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歷史
A. 在人類發展的四個階段中,最早直立行走的是什麼
南方古猿
圖根原人存在於人類進化歷程至關重要的時期,人類與黑猩猩血統之間的基因差異顯示,在500-800萬年前早期人類共同祖先存在著分歧。科學家激烈地爭辯是否圖根原人是直立行走人類祖先或是猿類,兩足直立行走特徵被認為人類進化第一個基礎階段。
圖根原人骨骼與「露西」相似
為了解決這些骨骼化石是否屬於早期直立行走人類,里奇蒙和合著作者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威廉·瓊格對早期直立行走人類和猿類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對比了早期人族(人的始祖與黑猩猩的始祖分道揚鑣之後,人這一旁支里的所有物種)、現今猿類以及來自世界各地130位現代人骨骼的關節大小和軸狀股骨的強度。結果顯示,圖根原人的股骨與現代人類和猿類不同,卻與距今300-40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有相似之處。里奇蒙說,「這些圖根原人的股骨與南方古猿十分相似,之前發現的著名『露西』就屬於南方古猿。」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起源協會主管唐納德·約翰森是「露西」的發現者,他說,「我有幸5年前能夠在奈洛比(肯亞首都)看到這些早期人類化石,我驚訝地發現它與露西的股骨之間存在著難以置信的相似性。」
這項研究證實,圖根原人具有像露西等南方古猿的直立行走能力,直至200萬年前,人屬動物(genus Homo)的早期人類分支才進化形成具有更接近現代人類的步態。里奇蒙說,「之前所有的研究認為早期人類直立行走特徵完善於400萬年前,這是人類進化歷史上重要的時期。」
約翰森補充指出,這項研究暗示在漫長的人類進化歷程中,並不是直接就進入現代人類階段,突然地具備了直立行走能力。這種特徵也體現在其他物種進化中,物種的進化總是分步驟地進行,我們對物種進化的次序步驟非常感興趣。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雖然在400萬年前早期人類才具有完善的直立行走,但在600萬年前圖根原人已能夠直立行走,他們是最早的直立行走人類。
圖根原人屬於哪一進化分支?
里奇蒙的研究同時衡量了另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論——圖根原人究竟屬於哪一人類進化分支?
法國國家學術學院的馬丁·皮克福德和布麗奇特·森尤特作為這些骨骼化石的發現者認為,這是人屬動物(genus Homo)的直系祖先,雖然圖根原人在200萬年之前未出現於早期人類骨骼化石記錄中。如果得以證實,生活在600萬-20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包括「露西」南方古猿)並不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他們僅是人類進化中現已滅絕的一個分支。
但是里奇蒙發表在21日《科學》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與以上結論相矛盾。他說,「我們的分析顯示圖根原人骨骼與早期人族的相似之處要大於20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圖根原人很可能是人類祖先的早期形態。」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人類學館伊恩·塔特薩爾稱對以上結論並不驚奇。他說,「如果你對60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的模樣進行預測,你可能會說他們與其像早期人類,還不如更像更新紀靈長類動物。」
圖根原人同時具備攀爬樹木和直立行走能力
紐約州立大學人類起源研究中心生物學人類學家特里·哈里森對2380萬-530萬年前中新世時期早於圖根原人的原始人類進行了研究,他完全贊同里奇蒙的研究分析,認為通過對比圖根原人和更早的中新世原始人類,將揭示圖根原人是一種古老的早期人類物種,他們可以在樹上棲息。
哈里森說,「目前沒有發現從解剖學角度可以解釋圖根原人作為一種直立行走物種能夠攀爬在樹上。但我認為這種生活在60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是一種樹棲四足動物,同時兼備了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特徵。」
然而里奇蒙對自己的研究結論充滿了信心,他同意圖根原人像其他早期人類祖先一樣具備樹木攀爬能力。他說,「圖根原人強而有力的前肢可用於攀爬樹木,還用獲取食物,更好地躲避掠食者攻擊。」
塔特薩爾強調稱,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還出現於最早的會直立行走人類。像南方古猿,他們學會了如何兩足直立行走,但同時更適應在樹木之間攀爬。(魏冬
B. 作文 行走在歷史的長河
傾聽歷史的回聲
吳清茹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掩埋,回首時他似乎了無痕跡,當我們認真聆聽記憶的聲音時,總有一串串名字在天宇間回響……
