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饒平縣歷史

饒平縣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5 11:43:58

❶ 饒平縣錢東鎮,各鄉村的歷史和傳說事跡。請知道的提供,多少無所謂,一律採納。

1、錢塘的老爺廟,正門往裡走十幾步有面碑,傳說不管是誰,蒙上眼睛,走上這十幾步到石碑前都敲不到石碑。2、錢塘獅頭山的傳說。傳說是宋帝(南宋末代皇帝)逃難到這里,傳說當時的獅頭山是獅頭正對著我們的,但當時宋帝心情不好,狠狠扇了獅子頭,把獅子頭扇歪了,所以現在的獅頭山的獅頭是低下去的。3、二鰲山到大鰲山之間的水池裡的魚半邊有肉,半邊沒有。傳說是當年宋帝落難到此,快要餓死,手下人撈了幾條魚,他吃了一半,然後放生,所以有了這種魚。

❷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饒平)這個縣名的由來

因為清朝時曾經建過一座取名「三饒樓」,所以起名三饒鎮。分上饒、中饒、下饒……

❸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饒平)名字的由來

自從7月1號以後,饒平屬於廣東省直轄縣,直接歸省管。以前饒平財政歸潮州管,但是以後直接對省里負責,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❹ 有誰知道饒平井洲的具體歷史,文化,背景等等!!!

饒永不瘠,平永不亂
——饒平縣志
縣名:饒平縣 拼音:Rao Ping Xian
經緯度: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
郵編:515700。代碼:445122。區號:0768
方言:主要為潮州話,其中北部山區說客家話。
縣政府所在地: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河南大道

饒平縣汫洲鎮:海水養殖、水產加工

古跡及歷史:

永福寺

饒平縣汫洲鎮永福寺,創於宋(960—1279),移址重建於1991年至2001年,由釋光輝住持募資投放3500萬元巨款所振興。1993年獲縣宗教局登記開放。宏偉壯觀,殿堂齊全,金碧輝煌,墨寶薈萃,成為潮汕大寺院之一,系三百門港區一大旅遊點。
寺創自宋,從對岸海山島隆福寺分香火而建。原處於瀛洲島(今汫洲鎮)西南,為一廳二房,僅約400平方米。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鄉民集資擴建,增至約1500平方米,分前座、大殿、後花園、兩側通廊,前座供協天上帝,大殿供釋迦牟尼佛、兩旁阿難、迦葉尊者,十八羅漢分列兩排。又有地藏閣、觀音閣、僧舍。
光緒年間(1875—1908)重修。清末,抗戰時兩次舉辦水陸道場。2937年,寺兼作饒平縣第5區中心國民小學,佛事如故。1950年起,繼續作小學,後改為汫洲鎮中心小學,至「文革」動亂時寺院被全部改建為校舍。
1976年「文革」結束,極左政策也結束,萬物復甦。汫洲耆老,多次請靈山寺釋光輝法師前來主持復建。經各級領導部門同意,上報省宗教局,於1991年3月27日批准易地復建古剎。
從1991年9月奠基,至2001年10月,歷經十載,寺院大多數工程告竣。
這座叢林式的大規模寺院,以全新之貌,聳立在虎頭山南麓上,分外壯觀,引人矚目。它坐北向南,佔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逾萬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它成為潮汕最大的寺院之一,為潮州三百門港區添一大型旅遊點,促進當地兩個文明建設。

獅子寺(石佛寺)
饒平縣汫洲鎮汫西鄉青山(獅北)的獅子寺,以其天然石佛、石觀音菩薩坐像故又名石佛寺,聞名遐邇。始於南宋(1127—1279),1994年起,由釋清虛(內字達妙)住持在山坡上興建,至2003年夏已基本建成,依山面海,氣勢磅礴。進汫洲鎮市區大公路從山門前經過,禮佛旅遊非常方便。
鄉老相傳:南宋末年,兵燹狼煙,一位北僧流落至此,見瀕海綠洲,頓生駐鍚之念,逐結葦為廬,以石作聖作像,鳴鏜柝,修持焉。鄉人呼之為「石佛寺」。元朝(1271—1368)間,海潮暴漲,青山之濱濁浪滾滾,廬毀佛沒,僅遺傳說。
時過境遷。1956年,青山圍墾,滄海桑田。1990年,該縣錢東鎮仙洲鄉定慧凈寺住持釋定慧(1912—1992)過此,忽聞鍾鼓之聲,尋之末見寺院。越載,鄉民在離地僅三寸之處忽挖到天然石佛和石觀音坐像,奇妙無比。眾驚訝,遂請之恭奉。1994年3月,應鄉民之請,釋清虛尼師來此興寺。
寺坐東向西,佔地15畝,周圍築起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大圍牆。殿宇建築總面積2千餘平方米,已建成大山門、大雄寶殿、五觀音堂大樓、石佛殿。
這座充滿傳奇之古寺,與附近同樣重建一新的雄偉永福寺,成為汫洲梵宇兩顆璀燦的明珠,大放異彩,備受矚目

