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有名的皇帝

中國歷史有名的皇帝

發布時間: 2021-08-05 15:32:01

⑴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十位皇帝

一、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
二、 武帝漢劉徹(前156年—前87年),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三、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建立的東漢王朝達200多年的歷史,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四、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平定陳朝,結束了自東晉以來270多年的戰亂和南北分裂的局面,為中國重歸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中華帝國千古第一帝,開創「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在當時的世界上,堪與唐帝國相比的,只有中東的阿拉伯帝國。
六、 一代女皇——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她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並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七、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建立宋朝,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八、元太祖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蒙古大漠,建立起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
九、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公元1424年),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 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
十、清聖祖康熙(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⑵ 中國歷史上十位最傑出的皇帝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2、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4、隋文帝:楊堅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漢族,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

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楊堅在大寶殿駕崩,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5、漢文帝:劉恆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後元七年(前157年),劉恆去世。

6、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

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

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8、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9、武則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10、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

⑶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有哪些

秦始皇:親王掃六和,虎勢何雄哉!創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築長城,打擊匈奴;焚書坑儒,統一思想;開鑿靈渠,時長江、珠江兩大水域貫通。漢高祖:約法三章,深得民心,休養生息,為盛世做好准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恩令,強化皇權;打擊匈奴,解除邊患;治理黃河,農業發展;統一鹽鐵。光武帝:中興漢室,平定叛亂;治國有方,天下太平。劉備:天下梟雄,一心為漢。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保家衛國,鞏固江東基業;派衛溫抵達台灣,兩岸交流從此開始。晉武帝:三分歸一統。苻堅:統一北方,在亂世中出現了短暫的安定。宋武帝:抵抗外敵,建立劉宋。魏孝文帝:孝文帝改革,推動民族融合,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隋文帝:統一天下,文治武功,勵精圖治,開皇之治。隋煬帝:出了名的暴君。不過創立科舉、開發大運河、修建趙州橋,影響深遠。唐太宗:有勇氣,有韜略,是唐朝的實際建立者;勵精圖治,千古明君,貞觀之治,唐朝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武則天:史上唯一女皇帝,重用賢臣,提拔人才,開創武舉,史稱「治承貞觀,政啟開元」。唐玄宗:前期任用賢臣,造就開元盛世,路不拾遺,門不閉戶,國家強盛;但後期奸臣橫行,導致唐朝衰落。周世宗:有為好皇帝,志在統一,可惜英雄命短。耶律阿保機:遼的創建者,契丹人的英雄。宋太祖: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鞏固地位;南征北戰,結束分裂。完顏阿骨打:有骨氣的人,金國的傳奇人物。李元昊:西夏的建立者,抵禦宋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南征北戰,擴大版圖,促進東西方交流。忽必烈:建立世界第一大帝國。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強化皇權。明成祖:鄭和下西洋,揚我國威;永樂大典,網路全書;勵精圖治,國家安定。努爾哈赤:嫉惡如仇,不畏強權,誓死頑抗。康熙:擒鰲拜,定三藩,抗沙俄,收台灣,功在千秋。乾隆:十全老人,康乾盛世。

⑷ 中國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司馬炎是個大帥哥,即位後憑借著祖宗遺留下來的豐厚家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皇宮發了幾條進兵的詔書後,吳主孫皓便自縛而降,統一大業就這么順利完成了。晉武帝一看原來做皇帝這么容易高興壞了,天天在皇宮里和自己的女人搞文藝節目。當然皇帝如此,整個社會立即奢靡起來。

⑸ 中國歷史上皇帝名字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皇帝名字有:

1、愛新覺羅·顒琰: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又譯黃台吉、洪太主,滿族。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

⑹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帝王

唐太宗李世民

【豐功偉績】
1、他不拘一格(敵人、窮人、壞人)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採納;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中國的豐年)全國叛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現在有人說那是太宗廣布法網,那290人是跑不掉才回來受死的,我說這人真是不動腦子,想想那時的法網嚴還是現在的法網嚴,那現在逃獄是不是100%呢,那又是為什麼呢!!!)。
5、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在堅持和請求下才免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執思失力、契畢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對玄裝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主義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⑺ 中國歷史上的前十個好皇帝