手握寶劍,騎著快馬,荊軻將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來別的王公貴族,那一刻照亮了他們的淺薄和暗淡,然後,策馬飛馳而去。這一去就影響了歷史千年,他凝成了一隻鮮紅的貝殼,散落在歷史長河的岸邊。傾聽歷史的淘聲,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官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一個書生的自尊被現實摔得鮮血淋漓,誰能理解你杜甫啊,窮年憂梨園,想到的不是自己衣食無著,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具歡顏」,翻閱詩史千卷,我懂得了什麼叫憂國憂民。
二十四個節氣里有你恆溫的氣節,精忠報國是你母親的至囑。多少次你將戰表化作捷報,博得了天子的誇獎,不想每一個誇獎都是帶勾的暗器,笑容的背後便是風波亭的陰影。
你明明知道,十二道令牌就是十二個追魂的夜叉,可你還是沖破了重重的阻攔,你不願意「違抗聖命」,是你自己成全了自己。從此有多少為你分憤憤不平,就連習慣了沉浮的黃河也因你在剎那間改道。目睹滔滔黃河浪,盡管有些渾濁,但我還是懂得了什麼叫忠誠。
伍子胥被仇人追殺,逃難到婦人家裡,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婦人在他走後抱石投江而死。冰清風骨如一株傲然獨立的青松。松濤陣陣,我讀懂了什麼叫信義。
踏著生命的詞曲,走進蘇軾的世界,赤壁懷古的筆墨閃閃發亮。因你太出色,引起周圍人的疾忌,烏台詩案一度將你推進痛苦的深淵,但你從門前的流水中傳達出你突出重圍的喜悅,「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流水潺潺,我懂得了什麼叫樂觀豁達。
歷史翻過一頁又一頁,今天有不少人追求的是美酒加咖啡,精神上已有了堅硬的盔甲。面對責任,缺少滾滾熱情;面對挑戰,缺少赴死豪情;面對利益,缺少鋼鐵信義;面對困難,缺少萬丈鬥志。嚴重的精神缺鈣者,聽聽歷史的回聲吧,聲音就是一劑良葯。
學生範文一:
明亮的群星
謝慧
一年年春去春歸,一季季花開花落。沿著青春的河畔,我執著的尋找夢中的宙斯,每一次回首,他們都如明亮的繁星,點亮我的眼睛。
黃沙漫天飛舞,夕陽的余暉落滿荒蕪的古道。王昭君懷抱琵琶,邁著堅毅的步伐走出深宮高牆。舍棄了父母之邦,舍棄了落葉歸根的安詳,「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她用瘦弱的身軀擋住了匈奴的千軍萬馬,換取了大漢萬千安寧。只有雁陣明白,那根根青絲是怎樣熬成白發,又化作那一片青冢。她是如此申明大義,有著不凡的胸襟與氣質,為求興國安邦而忍辱負重,一往無前,不畏艱難。
你也曾馳騁疆場,「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抱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一腔熱忱,招募義軍,抗擊金人,收復失地,於萬人群中捉拿叛賊。可是得來的是宦海沉浮不定,展轉搬遷,多次被彈劾在家閑居。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一個又一個夜晚,青燈如豆,披衣而坐,辛棄疾《十論》抗金,《九議》形勢。可惜這些建議均未被採納,可憐白發早生。真是「將軍百戰身名裂,悲歌未徹,故人長絕」。愛家邦,到死堅定不移。
自打嫁給趙家,所有的人都期待李清照是一個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可是她多才多藝,惟獨不會女紅。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對自己的幸福尋尋覓覓,卻總被黑暗的現實壓得凄凄慘慘。不僅僅是感情生活的痛苦,更有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生於亂世,然而她不是魯迅筆下祥林嫂式的人物;也不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她用漫天的愁緒,抽絲剝繭,寫出了很多詞作珍品,「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好一個柔弱女子,胸有萬千豪情;好一個女中丈夫,心裝家國安危。
他們,或以身赴國難,遠嫁大漠,或馳騁疆場,老驥伏櫪,或人微言輕,卻心憂天下。時間過去千年萬年,不會暗淡他們的光澤,反而會滌盪得更加明亮,如同夜空閃爍的群星,永遠光耀我們的精神家園,烘烤每一個潮濕的心地,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C. 作文 行走在歷史文化長廊
水中的魚是可悲的。它生於水,行於水,樂於水,卻將承載生
命長河的聖物在舉手投足間忘卻。其實我們何不若魚?生於枝江,
行於枝江,樂於枝江。我尚且稚嫩的肌膚上無時不散發著這里泥土
的芬芳,卻枉行十六年,對這黃色泥土上承載的歷史,了解甚少。
一斜乍暖輕寒的夕陽散落郁蔥樹影,一縷輕聲頓挫的鳴叫驚動
樹梢。幾只名為愛情鳥的生命在枝丫間創造音律。殊不知暢讀多年
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竟源於此地,生於斯、長於斯的我的家
鄉——枝江一帶。傳誦多年卻不知這是這片土地的驕傲。它就在我
們生活的空間里呼吸,卻一次又一次被我們無知地忽視,聽到了嗎
?多少次它低聲的哽咽?
