCI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澱部分溶解並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廢液中一定有Ag+ B、廢液中一定有CO32- C、廢液中一定有SO42- D、廢液中沒有H2SO46、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出來的一組物質是( )A、固體:NaOH NaCI CaCO3 B、固體:KNO3 NaNO3 H2SO4 C、固體:CuSO4 FeCI3 CaCI2 D、溶液:NaOH Ba(NO3)2 H2SO47、不用任何試劑鑒別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 ③Ba(NO3)2 ④Cu(NO3)2 ⑤KNO3被鑒別出來的正確順序是( )A、⑤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①④⑤8、要鑒別HCI溶液和NaOH溶液,有如下三種物質:①PH試紙,②無色酚酞試液,③紫色石蕊試液,其中能用於鑒別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 D、①②③ 9、下列各組物質中,可按溶解、過濾、蒸發的實驗操作順序,將它們相互分離的是( )A、 FeCI2、NaOH、KOH、HCI B、NaCI、BaCI2、NaOH、CuSO4 C、HCI、NaCI、AgNO3、NaNO3 D、H2O、H2SO4、Ba(OH)2、Na2CO310、現有下列試劑:①蒸餾水;②硝酸銀溶液;③氯化鋇溶液;④稀硝酸。欲檢驗硝酸銀固體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鹽酸鹽雜質,應選用的試劑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11、把鹽酸、碳酸鉀、硫酸、氫氧化鉀和硝酸鉀五種透明溶液鑒別開來,下列實驗方案中所加試劑和先後順序合理的是( )A、BaCI2溶液、稀HNO3、石蕊試液 B、石蕊試液、稀硝酸、AgNO3溶液C、稀HNO3、石蕊試液、AgNO3溶液 D、稀HNO3、石蕊試液、BaCI2溶液12、為除去下面標號(1)至(4)物質中雜質(括弧內為雜質),可選用除去雜質的方法有四種:A、加適量水,溶解過濾 B、高溫灼燒C、加適量的稀鹽酸,蒸發結晶 D、加適量的稀鹽酸,過濾試將所用方法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橫線上:(1)CaO(CaCO3) (2)Cu(Fe) (3)NaCI(Na2CO3) (4)BaCO3(KNO3) 。13、某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種物質。要使三種物質分別轉化為沉澱分離出來,現有①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③稀鹽酸三種試劑,要求每加入一種試劑,分離出一種沉澱,則加入試劑的順序是(填序號) 。14、現有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HCI、H2SO4、NaCI、Ba(OH)2、NaOH,如何將它們區別開來? 15、要把Na2CO3、NaCI、H2SO4、NaOH、Ba(OH)2五種溶液鑒別開來,至少還需要其他試劑( )A、2種 B、1種 C、3種 D、4種16、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鹽酸、碳酸鈉、硫酸、氫氧化鉀和硝酸鉀五種溶液。為把他們區別開來,所加試劑及先後順序合理的一組是( )A、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石蕊試液 B、稀硝酸、石蕊試液、硝酸銀溶液C、石蕊試液、稀硝酸、硝酸銀溶液 D、稀硝酸、酚酞試液、硝酸銀溶液17、為了鑒別一桶實驗室用的蒸餾水是否被某種酸污染,採用的下列幾種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取樣品向其中滴入石蕊試液 B、測定樣品的密度C、取樣品用嘴品嘗
推斷最重要的是抓住特徵現象,如顏色,狀態等!
⑼ 我要初中化學裡面推斷題,多點都可以
1、某實驗室的廢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鐵、氯化鈉、硫酸鈉、鹽酸、氫氧化鈉、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同學對廢液進行了如下實驗(假設每步反應都是恰好完全反應):
(1)取廢液觀察,為無色溶液;
(2)取廢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繼續加稀硝酸,無明顯現象;
(3)另取廢液,向其中加入鋅粒,產生大量氣泡。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推斷:廢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2、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三種混合而成。把A加入到適量水中後,可得到白色沉澱B和溶液C,則:(1)若B能全部溶於稀硝酸,A的成分為___________;(2)若B只能部分溶於稀硝酸,A的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__;(3)若B不能溶於稀硝酸,A的成分為____________;(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
3、有A、B、C、D四種化合物,A是硝酸鹽,B是酸,C是鹼,D是氯化物,它們能夠發生以下反應:
(1)A、B的溶液混合後,出現難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
(2)C、D的溶液混合後,得到藍色沉澱和食鹽溶液;
(3)A和D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則A、B、C、D四種物質的化學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鈉、氫氧化鎂、氯化鋇、硫酸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現做如下實驗:
(1)將少量粉末放在燒杯中,加足量水、攪拌、靜置、過濾,得無色溶液及白色沉澱;
(2)向過濾所得沉澱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澱全部溶解,無氣體產生。
(3)向濾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立即有較多的白色沉澱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推斷,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5、現有甲、乙兩種溶液,共含有8種離子,分別是H+、 Ag+、 K+、 Ba2+、 OH—、CI— 、NO3— 和CO32—,且
兩種溶液里所含的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藍色,說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鹼性」或「中性」),那麼乙溶液里含有的四種離子是(填離子符號) 。
6、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硫酸銅、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以下是某同學進行實驗並觀察到的現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試管中,加水、振盪、靜置後,試管中有白色沉澱和無色溶液;再向試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後,白色沉澱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斷,該包粉末的可能組成是:(1)_____ ___;(2)_______;(3)________。
7、有失去標簽的硝酸鉀、碳酸鈉、硝酸銀、硝酸鈣和稀鹽酸五瓶溶液。將其任意編號:A、B、C、D、E,進行兩兩混合,其現象如下表:
實 驗 A+B A+E B+C B+E
現 象 產生沉澱 產生沉澱 產生沉澱 產生氣泡
(1)試推斷並寫出五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A ,B ,C ,D ,E 。
(2)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E B+E
