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潔為什麼去美國
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05——2007)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魏青剛」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從飛」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黃柏雲」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李春燕」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洪占輝」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陳健」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邰麗華」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楊業功」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王順友」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費俊龍、聶海勝」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特別獎「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2006年:
獨臂英雄丁曉兵 藍領專家孔祥瑞 排爆專家王百姓 氣象學家葉篤正 好軍醫華益慰 著名學者季羨林 愛心大姐林秀貞 陽光少年黃舸 青島愛心群體微塵 慈善家霍英東
❷ 201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對感動中國人物,很顯然,我們不能止於感動。首先應該呵護他們。呵護,包含兩方面,一
是情感上的致敬,一是制度性保障。應該看到,不少感動中國人物及其家屬需要保障,比如孫氏兄弟。「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為趕在年前給農民工結清工錢,不幸遭遇車禍遇難,他的故去意味著家中失去頂樑柱,其年邁的父母怎麼辦?其老婆孩子何以為繼?善待生者,才能使好人孫水林含笑九泉。此外,有些候選人並未當選感動中國人物,但其境況困窘,同樣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及時伸出援手。
其次是追隨。追隨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感動中國人物的後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們的先進事跡,而是見賢思齊,通過他們的事跡來檢視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個平凡的好人。比如郭明義,他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般人要想達到這種境界當然不容易,但我們力所能及,可以資助一名特困生、獻一次血,再或者我們即便做不了這么高尚,總可以獨善其身,做一個本分、善良的人。
再以高耀潔為例,高耀潔是第二屆《感動中國》的獲獎者,在頒獎活動臨近結束時,她寫了一段話,其中有這么一句:那些坑公家、害民家、肥自己家的人,在艾滋工作中滾開。眾所周知,高耀潔作為一位河南退休醫生,多年來致力於艾滋病預防和救助,但也遭遇了不少困境,如果紓解困境,恐怕是對高老的最大安慰。
此外,則需要追問的是,是誰成就了他們感動中國?「信義兄弟」不欠薪無疑值得欽佩,但不欠薪本應是社會常態,如果工頭都不欠薪,也許不欠薪就不成為了新聞;29歲的劉麗,10多年來,用打工賺來的錢資助過潁上及廈門近百名貧困學生,現在固定資助的學生還有37名。這同樣值得尊敬,但是資助貧困生不應該是職能部門的責任嗎?
感動,有用嗎?有人如此困惑。沒有制度兜底,感動註定廉價。如果化感動為呵護、追隨和慰藉,那麼感動真的有用,正像歌曲中所唱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讓第一個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裡,讓第一粒微風的進行,成為你最深的記憶……」
❸ 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簡介。
1、吳錦泉
【人物事跡】
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裡,但他關心社會,為村裡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2、張寶艷,秦艷友
【人物事跡】
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艷、秦艷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此後他們開始關注尋親信息,並嘗試為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為了運營好網站,張寶艷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
2009年,張寶艷提出的「關於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資料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採納,DNA資料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准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願者發展到15萬多人,遍布全國各地,成為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
目前,「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唯一與公安部打拐辦合作的全國性尋子網站,截至2015年11月,「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
3、郎平
【人物事跡】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峰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後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
「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3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於是她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於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
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於2014年時隔16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台,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15年重奪世界盃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跡的代名詞。
4、屠呦呦
【人物事跡】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葯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葯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葯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葯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復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
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5、閻肅
【人物事跡】
《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唱臉譜》《團結就是力量》……這些被置於藝術殿堂寶座的藝術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學家、詞作家、劇作家閻肅之手。1950年,20歲的閻肅來到西南青年文工團,並於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為一名文藝兵。