愛情鳥依舊鳴叫。時間太窄,指逢太寬,養育著我們的這片土
地的驕傲何時才能抬頭?何時才能被喚醒?痛哉,悲哉,悔哉!
彎成一彎的橋梁倒映在湖面上,映出美滿的弧線。隱藏在湖底
里的昔日繁盛的痕跡,極細膩。腳踏千年,尋回楚漢,這里曾首都
駐扎,昌盛熱鬧,百姓安康行走於這片土地上。舞女歌謠,腰姿曼
妙的輕柔不容抹去;音韻成詩,十二編鍾的悠揚不容忘去。近日白
洋十二編鍾的出土,震動了生長於這片土地的我們。像魚兒忘卻了
水,有幾人還記得這土地上曾有的昌盛安樂?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卻這土地上沉澱出的散發淳香的「史記」
。而正是這段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歷史,卻最輕易地被我們拋在腦
後。這樣的我們,還依舊仰頭大笑暢想未來,悔哉,悲哉,痛哉!
三國大將董允,那立於朝庭之中,上責皇帝阿斗,下叱無賴宦
官,指揮千萬軍隊的颯爽英姿至今令人極羨。而正是我們腳下的這
片沉默土地,孕育出這位大將非凡的氣度。董允生於枝江。有多少
人至今聽此表示驚愕!
時間仍向前流去,而在氤氳朦朧、朝飛暮卷間,土地依舊在嘆
息那些忘卻它的子民們。
其實我不能如那魚,忘卻了水對於它的恩遇。過去,現在,將
來,這片土黃色的大地依舊在我們身邊,於我們不可或缺,我們有
什麼理由忘卻?
行走在歷史文化里,讓我感到家鄉文化的博大,讓我觸摸到歷
史先賢的脈搏,願史憶長青,願壯志長存!
D. 人類從什麼時期開始直立行走
兩塊來自衣索比亞的化石為早期人類祖先直立行走提供了新的證據。這個發現可能為兩足行走的進化提供進一步的線索。
自從30年前在衣索比亞出土了310萬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古人類學家一直想知道露西的祖先在何時以及如何開始了直立行走。露西是第一個表明人科動物的大腦膨脹之前就開始直立行走的證據。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什麼導致了人類祖先開始變成兩足行走的動物。
新的線索來自一個早於露西的標本,它是生活在380萬年到400萬年前的。這個保存得很好的部分骨骼是於2月份在衣索比亞Mille村的荒地里發現的。科學家說,骨盆的形狀和脛骨的頂端顯示出這個人類早期祖先一定是直立行走的。
維也納大學的Horst Seidler領導的另一個研究組在冬天宣布發現了第二塊化石:一個380萬年到450萬年前的部分股骨化石。維也納大學的研究生Bence Viola在Mille以南100公里的一個叫做Galili的地點發現了它。這個股骨化石同樣也顯示出它的主人是直立行走的。但是一個初步的評估表明,它的肌肉和韌帶附著於骨頭上的方式可能不同於露西所屬的物種——南方古猿阿法種。維也納大學的人類學家Gerhard Weber說,這表明了另一種行走方式。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的解剖學家Owen Lovejoy評論說,盡管這個股骨可以由26個碎片重建起來,它的行走方式卻可能不容易重建。
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可以為人科動物下肢的稀少化石記錄提供了堅實的證據。人科動物直立行走的歷史已經超過400萬年了。除此之外,只有其它兩個已發表的腿骨和一個趾骨顯示出人科動物的直立行走歷史超過600萬年。1996年在衣索比亞發現了一具440萬年前的部分骨骼。科學家認為它是理解直立行走進化史的羅塞塔石碑。但是它還沒有被發表,科學家仍然在對它進行研究。Weber還說,化石記錄的鴻溝開始合攏了——並且可能在古生物學家解釋兩足行走的進化的時候,助他們一腿之力。
