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評課
Ⅰ 高中化學說課評價標准
http://www.hpe.sh.cn/news_in.asp?ClassID=499
中學化學說課量化評價表
項 目 評價內容 等級分數 得 分
A B C
教材分析
20% 說明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8 6 4
說明教學目標、要求及成因 7 6 4
教學重、難點及其成因分析 5 4 3
教法分析
20% 闡述教法設計的理論依據和對激發興趣、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等方面的積極意義 8 6 4
說明化學實驗或現代教育手段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的作用和優勢 7 6 4
說明教學反饋、控制與調節的措施及設計思想 5 4 3
學法指導
15% 能恰當分析學生的基礎、能力、特點、和素質 8 6 4
說明指導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措施、方法及成因 7 6 4
過程分析
35% 說明課堂引入的方式及其優越性 5 4 3
重點說明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啟發思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等方面的作用 20 15 10
說明教學過程對體現新課程理念、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和意義 10 8 6
教師素養
10% 教態端莊自然,語言簡煉生動,普通話准確且具感染力;板書設計精煉、有條理,輔助教學操作熟煉 10 8 6
滿 分 100分 得 分
特色加分 教學設計有創新可加1-3分,但總分不得超過100分
評委評語
Ⅱ 高中化學課堂評價
高中化學課堂評價可以寫上,對於這一次的課堂我是非常的滿意的,首先就是我們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非常的完美,不單單可以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熱愛上了我們的化學。
其次就是這個老師的表達能力非常的強,他的思維方式也比較活躍,所以讓我們的學生願意跟他學習。
Ⅲ 化學聽課評語和建議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關注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也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要,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一、評價的收獲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與評價,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聽課狀態有所改觀,課堂管理比以往輕松很多,學習興趣,學習品質有所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能力,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等有全方位提升。
二、困惑
仍有少數學生對評價不屑一顧。
三、今後評價的設想與建議
1、突出探究、創新和能力的評價
培養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重點,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中突出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鼓勵創新的評價有利於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學生都是想學好的,進入九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都對化學充滿著好奇,並有一定要學好化學的強烈願望,當第一次考試之後,名次排在後面的學生總是不服氣,他們總要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這時學生並不厭學,反而會更加努力。但可悲的是,每一次考試後都會排名次(哪些學生過了重點線、普高線),某一個或幾個學生的名字被排在後面的次數難免會多一些,雖然可能是各種原因所致。但這樣反復出現,這些學生的自豪感便會逐漸下降,厭學情緒也慢慢形成,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學化學的「料」。其實,研究表明,95%以上「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過是由於他們經受了反復失敗的打擊而失去了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變差了,學習成績才變得差了起來。如何使「差生」轉變,一位教育家曾經說:「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於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而對「差生」的治本之策下在於此。人與人之間只有微小的差異,這就是心態的積極或消極;但就是這微小的差異,往往造成很大差異,那就是成功與失敗。
21世紀的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嘗試成功的喜悅,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進而燃起他們對前途的希望之火,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後的成功做好准備。根據建構理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知識的積累、閱力的增長,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漸完善的。因此,實際教學中可以選擇推遲作出判斷的方法。如每單元結束後提前一周告訴學生單元測驗的內容、方式,讓學生作好充分的准備,以使在考試中獲得成功。一次單元測驗後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理想時,告訴學生努力復習一周後,老師重新命一套題,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兩次考試取成績好的一次進行評價,這種推遲判斷法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對於「差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活力。
總之,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樹立全新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個體,就要將課改專家的課程理念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為,新課程標准就一定能在基礎教育中得到扎扎實實的落實。
Ⅳ 從哪幾方面進行評課
一、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班級學生、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三、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 .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四、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Ⅳ 如何從學生角度評課
