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對聯怎麼

對聯怎麼

發布時間: 2021-12-03 12:56:26

㈠ 對聯怎麼

對聯怎麼寫,說來話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是「六相」,分敘如下: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桃花流水之曲,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時令、 地理、官室 、草木 、飛禽等。最後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如李白題題湖南嶽陽樓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並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片語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應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迴文、諧趣、音韻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
六是內容相關。什麼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中有一種形式叫「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上下聯意思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於清末民初人稱怪才的何淡如以廣州方言俗諺「一頭霧水不知宗」對唐詩名句「四面雲山誰做主?」就很有特色。

㈡ 對聯怎麼對的

對聯:講究平仄,上下聯意境相近,且壓韻,對聯,仄起平收,仄為上聯拼音三四聲,平為下聯拼音一二聲,大概就是這
還有不懂請追問

㈢ 對聯怎麼寫

1.字數相等,內容相關

這是對聯格律的兩個基礎要素。字數相等,指的是,若上聯是由幾個分句組成,則下聯也應是由字數上與之一一相等的幾個分句組成。總之,若連字數都不能相等,那無論如何也難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對聯。

從內容看,上下聯之間,內容要相關,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這種關系或者是從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襯、補充,即所謂「正對」;或者是從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襯、對照,即所謂「反對」。如:

覺行圓滿;功德庄嚴。(正對)
心平積福;欲重招殃。(反對)

還有少數對聯上下聯之間屬於互相銜接的關系,即所謂「串對」或「流水對」。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澀;
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上下聯內容毫不相關,會使人覺得非常別扭和生硬,則起不到對聯應有的文學效果,難以稱得上是合格的對聯。當然,有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即所謂「無情對」。它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卻有意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無情對主要是利用對聯的形式特徵(對仗),來體現一種文學趣味和技巧,其內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常用無情對)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常用無情對)

總之,字數相等,內容相關,是對聯在形式和內容方面最起碼的要求,體現了最基本的對應性和關聯性,故將二者稱為基礎要素。

2.詞性相當、結構相稱

這是對聯格律的兩個語法要素,也是最關鍵的兩個要素。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應盡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如:

五蘊皆空觀自在;
一心不亂見如來。

此聯中,「五」和「一」都是數詞,「蘊」和「心」都是名詞,「皆」和「不」都是副詞,「空」和「亂」都是形容詞,「觀」和「見」都是動詞,「自在」和「如來」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詞或動詞。一般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松,對實詞的要求較為嚴格。在具體的對仗中,除詞性外,還可適當考慮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對修飾詞語的要求較寬松,對中心詞語的要求較嚴格。

結構相稱,指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盡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萬事且隨緣。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賓結構,其中,「一心」對「萬事」皆為偏正結構,「忍辱」對「隨緣」皆為動賓結構。

3.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這是對聯格律的兩個聲律要素。節奏,本是音樂術語,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等現象。在聯律中,則是指對聯語句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盡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盡-飛身-去;
心空-及第-歸。

以-神通力-護持-正法;
設-孟蘭盆-超度-慈親。

不過,作者認為,節奏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節奏包括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狹義的節奏則專指語意節奏。語意節奏主要依語句結構去劃分,指根據語意而產生的音節上的停頓或間歇。聲律節奏則是從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聲調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認為,為使概念明確,最好將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分別用「節奏」和「音步」來表達。舉例如下:

同時-聞-授記;次第-得-菩提。(節奏)
同時-聞授-記;次第-得菩-提。(音步)

當然,節奏和音步還是有密切聯系的,二者經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諧,又稱平仄協調,狹義地說,是指對聯在音調上的兩大要求:平仄相對與平仄交替。廣義地說,也包含句腳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問題(見六禁忌)。平仄相對,指上下聯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腳之間,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是平聲,下聯就要是仄聲,反之亦然。對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因為,實際上並不一定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所謂音步位,就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這是決定整個音步性質的重點聲。由於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㈣ 對聯怎麼做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4)對聯怎麼擴展閱讀:

對聯的十大藝術格調,從體裁的角度來看,對聯的格調大致可分為10種:律詩格調、民歌格調、散文格調 、戲文格調、曲格調、成語格調、繞口格調、謎面格調 、駢文格調等。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什麼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

與貼春聯有比較集中的時間不同,摘春聯的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說、過節說和自然脫落說三種主要類型。

由於春聯在民俗里屬於祥物,所以肆意破壞(焚燒、撕毀、塗畫等)春聯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行為。

㈤ 對聯怎怎麼寫

————————————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
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的要求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㈥ 對聯怎麼對