E. 以(行走在歷史的迴音中)為題,寫一篇500字的作文,內容真實一點,謝謝學霸啦!
可以寫圓明園
F. 行走中的歷史 宋體字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
G.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行走的
人科Hominidae現存只有一種,即智人Homo sapiens,或稱現代人。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種類的人科成員,這些史前人類的親緣關系和分類爭議很大,一般可以分成兩個亞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亞科Australopithecinae和後期的人亞科Homininae,也有人將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從猩猩科移入人科分別作為亞科,而南方古猿和人作為人亞科的兩個族。 南方古猿亞科Australopithecinae是最早直立行走的靈長類,即最早的人類。第一個南方古猿的化石於1924年由達特發現於南非,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右圖)。當時由於北京猿人的發現,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亞洲,而對南方古猿沒有重視,到1959年李基在坦尚尼亞的奧杜韋峽谷發現了南方古猿類型的東非人之後使南方古猿開始成為人們的焦點。早期發現的南方古猿可以分成體型纖細的南方古猿屬Australopithecus(包括1924年發現的南方古猿非洲種)和體型比較粗壯的傍人屬Paranthropus(包括1959年發現的東非人,即傍人鮑氏種Paranthropus boisei,原稱鮑氏東非人)。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則是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由於其發現是人類出現的年代大大提前並發現了一具比較完整的化石(即「露茜」)而引起轟動。近些年來,又發現了一些南方古猿亞科更古老的屬和南方古猿屬更早的種,將人類的歷史又提前了很多。 人亞科Homininae是能夠熟練製造和使用工具的進步的人類。在人亞科出現以前,人科的成員分布限於非洲,從人亞科開始,人類生存能力大大提高,開始走出非洲。人亞科傳統上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劃分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分類學劃分,但是使用上比較方便。第一階段的代表是能人Homo habilis(左上),最早是李基夫婦在和東非人同樣的地點發現的,被稱為最早的工具製造者。與能人大約同時期生活於東非的還有另一種盧多爾夫人Homo rudolfensis,發現於肯亞的盧多爾夫湖畔(現名圖爾卡納湖)。盧多爾夫人與能人非常相似而略有一些區別,曾被歸入能人,現多列為獨立的種。第二階段的人類即直立人Homo erectus(左中),是最早用火的人類,遷徙能力也大大強於能人。直立人最早於1891年發現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但真正引起轟動的是在北京的發現。在當時不同地方的直立人被歸為不同的屬種,後來被置於同一個種,只是近來將在非洲發現的一些早期的直立人被單劃分為匠人Homo ergester。匠人的代表是1984年發現在圖爾卡納湖西岸的一具幾乎完整的化石(被稱為「圖爾卡納男孩」),這具化石不僅是最完整的早期人類化石,而且年代非常古老,具今有160萬年。相比之下,亞洲的直立人除了一些不確定且不完整的化石以外,年代均要晚很多。北京猿人年代為20萬年~50萬年前,元謀猿人年代有60萬年和170萬年兩種說法,而只發現了兩枚牙齒。「圖爾卡納男孩」的發現者小李基是發現能人和東非人的李基夫婦的兒子,李基家族不僅發現了很多重要的人類化石,研究黑猩猩的先驅古道爾和研究大猩猩的先驅芙茜等人也是由李基委派的,李基家族對高等靈長類研究方面的貢獻無人可比。直立人是最早離開非洲的人類(即第一次走出非洲),在亞洲的化石基本上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歐洲的海德堡人也曾經被當作直立人,但是近來一般將其歸入最早的智人,這樣第二階段的人類只出現於非洲和亞洲,而非洲則可能是起源地。