普光禪寺
普光禪寺,座落於饒平縣汫洲鎮汫西域內的卓港口,座西南朝東北,與石壁山雷音禪寺遙相朝望,燈火互見。創於民國二年(1913),1984年由釋定慧倡修。寺宇分三廳八房兩通巷,構築精巧,約一畝餘地。主結構外有圍牆,圍成一寬廣院子。
寺始建於1913年,正是清末民國初時候,兵禍戰亂,旱澇災害,紛至沓耒,因而盜賊峰起,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當時由當地父老善心發起,集資建起這座普濟院,意在施茶施粥,收斂餓殍,賑濟貧苦,因取普光明堂之名。1984年,由釋定慧介修,募化諸山長老,十方善信,海外僑胞,特別是得到旅港釋定因法師鼎力相助,並由信女石花奔走獲得有關部門支持,重新修建寺院。
踏進院門,便見滿院花木,鬱郁蔥蔥,玫瑰紅艷,玉蘭幽香,令人忘卻這里接近市塵,而是一處適宜修持的清靜勝地。穿過花木,就是寺宇左中右三門。中間正門上面的石匾額陰刻著「普光禪寺」四個楷書大字。中廳正中是大雄寶殿。殿中釋伽牟尼雕像,高約二米,兩旁是阿蘭尊者、迦葉菩薩、書陀菩薩和堅羅菩薩雕像,都是蘇州名家雕刻,金碧輝煌,法像庄嚴。如今寺院面貌一新,是一處鬧中取靜的佛門好境地。

念佛院
念佛院坐落於饒平縣汫洲鎮東部,院前是鎮中心大道,東面汫東園林,樹木成陰;西是東環城路,有汫洲鎮名勝古跡龍井甘泉。由釋精光創自宣統二年(1901),1987年釋弘慈重修,2000年釋道如重修,單佩劍祠廳式結構,佔地面積一畝余。院前一片園地栽植名花異草,建有梵音亭,環境清幽雅緻。1998年獲批准開放。
寺院最初是慈濟善堂,在亂世及飢荒年中,布施茶水稀飯,收埋餓殍,為社會辦善事。民國十四年(1925),釋怡峰大師主辦建後座。1987年,釋弘慈法師(1920—1999)再度倡修寺院,得到香港釋定因法師鼎力相助,翻蓋寺頂,重飾佛金身,楹柱牆壁重新雕飾。2000年,由繼任住持釋道如法師提倡重建,得香港林衍�、林自合,海內外善信樂助,改為四合式寺院,建築約800平方米,木雕結構,古香古色。山門正面上有石匾刻有「念佛院」三個大字,背面刻有「醒世堂」三字。門樓正面有石影、雕字、畫配套。門樓內面,東面是石影雕觀音菩薩,西面是大勢至菩薩。有木製豎聯一對。西廊作東西廳狀,東廳是圓門,通往東伙巷。西廳是會客之所,中有石雕達摩祖師像,有對聯。天井正面二柱對聯。中座大雄寶殿,內石柱木刻對聯。三如來身高1.72米,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堅羅、地藏菩薩、大峰祖師、十八羅漢像全部脫沙金身。院中供奉一尊白玉釋迦牟尼佛像,是釋定根方丈所贈,妙相庄嚴,栩栩如生。二樓中廳,西方三聖木雕金身是蘇州名藝精工雕塑,肅穆庄嚴。院內保存一銅磬,上鑄「念佛院」三字,一邊鑄「住持根宏募化,善信敬立」。另一邊鑄「丁已年」杏月立。明代香爐一個。

汫洲鎮概況

汫洲鎮地處粵東沿海,位於三百門港西側,東經116°80',北緯23°37',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5個村民委員會,5個場,總人口55837人。
汫洲鎮盛產牡蠣(俗稱:"大蚝"),素有"大蚝之鄉"的美稱。該鎮出產的大蚝肥大鮮美,深受人們喜愛,暢銷粵東各大城市和港、台地區。該鎮主要海產品還有對蝦、青蟹、珠蚶、薄殼、石斑、鱸魚、魽魚、金鯧等。是粵東和閩南地區主要的水產貝類集散地。
汫洲鎮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全長10.5公里,灘塗水面5萬畝,海淡水養殖面積26285畝。位於該鎮東南部的澄饒聯圍,圍內有魚蝦蟹池10239畝,網箱養殖1萬個,隨著埭內納潮功能的完善,可增加網箱6000-7000個。汫洲鎮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現有工業小區三個,各種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全鎮有企業993家,主要有服裝、紙塑、電子、食品和工藝蠟燭等行業。
可開發、合作項目:一、可利用當地水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水產品加工業;二、可利用澄饒聯圍圍內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巨大的開發潛力發展"三高"海水養殖業;三、可利用該鎮在粵東和閩南地區主要的水產貝類集散地優勢,合作開發集市交易、產品冷凍和辦公管理等設施配套齊全的綜合型水產貝類市場。

