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識
Ⅰ 物理性常識
好多選b的啊
Ⅱ 物理基本知識
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的一個永恆主題是尋找各種序(orders)、對稱性(symmetry)和對稱破缺(symmetry-breaking)10、守恆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變性.
詞目:物理 拼音:wù lǐ 基本解釋: 1、 [innate laws of things]∶事物的內在規律或道理,原理以及人情物理 2、 [physics]∶物理學 詳細解釋: 1、事理。《鶡冠子·王鈇》:「 龐子 曰:『願聞其人情物理。』」《宋書·晉熙王劉昶傳》:「 晉熙 太妃 謝氏 ,沉刻無親,物理罕見。」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不幸所委之人,於人情物理,多不通曉,不足以仰副聖志。」 清 戴名世 《兔兒山記》:「嗚呼!此山在禁中,異時雖公卿莫能至,而今則遊人覊客皆得以游覽徘徊而無所忌,蓋物理之循環往復有固然者。」 李廣田 《論文學教育》:「詩以表現人情物理為主。」 2、事物的道理、規律。《周書·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宋 張耒 《明道雜志》:「升不受斗,不覆即毀,物理之不可移者。」 清 何琇 《樵香小記·馬牛其風》:「或曰牛走順風,馬走逆風,核諸物理,無此事。」 3、景物與情理。 唐 高仲武 《中興間氣集·張南史》:「 張君 奕碁者,中歲感激……稍入詩境。如:『已被秋風教憶鱠,更聞寒雨勸飛觴。』可謂物理俱美,情致兼深。」
物理(Physics)拼音:wù lǐ.英文:physics全稱物理學。 「物理」一詞的最先出自希臘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時歐洲人稱呼物理學作「自然哲學」。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即是研究大自然現象及規律的學問。漢語、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網路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 在物理學的領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組成要素: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及它們的相互作用;藉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與法則來完整了解這個系統。物理在經典時代是由與它極相像的自然哲學的研究所組成的,直到十九世紀物理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實證科學。 物理學與其他許多自然科學息息相關,如數學、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特別是數學、化學、地理學。化學與某些物理學領域的關系深遠,如量子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而數學是物理的基本工具,地理的地質學要用到物理的力學,氣象學和熱學有關。 「物理」二字出現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我國的物理學知識,在早期文獻中記載於《天工開物》等書中。 日本學者指出:「特別值得大書一筆的是,近世中國的漢譯著述成為日本翻譯西洋科學譯字的依據.」日本早期物理學史研究者桑木或雄說:「在我國最初把Physics稱為窮理學.明崇禎年間一本名叫《物理小識》的書,闡述的內容包括天文、氣象、醫葯等方面。早在宋代,同樣內容包含在『物類志』和『物類感應』等著述中,這些都是中國物理著作的淵源。」 明代呂坤(1536—1618)著有《呻吟語》,其中卷六第二部分名為「物理」,大體是有關物性學的,並用以引申一些關於人文及世界的觀點.宋代朱熹(1130—1200)等人常用「物之至理」或「物理」一詞.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引用唐代杜甫《曲江二首》中的詩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來說明物理一詞在盛唐即已出現。其實在中科院哲學研究所和北大哲學系編著的《中國哲學史資料簡編》(中華書局)「兩漢—隋唐」部分中就記載了三國時吳人楊泉曾著書《物理論》,是研究和評論當時有關天文、地理、工藝、農業及醫學知識的著作.更久遠的,在約公元前二世紀成書的《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引鐵,葵之向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論,不足以定是非」之論述。中國古代的「物理」,應是泛指一切事物的道理。
編輯本段物理學分支
閃電
● 經典力學及理論力學(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的規律 ● 電磁學及電動力學(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 相對論和時空物理(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相關的動力學規律以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 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聲學、電磁學、光學、無線電物理學、熱學、量子場論、低溫物理學、半導體物理學、磁學、液晶、醫學物理學、非線性物理學、計算物理學等等。 通常還將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統稱為四大力學。
編輯本段物理學發展史
從古時候起,人們就嘗試著理解這個世界:為什麼物體會往地上掉,為什麼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性質等等。宇宙的性質 彩虹