智人階段的人類包括海德堡人(右上)、尼安德特人(右下)和現代人(左下)三類,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均歸入智人種Homo sapiens並作為三個不同的亞種,另一種是三者列為三個不同的種,只是現代人保留智人的名字。海德堡人是相對比較龐雜的一個類群,最早出現於70萬年前,與亞洲的直立人在年代上有很大的重疊,而一直延續到了尼安德特人出現以後,其中包括最早的智人,也包括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祖先類型。尼安德特人可能是冰期時被隔離在歐洲的海德堡人的後代,在那裡演化成了適應寒冷生活的穴居人類。尼安德特人比較特化,可能沒有留下後代,由於現代人的到來而滅絕。現代人最早出現於十多萬年前,現代人的起源目前爭議非常大,有人認為使非洲的直立人(匠人)演化為非洲的海德堡人,然後演化為最早的直立人並傳播到世界各地,也有人認為是各地的直立人分別經過早期智人階段獨自演化出了現代人。無論現代人是不是從非洲走到世界各地的,現代人的遷徙能力之強是空前的,現代人踏上澳洲這樣偏僻地區的年代甚至不晚於到達歐洲的年代,後來足跡更遍及了南北美洲。
滿意請採納
H. 孩子學習行走的歷程是怎樣的
在研究孩子的運動能力成長時,有兩點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手的發展和行走能力的成長。當孩子長到1歲半的時候,這兩個方面的發展開始交匯。
1歲半的孩子開始試圖用手去拿離他們有一定距離的東西,這就需要雙腿給予支撐和幫助。腿能帶領孩子抵達渴望已久的目的地,而抵達目的地以後的動作,則需要由手來完成。長大成人後,腿能夠把人帶到任何一個他們想去的地方,也因為這個原因,人類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夠給世界留下什麼?不管留下什麼,都需要用手創造出來。
研究人類的語言發展過程,可以發現聽覺在此期間作用甚大;而人類的行為能力發展又與視覺息息相關,因為我們需要用眼睛來確定周圍的環境和觀察事情的進展。由此,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與孩子的心理發展就會密切相連。觀察環境可以促進孩子心理的成長,只有了解了世界,才能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潛能。反過來,心理的發展程度又直接影響、決定了人的認知能力和運動水平,兩者相輔相成。也因為這個原因,嬰兒無法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的各個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
孩子首先學會的動作是用手抓、拿。在此之前,孩子會首先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雙手上。在此過程中,原本只存在於潛意識里的理解能力開始逐漸變得有了主觀意識。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孩子最先關注的不是自己的腳,而是手。
下一個階段,孩子的行動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本能的行為開始變成有意識的行為。對於10個月的孩子來說,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這種吸引力讓孩子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他們不再滿足於隨手抓住什麼,而是希望能夠移動自己的身體到更遠的地方,嘗試觸摸更多的東西。
觀察了解環境以後,孩子開始行動了。他們會反反復復翻看身邊所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停地亂翻抽屜或者收納盒,將櫃子里的衣服拿出來,打開所有能看到的瓶蓋,清空小籃子,然後再裝滿它……在這些活動中,孩子逐漸鍛煉了自己的雙手。
