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歷史
1. 巴拉圭的歷史沿革
原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地。
16世紀以前,圭庫魯人活動在西巴拉圭,以漁獵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東巴拉圭,從事農業生產。
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與皮科馬約河匯合處建立第一個殖民點亞松森。此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6世紀末劃歸秘魯總督管轄。
1776年並入拉普拉塔總督區。
1811年5月14日宣布獨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國。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老洛佩斯去世了,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
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軍事強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內陸小國巴拉圭,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爭,是南美洲最大的戰爭。有的歷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作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特點是,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葯、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里。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 8個月做攻擊的准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面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迴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維亞為爭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資源而爆發戰爭,巴拉圭獲勝,佔領爭議地區約3/4的土地。
2. 巴拉圭的簡單介紹
樓主說的是球隊吧。巴拉圭足協成立於1906年,1921年加入國際足聯。
至2002年,巴拉圭足球隊65次打入世界盃決賽圈。
巴拉圭隊的足球特色是以防守見長,進攻以短傳為主。
巴拉圭隊歷史上的名將有:
奇拉韋特。
傳統隊服:
白底紅條紋上衣,
藍色短褲,
藍色球襪。
擅長打防守,是出了名的「鐵桶陣」。隊中現役比較有名的前鋒有聖·克魯斯
希望樓主滿意
3. 巴拉圭歷史上進過幾次世界盃八強
早在1930年,巴拉圭隊就參加了首屆世界盃賽,他們1比0擊敗了遠道而來的比利時隊,贏得本隊在世界盃上的首場勝利,不過由於之前0比3不敵美國隊,巴拉圭最終未能出線。隨後,巴拉圭隊先後參加了1950年和1958年世界盃,不過均未能小組出線。
此後,巴拉圭隊與世界盃絕緣28年,直到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賽他們才重新獲得參賽權。那屆杯賽中巴拉圭表現不錯,他們在小組賽中1比0擊敗伊拉克,1比1逼平了東道主墨西哥,2比2戰平後來獲得第四名的比利時,小組出線。1/8決賽中,巴拉圭0比3不敵實力強大的英格蘭隊。
12年後,巴拉圭隊出現在法國世界盃上。他們在小組賽中1勝2平出線,1/8決賽中巴拉圭隊在90分鍾內0比0逼平了東道主法國隊,不過在加時賽上,法國後衛布蘭科的金球終結了巴拉圭人爆冷的夢想。2002年,巴拉圭隊再次從小組賽中突圍,不過他們在1/8決賽中0比1不敵後來獲得亞軍的德國隊。
2006年世界盃上,巴拉圭小組賽一場未勝,沒能出線。
4. 巴拉圭的歷史
第一批西班牙人於16世紀初到達此領土,這是建立全球西班牙帝國的殖民探險的一部分。他們主要是年輕男子,因為幾乎沒有歐洲婦女參加這些探險。他們與土著婦女結婚,導致大量混血(混血兒)和克里奧爾人。他們的孩子講土著母親的語言,但是在西班牙天主教文化中長大。
從1865年到1870年的阿根廷和烏拉圭發生戰爭。巴拉圭戰爭以巴拉圭的大規模人口流失以及割讓大片領土給阿根廷和巴西的而告終。戰後國家逐漸形成了兩黨制(科羅拉多州對自由黨)的政治體系,該體系最終完全由科羅拉多黨支配,直到最近才轉變為多黨制。
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維亞為爭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資源而發生查科戰爭,從1932年到1935年,戰爭中大約有30,000巴拉圭人和65,000玻利維亞人傷亡。巴拉圭獲勝,佔領爭議地區約3/4的土地。
1954年5月4日,軍人斯特羅斯納夥同紅黨右翼發動政變上台,實行軍事獨裁長達35年。1989年2月2日,巴第一軍區司令羅德里格斯發動政變,推翻斯特羅斯納獨裁政權,並於同年5月舉行了第一次民主選舉,羅本人當選總統。1993年,總統選舉中,紅黨候選人瓦斯莫西獲勝,成為1954年後第一屆民選文人政府。
盡管巴拉圭幾乎沒有種族沖突來阻礙社會和經濟發展,但由於就業不足而造成的社會沖突以及社會之間的巨大經濟不平等。富人和窮人,其中大多數是農村居民。
5. 巴拉圭vs日本歷史交戰戰績
巴拉圭和日本有過6次交鋒,巴拉圭以2勝3平1負的戰績稍稍領先,但巴拉圭在近10年來的4場比賽里從未贏過日本隊。盡管歷史戰績不容樂觀,但球員們卻是自信十足,他們認為成功避開荷蘭已經預示著巴拉圭將輕松進入8強。
個人看法:( 平 )
加時賽 巴拉圭勝
6. 巴拉圭的這段歷史,誰有