❺ 饒平汫洲歷史最早多少個村

饒永不瘠,平永不亂
——饒平縣志
縣名:饒平縣 拼音:Rao Ping Xian
經緯度: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

❻ 廣東省饒平縣黃崗霞遼鄉張氏一族來源歷史資料

霞遼?下遼吧?你去看下去年剛出的張氏族譜就知道、

❼ 廣東省饒平縣的名人

廣東饒平武進士劉大力劉大力,字梁載,號裕齋,謚開邑,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科中式第五名武進士,欽賜都間府銜。身長八尺,勇力過人,性剛正仁孝,好學不仕,樂善好施,時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年)歉米騰貴,裕齋出私積與妻親操斗斛計口濟民,鄉中老病孤幼賴以全活者不下數百人,並不自以為德,子孫三代進癢生者十三人,國學生十九人,書香不斷。所遺舉重石凳約三百斤,鐵大刀四支,長可丈許,重者兩百斤,輕者九十餘,乃平日練武所用也。
劉大力是石井老大樓(慶陽樓)的開基祖,後裔分布天下。 石井老大樓地址:中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饒洋鎮石井鄉。

❽ 有誰知道廣東饒平黃岡霞饒鄉的一些歷史資料

==潮州日報==饒平布馬舞是潮州文化寶庫中的絢麗奇葩和文化瑰寶。近日,饒平縣黃岡鎮被省命名為「 廣東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瑰寶宋末元初的潮州,饒平九村瓷窯

❾ 關於潮洲市饒平縣的概況

太多了,我就少說些吧。你簡要點看看。歡迎你來到饒平,吃了上林路口的朱氏牛內丸沒?就當是饒平名小吃了噢!饒平縣,得名於「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位於廣東省最東端,與福建省接壤。 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北回歸線在縣境南部穿過。饒平縣縣城為黃岡鎮,位於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之間, 上林路口的朱氏牛內丸上去就有國道324線

饒平氣候

饒平縣氣候屬於海洋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雨量充沛,為1475.9毫米,年平均氣溫21.4°C,農作物一年三熟。

饒平地理

饒平縣位於潮汕平原邊端,是廣東山區縣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勢北高南低,有島嶼13個,其中海山島最大,面積46.9平方公里;有海拔超1000米的山峰7座,其中西岩山最高,海拔1256米。黃岡河是饒平縣內最大的河流,全長87.2公里,途經12個鄉鎮,注入南海。饒平縣有柘林、高沙、大埕三個較大海灣,其中柘林灣最大,面積68平方公里。饒平海岸線長136公里,最大的港口是三百門海港。

饒平自然資源

饒平縣有較為豐富的海產河山地資源。其中淺海灘共57萬餘畝,盛產各類海魚、對蝦、牡蠣等。山地野生動物則有眼鏡蛇、金環蛇、腹蛇、穿山甲、石蛤等各種珍禽。饒平縣盛產陶土。礦產資源有花岡岩、鉀長石、高嶺土、耐火土、銅、鐵、鎢、錫籌。

饒平歷史

饒平塔仔金山出土文物浮濱塔仔金山文物

1974年,在饒平縣浮濱塔仔金山發現了古穴墓群,墓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器與陶器的陪葬品。其中有戈、矛、斧、鑿、礫石石器,尊、壺、豆、杯、盆、盂、罐等陶器。部分陶器有醬色釉。經考古堅定,浮濱發現的文物時間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該發現對中原文化與當地區別於諸越文化的土著文化有重要影響。

黃岡丁未革命

1907年4月11日,孫中山率領的黃岡丁未革命爆發。由於起義軍寡不敵眾,糧械缺乏,戰敗,慘斃多命。此次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十次起義中之第三次,由於該年為農歷丁未年,因而稱之為「黃岡丁未革命」。
工 業
[編輯本段]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生產總量突破百億元大關。200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5.22億元,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29%。至12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實現產值75.75億元,同比增長24.04%,實現增加值18.06億元,同比增長31.59%。全縣累計工業用電量18966萬度,同比增長21%。當年產值超億元的單位從上年的4家增加到7家。

❿ 廣東省饒平縣都有哪些名人

饒平縣比較有名的名人有以下這些:1.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麥賢得;2.民國時期「中國三大博士之一中國性學第一人」的張競生;3.以及香港著名的影星湯鎮宗和湯鎮業兄弟

熱點內容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