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五里橋的歷史

五里橋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5 13:19:26

Ⅰ 五里橋的修建的年代,建築特點,歷史意義

安平橋復是中國現存古代最制長的石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市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Ⅱ 五里橋的歷史100字

五里橋,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Ⅲ 五里橋的修建的年代,建築特點,歷史意x

安平橋來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源,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市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Ⅳ 五里橋簡介

五里橋又稱安平橋,是抄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4)五里橋的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傳說

很早以前,安海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雙重侵襲,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無法改變這種苦難。有人說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孽龍在作祟。

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龍作怪,二來便於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里的跨海大石橋終於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隻,相邀而來。於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座橋就被稱作「安平橋」,因為橋長五里,又俗稱為「五里橋」。

Ⅳ 安平橋有多少年歷史了﹖

800多年的歷史。
具體:2017-1138=879 也就是879年的歷史。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市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16年12月,福建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批准泉州安平橋(五里橋)等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平橋(五里橋)成為晉江第二個、南安首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Ⅵ 晉江安海的五里橋有什麼歷史背景

五里橋,中國十大古橋,位於泉州晉江市安海鎮,因安海鎮曾名安平道,得名安平橋;又因橋長約5華里,鄉里俗稱五里橋。
五里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經10多年告成,屬連梁式石板平橋,它橫跨在晉江、南安兩縣之間的海灣上,兩頭分別是安海鎮、水頭鎮。
五里橋建成以後,歷史上明清兩代曾數次修繕,最後一次是1985年,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組織,國家撥款重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五里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1961年安平橋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6)五里橋的歷史擴展閱讀:
五里橋建鎮8年就開始建,從安海到水頭的這座橋用魯班尺算起來正好是5里,是世界上現在最長的海上大石橋,是由兩個人出錢,一個名叫黃虎,另一個是龍山寺的和尚,這兩個人每人出萬緡,緡字是古字,可能是一種繩子,用繩子穿錢,萬緡。
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
"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
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安海五里橋

Ⅶ 五里橋有幾百年的歷史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據《晉江縣志》記載:「晉江、南安之界,舊日以舟渡,宋紹興八年,僧祖派始築石橋未就,二十一年來趙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為三百六十二孔),長八百十有一丈,寬一丈六尺……」目前修繕後橋全長為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設有欄桿。橋板又闊又厚,最長者可達十餘米,每間用板石七、八條,皆是堅實的花崗岩石。而這些橋板石從哪裡開采而來的,應該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運。據說有私家族譜記載,這樣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門島開采海運而來的。橋墩築法,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331座,狀如長虹,為中古時代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贊。此外,長橋的兩旁,還置有形式古樸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還雕刻著維妙維肖的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以誇張的手法,雕刻表現得非常別致,皆為南來的代表作。
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並配有菩薩像。兩翼水中築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二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這都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
五里橋 - 五里橋文化公園
五里橋文化公園位於晉江市安海鎮,佔地面積1050畝,總投資2.5億元,是一個以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與生態濕地為主要特徵的風景名勝公園。公園規劃為「一軸貫東西,一環串八區」,一軸即五里橋文化景觀軸,一環即環湖主游路,八區即水國安瀾、鹿徑水雲、鵠渚聽鸝、安平夕照、振萬園、香海浮珠、長虹碧波、綠野仙蹤等八大景區。五里橋文化公園的建成,對於保護歷史文化古橋,改善水頭人居生態環境,全面推動城市現代建設,確立泉州南翼中心新城,具有重要意義。

Ⅷ 安平五里橋有什麼故事

晉江安海鎮有一座古老的橋,叫做「安平橋」,俗稱「五里橋。」這座橋是橫跨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兩鎮的海灘,是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前後歷經十三年告成,後經明清兩代均為修建繕。五里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石橋,因此,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五里橋全長2255米,橋面寬米,共361墩。橋墩多用花崗岩條石橫交錯曡砌而成,有3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而這樣分配,是為了便於排水。

凡是到晉江地區遊玩的朋友們都會去看五里橋。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這里遊玩。來到那兒的時候,只見旁邊會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會刻一些文字,雖然這座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然而牌上的文字依然完整。

湖面上波濤滾滾,微波盪漾。不論男女老少走在橋上都不會摔下去,這使我感到驚嘆!800多年的歷史,這座橋依然完整,人走在這上面也是如此的安全。

偶爾,我也會低下頭來看看石板,石板中間是坑坑窪窪的,而且還有一條一條的縫隙。從縫隙間便能看見水流的湍急。有時,我還會抬頭觀看旁邊的景色!一排排樹木圍繞著這整座橋,藍天白雲,綠樹紅花,此情此景,讓人心魂俱靜。傾聽著湖水的叮咚聲,更是回味無窮!

五里橋,是多麼美麗啊!這座古老的橋,一看便像是沒有盡頭,然而,走在這座橋上的人們心中都會迴旋著一幕景象:人們挑著擔子從這里路過,許多婦女們也在河岸邊洗衣裳,一陣微風吹過,人們露出愉快的笑容……

當我走完這座橋時,我的心潮是如此的洶涌澎湃,就如那五里橋的浪花一般激盪著!我感嘆這美麗的五里橋,感嘆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五里橋永遠都是那樣的美麗、純潔,像一顆晶石在閃閃發光……

Ⅸ 安海五里橋有什麼造橋歷史 它是怎樣建成的 誰提議修建它

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版。明清兩代曾多次權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熱點內容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