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舊聞歷史

舊聞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6 18:58:35

『壹』 北京歷史的變遷

北京歷史的變遷
北京是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城: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縣、幽都府: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長安: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又稱燕京: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府: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
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
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貳』 講解中國歷史朝代的書(一定要詳細的)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這個不錯)
中國人史綱:從神話時代不可信史到晚清的歷史均在其列,文筆老辣、錙銖畢現,對春秋戰國以及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大混亂史亦有精準的記載。令與中國史事的同時,簡單的羅列全球同時期文明歷程,實乃不可多得的歷史書籍。但個人認為作者的觀點受時代影響性較大,可批判式吸收。

以前看新華書店有2本厚書《開國皇帝》、《治國皇帝》

『叄』 如何查找歷史新聞

http://f1.sina.com.cn/

新浪的,網頁中間左邊有個「舊聞查詢」,輸入時間就能找到
刷新一下,網頁中間就能出現當日的新聞~

『肆』 歷史舊聞網站有哪些

鳳凰網有歷史舊聞模塊做的還可以,可以看下

『伍』 看舊聞牢記歷史,讀新刊珍惜當下.這兩句話能用嗎

為何不能用呢,只是這句話里的「舊聞」「新刊」兩個詞是不是用的准確,需要自己來把握。
不妨改為:「憶過去更需牢記歷史,讀新篇自當珍惜當下」,個人的一點建議,僅供參考。

『陸』 百度知道的創建有哪些舊聞趣事最好能說說他的發展歷程。

知道歷程

財富值截圖

2005年11月:新一代搜索產品「網路知道」正式發布

2005年12月:網路知道成功解決第100萬個問題

2006年3月:網路知道網友專家上線啦!

2006年3月:網路知道招募知識掌門人啦!

2006年8月:網路知道公社成立了!

2006年8月:網路知道小桔燈活動正式成立!

2006年9月:網路知道wap版上線啦

2007年3月:網路知道榮獲2006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2007年6月:網路知道成為全球最大互動問答社區!

2007年9月:網路知道可自由定製所關注的分類!

2008年1月:分類名人、分類達人推出啦!

2008年1月:知識掌門人閃亮登場!

2008年4月:知道及時提示功能上線!

2008年5月:知您所長,為您推薦,網路知道為您推薦功能上線。

2008年6月:知道聯手網路hi增加貼心提示功能!

2008年9月:知道首頁關注領域升級

2008年10月:知道增加氣泡提示功能啦!

2009年1月:知道可上傳圖片啦!

2009年3月:推出搜索框提示,更懂你的需求。

2009年4月:不登陸也能回答問題啦!

2009年8月:「明星想知道」第一期華麗登場!

2009年8月:知道新增插入地圖功能,回答更加直觀。

2009年10月:增加「向TA提問」功能 想問誰就問誰!

2009年11月:網路文庫應需而生 滿足您的資源需求

2009年12月:迷你網頁hi集消息提示、聊天於一身

2010年3月:知道財富商城上線啦!

2010年11月:新增知道頭銜歐洲復古系列

2011年2月:知道追問功能上線!

『柒』 中國有哪些關於歷史的報刊

歷史舊聞,應該是,我很久沒買過了。不知記得對不對。其實,去報亭問,更快一些。

『捌』 北京的歷史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熱點內容
寧波教育考試中心 發布:2025-06-28 23:09:28 瀏覽:87
朗誦教學教案 發布:2025-06-28 20:42:26 瀏覽:594
老師同居 發布:2025-06-28 19:20:26 瀏覽:701
煮海螺多久 發布:2025-06-28 17:46:57 瀏覽:554
師德師風建設自查自糾工作總結 發布:2025-06-28 17:28:01 瀏覽:653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測試題 發布:2025-06-28 14:51:29 瀏覽:842
掛面掛多久 發布:2025-06-28 14:30:40 瀏覽:417
湖川中學 發布:2025-06-28 14:08:24 瀏覽:556
韌帶撕裂多久能好 發布:2025-06-28 12:42:11 瀏覽:176
教師資格證一年可以考幾次 發布:2025-06-28 12:11:23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