同樣是一個謎,譬如地球、太陽以及月亮這些星體究竟是遵循著什麼規律在運動,並且是什麼力量決定著這些規律。人們提出了各種理論試圖解釋這個世界,然而其中的大多數都是錯誤的。這些早期的理論在今天看來更像是一些哲學理論,它們不像今天的理論通常需要被有系統的實驗證明。像托勒密(Ptolemy)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理論,其中有些與我們日常所觀察到的事實是相悖的。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印度的一些哲學家和天文學家在原子論和天文學方面所給出的許多描述是正確的,再舉例如希臘的思想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力學方面導出了許多正確的結論,像我們熟知的阿基米德定律。 在十七世紀末期,由於人們樂意對原先持有的真理提出疑問並尋求新的答案,最後導致了重大的科學進展,這個時期現在被稱為科學革命。科學革命的前兆可回溯到在印度及波斯所做出的重要發展,包括:印度數學暨天文學家Aryabhata以日心的太陽系引力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行星軌道之橢圓的模型、哲學家Hin及Jaina發展的原子理論基本概念、由印度佛教學者Dignāga及Dharmakirti所發展之光即為能量粒子之 熱氣球
理論、由穆斯林科學家Ibn al-Haitham(Alhazen)所發展的光學理論、由波斯的天文學家Muhammad al-Fazari所發明的星象盤,以及波斯科學家Nasir al-Din Tusi所指出托勒密體系之重大缺陷。
物理學發展的三個時期
物理學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縱觀物理學的發展史,根據它不同階段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物理學萌芽時期、經典物理學時期和現代物理學時期三個發展階段。 (一)物理學萌芽時期 在古代,由於生產水平的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觀察,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直覺的、思辨性猜測,來把握自然現象的一般性質,因而自然科學的知識基本上是屬於現象的描述、經驗的總結和思辨的猜測。那時,物理學知識是包括在統一的自然哲學之中的。 在這個時期,首先得到較大發展的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力學,如靜力學中的簡單機械、杠桿原理、浮力定律等。在《墨經》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奮也」)的記述;光學方面,積累了關於光的直進、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鏡等的知識。《墨經》上關於光學知識的記載就有八條。在古希臘的歐幾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定律的論述,並且對光的折射現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電磁學方面,發現了摩擦起電、磁石吸鐵等現象,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指南針。聲學方面,由於音樂的發展和樂器的創造,積累了不少樂律、共鳴方面的知識。物質結構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論、元氣論、陰陽五行說、以太等假設。 在這個時期,觀察和思辨雖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現了一些類似於用實驗來研究物理現象的方法。例如,我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聲共振實驗和利用天然磁石進行人工磁化的實驗,以及趙友欽在《革象新書》中的大型光學實驗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總之,從遠古直到中世紀(歐洲通常把五世紀到十五世紀叫做中世紀)末,由於生產的發展,雖然積累了不少物理知識,也為實驗科學的產生准備了一些條件並做了一些實驗,但是這些都還稱不上系統的自然科學研究。在這個時期,物理學尚處在萌芽階段。 (二)經典物理學時期 十五世紀末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促進了生產和技術的大發展;席捲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發起人們的探索精神。近代自然科學就在這種物質的和思想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系統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演繹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十七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整個十八世紀,物理學處在消化、積累、准備的漸進階段。新的科學思想、方法和理論,得到了傳播、完善和擴展。牛頓力學完成了解析化工作,建立了分析力學;光學、熱學和靜電學也完成了奠基性工作,成為物理學的幾門基礎學科。人們以力學的模型去認識各種物理現象,使機械論的自然觀成為十八世紀物理學的統治思想。到了十九世紀,物理學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展,各個自然領域之間的聯系和轉化被普遍發現,新數學方法被廣泛引進物理學,相繼建立了波動光學、熱力學和分子運動論、經典電磁場理論等完整的、解析式的理論體系,使經典物理學臻於完善。由物理學的巨大成就所深刻揭示的自然界的統一性,為辨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三)現代物理學時期 十九世紀末葉物理學上一系列重大發現,使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機,從而引起了現代物理學革命。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精密、大型儀器的創制以及物理學思想的變革,這一時期的物理學理論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況。研究對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觀到微觀,深入到廣垠的宇宙深處和物質結構的內部,對宏觀世界的結構、運動規律和微觀物質的運動規律的認識,產生了重大的變革。相對論的量子力學的建立,克服了經典物理學的危機,完成了從經典物理學到現代物理學的轉變,使物理學的理論基礎發生了質的飛躍,改變了人們的物理世界圖景。