19世紀初,世界戰爭話題的焦點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義大利為國家統一打的局部戰爭,然而就在同時,拉丁美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卻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從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軍事強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內陸小國巴拉圭,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爭,一場迄今為止整個美洲最大的戰爭,一場可能是人類歷史中最慘烈的戰爭。
有的歷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作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特點是,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葯、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
巴拉圭曾經很強大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去世了,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
在他父親老洛佩斯的苦心經營下,曾經貧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請來英國和奧地利的工程師幫助修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延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1850年國家大劇院也落成了,一個歐洲化的巴拉圭以強國的面目出現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時,巴拉圭已經成為惟一沒有外債的拉丁美洲國家。
19世紀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興起的獨立運動,迫使西班牙放棄了對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殖民統治。巴拉圭這個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獨立。
但西班牙人走後留下了無數的領土爭端的尾巴。隨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漸鞏固,他們也開始把眼光投向鄰國巴拉圭和烏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們的一個眼中釘。巴西皇室和阿根廷總統都將洛佩斯妖魔化,說他有領土野心,對烏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捲入戰爭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烏拉圭國內發生政變,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烏拉圭政府被顛覆。接著,巴西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並與阿根廷聯盟。洛佩斯判斷巴西很快也將對巴拉圭炮製烏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統治,於是決定先發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邊,並且和巴拉圭軍隊發生摩擦。6個月後,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戰。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洛佩斯沒想到這場由烏拉圭政變引起的戰爭會演變成一場美洲大陸最大的武裝沖突,他准備不足,以為可以速勝。那時候巴拉圭只有8000多正規軍,面對數倍於己的三國同盟,一場戰爭怎麼可能速勝?他本希望趁烏拉圭內戰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際,自己像拿破崙那樣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征歐洲。
洛佩斯首先向北進擊,殺入巴西的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省,這個省的面積比英、法、德三國的面積還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萬,防禦虛弱。洛佩斯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由於地勢險要,巴西援軍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接近這一地區。
但是,漸漸地烏拉圭內戰的格局變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開始占上風。為解烏拉圭之危,洛佩斯決定殺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後方去。他設計了兩條戰線,一條是沿著巴拉那(na)河進入阿根廷有爭議的地區科連特斯(corientes),把阿根廷海軍打個措手不及;另一條是沿著巴拉圭河殺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區,擾亂巴西人的陣腳。
只是,這兩個計劃只有一個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洛佩斯原來估計這兩路進攻的都是兩個國家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這一路出師不利,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大戰中失利,戰爭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終。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洛佩斯不得不將戰爭由進攻轉為防禦。