8、現有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鋇、碳酸鈉4瓶失去標簽的溶液, 分別編號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所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下表中(「—」表示無明顯現象;「↓」表示有沉澱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由此推斷4瓶溶液中的溶質的化學式分別為:
A. ;B. ;C. ;D.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的有關反應方程式:
A+B C+D
【反應式型推斷題】
1、已知A、B、C、D、E、F6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藍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於稀硝酸)+KCl
根據上述變化關系,推斷有關物質的化學式:
A ;B ;C ;D ;E ;F 。
2、有屬於酸、鹼、鹽的5種常見物質A、B、C、D、E,它們之間可以發生如下反應: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據上述反應,推斷下列各物質的化學式:
A ;B ;C ;D ;E 。
【流程圖式推斷題】
1.(南昌市)如右圖所示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圖中 「→」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能反應。已知A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輕的氣體,B、C、D、E、F都是氧化物。請回答:
(1)G的化學式為 ,E與F發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寫出物質B的一種用途 ;
(2)C、D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 。
2.甲、乙、丙三種物質均含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單質;甲、乙在常溫下均為液體,在一定條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們之間有如右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經略去)。則:甲的化學式為 ;
丙轉化成乙的化學方程式為 ;
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甲、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 。
3.A、B、C是三種不同類別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9所示
(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在溶液中發生反應)。若B為純鹼,
A、C間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B、C的化學式是A B C
(2)物質A和C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純鹼是一種用途是 。
4.如圖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為黑色固體,E為紅色固體單質,B、C、D均為無色氣體,F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G為藍色溶液,
請根據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G溶液溶質的化學式 ;
(2)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
5.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是NaOH、
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為了分析固體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該固體粉末進行實驗,實驗方案設計如下:
(1) 固體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沒有 。
(2)若現象X為「沉澱不溶解」或「沉澱部分溶解」,結論是固體粉末中
;若現象X為「沉澱全部溶解」,結論是固體粉末中 。
(3)實驗步驟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實驗操作,該操作名稱為 。
(4)寫出實驗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 。
(5)簡單修改上述實驗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實驗,修改的方法是 。
6.框圖中A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於改良酸性土壤,
G是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為無色氣體。
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有關物質的化學式:
B : ,C: 。
(2)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
(3)反應①屬於 反應(填反應類型)。
(4)日常生活中為了阻止反應③發生,
通常採取的措施是 (寫一條)。
(5)要使反應⑤能夠發生,需要反應物B和M,其中M的化學式為 。
7.下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和部分產物已略去),其中A為鈉鹽,X,Y均為黑色粉末,D為紅色金屬單質,F在常溫下為液態,試回答下列問題.
(1)若A含有三種元素,則A的俗名是_________;
若A含有四種元素,則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寫出B→C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指出C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
(3)若E→F為中和反應則E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4)寫出上述物質轉化過程中屬於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8.(黃石)下圖中A——I分別表示不同的常見物質。「→」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2)寫出與A具有相同元素組成的另一種物質的名稱和其中一種用途:
名稱 ,用途 。
(3)寫出C、G的化學式:C ,G 。
(4)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9.下圖中每條直線兩端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其中甲、乙、丙、丁分別為Mg、BaCl2、Na2CO3、鹽酸四種物質中的一種。
⑴寫出甲和乙兩種物質的化學式:甲 、乙 ;
⑵寫出下列物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乙和Ca(OH)2: ;丙和丁: ;
⑶其中稀硫酸和丁的反應屬於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10. A—I為九年級化學所學的物質。已知A為金屬氧化物,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為藍色沉澱,E為單質,F為淺綠色溶液,F、G、I均為只含有一種溶質的溶液。「→」表示物質間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系(部分生成物末標出),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與I之間的化學反應屬於_____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寫出G與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夠不夠,可以去查其他資料,也可以找我要
⑽ 初中化學有關於混合物成分的框圖式推斷題
一般都是關於CO2和復分解反應的問題.第一個里一般都有澄清石灰水.第二種里一般都有沉澱
把握住這兩大類就好說了
關於H2這方面的圖鏈題也很多,但是框圖要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