1927年以後,量子場論、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和現代宇宙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物理學向其它學科領域的推進,產生了一系列物理學的新部門和邊緣學科,並為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對物質、運動、空間、時間、因果律乃至生命現象的認識的重大變化,對物理學理論的性質的認識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物理學在揭開微觀和宏觀深處的奧秘方面,正醞釀著新的重大突破。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成果應用於實踐,出現了象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激光、宇航等許多新技術科學。這些新興技術正有力地推動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促進生產的發展。而隨著生產和新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有力地促進物理學的發展。這就是物理學的發展與生產發展的辨證關系。
物理學理論的結構
物理學的發展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現在已基本建立l物理學理論的結構 物理學理論的結構由常數G,c和h控制 第一級:牛頓力學(G,h,1/c=0) 第二級:牛頓的引力理論(h,1/c=0,G不為0)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不包括引力(h,G=0,1/c不為0) 量子力學(G,1/c=0,h不為0) 第三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h=0,G,1/c不為0) 相對論的量子力學(G=0,h,1/c不為0) 牛頓量子引力(1/c=0,h,G不為0) 引力子 時間子 時間子的虛函數 終極:相對論量子引力理論(1/c,h,G全不為0)
對於物理學理論和實驗來說,物理量的定義和測量的假設選擇,理論的數學展開,理論與實驗的比較是與實驗定律一致,是物理學理論的唯一目標。 人們能通過這樣的結合解決問題,就是預言指導科學實踐這不是大唯物主義思想,其實是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
編輯本段物理學的思想理論
物理與形而上學的關系 在不斷反思形而上學而產生的非經驗主義的客觀原理的基礎上,物理學理論可以用它自身的科學術語來判斷。而不包依賴於它們可能從屬於哲學學派的主張。在著手描述的物理性質中選擇簡單的性質,其它性質則是群聚的想像和組合。通過恰當的測量方法和數學技巧從而進一步認知事物的本來性質。實驗選擇後的數量存在某種對應關系。一種關系可以有多數實驗與其對應,但一個實驗不能對應多種關系。也就是說,一個規律可以體現在多個實驗中,但多個實驗不一定只反映一個規律。 對於物理學來說理論預言與現實是否一致是判定真理的唯一標准。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在小學中物理學是以《自然》或《科學》的形式出現在小學生的課本中的,裡面的知識只涉及一些最基礎的物理學常識; 在初中物理是在初二年級開設的,裡面就有了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及其簡單計算,還有一些基本的物理現象及其理解,算是物理學的一些基礎知識; 在高中物理就比較系統了,分為力、熱、電、光、原五個部分,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物理學的各部分的知識,更加重視定性定量地理解一些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 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在真正分門另類地對物理進行細化的研究和學習,上面所說的五部分,每一部分都能算是一個研究方向,而每一部分還可以再細分。
國內物理學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石油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河北]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燕山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 [遼寧] 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沈陽工業大學 [吉林] 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 [上海]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 [江蘇]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浙江] 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電子工業學院 [安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 [福建]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 [江西]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師范大學 [山東] 山東大學、聊城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煙台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河南]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三峽大學、長江大學 [湖南]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廣東]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 [重慶]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四川]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學院、 四川理工學院 [貴州] 貴州民族學院 遵義師范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理工大學 [西安] 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我國的中學物理教育
我國物理教育從初中第二年開始,高中成為理科之一,除兩本必修教材外,還有五本選修教材。
