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歷史
A. 永春老醋的歷史
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間即開始釀造老醋,其釀造技術獨特。選用優質糯米、高級紅曲、特等芝麻、白糖等為原料,是質地優良的調味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宋初期,當時永春民間的富有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視為居家「三寶」;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一傳幾代,歷經百年,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凡是能釀得好醋的都被稱為吉祥興旺的門第;如要向別人討老醋入葯,則需帶上一盅紅酒交換,以圖吉利,否則,主人會暗中在醋里放入幾粒食鹽殺死醋酸菌體,因此永春人把永春老醋看成是居家之寶、禮贈賓友的極品。
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民間作為商品的不多。
永春老醋,又名烏醋或福建紅粬醋,以優質糯米、高級紅粬等為原料,實行液態深層發酵,加以獨特生產配方陳釀多年而成;其中經歷糯米蒸煮、酒精發酵、醋酸發酵、培菌、陳釀等大小50多道工序,歷時800-1000天左右。
永春老醋不需外加食鹽和防腐劑,含有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以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發酵微生物,是與其他食醋的區別。
1955年,著名僑領尤揚祖先生回國定居,看到永春老醋獨具特色,但仍是各家自釀,未能形成規模。他立即投資創辦永春釀造廠,吸取古代制醋工藝之精華,集中技師之巧藝,並以科學的方法進行釀制,產品不但保持了古代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
B. 永春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永春,原稱桃源,以境內草木茂盛,四季如春而改名。
永春
古稱「桃源」,地處閩南金三角,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地靈人傑,風景秀麗,被南宋蔡襄譽之為:「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
永春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東關橋;登高望遠、雲疊霧嶂的百丈岩;山重水復、鳥啼泉鳴的烏髻岩;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廟、風景絢麗的仙洞山;被南宋理學家朱熹稱之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岩;譽為"避暑聖地"的雪山,乃至成為全國"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典型"的美嶺,都是人們留連忘返的地方。除了名勝古跡,山林生態景觀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遊項目。牛姆林,這一處匿藏於深山之中的綠色明珠,是閩南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泉州市一處重點生態旅遊區,境內奇花異樹,爭奇斗艷;群鳥歡唱,彩蝶飛舞;百獸雲集,曲徑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飛掛,真可謂"松濤竹舞花競開,蝶飛鳥歡春常在",成為人們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永春縣不僅名勝奇景眾多,而且旅遊商品琳琅滿目。東方佳果蘆柑,芳香撲鼻的烏龍茶,名聞遐邇的紙織畫,蜚聲世界的永春老醋,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威鎮四海的白鶴拳,被稱為東方古代音樂"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頗具鑒賞的珍品和技藝。
永春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外連機場、港口、鐵路,內向各鄉鎮、村、景點輻射的交通網路。遍布全縣的通訊網路,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目前,共有旅行社3家,旅遊飯店、賓館40多家,還有夜總會、歌舞廳數十家,保齡球館2家,形成了小商品一條街,風味小吃一條街等等,為旅遊者提供了完善的食、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
永春,正以絢麗多姿的形象,迎迓五湖四海的朋友!