要說好皇帝的話,就下面這么幾位吧:
最平民本色的皇帝:漢高祖劉邦。
劉邦的識人用人的本事就不說了,他殺功臣也是因為那些人危害到中央集權,危害到他的利益。可以說劉邦是個極其厚道的人。他做皇帝也是很出色的,很重要一點就是他的平民本色,當了皇帝也不瞎折騰,不像朱元璋那樣瞎搞,而是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讓人民安居樂業。缺點就是自身毛病多吧,沒啥文化,流氓氣太重。
最勤儉的皇帝:漢文帝劉桓。
漢文帝劉桓的勤儉是出了名的,他想造一座露台,讓人一算經費,嫌高了就不造了。這也是難得的守成君主了,不折騰,體諒老百姓,不給人民增加負擔。而且他用人的能力也很出眾,決策也很英明,絕對也是明君一個。缺點就是可能還是暗弱了一點,不是那麼霸氣。
最有魅力的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的個人魅力絕對是歷代皇帝中最高的,他沒殺過功臣,對待臣子們都很客氣。他發跡之前娶了陰麗華,後來靠郭聖通的關系打了天下,封皇後時還是偏重原配陰麗華,很穩重可靠的一個人。缺點就是霸氣不足吧,打天下的時候很多都是靠談判,導致世家豪強的勢力尾大不掉,也可以說是後來漢末群雄割據局面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推行了一些愚民政策,鼓吹迷信等,政績不是那麼好。
最開明雄武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要說最英明神武其實還是有爭議,個人覺得吧,要爭就是他跟康熙爭了。不過唐太宗的實力是擺在那兒的,每每說到明君,總繞不過李世民,他那些事兒就不多說了,光是一個「天可汗」的名號就足以說明很多。缺點就是晚年的時候好大喜功吧,幹了很多傻事,再一個繼承人也沒培養好。
最可愛有趣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這個人很有意思的,氣量很宏大,待人也寬和,有的時候會執拗一下,也會有脾氣,但是很快又能恢復過來,表現得很有趣,一個事例就是他把人家那硬要勸諫的大臣的門牙給打掉,但最後還是聽取了人家的意見。杯酒釋兵權什麼的,說明他處理危機的手段很高明,人也很厚道,很仁慈。要說缺點的話,就是他遺留的重文輕武的傾向影響了整個宋時期吧。
最英明神武的皇帝:清聖祖康熙。
之所以不說唐太宗最英明而說康熙最英明,是因為我個人覺得,李世民到老了好大喜功,而康熙到老還是蠻精明的,他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決策都相當英明,尤其是在那樣一個中國已經隱隱落後於世界的大環境里,康熙還能開創一個康乾盛世。而且康熙對待外來事物也是很開明的,他自己積極學習數學幾何,相當支持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這一點比起乾隆不知道要好上多少。當然他在封建制度走向頂峰的時代,有時候做一些比較昏庸的事,也是他的局限性。
個人最喜歡這些皇帝吧,要說好皇帝,我覺得就這些。但樓主要說前十什麼的,一定要湊足十個的話,那麼,額,漢景帝(這個其實略差)、漢武帝、漢宣帝、宋仁宗、魏武帝(曹操沒登基,但確實堪稱明君)、東晉明帝、元世祖,嗯,就這些吧,排名就很難了,這個抱歉。

至於說隋文帝,太嚴苛,處理事情隨心所欲,置法律於不顧,難成明君;雍正帝,太殘暴,專制獨行,大興文字獄,也不能算明君吧;樓上朋友們說的乾隆呢,更算不上吧,乾隆本身就又貪又腐,明知道和珅貪還有意包庇,又搞閉關鎖國,多次巡遊江南,折騰!
好累~求採納

⑻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排名

怎麼這么麻煩,就算一個個說,大部分也都是我們不了解的,找幾個典型的就行了。就功勞來說1、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實際建立者,貞觀之治的開辟,從民族方面也是很大的進步,漢藏、漢維吾爾、漢靺鞨等都是那時候開始密切交往的,同時唐朝的疆域開辟到空前,玄奘西行又帶來很多地理上的新發現,同時政治統治方面也出現新的局面,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治武功連同士農工商、民族問題都處理的十分和諧,歷史上無出其右。2、秦始皇嬴政,第一位統一全國的人,第一位皇帝,第一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漢字對於維系中國人的統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要提到),第一個建立封建專制制度,創立郡縣制、三公九卿制,修築萬里長城,開發靈渠,本來說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人稱千古一帝,不過秦朝的暴政同時又是敗亡開始,焚書坑儒更是讓百家爭鳴的思想活躍的局面戛然而止,秦始皇在位並沒有處理好民族和內部的團結,沖淡了他的功績。3、漢武帝劉徹,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國家回收鹽鐵經營、貨幣鑄造,完善了秦始皇遺留的問題,同樣為政權的長期鞏固奠定了基礎;擊敗匈奴,也是漢民族的形成的開始。不過跟秦始皇一樣,由於嚴重的過錯,影響到了歷史對他的評判。4、隋文帝楊堅,第三位統一全國的人,開創出新的封建制度,建立起盛世局面,再次奠定長期統治。5、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全國,建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建立行省制,開創盛世。同時,中國當時是最為開放的,很多中國的發明都是在那時候到達西方,為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奠定基礎。6、漢高祖劉邦,漢朝的建立者,通過其無為而至的工作方式,是漢朝逐漸強大起來。7、漢文帝劉恆,功莫大於高祖,德莫過於漢文,以德服人,廢除酷刑,勤儉愛民,文景之治。8、武則天,唯一的女皇帝,穩定了國家大局,並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9、宋太祖趙匡胤,結束分裂,建立新制度10、唐玄宗11、明太祖12、康熙13、乾隆14、永樂15、光武帝16、孫權17、曹丕18、晉武帝19、劉裕