選修3-1電磁學 選修3-2電磁感應 選修3-3熱力學 選修3-4振動、光、波 選修3-5動量、碰撞和原子物理 最好看看《大科技》等科學雜志
編輯本段物理符號
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時間 ) 重力G(N) G=mg (m:質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質量/V:體積 (m:質量;V:體積) 比熱容J (物質的一種基本屬性) 浮力F浮(N) F浮=G物—G液 (G液: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 動滑輪 F= (G物+G輪)S=2 h (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 ) 滑輪組 F= (G物+G輪)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 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 W/t (W:功 t:時間 ) 壓強p(Pa) P= F/S(F:壓力S:受力面積 )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 串聯電路: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等於電源電壓) 電阻R(Ω) 1/R=1/R1+1/R2+…… 歐姆定律 I=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焦耳定律Q=I^2;×Rt(適用於所有電路)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²R=U²/R(U:電壓 I:電流 R:電阻
擴展閱讀:
1
Yue力學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yueyue39org
2
《新量子世界》
3
http://news.sina.com.cn/w/2007-10-09/195814048387.shtml
4
http://news.tom.com/2007-10-09/0023/41802246.html
5
http://www.elecfans.com/
6
網路物理學家詞條:http://ke..com/view/67012.htm
7
http://ke..com/view/15707.htm
8
http://www.pep.com.cn/czwl/
9
http://www.pep.com.cn/gzwl/
開放分類:
自然科學,科學,物理,教育,學科
我來完善 「物理」相關詞條:
數學醫學文學地理政治化學教育天文經濟學自然科學生物學心理微分幾何宇宙學核能葯學
數學 醫學 文學 地理 政治 化學 教育 天文 經濟學 自然科學 生物學 心理 微分幾何 宇宙學 核能 葯學 有機化學 微積分 物理變化 電容 中國社會 教育用房 積分 空氣 科學 化學專業 粒子 理科綜合 聲學 量子 信息技術 力學 心理學 光學 文科基礎 天文台 流體 計算機科學 納米科學技術 環境決定論 方向餘弦 頻率 北京中關村中學 電流保護 開路 英國愛丁堡大學孔子學院 折射光線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語文 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 流涎 仿生技術 葉積德 樂吧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 個人與社會 DJ 凸透鏡成像規律 平方根 電能 全球氣候變暖 空氣抽濕機 VCM模擬實驗 激光應用技術 豎直上拋運動 余數 風格學
「物理」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網路詞典):
1.the nature or laws of things
2.physics
釋義物理學簡介物理學分支物理學發展史物理學發展的三個時期物理學理論的結構物理學學科性質力學的概念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學的思想理論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十大物理定律物理學名言物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分布我國的物理學教育國內物理學院校我國的中學物理教育物理符號
Ⅲ 物理小常識
問題一:為什麼生餃子剛倒進鍋里時要沉下去?
* 問題二:為什麼餃子熟了以後會浮起來,並且只有浮起來的餃子才是煮熟了的?
* 問題三:為什麼餃子涼了以後,又要重新沉入鍋底?
怎麼樣,你能回答嗎?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奧妙」吧!
原來,隨著爐子加熱,鍋中的水和餃子都慢慢地熱起來了。由於物體受熱要膨脹,餃子和水也不例外。但不同物體受熱膨脹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有的膨脹快,有的膨脹慢。餃子膨脹速度比水快,這樣它們的體積很容易就增大了很多。(熟餃子通常是脹得飽飽的,比生餃子大得多。)但是餃子的重量並未增加,而體積增大後,單位體積的重量即密度就減小了。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我們可以知道: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同體積大小的液體的重量。當餃子煮熟時,餃子餡和餃子皮都充分膨脹,這時餃子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同體積大小的餃子的重量小於同體積水的重量,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浸沒在水中的餃子所受到的水的浮力就等於同體積大小水的重量,因此,餃子受到的浮力大於自身的重量,餃子浮起。所以只有在餃子煮熟了,即餃子餡和餃子皮都充分膨脹以後,才能浮起來。吃浮起來的餃子,當然不會有夾生的顧慮了。
餃子煮熟浮起來以後,當它稍冷時,為什麼又會沉下去呢?原來膨脹快的物體,收縮得也快。當水冷下來後,餃子的收縮比水快得多。這樣一來,收縮後的餃子,單位體積的重量又增加了,水的浮力也隨之減小。減小後的浮力,已經不足以浮起單位體積重量已增加的餃子,於是餃子便又沉入鍋底了。
你看,在餃子的沉浮這樣一個小事情中,竟然蘊涵著這么多的道理呢!而要解釋這些道理,就更需要我們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讀者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學習吧!