永春由來 「四時多燠」(永春的氣候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故稱永春。 桃源由來 「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C. 歷史上,永春和詠春有什麼區別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內拳師方種的獨生女容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復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范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宗於白鶴拳,而方-匕娘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D. 歷史上,永春和詠春有什麼區別
並無區別,意思相同,都是指詠春。
詠春中國傳統武術,指詠春拳。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較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盡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
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
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報的「詠春拳」項目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7年6月8日,國家級「非遺」項目詠春拳正式進駐福建警察學院。
(4)永春歷史擴展閱讀:
起源傳說:
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小說的描述。
隨著時間的推移,說法就互有出入,故有關詠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說法一: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一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
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一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著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說法二:與清廷「火燒少林寺」有關。當時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復明」遭到圍剿。少林古剎也被官兵一把火燒成廢墟,只有5個絕頂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來,其中一個是五枚師太。
她在南少林鶴拳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術,並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嚴詠春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拳術,後稱「詠春拳」。
說法三:福建泉州嚴詠春觀蛇鶴相鬥有悟,融合永春一帶拳術和少林搏擊技法而自創。
說法四:五枚創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 。
E. 永春的歷史文化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以其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升桃林場為桃源縣,屬泉州。後晉天福三年(938年,閩通文三年),因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治所在上場堡(今桃場村),改桃源縣為永春縣。
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直至後周(951年—960年),永春均屬清源軍。宋屬福建路泉州。元代,屬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
截至2014年,永春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各級公共圖書館組織各類講座14次,書刊文獻外借11.23萬冊,總流通人數12.61萬人次;
各級文化館組織舉辦展覽11個,組織文藝活動28次、培訓班10期和公益性講座14次,共有9.23萬人次參加;博物館共舉辦1個基本陳列和6個展覽,共有3.45萬人次參觀,其中:未成年人參觀2.15萬人次。
(5)永春歷史擴展閱讀:
永春,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五代後周時期(951—960),就有永春商人到交趾經商。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台同胞達120多萬人,足跡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為永春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一鎮三僑領」的達埔鎮,先後有尤揚祖、李鐵民、顏子俊任全國僑聯副主席,僑領的風采,激勵眾多僑資、僑力回饋家鄉。
百十年來,故土文化感召僑親無私奉獻、回報桑梓,共為家鄉捐贈投資累達上億元,為家鄉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春縣
F. 永春的歷史作文300字
今天,陽光明媚,是一個好日子,也是我游的日子。我們顯得格外開心。
到開各自組織遊玩驚險、刺激的項目。那裡好玩的東西數不勝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高大的假山還有分布在周圍的大型游樂設施:「月亮車、」「過山車、」「激流勇進」「水上飄」……真是應有盡有,樣樣都是我們喜歡的。但是我們最喜歡的是激流勇進,剛到那一看,只一位叔叔坐在一輛小皮艇似的船上,從上坡的頂上沖了下來,飛濺起兩米多高的水花,將那位叔叔淋得透濕,但叔叔還是一臉興奮。於是我們去買了標准備上船。
我們扶著欄桿,沿著樓梯走去。遠看水流緩緩的,可近看真是水流湍急。我們上了船,這時我心裡才感到可怕。船開動了,它沿著水流向前漂去。船的四周各有一個導輪,有點像我們玩四驅車似的。突然船開始漸漸地上升了,我坐在船頭心裡七上八下的十分不安,心也隨著船的升高被拽得高高的。一下子,船好像失哈哈、、、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
是個充滿著希望的季節
是個充滿著誘惑的季節
是萬物孕育生命的季節
是充滿著智慧和挑戰的季節
春天是個播種耕耘的季節 春天是個開懷大笑的季節
春天是個綻當個性的季節
是個可以開開玩笑溜達風景暢所欲言的季節
哈哈 ,春天,因為有你,而更美麗,我的小妞,我的小可愛
有個小朋友問:春天是一個怎麼樣的季節?????????
現在的春天不再有冬天裡肆虐的風雪,不再讓無數個家庭有家難回;也不會有夏天猛烈的暴雨造成危害,不會再讓我們仰天長嘆!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是那麼的溫暖和清新;
春天是個戀愛的季節:你聽,,鳥兒們在高高的樹梢上盡情的對唱!清脆悅耳,情意綿綿啊!象是在和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真情又,象是在給心上人朗讀自己激情澎湃的浪漫詩篇,你看那滿園春色,百花齊放!花兒們在竊竊私語心花怒放.
春天是個播種耕耘的季節,你看農民伯伯還有阿姨們在田地一邊輕松的忙活著一邊說話歡笑.
春天是孩子們活潑撒嬌的時節!脫下了冬天厚重的衣服,邊走邊歡叫.一路很逍遙.
春天是充滿著誘惑的季節,春天也是個纏綿的季節!春天的雨,柔柔的,粘粘的,細細的,春天是孕育生命的最好時節.
春天是美麗的姑娘展示苗條身材和美麗笑容綻放個性的時節,春天是英俊的小夥子自信滿滿健步如飛的時節.
春天裡:春暖花開,春心盪漾,春風化雨,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風得意,,春風滿面.......
春天,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節!
親愛的朋友啊,抓住這美麗的春天吧!把握好每一天吧!展現你的聰明你的智慧和美好的創意.用我們的信心和毅力打造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春天!