⑼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各個朝代的都要。請註明朝代和名字。

秦始皇、隋文帝:使分裂了幾百年的華夏歸於一統;

康熙:成就封建社會最輝煌的康乾盛世;

漢光武帝、唐太宗:勵精圖治成就一朝盛世;

宋太宗:推行文治使華夏文明發揚光大;

魏武帝:武能掃滅群雄、文則能詩善書;

漢武帝:遠征匈奴,挺直脊樑。

漢高祖、明太祖:開創一朝基業的開國之君。

皇帝一詞起源於秦始皇,在從秦始皇稱帝到清宣統帝溥儀下台的2100多年時間里,中國一共產生了大大小小406位皇帝。但在這數百位皇帝中真正堪稱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外能開疆拓土、內能富國安民的明君卻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9)中國歷史有名的皇帝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結束了七國長達幾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建立了封建王朝,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出生於趙國,幼年經歷坎坷,10歲時從趙國逃往秦國,13歲繼位,39歲建立大秦帝國,自封始皇帝,將華夏文明推大統一,他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雖然他建立的帝國存在時間很短,但他創建的制度卻存在了兩千多年。至今,人們仍能看到他為抵禦匈奴修建的萬里長城,雖然後期秦始皇劣跡斑斑,但不足以抵消他對中國的貢獻。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毫不誇張的說,楊堅拯救了漢族,他使漢族文明得以延續,為以後的民族盛世打下根基。

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300多年的混亂之中,到東晉時期,經過漫長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沉,在中國大地的統治地位即將不保,而蠻夷異族,卻在這段時間里發展壯大,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南北朝時期,蠻族大批侵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

將中原拯救出來的正是楊堅,他成功篡得當時最強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阻止了漢民胡化,在他的統治下,漢族力量終於再度強大。他推行了統一幣制,開創科舉制度,制定官僚體系,在中國歷史上保存了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還在沿用。

三、大漢天子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他給了中華民族尊嚴和自信,第一次帶領漢民跨國長城遠擊匈奴,留下傳世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秦始皇時期,匈奴就仗著兵強馬壯屢屢南侵,秦始皇只能修築長城抵禦,多年來,各個朝代僅僅是將前來侵犯的匈奴打回去。漢代時,匈奴勢力達到鼎盛,漢代文帝景帝只能一面低聲求和,派公主和親,一面偷偷發展經濟,訓練軍隊。經過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庫豐盈,家家養馬。

文景之後劉徹繼位,當時漢朝已經擁有和匈奴對抗的實力,面對兇悍的匈奴,劉徹做了一個決定,遠擊匈奴!漢民族千年來第一次轉守為攻,他成為了世界歷史上唯一一位帶領農耕民族橫掃游牧民族的帝王,追殺匈奴六千里,斬匈奴單於於西域。

他的戰略思想遠超前代,成為後來的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康熙效仿的榜樣。

四、貞觀之治李世民。

唐朝李世民將中華民族帶向了國際,使中國獲得了國際上崇高的地位,他開放包容的心態,讓唐朝在國際上享譽美名。

李世民禮金三王之亂,成為唐朝的第二代帝王,唐朝初建時,北方突厥窺視中原,趁唐朝根基未二十萬鐵騎穩威逼長安,李世民親率大軍擊退強敵。李世民精心計劃,最終擊潰突厥大獲全勝。

戰爭過後,為了使國家盡快和平,摒棄仇恨將處於災荒中的數十萬游牧民族部眾遷徙到內地,將良田劃給他們耕種,讓游牧民族絕處逢生,與唐朝共建東方強國。

熱點內容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
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 發布:2025-07-01 04:21:50 瀏覽:167
地理高二輔導 發布:2025-07-01 03:38:34 瀏覽:280
阿波羅在哪裡 發布:2025-07-01 03:16:36 瀏覽:868
高考前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2:52:57 瀏覽:591
如何封印 發布:2025-07-01 02:47:36 瀏覽:726
船長3連教學 發布:2025-07-01 02:27:57 瀏覽:2
小學班主任工作計劃表 發布:2025-07-01 01:22:31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