10月,洛佩斯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1866年三國同盟的軍隊開始沿著巴拉那河進犯巴拉圭,這次,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的木質軍艦。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里,這場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以巴拉圭方面幾乎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憑借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龍蒂(tuyuti)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聯軍,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成為南美及美洲大陸上最慘烈的戰斗。歷史學家稱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用盡最大的想像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極限。
直到現在,巴拉圭還流傳著不少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一個個小分隊堅持到最後一個人,在被敵人俘虜之前,受傷的傷員連皮帶肉撕下自己的綳帶,寧死也不願意被俘。庫魯帕提(curupaity)要塞讓阿根廷軍隊損失了1/3,用了10個月的工夫也沒有打下來。沖鋒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擔任阿根廷軍隊總司令的米雷特顏面掃地。就在這時,天花開始肆虐,接著霍亂也開始流行,光是這兩種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擊了士氣。
要塞失守
巴西剛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的時候,只動用了1.6萬人,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隨著巴西軍隊的失利,當時的歐洲觀察員對聯軍動作的緩慢非常不滿。這些歐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於所有物資都要從幾百英里以外沿著巴拉那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運到戰場,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他們卻只管指責指揮官是懦夫,同時,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現了換帥的呼聲。還有一些人認為巴西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僱用了一大批素質低下的、沒有土地的黑奴,他們強烈呼籲巴西政府招募志願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徵召了一支14萬人的軍隊,同時巴西政府也用還以自由身作為獎賞,激勵黑人奴隸作戰。巴西的工商業則加班加點,生產大批的武器和軍火。
在聯軍苦撐的時候,巴拉圭方面撐不住了。因為,不論是食品還是武器,運輸線都被聯軍封鎖。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里。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8個月做攻擊的准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面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迴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損失慘重
要塞失守之後,洛佩斯開始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南部的丘陵地帶構築第二防線,但是加西亞巧妙地通過巴拉圭河上的一處無人區,將部隊帶到巴拉圭人的後方。
1868年12月經過一系列極端慘烈的廝殺,聯軍終於攻陷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加西亞急忙建立一個傀儡政府,接著宣布戰爭終於結束,他隨即告老還鄉。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領著他的1.3萬人繼續打游擊,他仍然鬥志旺盛,他的游擊戰經常在亞松森城外把巴西軍隊的陣地攪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的兵力越來越成問題,連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須跟成年人一起作戰。
巴西人開始了14個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東北部山區。在這里他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他懷疑很多人在出賣他,開始處決他最親密的追隨者。1870年他被包圍,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也處決掉。兩天以後他被巴西兵俘獲。士兵們用大刀將他砍死,亂葬在叢林中,那天是3月1日。盡管洛佩斯以慘敗告終,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勝多的勇氣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連古巴總統卡斯特羅也很崇拜他。