春天,花一定會開!去了重心,一個勁地往下沖,我情不自禁地睜開眼。哇!真舒服,水花濺到我身上,我身上涼絲絲的感覺真好!這還不是刺激的時候。最刺激的是船開到最高處時船頭突然朝下,高速俯沖下去時候,整個心好像跳出來似的,沖到最下面的時候,船身與航道里的水撞擊,瞬間激起數十米多高的波浪,我們和船完全被浪花吞沒了,淋得每個人一身水,成了一群「落湯雞」,經過一番極度的刺激和恐懼過後,我們嘴裡還一個勁地大喊,船又開始上升了,這一次的坡更高更陡了,向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顫。我們被船托到最高頂峰。我做好了心理准備,船又一次瘋狂地下沖,我卻不那麼害怕了。船到了終點停了下來。我下了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接下去,我們玩了「月亮車」。每輛月亮車外表有著各自不同漂亮的顏色,它要靠我們腳踏的力量,沿著離地面三米高的軌道上行駛的。我和黃如將坐在了第二輛車上,我們倆人使勁地蹬著踏板向前進,前面柯鵬程和金暢的月亮車就被我們追上了,並讓我們撞地一顫一顫的,我們開心極了。
我想,我們充分享受遊玩的樂趣後,在回家的路上大家一定應該還在回味玩過的項目,心裡說有多高興就有多高興。啊!今天可玩得真刺激。
G. 簡寫永春的民間傳說。
你說的永春應該是詠春吧.
關於詠春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小說的描述。隨著時間的推移,說法就互有出入,故有關詠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
說法一: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一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一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著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說法二:與清廷「火燒少林寺」有關。當時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復明」遭到圍剿。少林古剎也被官兵一把火燒成廢墟,只有5個絕頂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來,其中一個是五枚師太。她在南少林鶴拳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術,並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嚴詠春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拳術,後稱「詠春拳」 。
說法三:福建泉州嚴詠春觀蛇鶴相鬥有悟,融合永春一帶拳術和少林搏擊技法而自創 。
說法四:五枚創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 。
說法五:詠春拳的創編與五枚師太或嚴詠春均無關系,更沒有什麼蛇鶴相爭,而詠春拳的前身應為詠春拳,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種斗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所創。他(或她)首先傳給汀昆戲班的武生張五(人稱「攤手五」,據說有「一隻攤手獨步武林」之譽),張五後來落難來粵,落腳於南海縣佛山鎮大基尾的「瓊花會館」,便將詠春拳傳於粵劇界諸弟子。後咸豐年間李文茂起義,諸弟子為避禍而將「詠春拳」的「詠」字改為「永」「泳」。紅船中人黃寶華、梁二娣、大花面錦等人學得此拳,又再傳給在佛山筷子路開中葯店兼行醫的梁贊,此後梁贊將詠春拳發揚光大 。
說法六: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於粵劇紅船中當伙夫。後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尤精
H. 永春是屬於哪個朝代
永春,古稱「桃源」,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位於東經117°41』-118°31』,北緯25°13』-25°33』之間,東與仙游縣相連,西和漳平市交界,南同南安市、安溪縣接壤,北和大田縣、德化縣毗鄰。全縣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公里,南北寬37.2公里。總人口54萬人。現設18個鎮、4個鄉、9個國營農林茶果場。
永春縣是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是「國家衛生縣城」、「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福建省烏龍茶生產出口基地縣、全國最大的陶瓷燈飾生產縣、全國最大的神香生產出口基地和全國重點地方產煤縣。
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脈——戴雲山脈自德化南伸本縣,綿延全境。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蓬壺馬跳為界,大致可分為兩部份。西北群山疊嶂,幽壑高岩,泉清樹綠;東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間,猶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經數游永春,不禁贊道「千潯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
永春民風淳樸,勞動力充足,素質良好。全縣勞動力20.6萬人,占總人口的39.2%。每十萬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者達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縣有普通師范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學校各1所、職業中學4所、普通中學36所。1995年開始全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永春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島。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台同胞達103萬人,足跡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為永春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簡稱「世永聯」),不僅對加強海外鄉親的橫向聯系,敦睦鄉誼,合作交流,而且對我們開展海外僑務工作,加快永春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來,永春發揮僑鄉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項目規模日趨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永春出現的名人有:盧琦、郭忠福、林阿綿、陳英、弘一法師、餘光中、留從效、顏域、留正、周自超、陳晉接、庄際昌、林一心陳秀東、趙學敏、白粬、梁靈光、林連通、林國雄、許寒冰、蘇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