自那時起,閻肅就常常跑基層,慰問廣大官兵,把官兵們的生活點滴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連隊的馬紮上完成的。為了創作歌劇《江姐》,閻肅來到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反銬雙手,戴上腳鐐,並坐上老虎凳來真實感受當年共產黨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與世長辭,閻肅的夫人說,昏迷期間,閻肅只有聽到自己寫的歌時才有反應,甚至會流淚。在閻肅心中,他的作品裡飽含著的對兵、對民的深情,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即使昏迷,也依舊共鳴不絕。他永遠是一個兵,一個人民的優秀子弟兵。
6、徐立平
【人物事跡】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葯進行微整形。在火葯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
目前,火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葯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葯葯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
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葯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葯,以及火葯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葯,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7、莫振高
【人物事跡】
莫振高,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裡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
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
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現在他已桃李滿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8、官東
【人物事跡】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6月2日抵達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發現朱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
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
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摸索近20分鍾,終於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捲入深水區,而此時,裝具里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著一口氣猛地往上游。由於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贊許,這個帥氣的90後小伙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9、買買提江·吾買爾
【人物事跡】
買買提江·吾買爾是新疆伊犁地區布力開村村支部書記,維吾爾族。3歲時,吾買爾的父親就過世了,第二年母親也改嫁了。就這樣,吾買爾是吃著村裡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飯長大的,也由此對鄉親們產生了化都化不開的濃濃感情。當上村支書之後,吾買爾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村民奔小康。
在布力開村,各族群眾和諧相處,從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出現過民族歧視。吾買爾說,只有民族團結經濟才能發展。如今,布力開村已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開村1120戶村民全都蓋起了有網有電話的新房,鋪上了總長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上了小汽車。在民族團結的大道上,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團結帶來的生產力。
10、王寬
【人物事跡】
鄭州戲曲圈裡有這樣一位老藝術家:台上兢兢業業唱好戲,台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誇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他就是74歲的王寬。1998年退休後,王寬夫婦陸續收養了6名老家的孤兒。為了供養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並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但王寬依舊堅持每天騎著自行車,一家一家茶館地跑,常常晚上六七點就去了茶館,等到天亮才回家。後來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點他的戲,王寬又學起了川劇變臉。
如今,王寬夫婦苦心撫養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兩口卻還在堅持資助老家的孩子。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辦起一個孤兒藝校,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余熱,讓這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王寬老師用他的行動向大家傳達愛的意義。
拓展資料:
一、2015年感動中國候選名單:
1、馬懷蘭:帶領村民致富的癌症村長
2、王寬:為養育孤兒賣唱的老藝術家
3、由艷麗:收養腦癱兒童的未婚媽媽
4、江一燕:以公益支教為生活方式的明星
5、買買提江·吾買爾: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幹部
6、劉芳:盲人女教師
7、李小文:成就卓著的布鞋院士
8、李玉枝:用一生守護英雄的好妻子
9、杜秀榮:不離不棄照顧腦癱養女
10、張寶艷、秦艷友:幫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
11、張輝:保護百姓錢袋子的經偵衛士
12、余彭年:裸捐所有資產的慈善家
13、吳錦泉: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14、居馬泰·俄馬克:最美新疆鄉村醫生
15、官東:奮不顧身拯救「東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大學生
16、郎平:帶領女排重奪世界盃
17、徐立平:雕刻火葯的大國工匠
18、莫振高: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
19、閻肅:琴弦上的放歌者
20、屠呦呦: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
21、董貴生:替戰友盡孝27年的道德模範
22、滿廣志:軍委領導點贊的領軍人才
二、特別致敬:抗戰老兵和愛國僑胞
【人物事跡】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9.3」閱兵式上,贏得最多掌聲和最高敬意。他們是歷史,也是現在。他們中既有抗日戰爭的親歷者,也有抗戰老兵的後代,還有海外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300餘名抗戰老兵組成的乘車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蒼蒼白發,熠熠勛章,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顫抖的軍禮表達著對祖國強盛的崇高敬意。
70多年前,他們是走上抵禦外辱、保家衛國之路的勇士,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後,他們依舊對國家和民族懷抱拳拳之心。和抗戰老兵群體一樣,在抗日戰爭的烽火年代,海外華僑華人或是組織抗日救亡團體,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戰,或是直接回國參軍,愛國僑胞們眾志成城,築起一條堅不可摧的血脈長城。
積淀在他們身上的赤子情懷和文化血脈,將助推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共圓「中國夢」的未來。在這里,我們向抗戰老兵、愛國僑胞兩個群體特別致敬,不僅是為了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為民族盡忠義的擔當。
❹ 河南省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請舉例說明。
1、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陳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其先潁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❺ 2003年《感動中國》頒獎詞