雙手成長的同時,孩子的雙腳在做什麼?與雙手相比,雙腳接受大腦指揮的時間要晚得多。至少在這一時期,它們還沒有開始接受孩子智力和意識的控制。孩子大腦中正在高速發育的是小腦,人類肢體的平衡和肌肉的控制就是由它完成的。換句話說,孩子的平衡能力正在飛速發展。這是一個內在的成長,與孩子周圍環境的變化沒有什麼關系。隨著小腦的成長和意識控制力的逐漸加強,孩子逐漸學會了坐、翻身、爬和用腿移動身體。
生理學家通過研究,將人類在能夠直立行走以前的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學會端坐;接著學會翻身、爬行;第三階段是站立;最後是行走。在第二階段,孩子就應該可以用雙手抓著大人,腳尖著地移動身體了。但是這時候他們還不會站立。腳掌著地,用正確的姿勢站好是第三階段的標志,可這時候他們依然要扶著東西才可以。最後一個階段的標志是孩子學會了獨立行走,不再需要他人的幫助了。仔細分析這四個階段就會發現,其成長完全是孩子內部成熟的過程。
學會獨自行走的孩子已經獲得了自由,或者說他們擁有了獨立的資格。這里所說的「獨立」是指,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獨立完成某件事情了。這與哲學上的獨立非常相似。在哲學家看來,人獲得獨立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的。通過努力,在不藉助別人力量的情況下獨自完成某件事就是獨立。
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獨立的孩子,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雖然這個時期有結束的時候,而且越到後期成長速度越慢,但只要有這個時期,我們就知道應該如何養育孩子了。關鍵一點是:不要過度幫助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的幫助都是多餘的,甚至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
對於那些努力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我們不用主動幫助他做什麼。
努力與實踐是孩子們獲得能力的前提與條件。哪怕已經獲得了能力,大量的實踐依然很有必要。家長要做的就是不限制孩子們的發揮。限制了,就必然會造成阻礙。例如,有些孩子長到3歲多還是由家長抱著外出,不給他們獨立行走的機會,那麼這種看似愛護的行為,就一定會給孩子練習行走造成障礙。
聰明的家長都不會總把孩子抱在懷里,而是選擇讓他們獨立行走。
如果孩子想要動手玩什麼,他們也會大方地將之提供給孩子。因為只有多多鍛煉動手能力,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I. 行走在歷史的長河中,感悟
行走在歷史的長河中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掩埋,回首時他似乎了無痕跡,當我們認真聆聽記憶的聲音時,總有一串串名字在天宇間回響……
手握寶劍,騎著快馬,荊軻將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來別的王公貴族,那一刻照亮了他們的淺薄和暗淡,然後,策馬飛馳而去。這一去就影響了歷史千年,他凝成了一隻鮮紅的貝殼,散落在歷史長河的岸邊。傾聽歷史的淘聲,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官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一個書生的自尊被現實摔得鮮血淋漓,誰能理解你杜甫啊,窮年憂梨園,想到的不是自己衣食無著,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具歡顏」,翻閱詩史千卷,我懂得了什麼叫憂國憂民。
二十四個節氣里有你恆溫的氣節,精忠報國是你母親的至囑。多少次你將戰表化作捷報,博得了天子的誇獎,不想每一個誇獎都是帶勾的暗器,笑容的背後便是風波亭的陰影。
你明明知道,十二道令牌就是十二個追魂的夜叉,可你還是沖破了重重的阻攔,你不願意「違抗聖命」,是你自己成全了自己。從此有多少為你分憤憤不平,就連習慣了沉浮的黃河也因你在剎那間改道。目睹滔滔黃河浪,盡管有些渾濁,但我還是懂得了什麼叫忠誠。
伍子胥被仇人追殺,逃難到婦人家裡,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婦人在他走後抱石投江而死。冰清風骨如一株傲然獨立的青松。松濤陣陣,我讀懂了什麼叫信義。