(1)上聯和下聯必須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對得起來。它有四字對,五字對,六字對,七字對,最多有幾百個字的對子。
(2)上下對聯要對仗。古人講對仗的花樣很多,什麼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等等。如「天」對「地」就是實字對,「無情」對「有意」就是虛字對。還有什麼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數字對數字等。我們現在做對聯可以學習古人的對仗技巧,但不要過於受它的約束,甚至為了將就字數與對仗,硬把詞語拆開或生造詞語。
(3)做對聯要講究聲調的和諧,每個字的讀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聲的差別。舊社會做對聯很講究這個平仄聲,如果上聯聲調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聯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這個平仄學起來很麻煩,我們現在做對聯不必過多講究這一套,只要做到聲調和諧、讀起來順口、響亮、易懂,就可以了。對聯除了上下聯以外,還有橫聯。橫聯就是貼在兩個對聯中間上面的,一般是四個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聯的中心思想概括出來。如果橫聯與上下聯聯系不緊或無關,就不好了。這是有的寫對聯的人不懂橫聯的作用造成的 .
對聯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對聯寫作上要做到詞性相同、結構一致;平仄對應、音韻協調;內容相關、意境完美。
(一)詞性相同結構一致
一副對聯由上、下兩聯組成,上下聯又可稱為上比、下比,出句、對句,對頭、對尾等等。在寫作上,要求上下聯同一位置所用的詞性相同、結構一致,做到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等。下面先看一副對聯:
萬家騰笑語
四海慶新春
此聯,以「萬」對「四」屬於數詞對數詞,「家」對「海」屬於名詞對名詞,「騰」與「慶」兩個動詞相對,「笑」、「新」是形容詞相對,「語、春」又是名詞相對。從結構上看,上下聯都是主謂賓句式。而下面這副對聯在用詞和結構上都存在問題:
春艷百花開滿地
時祥萬事喜盈門
問題主要出在後三字上,單看「開」、「喜」兩字,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形容詞(此處轉化為名詞,「喜氣」的意思),詞性不類;從整個結構看,「開滿地」是動賓結構,「喜盈門」屬於主謂賓式短語,結構不一致。
其實,作對聯只要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牢記同類詞相對,結構相同這一要領就不會出毛病了。在古代,詞性分類沒有現在這么細致,作對聯的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死對死、活對活」。所謂「實、虛、死、活」就是詞性概念。下面看一個簡單的詞性名稱對照表就會明白。
實字(名詞)

㈦ 對聯應該怎麼對

要想了解對聯怎麼對,就要普及一下對聯的知識。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體,擁有嚴謹的格律,用現代話來理解,至少具備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數相等,②內容相關,③詞性相當,④結構相稱,⑤節奏相應,⑥平仄相諧。
其中⑥平仄相諧是最大的難點。所謂的平仄,是指漢語發音的音調,古音分兩大類五音調,其中用現代漢語的音調來描述,即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屬於平聲字,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和入聲(古音(現代普通話話沒有了,僅存於地方語言內,如粵語等)屬於仄聲字。對聯的規律是上聯的平仄要和下聯的平仄恰恰想法,且無特殊語言的前提下,最後一字是仄聲字的為上聯,最後一字是平聲字的是下聯,那麼我們就可以將下聯的平仄推出來。
此外,平仄還有「窄對」(平仄一字不能錯)和「寬對」(簡單而言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針對七言對聯而論的,若是五言對聯,那就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那麼下聯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必須是與上聯的平仄是相反的。
其次,對聯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寫了錯句,行家一看就會知道你的底細: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這個我就不贅述了。

㈧ 如何做對聯

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復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
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系,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對上面的介紹的內容,我們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復,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對文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是指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用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紹的是傳統楹聯的作法及程式,隨著對聯藝術的逐步成熟和發展,各種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斷出現,還出現了許多獨特的聯格,所謂非正宗楹聯,是指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用韻的楹聯。這種聯語作品,長期以來被斥為「非正宗」的楹聯作品。其實,從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楹聯的客觀實際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的句式、句法、結構是同時具備的;從貼桃符到貼楹聯這一民俗習慣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也是同時產生和發展的。不拘平仄楹聯的寫作靈活自由,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量體裁衣,完全適應推廣普通話的新形勢,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實、穩重的藝術風格,在聯海中閃耀著奇光。

不拘平仄楹聯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強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對。因為這種格局、程式和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程式相悖,故歷來不為人們所重視,更是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並沒有因此而絕跡,相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紅巾軍初起之時,寫在戰旗上的「旗聯」是: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副「旗聯」充分反映了紅巾軍浩大的聲勢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在寫作格局和程式上,並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但其影響極大。在爾後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時,西路軍戰旗的旗聯僅改「大宋」二字為「混沌」而已: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軍佔領南京之後,在龍鳳殿兩旁柱子上又見到了這副楹聯的身影,只不過仍是更易二字: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在明朝,據郎瑛《七修類稿》(下)「對聯條」載:「吏部許尚書贊,乃尊亦吏部尚書也。己先為戶部尚書,兄詔,亦尚為南戶部尚書也。吾友俞子木為作一對雲: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銓衡;
兄司徒,弟司徒,總兩京之會計。」

