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歷史
古人有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漲久必跌,跌久必漲,這就叫市場!
只漲不跌,這叫中國房地產市場,從80年代開始中國房改進入舞台開始到現在三十年了,從起初的均價不過幾百元而已到現在的價格~
今天跟著坐標君
一起來看看中國房地產歷史
歷史第一波
1980年土地改革,1987年第一塊地掛牌出售,從此掀開了中國房地產的一輪暴漲~
因為物以稀為貴呢~1988年海南獲批成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重大厲害,炒股的人應該知道,什麼叫重大利好,重大利好之後又是什麼?
一夜之間資金瘋狂湧入~政府大肆批地,銀行大膽放款,開發商瘋狂蓋樓~房價水漲船高,這時政府一紙令下,提高利率,嚴控信貸,限時收回違規資金!
效果也立竿見影,房價隨之大跳水,95%的房地產公司倒閉,整個房地產行業倒塌。
銀行自然也不能倖免,大批房地產企業倒了,80%的房貸資金成了壞賬。
擠兌下的海南發展銀行,也成為我國銀行史上第一家倒閉的銀行,載入史冊!
歷史第二波
在1997年金融危機下,提振經濟成為當務之急。於是,房地產這個潘多拉磨合被再次打開,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不斷出台,房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由此開始了漫長了「房價漲,調控;調控松綁,房價繼續漲」的循環之中。在一路的調控中,憑借人口和經濟優勢,深圳關內均價從2003年的4000元上漲至2007年的12500元。最高的時候觸及16000元!
但是,2008年,一場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來了!一直高燒不退的房價瞬間跳水,房地產遭遇冰凍,土地流拍、地王退地。原本依靠高負債、高杠桿、緊綳的現金流發展的房地產企業,也紛紛倒下。
深圳樓市,僅僅用了三個月,就從最高點的16000元暴跌至11000元!房子淪為了負資產,投資者大量棄房斷供,銀行負債累累,各大房地產公司紛紛破產倒閉。
直到2009年中央政府出台「四萬億」,大量基礎實施建設開工加碼,大量熱錢注入房地產行業,才重新煥發活力,再次開啟上漲通道。再者,所謂的一線城市,有經濟和人口支撐,但這並不是房價只漲不跌的理由。
2008年的危機足夠說明,超一線城市的房價,也是可以跌的!
歷史第三波 :去庫存
「四萬億」計劃後,擴張的信貸政策為房地產企業注入了活水。危機過後一年,再次開啟暴漲模式!套路都懶得換!總之就是房價漲,調控的目的只是為了別漲那麼快!
諸如所見,2011-2014年,一方面政府不斷下調房貸利率,投放大量的貨幣進入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對樓市進行限購,調控房地產價格。
但是注意,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對於有實力的房企來說不關痛癢;對於有購買能力的投資者來說,也只是增加了稍許的成本,僅此而已!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庫存閑置商品房數量快速增加。調控房價,演變成去庫存。政府立馬給樓市松綁,金融上也提供各種便利。
2015年開始,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線城市,隨後在棚改和貨幣安置政策下,全國樓市均上演暴漲甚至翻倍行情!
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部分城市上漲,部分城市下跌,部分城市橫盤!但是,這樣的政策下,暴富了多少炒房客,又傷害了多少剛需族的利益?多少人,依舊買不起房!
歷史第四波 :是漲是跌?
房價會暴漲嗎?
前面說過,永遠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一股力量。但是,這股作用在不斷減弱。隨著中央政治論調的出台,以及戰略轉型中國製造2025,穩健的貨幣政策下,政府將逐步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同時以城市搶人大戰為標志,人口紅利出現拐點。「房子是用來住的」這一史詩論調不會改變。唯有此,房價將進入總體穩定緩慢上漲的通道。
房價會暴跌嗎?
歷史已經證明,房價的暴跌確實是存在的,政府打壓樓市的決心決定樓市的下跌程度。
如果政府連續加息,甚至直接出台空置稅,那麼房價下跌,將不是夢想!如果泡沫遇上經濟危機,結果必然是,分分鍾硬著陸,被釘在地板上動彈不得。
其實小幅下跌和局部暴跌可以有,但那也僅限於被炒作過度的城市,絕大部分城市現在還是屬於相對合理的范圍區間!
所以,跌會有,但那絕對是災難。危機下即使暴跌,絕大多數人也買不起房,因為你將面臨失業和物價上漲等各種困境!
Ⅱ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房價最貴
唐朝吧,因為唐朝的時候特別多繁華,所有人都想在打城市裡,所以自然房價會很高,但高也無所謂,反正那個時候誰都不嫌棄誰,也不在乎結婚有沒有新房,只是心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