2006-04-14 19:49:00 崔學峰- 閱讀:1647
200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賞析
1、 楊利偉
那一刻當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注視地球的目光。他承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徵著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註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堅韌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2、 鍾南山
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他冷靜、無畏,他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他說「在我們這個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這擲地有聲的話語,表現出他的人生准則和職業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3、陳忠和
他帶領女排贏得了久違的勝利,而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一座闊別了17年的獎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對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態度融入到體育事業中,他不僅在教女排姑娘們怎樣打球,更在引導女排如何面對人生榮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麼是體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樣,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總能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出自內心,也因此更加動人。
4、尾山宏
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5、梁雨潤
他視百姓為衣食父母,他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利益。他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終不渝地追求著為老百姓辦事的政治理想,而這種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氣和勇氣。這樣的為官生涯,架起了執政黨和百姓之間的橋梁,完整地體現出一個執政黨的執政原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而這正是百姓和國家的希望所在。
6、巴 金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於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7、高耀潔
這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但她在實現「但願人皆健,何妨握獨貧」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卻邁著堅定的腳步。她以淵博的知識、理性的思考驅散著人們的偏見和恐懼,她以母親的慈愛、無私的熱情溫暖著弱者的無助冰冷。她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動著人類防治艾滋病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為一縷縷陽光,希望能照進艾滋病患者的心間,照亮他們的未來。
8、達吾提·阿西木
他隱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緊握心靈的傷口,在他那顆流血傷痛的心裡還裝著更多的村民。他以一個共產黨員對群眾樸素的感情,在百姓中傳播著溫暖;他以舍我其誰的氣魄,在危難的時候擔當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廢墟中挺起脊樑,他的堅強和無私為剛剛經歷了噩夢的村民們撐起重建家園的希望。
9、成 龍
作為演員,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演繹了精彩的藝術人生,在國際影壇展現出中國影人的形象,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作為公眾人物,他對國家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愛心影響著他人,在最需要的時候鼓舞著人們的信心,傳遞著人與之間的溫情。
10、衡陽武警消防兵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火場,他們懷揣群眾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他人的生命,捍衛了武警消防兵這個崇高的職業。那壯烈的一幕將永存史冊,他們勇往直前、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更將長留在人們心裡,那將是對什麼是敬業精神的最好詮釋。
❻ 結合歷史知識,談談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愛國
愛國是五愛之首,也是"八榮"之第一榮。
一、什麼是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人們忠誠、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集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為一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它包括愛國的思想觀念、愛國情感、行為等多層面的內涵。
1.愛國主義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愛國主義是—種精神現象,是一種思想觀念的社會意識形態,它受社會存在的制約,由社會存在所決定,並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愛國主義的思想觀念對形成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民族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是一個民族之魂,一個國家之魂。
2.愛國主義是干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熱愛故土和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它是一個民族、國家全體公民的一種神聖美好的心理情感,蘊藏於每個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這種情感集中表現為:對養育自己成長的祖國山河、文化、歷史的熱愛;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精神等。
熱愛祖國的各族人民也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中國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就相互依存,共同書寫祖國的歷史、創造祖國的文化、推動祖國的進步。因此,對祖國各族人民的愛是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
3.愛國主義是一種政治原則和道德准則。愛國主義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是調整個人與國家、民族之間關系的基本政治原則、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其主要表現是:在思想觀念上認識到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把國家的發展和強大看作是個人發展的力量源泉;在行為准則上,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利益,自覺維護國家的獨立、完整、統一和尊嚴,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維護全國人民的大團結,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全部力量等。