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評課記錄整理)
如水
老師們:
早上好。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些劉老師的公開課《染色體變異》。因為昨天晚上臨時指定評課,所以沒有帶微機,沒法做課件。但是按照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如果單純的「聽」,24小時後的效率是5%,但是如果「看和聽」同時進行,效率可以提高到10%,所以希望大家拿出會議材料,找到劉老師的教學案例,我們一起看著案例來討論這節課。
如果我們看一堂課做了什麼,首先要看課下做了什麼?劉老師在課下讓學生根據市學案「基礎知識梳理」,復習了本節的基礎知識,通過批改了解到「學生只在少數幾個空的填寫中有問題,基礎知識的記憶比較好」。那麼在課上主要就處理相關的典型題目。所以這節課的第一個優點就是「課上與課下的復習內容相互呼應,互為補充」。
第二個優點是:教學環節完整,課堂結構合理,內容全面,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到位。3、考點的分析細致准確全面。4、講練結合,題目有針對性,訓練到位。每個知識點後面的對應訓練與考點的契合度高。5.前後知識聯系密切,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6、圖文結合學習染色體變異,直觀形象,易於學生理解。染色體組的題型總結科學有效。說到,第6點,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我打開劉老師的課件,找到染色體變異的圖片)我們看到這個圖片,我再說一遍第6優點,大家一起來感覺有圖片看著再聽,和我們剛才沒有看圖片,在理解和記憶上是否更加深刻。(重復「6.圖文結合學習染色體變異,直觀形象,易於學生理解。」然後停頓,等著大家的體驗)這些有優點說明劉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和挖掘准確深刻到位,對高考的認識細致明確,教學基本功很扎實。
昨天與劉老師交流的時候,我說「說到建議,我們換個方式進行。我問幾個問題,你根據我的問題和老師們交上來的建議,能不能自己重新再梳理一遍教學,自己提出改進措施。你在備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學生在這部分哪些是會的,哪些是不會的?怎麼知道他們會不會?如何檢測?針對每個具體考點,學生具體的誤區在哪裡?他們錯誤的思路與正確思路在哪個點上出現了分歧?舉個例子,老師們認為你的課堂容量有點偏大,這些知識點的所有內容學生都不會嗎?我們能不能提前對這些知識點檢測一下,怎麼檢測?你感覺哪個知識點處理的有點不順利,想想學生為什麼不順?然後我們一起來重新把教學過程修改一下。」劉老師很厲害,她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後,很快梳理了一下思路,重新修改了她的教學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她的修改以及修改的理由。(我在微機上打開劉老師的學案,針對具體內容,邊展示便說明)
1、在預習檢測(原先都是判斷題),針對課上的每個知識點增加一些題目。通過這些題目的提前批閱,可以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後調整教學內容。
2、由染色體變異「圖文結合」效果好的原理,我們可改變「先出高考題,後總結考點」的形式。在出示高考題的時候就在課件上,即時出現對應的具體考察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感受考點和高考形式的聯系。此外染色體組的判斷,學生對圖像題型好理解,但是對基因型判斷的比較疑惑,我們可以把圖形的題目標上基因,這樣基因型就和染色體圖形結合起來,學生就好理解了。(在畫圖上即時畫出效果圖,展示給老師們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學生會需要學習什麼,這個可以根據考試說明、課標教材來確定。然後判斷學生對這些知識會不會。不會的我們需要找他們思維的誤區,然後學習,最好我們還要再檢測他們是否會了。然後進入下了循環。
其中老師們的困難在2個地方:1如何判斷會不會。一些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判斷往往會使老師自己感覺很模糊,不敢確定「真的會了嗎?」,所以表現為「不放心」,總是要「全面的再重復」。要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個明確的檢測方法和標准。只有有了明確的檢測結果,老師才會對學生的會與不會有準確的判斷。用什麼方法來檢測,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提問、默寫。畫圖還是做題,根據不同的學生和內容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
第二個困難在了解學生具體知識點的誤區。應該來說,老師們對自己的學生很了解,但是我們的一些錯因分析讓學生不知所措,比如「識圖能力不強、不理解、不能靈活運用」等等,這些歸因使學生不知道如何具體改正。我們尋找誤區要具體到某些知識點,某些解題思路的具體環節,才能讓學生知道如何具體的、可操作的改變。我們要能用學生的思維方式來想問題,才能具體找到他們的思維誤區。下面我們現場做個試驗,大家體驗一下,對於某些問題,學生的學習困難的感覺。請大家用一分鍾的時間努力記住以下符號「asdf7ghjk」(打出符號,靜等一分鍾,然後刪除了符號)老師們先來回憶一個問題:我剛才說的劉老師的第一個優點是什麼?(我停頓了一下,有些老師開始翻筆記了)其實我不想讓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是想打斷一下大家的記憶思路。我用了半分鍾來大亂大家的記憶思路,現在請大家試著默寫剛才的那串符號。看看大家有多少能寫出來?(200多人,只有十個人左右舉手了)大家可以看出來,能寫出來的人寥寥無幾。為什麼?因為這串數字對大家來說是無意義的,記憶起來很困難。這下大家能理解「高一的學生為什麼總是記不住氨基酸的通式」嗎?和我們剛才的這個符號一樣,氨基酸的通式里也是8個字母和1個數字。一些老師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這么簡單的通式,學生一遍遍記不住呢?因為學生高一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羧基羥基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他們看來氨基酸的通式就是一連串的毫無意義的符號,記憶起來很困難。那麼怎麼幫助他們記憶呢?我們可以請教剛才舉手記住的老師,哪位老師能說一下你是怎麼記住這個符號的?(一個年輕的老師說「它是鍵盤上字母的順序」)這位老師使用的方法叫做「聯想記憶法」,當這些符號和生活中熟悉的東西聯系起來的時候,就有了意義,就能記住了。等到高二,學生們學了有機化學,你不用教,他們就會氨基酸的通式了。我們這些熟悉生物知識的老師和初學的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和感覺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只有能設身處地的體會學生的學習心理,才能真的找准他們思維的誤區,做到針對性的指導。
這些只是細節的例子,教學的問題很多,而且會在教學中不斷的產生。但是只要我們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的課堂不需要什麼模式,也可能是變化多端,但是不論怎麼變,都是適合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