Ⅳ 物理常識
一、空氣和太陽光
為了解釋這種物理現象,首先簡單了解一些空氣和太陽光的知識。空氣是在地球外麵包裹著的一層「防彈衣」,保護著地球上生物不受紫外線的照射。空氣並不是空的,是由很多的微粒組成。其中99%是氮氣和氧氣,其餘則是別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惰性氣體等)、小水滴和來源於工廠的粉塵、風中的揚沙、火山爆發的岩灰等漂浮微粒。但是空氣的成分並不是固定的,這依賴於所在的位置、天氣和其他的不固定因素(如森林、海洋以及火山爆發和污染的嚴重與否)。
光是能量以電磁波傳播的一種方式,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光和其他波(比如聲波)不同的是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是因為光是由一種無質量的粒子——光子組成,所以光不但具有波的特性,還有粒子的特性。光傳遞能量的大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而光的頻率正好決定其顏色。但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其中特定頻率范圍內的光,稱之為可見光,頻率過高(紫外線)和過低(紅外線),我們都看不見。
對於太陽光,牛頓首先用三棱鏡發現其中包含著赤、橙、黃、綠、藍、靛和紫7種顏色。可以用一個小實驗(如圖1所示)即可觀察到「七彩陽光」。取裝入水的玻璃缸放在房子中陽光入射的地方,然後在水中放一面小鏡子,用一張白紙接收從盆中小鏡子反射的光,根據光的折射原理,即可從白紙上看到一個漂亮的人造彩虹。在7種不同的光中,紅光波長最長(頻率最低),紫光波長最短(頻率最高)。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是它們的混合結果。
二、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除非有外界干擾,光都是以直線傳播的。當光在空氣中傳播時,不可避免要遇到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和其他微粒。這些微粒對光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物理作用,正是這些物理作用使得晴日里天空成為蔚藍色。
正確解釋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始於1859年。科學家泰多爾首先發現藍光要比紅光散射強得多,這就是「泰多爾效應」。幾年之後,科學家瑞利更詳細地研究了這種現象,他發現散射強度與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後來,更多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很容易通過下面一個小實驗來驗證(如圖2所示):用一個盛滿水的水杯,然後往水杯中滴入幾滴牛奶,用手電筒做光源,從水杯的一側照射,從水杯的另一側看到的是紅光,而從垂直於光線的方向看到的卻是藍色(在黑暗處效果更明顯)。
當時,泰多爾和瑞利都認為天空的藍色是由於空氣中有小的粉塵微粒和小水滴所致,這些小的粉塵微粒和小水滴就類似於水中的牛奶懸浮顆粒。即便今天,也有許多人這樣認為。事實上並非如此,如果天空完全是由於小的粉塵微粒和小水滴引起的,那麼天空的顏色將隨著濕度而變,事實上天空的顏色隨著濕度的變化非常小,除非下雨或者烏雲密布。後來科學家猜測用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分子足以解釋天空中的「泰多爾效應」。這種猜測最終被愛因斯坦所證實,他對這種散射效應作了詳細的計算,並且計算結果與實驗相符合。
我們所看到的藍天是因為空氣分子和其他微粒對入射的太陽光進行選擇性散射的結果。散射強度與微粒的大小有關。當微粒的直徑小於可見光波長時,散射強度和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長的光被散射的比例不同,此亦成為選擇性散射。當太陽光進入大氣後,空氣分子和微粒(塵埃、水滴、冰晶等)會將太陽光向四周散射。組成太陽光的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光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波長比較長的紅光透射性最大,大部分能夠直接透過大氣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長較短的藍、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氣中的微粒散射。以入射的太陽光中的藍光(波長為0.425μm)和紅光(波長為0.650μm)為例,當光穿過大氣層時,被空氣微粒散射的藍光約比紅光多5.5倍。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藍的。但是,當空中有霧或薄雲存在時,因為水滴的直徑比可見光波長大得多,選擇性散射的效應不再存在,不同波長的光將一視同仁地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現白茫茫的顏色。
如果說短波長的光散射得更強,你一定會問為什麼天空不是紫色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空氣分子對紫色光的吸收比較強,所以我們所觀測到的太陽光中的紫色光較少,但並不是絕對沒有,在雨後彩虹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紫色的光。另外一個原因和我們的眼睛本身有關。在我們的眼睛中,有3種類型的接收器,分別稱之為紅、綠和藍錐體,它們只對相應的顏色敏感。當它們受到外界的光刺激時,視覺系統會根據不同接受器受到刺激的強弱重建這些光的顏色,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物體的顏色。事實上,紅色錐體和綠色錐體對藍色和紫色的刺激也有反映,紅錐體和綠錐體同時接受到陽光的刺激,此時藍錐體接收到藍光的刺激較強,最後它們聯合的結果是藍色的,而不是紫色的。
Ⅳ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物理小知識
1.人走路時的摩擦力
2.長跑比賽的終點計時員是以看到發令槍的煙開始計時
3.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4.粘水後的玻璃不易分開
5.熱水冒白煙
6.彩虹
7.冬天窗戶上出現一層"冰花"
8. B超
9.水沸騰現象
11.樟腦丸用久了會變小
12.超聲波洗碗機
13.發光的燈泡
14.諺"霜前冷,雪後寒"
15.用高壓鍋煮飯快
16.向熱湯碗里吹氣降溫
17.吹電風扇時會感到涼爽
18.游泳上岸後會感到冷
19.向手上哈氣取暖
20.電視機上總是沾著一層灰
1)夏天從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瓶子上.
