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歷史觀
㈠ 歷史史觀有哪幾種,都是怎樣區分的
有階級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全球史觀(整體史觀)、英雄史觀。
區分方法是:研究世界的視角和角度不同,因此各種不同的史觀擁有對世界不同的解讀。
1、階級史觀(革命史觀)
又稱階級斗爭史觀,從階級的視角去研究歷史,研究各個歷史階層中不同主導的階級和各個階級的發展狀況對所在歷史時期的影響。
主要觀點是各個階級為了適應自身發展對原有統治階級開展了革命,開創了新的歷史時期;
2、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文明史觀的基本特徵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標准,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
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系現實,說明人類歷史是如何傳承的,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以文明類型為研究的基本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
3、唯物史觀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綜合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
當上層建築及其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的發生變革。在階級社會里,人類社會這一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
4、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全球史觀的基本特徵是:將整個人類歷史看做一個整體來研究。其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歐洲,也包括廣大亞非拉地區。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對全球史觀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關注的是全人類,而不僅僅是歐洲人或是非歐洲人。
此外,全球史並不等於國別史或地區史的簡單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區和國家歷史的相互聯系和影響。
5、英雄史觀
強調個人英雄對歷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往往會犯(課本上的)唯心主義錯誤,片面的強調個人對歷史的絕對性作用。
㈡ 社會歷史觀基本問題和辯證關系是什麼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就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問題,也就是馬克思的歷回史唯物主義所討論的答問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實惠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二者辯證統一。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它的基本問題.
社會存在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各種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精神生活過程,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其根據在於:
第一,它是一切歷史觀無法迴避的問題.
第二,它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這兩種對立的歷史觀的根本標准.凡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觀點,就屬於歷史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歷史觀則相反,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用社會意識去解釋社會存在.
㈢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社會歷史觀 conception of society and history 是關於人類社會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規律等一般問題的觀點和理論體系,是人類對本身相互交往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的反思。
社會歷史觀以社會現象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過程為研究對象。社會運動形式比自然界的運動形式復雜得多,對社會歷史現象的認識也比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更艱巨和更困難。
剝削階級的思想家在認識社會歷史問題時,由於受其階級性的影響,所以很難像考察自然現象那樣保持觀察的客觀性。這是對社會的認識落後於對自然的認識,在社會歷史觀上遲遲不能形成為科學的概念和原理的重要原因。
(3)社會歷史觀擴展閱讀:
歷史唯物主義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明確規定,為研究和區別以往的形形色色的歷史觀提供了唯一科學的標准:
凡是認為思想動機、國家意志、超人、絕對精神等等是社會的本質的,都是唯心史觀。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一切社會歷史理論,雖然致力於探究歷史發展的本質、動力或最終原因,並且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但都是把社會意識看作社會生活中的第一性的東西,不理解到底什麼是社會存在。
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使社會歷史觀得到了精確的規定和科學的形態,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功能首先在於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社會歷史觀本質上是以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為基本問題的哲學理論。
㈣ 歷史觀是什麼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
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㈤ 唯物史觀和社會歷史觀有什麼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稱唯物史觀,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
㈥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含義及其作用
社會歷史觀(conception of society and history)是關於人類社會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規律等一般問題的觀點和理論體系,是人類對本身相互交往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的反思。以社會現象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過程為研究對象。在歷史上社會歷史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各個時代、各個階級的整個哲學世界觀的傾向和實質。雖然社會歷史觀並不直接以考察整個世界一般問題為對象,但它對物質運動最高形式的根本問題的回答,也就是對哲學世界觀的最尖銳問題的回答。因此,社會歷史觀是哲學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實現了根本的變革,確立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
㈦ 社會歷史觀簡單的意思是什麼
1.社會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社會內運動和自然運動都是有著容同樣的規律,但社會歷史是由有意識的人都活動構成,自然歷史則是盲目,自發的力量!
2.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基礎)。
3.社會歷史觀分唯物的歷史觀,唯心的歷史觀。
4.我認為最為簡單的理解就是社會歷史觀是一個世界觀,讓我們認識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所出現的歷史現象及其出現的原因!
㈧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8)社會歷史觀擴展閱讀: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和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其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起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也反對把這種能動作用加以誇大的歷史唯心主義。
社會意識的作用在性質和程度上有兩個方面,這也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一是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二是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㈨ 什麼是社會歷史觀
歷史觀 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
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
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
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
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
義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
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
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
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
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
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
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
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
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
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
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根本缺陷是:「第
一,以往的歷史理論,至多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
動機,而沒有考察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沒有摸到社會關
系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看出物質生產發展程度
是這種關系的根源;第二,過去的歷史理論恰恰沒有說明
人民群眾的活動。」(《列寧選集》第2卷第586頁)在馬克
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唯心主義歷史觀在社會歷史領域
一直占著統治地位,這有其深刻的社會階級根源和認識
論根源。社會階級根源在於:(一)社會化大生產出現之
前,由於生產規模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因而難以揭
示社會發展的經濟根源;(二)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體力勞
動和腦力勞動分離,一般說來,剝削階級壟斷了精神生
產,所以必然誇大精神的作用,抹殺物質生產者的決定作
用;(三)剝削階級的偏見,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決定了
它們必然否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認識根源在於:社
會發展規律是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人的活動形成並發
生作用的,因此,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
人停留於思想動因,將人的思想、意志片面誇大為歷史的
決定力量,導致唯心主義。現在,唯心主義歷史觀在西方
仍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影響仍很深遠。
㈩ 什麼是社會史觀
社會史觀,就是來社會歷史觀,可源以理解為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的根本看法或基本觀點。
關系問題基本反映了社會史觀,就是社會歷史發展中什麼關系基本描述了這個社會在歷史中的特點並且構成了這個社會的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兩對矛盾運動推動,其中生產力起著決定作用。
所以人們在社會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兩對關系核心地反映了社會的基本狀況。而人們之間交往的各種關系則是全面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