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愛國主義的政治要求。祖國往往表現出其民族性、自然性,而國家則強調其政治性、階級性,強調該社會共同體的主權和穩定。現階段,所謂愛國家即熱愛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4.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愛國主義的概念並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在人類社會產生了階級和國家以後形成的,並隨著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國家之一。在歷史變遷中,中國始終保持著大一統的國家格局,在今天形成了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大國。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在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抗日救亡」、「拯救中華」;在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的主題是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干百年來,愛國主義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田,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風貌。這些優良傳統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時代內容和表現形式。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大致可以分為古代、近代和當代的愛國主義。在古代、近代的愛國主義中,一脈相承的共同特徵是: 1.不畏艱險、改造山河、創建文明。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就世代相承地改造祖國山河,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有物質文明的貢獻,也有精神文明的貢獻。例如,李冰父子領導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李春設計、營造的石拱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張衡研製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這樣的例子燦若群星,雄踞北疆的萬里長城,縱貫南北的大運河,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維護統一、抵禦入侵、反對分裂。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在祖國的統一和分裂不斷交替,民族融合和沖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雖然,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主流、主導的趨勢是聯合、是統一。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都為中國的統一作出貢獻。
3.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改革弊政。治國安邦,施利於民,同一切阻礙歷史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反動制度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不僅有作為主力軍的農民階級反抗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還有無數具有愛國熱情的封建地主階級或資產階級中的有識之士,為了祖國的進步和民族的發展,他們總是站出來以天下為己任,對國家內政、舊的體制進行改革,調整生產關系,力圖振興國家、造福人民。從商鞅變法到近代戊戌變法,都是為了改革社會弊政。
4.虛心學習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長處。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盡管有過短暫的盲目排外、閉關自守時期,但更多的時期是注重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相互學習,注重吸收各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如張賽出使西域,與中亞各國友好通商;鄭和七次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促進了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是遭受西方列強侵略,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因此,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的主題是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民族走出了偉大的復興之路,其愛國主義的主題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在一起。這些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代青少年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
三、當代愛國志士典範
1、兩彈元勛鄧稼先
1986年,國內公開報道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終於揭開。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而黨和國家授予他的「五一」勞動獎章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波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辨。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8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彈理論的研究。
從此,鄧稼先的名字從公開出版物上消失了,群眾性場合再也看不見他的身影,許多親朋好友都無從尋覓他的蹤跡,連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體去向,只知他在執行著一項異常重要的任務。
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雲,全國為之歡欣雀躍。由於鄧稼先所處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績連最親近的家人也無從知曉。而後,中國又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當一朵朵蘑菇雲騰空升
起,全國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時,鄧稼先卻在轉瞬間承受了成功的喜悅和失去母親的悲痛這強烈的情感震盪。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
鄧稼先的一生,是中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抱定了以科技強國的宿願,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興亡緊密相連,為此而終生奮斗,不惜個人的生命。
鄧稼先於1950年夏天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完全可以留在那裡並擁有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待遇。但是,他毅然回來建設一窮二白的祖國。同年國慶節,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1985年,鄧稼先回到北京,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和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他平靜地走了,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
2、堅韌執著的楊利偉
這位中國的「太空使者」,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成為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證明了人類第241次太空飛行屬於中國,他就是楊利偉。