(2)冬天窗戶上結冰花:水蒸氣凝華.
(3)早上睡醒覺看見大霧: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現象.
(4)冬天被凍住的衣服會變干:冰的升華.
(5)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水的沸點不同:大氣壓的差異.
(6)水只能把餃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餃子炸成黃色的: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
(7)海市蜃樓現象:光由於遇到不均勻大氣而發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線傳播.
(9)平面鏡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彎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質而發生了折射現象.
(11)太陽光被三棱鏡折射後成為七種顏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現象:光的直線傳播.
(14)月球上沒有聲音:聲音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13)凸透鏡能成像:光的折射.
(14)月球上沒有聲音:聲音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15)先看到閃電,後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聲音在地球上的傳播速度快的多.
(16)我們能用普通桿秤測量物體重量:杠桿原理
Ⅵ 物理的許多常識 的知識大全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Ⅶ 物理內的常識
托盤天平的使用
螺絲游碼刻度尺,指針標尺有托盤。
調節螺絲達平衡,物碼分居左右邊。
取碼需用鑷子夾,先大後小記心間。
葯品不能直接放,稱量完畢要復原。
解釋:
1、螺絲游碼刻度尺,指針標尺有托盤:這兩句說了組成托盤天平的主要部件:(調節零點的)螺絲、游碼、刻度尺、指針、托盤(分左右兩個)。
2、調節螺絲達平衡:意思是說稱量前應首先檢查天平是否處於平衡狀態。若不平衡,應調節螺絲使之平衡。
3、物碼分居左右邊:"物"指被稱量的物質;"碼"指天平的砝碼。意思是說被稱量物要放在左盤中,砝碼要放在右盤中。
4、取碼需用鑷子夾:這句的意思是說取砝碼時,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須用鑷子夾取。
5、先大後小記心間:意思是說在添加砝碼時,應先夾質量大的砝碼,然後在夾質量小的砝碼(最後再移動游碼)。
6、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說被稱量的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聯想:可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大小相同的紙片,然後把被稱量的葯品放在紙片上,潮濕或具有腐蝕性的葯品必須放在表面皿或燒杯里稱量)。
7、稱量完畢要復原:意思是說稱量完畢後,應把砝碼放回砝碼盒中,把游碼移回零處,使天平恢復原來的狀態。
Ⅷ 常考的初中物理常識有哪些
1. 質量約是:中學生:50 kg; 一個雞蛋:50g;一個硬幣5g; 一個蘋果:200g;
物理課本:300g。
2. 重力約是:中學生:500N;雞蛋:O.5N;蘋果:2N。( g = 9.8N≈10 N )
3. 長度約是:中學生身高:1.60m; 課桌的高:70~80 cm; 樓層的高:3m;
大姆指的寬:1cm; 圓珠筆的長:16cm; 一張紙的厚度:70~80μm。
4. 溫度約是: 室溫:25℃; 夏天室外溫度:37~40℃; 洗澡水的溫度:40℃;
人體正常體溫:37℃; 鎢的熔點:3400℃。
5. 速度約是:人步行:1.2m/s; 騎自行車的速度:4m/s;
汽車速度:60~120Km/h; 聲速:340 m/s;
光或電磁波的傳播速度:3.O×108 m/s。
6. 壓強約是:大氣壓:105 Pa; 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lO4 Pa。
7. 密度約是:ρ水 =1.O×103 kg/m3 ; 人體的密度約等於水的密度;
油、干木材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石頭、金屬等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
8. 電流約是:普通電燈:0.3A; 電視機:0.5A; 洗衣機:1.5A;
電飯鍋:4A;
9. 電壓:家庭電路:220V;安全電壓:≤36V;一節干電池:1.5V;
一個蓄電池:2V。
10.功率約是: 普通電燈:25~lOOW ; 電視機:1lOW; 洗衣機:300W。
Ⅸ 物理生活小常識
一、電學知識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力學知識
1、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2、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3、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4、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熱學知識
1、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2、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3、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4、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5、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6、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Ⅹ 有關物理的小常識
雞蛋一般一斤8個。
水的沸點100攝氏度。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1升=1公斤。
人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
人的兩臂長約等於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