巴拉圭戰爭導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長期佔領,此外還吞並了5.5萬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有資料顯示,經過這場毀滅性的打擊,巴拉圭的人口由133萬減少到22萬,其中男子不到3萬;同時巴拉圭還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0萬人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另外的一些研究顯示,洛佩斯瘋狂的領導作風,也導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從城市向山區轉移的過程中。
7. 巴拉圭和西班牙的歷史交鋒
根據國際足聯官方網站的統計,在國際A級賽事中,西班牙和巴拉圭在歷史上一共只有3次交鋒記錄,西班牙1勝2平稍稍占據上風。其中世界盃的歷史上,兩隊曾有兩次狹路相逢。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小組賽,西班牙和巴拉圭戰成0比0平,在那屆杯賽中,西班牙小組未能出線。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西班牙和巴拉圭再度分在了同一小組,結果西班牙在0比1落後的情況下連入三球,3比1逆轉擊敗了巴拉圭。除此之外,兩隊在2001年的10月16日還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結果以0比0握手言和。
8. 烏拉圭與巴拉圭在歷史上是否是同一個國家
1、兩國不是同一個國家。
2、1864-1870因為英國幕後操縱,巴西、烏拉圭、阿根廷對巴拉圭發動侵略戰爭「三國聯盟戰爭」,這是南美洲版的鴉片戰爭,瓜分了巴拉圭大部分的領土和人口。如果追溯到古印加時代,它們倒是有可能是同一個國家,但是這點並沒有明確的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佐證。
3、歷史背景:在15世紀末歐洲人踏足美洲之前,美洲其實與非洲一樣,社會體系是以部落活動為主要特徵的,印加國的文明發展水平最高,但是也不曾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體制,因此整個美洲是沒有所謂的國界的,只有部落活動范圍或勢力范圍之說。巴拉圭地區最大的兩個部族是西部的圭庫魯人和東部的瓜拉尼人,西班牙人開始殖民之後,首先驅殺了圭庫魯人,並且設立總督執掌巴拉圭地區,這第一個據點就是目前巴拉圭的首都亞松森。
巴拉圭於1811年西班牙獨立。巴拉圭在印第安古瓜拉尼語中的意思是「有一條大河的地方」,領土位於南美洲中部安低斯山脈、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三者之間。到1850年,巴拉圭成為了南美最富裕和先進的國家,人均GDP遙遙領先於其他南美國家,國家GDP僅次於人口和領土大它10倍的巴西,有點像今天日本在亞洲的地位。
1860年代,巴拉圭與烏拉圭摩擦升級,到1865年5月英國駐阿根廷大使桑頓牽頭,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結成同盟,簽訂了秘密條約,規定了巴拉圭的佔領劃分,北部歸巴西,東部和西部歸阿根廷。這場戰爭並不是一邊倒的,事實上,一開始是巴拉圭占上風,巴拉圭當時全國正規軍只有8000人,外加2萬的預備役,面對兵力10倍與自己的三國聯軍,曾經佔領了巴西最大的州郡,差不多有2個四川那麼大的面積,並堅守2年,還幾乎滅掉烏拉圭。
最後由於寡不敵眾,英法的撐腰,和本國內爆發天花疫情,巴拉圭失敗。約14萬平方公里國土被巴西和阿根廷刮分,人口也從戰前的52萬減少到20萬。
馬塔格雷索省8萬多平方英里被劃到了巴西馬塔格雷索州,阿根廷的邊境一直擴張到巴拉圭河畔,首都阿松森變成了邊境城市。巴拉圭的版圖剛獨立的時候是四四方方的,之後就變成了現在的豬腰形。
9. 為什麼巴拉圭和烏拉圭都叫「拉圭」,請問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有什麼聯系、淵源么
這兩國的國名來源於土著印第安語對兩條河流的稱呼,「圭」的意思是「河」,烏拉圭、巴拉圭就是「烏拉河」、「巴拉河」。兩地之間唯一的關系是獨立之前同屬於西班牙拉普拉塔殖民總督區。
10. 巴拉圭隊出現過哪些歷史名將
巴拉圭隊出現過的名將有:奇拉維特(全名何塞·路易斯·奇拉維特)、聖克魯斯(全名羅克·聖克魯斯)、岡波斯(全名佐治·路爾斯·岡波斯·維拉路爾斯)。
何塞·路易斯·奇拉維特:1965年7月27日出生,巴拉圭人,世界知名的足球守門員,現已退役。是巴拉圭足球的象徵,隊內最有號召力的人物。憑借敏捷的身手和過硬的技術,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有著出色的發揮。更為令人稱道的是,他還包辦了球隊直接任意球和點球的主罰任務,並且常有精彩的破門表演。他代表薩斯費爾德隊獲得了1993年、1995年和1996年阿根廷聯賽冠軍;1994年解放者杯冠軍和同年的豐田杯。1995年和1997年還榮譽"世界最佳門將"稱號。他是巴拉圭的民族英雄。參加過1998年以及2002年世界盃。
羅克·聖克魯斯:1981年8月16日出生,是一名巴拉圭足球運動員,出生於巴拉圭首都亞松森。代表巴拉圭隊出場92次,進25球。
佐治·路爾斯·岡波斯·維拉路爾斯:1970年8月11日生於巴拉圭,身高175厘米,體重66公斤,左前衛,是巴拉圭職業足球運動員。1995年披上了巴拉圭國家隊戰袍。1997年他和同胞卡西亞諾、西班牙業余球員安德雷斯組成了著名的「三個火槍手」,一度橫掃中國足壇,他也憑借著那一年的優秀表現當上了中國足球先生,並入選了巴拉圭參加1998法國世界盃的國家隊,成為當時甲A聯賽中參加世界盃的第一人。2002世界盃,對斯洛維尼亞在落後情況下,他又攻入1球和曾效力上海中遠的奎瓦斯協力把巴拉圭送進16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