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小孔成像

物理小孔成像

發布時間: 2021-08-05 17:44:07

1. 物理,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觀察日食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
[編輯本段]演示方法
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鉛筆,在一張硬紙片的中心部分扎一個小孔。孔的直徑約三毫米左右。設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後拉上窗簾,使室內的光線變暗。
點上一支蠟燭,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張白紙,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這樣,你就會在白紙上看到一個倒立的燭焰。我們稱它是蠟燭的像。前後移動白紙,瞧瞧燭焰的像有什麼變化。當白紙離小孔比較近的時候,像小而明亮;當白紙慢慢遠離小孔的時候,像慢慢變大,亮度變暗。
改變小孔的大小,我們再來觀察蠟燭的像有哪些變化。
你可以在硬紙片上,扎幾個大小不等、形狀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間相距幾厘米。這時候在白紙上,就出現了好幾個和小孔相對應的倒像。它們的大小都一樣,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夠小,它的形狀不論是方的、圓的、扁圓的,對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狀都沒有影響

2. 物理問題(小孔成像)

和門上貓眼的情況一樣,你近看就放大.視角是成一個椎型出去所以放大!!!!!!!!!!

3. 初二物理小孔成像製作過程 示意圖 原理

准備的材料有:盒子一個(空的,一頭是開的,還有一頭是封住的..易拉罐也行);一個發光的物體(蠟燭等)一個塑料口袋..
先將盒子封住的那頭打個小孔.再用塑料口袋套在盒子開口的那頭.在一間較暗的屋子裡將發光體點亮。用盒子上的小孔正對著蠟燭.(一定要正對)在塑料口袋上就回現出蠟燭的火焰的樣

4. 小孔成像原理

原理: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

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

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4)物理小孔成像擴展閱讀

性質應用

光的直線傳播性質,在我國古代天文歷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的祖先製造了圭表和日晷,測量日影的長短和方位,以確定時間、冬至點、夏至點;在天文儀器上安裝窺管,以觀察天象,測量恆星的位置。

5. 物理小孔成像怎麼

一 實驗目的:通過小孔成像的現象來觀察光在空氣中是怎麼行進的。二 實驗原理:因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蠟燭的光線透過硬紙板上的小孔在牆面上才能形成和蠟燭火苗一樣的倒影。三 實驗器材:1 蠟燭一枝2火柴一盒3硬紙板一張(長25cm,寬15cm)4大頭針一枚四 實驗步驟:先用大頭針在硬紙板上鑽上小孔,放好備用,再用火柴將蠟燭點燃,將其固定在離牆30cm左右的地方,將硬紙板放在蠟燭和牆之間,將室內的光線遮住,把蠟燭的高度調整好,使蠟燭的火苗剛好對准硬紙板上的小孔,前後慢慢移動硬紙板,直到看到牆面上有清楚的影子為止(如下圖)。 實驗結果:經過實驗,我發現蠟燭的光在牆上的影子是倒立的,而且用蠟燭對著硬紙板時,蠟燭離硬紙板越遠,蠟燭的影子越小,離硬紙板越近,蠟燭的影子越大。所以,證明了光在空氣中是直線行進的。

6. 物理小孔成像

學過三角形相似沒有?
太陽直徑到小孔組成的三角形和光斑直徑到小孔組成的三角形相似
R/(1.5×10的十一次方m)=0.028/3
解得R=1400000000m

7. 初二物理實驗小孔成像具體怎麼做

解答

實驗器材:蠟燭一根,火柴一盒,硬紙板一張

實驗步驟:在硬紙板上鑽上小孔,用火柴將蠟燭點燃,將其固定在離牆30cm左右的地方,將硬紙板放在蠟燭和牆之間,將室內的光線遮住,把蠟燭的高度調整好,使蠟燭的火苗剛好對准硬紙板上的小孔,前後慢慢移動硬紙板,直到看到牆面上有清楚的影子為止。

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遠,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7)物理小孔成像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墨經》中這樣記錄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兩束光線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漢語中有「終極」,「微點」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線的交叉點,即針孔。

物體的投影之所以會出現倒像,是因為光線為直線傳播,在針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來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影。「遠近有端,與於光」,指出物體反射的光與影像的大小同針孔距離的關系。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經》在兩千多年前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與照相光學所講的是完全吻合的。

8. 物理小孔成像

因為視網膜成像也是倒立的,大腦會自動糾正

9. 幫我解釋「小孔成像」的物理原理

小孔成像觀察日食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光線直線傳播的性質。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鉛筆,在一張硬紙片的中心部分扎一個小孔。孔的直徑約三毫米左右。設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後拉上窗簾,使室內的光線變暗。
點上一支蠟燭,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張白紙,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這樣,你就會在白紙上看到一個倒立的燭焰。我們稱它是蠟燭的像。前後移動白紙,瞧瞧燭焰的像有什麼變化。當白紙離小孔比較近的時候,像小而明亮;當白紙慢慢遠離小孔的時候,像慢慢變大,亮度變暗。
改變小孔的大小,我們再來觀察蠟燭的像有哪些變化。
你可以在硬紙片上,扎幾個大小不等、形狀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間相距幾厘米。這時候在白紙上,就出現了好幾個和小孔相對應的倒像。它們的大小都一樣,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夠小,它的形狀不論是方的、圓的、扁圓的,對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狀都沒有影響
【實驗方法】
1.放好蠟燭、小孔屏和毛玻璃屏。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和屏的高度,使蠟燭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蠟燭和小孔屏的距離不宜過大。調整後,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蠟燭火焰倒立的實像。
2.移動蠟燭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蠟燭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遠,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種: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層塑料膜,在罐底鑽一個小洞。將小洞向外對著發光物體,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熱點內容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
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 發布:2025-07-01 04:21:50 瀏覽:167
地理高二輔導 發布:2025-07-01 03:38:34 瀏覽:280
阿波羅在哪裡 發布:2025-07-01 03:16:36 瀏覽:868
高考前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2:52:57 瀏覽:591
如何封印 發布:2025-07-01 02:47:36 瀏覽:726
船長3連教學 發布:2025-07-01 02:27:57 瀏覽:2
小學班主任工作計劃表 發布:2025-07-01 01:22:31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