該聯上下聯均有同字「之」相對。在清朝,據梁章鉅《楹聯叢話·格言》載,胡可泉知蘇州,揭一聯於門外,聯語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豐者,各請免見;
撐廳者,鋪堂者,撞太歲者,俱聽訪拿。

這說明那種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的楹聯,當時在官廳衙門亦有所張貼。又據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載雲:「紀文達在京師,嘗偕友過馬神廟。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雲:『左手牽來千里馬。』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皋。』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里駒也。」這段記載再次說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強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創作楹聯是很常見的。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民間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舉的「左手」、「右手」聯即是;二是文人雅士,為准確表示自己的聯作主旨,不願受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縛,明知違律而有意為之。

但總起來講,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在過去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運動沖擊了整個學術文化界,這種楹聯逐漸多了起來,並為人們所接受,一些名人也開始創作這種聯語。比如我們現在在許多學校常見到這樣一副聯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為南京曉庄師范校園內陶行知先生墓門所題寫的楹聯。再如,1930年12月,紅軍總前委在寧都縣召開軍民誓師大會時,毛澤東在主席台兩旁親撰一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綜上所述,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給聯苑帶來新的氣象,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薦的,正如哈哈在說詩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韻作舊體詩詞一樣,也應該提倡用靈活的格式撰寫傳統的楹聯。

下面是一些傳統對聯的製作方法:
疊字,又名「重言」,系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人們在創作楹聯時,常常將疊字運
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
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
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這是蘇州網師園的一副疊字楹聯,上聯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使聯語獨具特色。全聯從
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復、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
況。該聯讀來聲韻鏗鏘,語句含義豐富深長,為遊人增添了無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爭爭鬥鬥,時時殺殺砍砍,搜搜刮刮,看看乾乾凈凈;
戶戶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處處驚驚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慘慘。

這副楹聯在解放前流傳一時,它形象地嘲諷了國民黨統治下舊中國的凄慘景象,把當時的社
會現實暴露無遺。

疊字聯將同一個字接連疊用,其勢似穿珠成串,在節奏上可產生明顯的音律效果。請看
俞樾做的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作者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高下、叮咚」進行了特殊處理,效果便發生了很大變化,
感覺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聯: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聯句立意新穎,用字嬌嫩,將此聯用於西湖這一特定景觀之中,非常自然、貼切。西湖美景
如在眼簾,使遊人留連忘返,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

㈨ 對聯怎麼發

按照下列方法去做。我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1、你要熟悉對聯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分布包含了對聯的基礎、語法、聲律三方面;這個說來就長了。一般來說,懂得對聯的六大要素,基本上就會對對聯了。
2、對聯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寫了錯句,行家一看就會知道你的底細: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
3、第三就是積攢素材了。簡稱「厚積而薄發」,你要至少古今對聯看過幾千條以上才有底子嘛!
4、最典型的是入門教材,《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起碼要背得滾瓜爛熟,這是基礎,這個背會了,就很容易脫口而出對對子了。

㈩ 對聯怎麼分左右'

這要從古時候崇尚的方位說起。我們中國古代多以「左」為大位。所以對聯的上聯應當在「左」邊。這里指的左邊,是指背對門臉的時候,以對聯自己的位置為標准。如果以看對聯人的位置為標准,即面對門臉的時候,就是右邊。這里以對聯為方向暫稱。

其實,過去人寫東西,先右後左,也是這個意思。從書自己的方向來看,是從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學和道德觀念。所以按面對大門方向來看,上聯要在右邊。

現在許多人已經不遵造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從面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熱點內容
兩歲娃兒去電影院要買票嗎 發布:2024-04-28 07:23:44 瀏覽:390
一個假尼姑一個賣豬肉的和一個寡婦村 發布:2024-04-28 07:23:27 瀏覽:772
女醫生的愛情故事李采潭 發布:2024-04-28 07:22:47 瀏覽:160
不卡頓的影視劇網站 發布:2024-04-28 07:20:04 瀏覽:399
更多好看網站 發布:2024-04-28 07:19:56 瀏覽:93
無處安放劇情介紹 發布:2024-04-28 07:19:24 瀏覽:594
主角在國外淘寶撿漏的小說 發布:2024-04-28 07:16:47 瀏覽:816
日本電影頭上有個x的叫什麼 發布:2024-04-28 06:57:31 瀏覽:735
孩子們每個周末都去電影院看電影譯英 發布:2024-04-28 06:47:55 瀏覽:848
最甜的愛情電影名字英文 發布:2024-04-28 06:46:56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