那一刻當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注視地球的眼睛。他承載看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徵看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註定會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的堅韌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這也正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里,面對如推動、沖擊、雜訊、失重、超重、、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骨胳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眼周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鬱郁等一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此外,楊利偉更需面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神聖使命。
3.無私博愛的高耀潔
高耀潔已經是一位77歲的老人,在實現民間防治艾滋病之路上做出巨大貢獻。她70歲開始做防治艾滋病工作,能做出什麼呢?面對這樣的疑問,高耀潔的
回答是8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巳」。
這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她以淵博的知識、理性的思考,驅散羞人的偏見和恐懼,以母親的慈愛、無私的熱情溫暖著弱者的無助心靈。她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動著人類防治艾滋病這項繁重的工程,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為一縷縷的陽光,希望能照進艾滋病患者的心間,照亮他們的未來。
她走訪了河南100多個村莊,見到1000多個艾滋病患者。她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治病的防治上,家裡僅有的一台電腦還是別人捐贈的。她將主要精力放在對艾滋病遺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資8萬多元,無償資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兒。
面對艾滋病孤兒一雙雙無助的眼睛,本已弱不禁風、應該頤養天年的高耀潔爆發出了巨大的生命能量。
「從現在再過55天,就是8年,我介入艾滋病已經8年,在這8年的歲月中間,酸辣苦甜不敢想,很多事情讓人不敢想。」她是母親、醫生、艾滋病人心頭的陽光,她還要繼續宣傳、寫書,並抓緊時間想辦法解決孤兒的生存問題、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
4.捨生忘死的消防兵
凌晨4時40分,一棟四合院商住樓突然起火,消防支隊官兵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冒死進行救援,在樓房經過大火長時間焚燒、強度下降、極度危險的時候,幾進幾出,將老弱病殘者逐一背出,使412位居民無一傷亡。但在救援過程中,該樓的東面、北面及西面的一小部分房屋突然倒塌,21名忘我救火的消防官兵埋在廢虛之中。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火場,他們懷揣群眾的利益走向危險,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他人的生命,捍衛了武警消防兵這個崇高神聖職業的尊嚴。那壯烈的一幕將永存史冊,他們勇往直前、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將長留世間。
10時05分,搶救人員在廢墟中找到了最後一名消防戰士,醫務人員證實他已經犧牲。至此,21名被埋在倒塌房屋裡的消防官兵全部找到,其中僅一人生還,在這次大火災事故中,共有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職,他們中最年輕的僅有17歲。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捍衛了他人的生命,那壯烈的一幕已經成了忠誠的最好注釋。
5.執政為民梁雨潤
「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山西省運城市紀檢委副書記梁雨潤這樣說。作為一名工作在基層的紀檢幹部,短短5年時間,他組織查處了數萬起群眾上訪案件,尤其是處理了一批關系老百姓生活疾苦的陳年積案而備受人們稱贊。贏得了「梁青天」、「梁包公」的贊譽,他用兩袖清風書寫了百姓愛看的「清廉」。
他視百姓為衣食父母,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利益。他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矢志不渝地追求著為老百姓辦事的政治理想,而這種追求需要正氣和勇氣。這樣的為官生涯,架起了執政黨和百姓之間的橋梁,體現出一個執政黨的執政原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而這也正是百姓和國家的希望所在。
每次找他的百姓在他面前掉眼淚,他都顯得有些激動,「我想假如他是我的父毋姐妹姑舅伯姨或親戚朋友,我該怎樣對待?」帶著這樣一種感情,梁雨潤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15次跑一戶農家;可以為了解決一樁17年沒有解決的案件,擠進人群抬起棺材板。沒有一種正氣和勇氣,沒有一種責任和追求,當好這個官,當好這個公僕就無從說起,梁雨洞的眼睛是向下的,時刻關注他的服務對象、他的衣食父母。
四、愛國主義誤區
愛國有很多方式,包括正確的和不正確的,真實的和虛假的,理性的和破壞性的。愛國需要建立在理智、真誠和行動的基礎之上。尤其在當前,愛國需要走出五大誤區。
誤區之一:
有好處就愛,沒好處就不愛。有些人的邏輯是,「如果一個國家無法給我解決想得到的東西,我就有理由不愛國」。按照這種邏輯,汪精衛因為無法得到國民政府主席的頭街,所以「有理由不愛國」,溥儀因為得不到大清皇帝的龍椅,所以「有理由不愛國」,千千萬萬的漢奸和偽軍們因為得不到金條、銀元和美女,所以更「有理由不愛國」。
對一些人來說,當官運暢通、財源滾進的時候,就到處宣揚愛國,過分地表演自己的愛國。而當時轉事移,他的要求暫時得不到滿足時,就到處發泄不滿,甚至不惜惡毒攻擊自己的祖國和社會。
讓我們記住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愛國不是做買賣,值得與否,並不是第一要義」。
誤區之二:
國家強就愛,國家弱則嫌。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可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只有一個富強的祖國才值得愛,否則就會抱怨自己生錯了地方,甚至以當中國人為恥辱。
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在美國期間,出席各種社交場合的時候,都要佩帶一枚徽章,上書「中國人」幾個大字。試想,在當時國家孱弱之際,海外的炎黃子孫,能夠像吉鴻昌這樣
堂堂正正做中國人的有多少?
誤區之三:
愛國就是中國什麼都比外國強。經常聽外國人在游覽了長城、故宮後激動地說:我愛中國,中國太偉大了。如果是中國人在參觀完白宮後也贊嘆:美國太偉大了,我愛美國,會怎麼樣?外國人說「我愛中國」,沒有人會把這叫做愛國主義,但是中國人如果說「我愛美國」,國人一定會批評他不愛國。
國人總喜歡老外對我們的贊美,而且這種贊美似乎總也聽不夠。在報紙上,整天都可以看到「某某國對我國所取得的某成就表示贊賞」、「聯合國某某官員盛贊我國環保成就」等等。看得多了,彷彿這就成了我們的愛國。相反,對我國某領域提出批評的往往看不到,如果有,作者就有「不愛國」的嫌疑。實際上,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現實的。
誤區之四:
愛國就要拒絕洋貨。中國加入WTO後,面對洋品牌的洶洶來勢,重新閉關鎖國,不讓人家進來,自己不要出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讓消費者或者商家抵制洋貨,只買國貨,更不可能。其實,這與愛國主義不相干。
當年,舉國上下誰不以買進洋冰箱為榮,如今,非洋冰箱不買的還有幾人?那麼,國人當初沒有選擇抵制洋貨究竟是對還是錯?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當初的「洋冰箱」,就不會有今天國產家電的繁榮和壯大。有一位5歲男孩,能如數家珍,道出世界各國數十種名車,而且對各種車型辨認得毫釐不差。然而,當有人問到中國名車時,他頗費躊躇,最後只數出「奧迪」和「桑塔納」。遺憾的是,這兩種車「產權」屬於中國,知識產權品牌屬於萬里之遙的德國。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是真正的愛國呢?是拒絕所有的洋矯車,還是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迎接洋品牌的挑戰?我們必須明白:愛國並不意味著拒絕。
誤區之五:
愛國口惠而實不至。有些人經常把愛國掛在嘴邊。可是真正到了讓他們出錢出力,哪怕只是捐獻出300毫升血,他們也會退避三舍,悄悄地溜走,全然沒有了往日的豪情。在這種情況下,愛國往往被包圍在假、大、空的情感渲泄中,而不能落在實處。這樣的愛國實際上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真正的愛國首先應該是行動。無論愛國的行動有多少都是真實寶貴的
❼ 美國為什麼欺侮別的國家
美國 積極營救陳光誠。。高耀潔等人 算是欺辱中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