踏著生命的詞曲,走進蘇軾的世界,赤壁懷古的筆墨閃閃發亮。因你太出色,引起周圍人的疾忌,烏台詩案一度將你推進痛苦的深淵,但你從門前的流水中傳達出你突出重圍的喜悅,「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流水潺潺,我懂得了什麼叫樂觀豁達。
歷史翻過一頁又一頁,今天有不少人追求的是美酒加咖啡,精神上已有了堅硬的盔甲。面對責任,缺少滾滾熱情;面對挑戰,缺少赴死豪情;面對利益,缺少鋼鐵信義;面對困難,缺少萬丈鬥志。嚴重的精神缺鈣者,聽聽歷史的回聲吧,聲音就是一劑良葯。
望採納~
J. 行走的力量的項目歷程
「1+N」代表「東申童畫」與N股年輕勢力一同組成的隊伍參與此次公益行走。
作為行走的力量項目第一站,目的地選在了「世界屋脊」西藏。當年從18000餘份報名中選拔北京在校大學生志願者12人,活動籌備297天,用時11天,跨越2000公里,實地行走平均海拔4500m以上,最高海拔5210m。
「行走的力量」當年獲得「新周刊」2011新銳榜推委會特別大獎、2011公益行動獎、2011年度最具影響力行走事件。
陳坤當年出版圖書《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暢銷30萬冊。
行走活動: 「行走的力量」《跡》影像展 時間:2011年11月3日——12月1日
地點:北京798藝術園區
「行走的力量」《跡》影像展,展出2011年行走過程中的影像作品,影像展開幕酒會現場義賣三幅陳坤的攝影作品,分別由《新周刊》創辦人孫冕、陳坤本人及博納影業拍得,陳坤在現場宣布將所得款項通過「行走的力量」項目捐贈給王克勤老師的「大愛清塵」尋救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及「好友營」支教團隊,持續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 行走活動的第二站,將目的地選在青海,參與者借在青海一心行走,觀心自省,感悟內心的力量,學會成長和給予。
本年度針對有支教意願的應屆畢業生及白領進行招募,選拔志願者20人。完成行走後,其中16人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地區的四所學校完成了為期半年的支教活動。
當年10天9夜的阿尼瑪卿山轉山徒步,路程180km,平均行程25km/天,途徑砂石、山地、渡河、泥濘、塌方區、冰崩區,風雪冰雹交替,最高海拔4750m,最低溫度-8℃ 。
當年創辦行走系列雜志書,並出版圖書《往西,寧靜的方向》、《呼喚潔凈的世界》。
行走活動: 西寧城市行走 時間:2012年5月26日
地點:青海省西寧市
參與人數:5000名當地市民
2012年行走打出新招牌「城市行走」,讓更多人參與到行走中來,將頭站定在西寧。當天,陳坤與5000名市民一起在西寧市區內完成了10公里行走。 「 The way路」陳坤和他的朋友行走音樂分享會 時間:2013年3月8日
地點:北京五棵松體育館M空間
演唱嘉賓:鄭鈞、譚維維、權振東
到場嘉賓:李連傑、李娜、陳國富、烏爾善、李玉等
陳坤演唱《逆行列車》、《選擇出色》、《鏡子》、《最初的夢想》、《夢想無敵》、《光之翼》、《謎》、《外面的世界》、《你們》和行走的力量主題曲《Power to Go》。
好朋友鄭鈞、譚維維、權振東也為音樂會助力,演唱經典歌曲,表達行走精神,倡導堅持夢想。
這次音樂會也吸引了眾多明星嘉賓前來觀演,李連傑、陳國富、文章馬伊琍夫婦、李娜、覃宏及北影96班的老師同學們都來給好友陳坤和行走公益捧場。 2013年,「行走的力量」主題為「行·靜 喜馬拉雅」。作為該系列活動的第三站,行走路線定為珠峰東坡的嘎瑪溝環線。「行」是指行走,「靜」指行走時倡導的禁語行走、安靜關注內心的方式。
這一年「行走的力量」將招募的人群定為老師及師范類專業本科生,在北京師范大學進行校園宣講時,劉瑜前來與陳坤暢談教育話題,吸引了社會關注。共招募志願者20人,7天行走126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參與其中的還有明星志願者胡歌和董潔。
當年出版行走系列圖書《去遠方發現自己》。
行走活動: 「行走日光城」拉薩城市行走 時間:2014年1月12日
地點:西藏拉薩市區
參與人:1500名西藏市民
嘉賓:陳坤、孫冕、張靜初、王珞丹、張揚、費勇、經緯
「行走的力量」發起人陳坤及新周刊創始人孫冕,著名演員張靜初、王珞丹,導演張揚,《行走》系列書刊主編費勇,央視知名主持人經緯等人出席活動,與拉薩市領導共同啟動本次「行走日光城」活動。其後,陳坤及活動嘉賓攜1500市民在拉薩城區行走2個多小時,行程達10公里之遠。
陳坤被拉薩市政府任命為拉薩城市形象大使,成為拉薩市歷史上首位城市形象大使。 行走的力量「心·跡」敦煌,重走承載歷史與文化的絲綢之路,在感受歷史車輪印記之時,在極端環境中思考自我,尋找內心釋放的途徑。
這一年志願者報名針對青年創業者,在5月的清華大學校園啟動會上,著名企業家潘石屹、王利芬與陳坤一同分享創業經驗,好友周迅、孫冕也到場為未來的創業者們加油。本年度招募志願者20人,均位擁有創業項目的青年創業者。志願者隊伍以雅丹魔鬼城為終點,在43°C的高溫下完成150公里的敦煌沙漠行走,歷時6天,地表溫度達70°C。在經歷這一路的高溫和沙塵暴,沒有信號和沒有水源後,我們對城市生活與工作進行更深思考。此次行走強度也成為中國沙漠行走之「最」。
當年出版行走系列圖書《不極致不叫人生》。
行走活動: 行走的力量三里屯太古里「愛·分享」系列活動 時間:2014年12月4日—1月4日
地點: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行走的力量與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聯合舉辦「愛·分享」系列活動。陳坤作為行走發起人,於12月4日出席北區亮燈儀式,點亮行走「愛·分享」活動的開始。在這一整月中,三里屯共擺放行走小人、行走logo等7個燈光裝置,舉辦線上有獎游戲,將自有設計產品進行慈善義賣活動,共籌得善款10萬余元,捐贈大愛清塵、瓷娃娃、西部助學、關愛老兵四個慈善機構。 「Open開」影像展 時間:2014年12月19日—21日
地點: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廳
嘉賓:陳坤、夏雨、烏爾善、孫冕
「Open開」意味打開心扉,傳遞溫暖的力量。展覽除展出2014年行走的力量影像資料外,特別設計裝置陳列4年來參與行走的眾多有紀念意義的私人物品。 行走中溫暖的人影像回顧展 時間:2015年1月7日——14日
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
嘉賓:董潔、尚雯婕、田原、郭小寒、尹超、費勇
接力三里屯的展覽活動,行走的力量在今日美術館繼續開展,展出近200幅精美作品,陳坤、尹超、尚雯婕、郭小寒、田原、費勇分別從攝影、音樂、文學三個方面暢談行走精神與創作間的聯系。 2015年行走的力量更加關注青年文化,將報名群體鎖定在全國年輕的原創創作者身上,行走路線則定位理想之國——雲南香格里拉。
本年度報名人數達35000餘人,創造了項目記錄,從中選取22名原創志願者,與陳坤、孫冕、張曉晨、白舉綱一起,進行為期8天的雲南香格里拉行走。行進110公里,從2500米到4500米,直線攀爬高度達2000米,恰逢雲南雨季,使路途變得格外艱難。
此外,項目首次進行同步網路直播,有1000多萬網友在線收看了止語行走的實況。
「行走的力量」從2015年起,氣質越發年輕化,行走系列圖書也進行改版,著重傳播青年文化。行走的力量將致力於青年文化的推廣傳播,為有夢想的年輕創作者爭取更多機會,鼓勵年輕創作者堅定創作夢想。年末《歸零》影像展特設「青年夢想新展廳」,展示本年度志願者的創作作品,並計劃出版行走系列圖書《歸零》,展示部分青年創作志願者的行走故事。
行走活動: 李榮浩改編行走主題曲 時間:2015年5月28日
《行走的力量》原作曲人李榮浩與本年度對主題曲進行再次改版創作,為行走注入新力量。 男神女神十款海報發布 時間:2015年6月2日—18日
參與嘉賓:陳坤、徐克、黃渤、鹿晗、李榮浩、周迅、舒淇、高圓圓、湯唯、劉雯
十大明星齊齊助陣2015行走的力量,特製「青年夢想計劃」系列海報以鼓勵青年創作者,為行走志願者招募預熱,括「Give me five 推動夢想!」男神版海報,鹿晗、李榮浩、徐克、黃渤和陳坤參與拍攝;女神版海報主題則定為「YES!加油夢想!「,舒淇、湯唯、高圓圓、劉雯及周迅,先後加入行走創意海報拍攝。網友戲稱「行走的力量聚集了整個娛樂圈」。 「歸零」影像展覽 時間:2015年10月31日—11月3日
地點:798藝術區悅美術館
參與嘉賓:陳坤、江一燕、陳數、趙胤胤
行走的力量五年歸零,展出五年珍貴影像資料,設計《曼扎》裝置,陳坤及嘉賓江一燕、陳數、趙胤胤寫下自己的祈福願望,整個展覽期間裝置裝滿參觀者的美好願望,極具更多力量。展覽還設置青年夢想展廳,展出2015年志願者的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