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一斗是多少

一斗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1 05:40:49

Ⅰ 一斗是多少

一斗是十升。

在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中,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古代常用單位換算標准還有:

石: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1)一斗是多少擴展閱讀:

古代單位制

我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據古書記載:自夏代以來,不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還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度混亂。戰國後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亂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

秦、隋統一全國後,都採取了統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別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對我國以後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著深遠的影響。唐、宋、元、明、清、民國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極為混亂。民國雖曾頒布《度量衡法》,統一度量衡,但全國度量衡單位制終未統一。

Ⅱ 一斗的意思是多少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量詞。

通常,一斗等於十升,十斗等於一石。一擔等於100斤。

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

斗和石頭都是單位之間換算為10斗為1石。 而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按此換算1石等於120斤,1斗等於12斤。

因此,古代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13.5斤左右。



古代單位制

我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據古書記載:自夏代以來,不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還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度混亂。戰國後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亂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

秦、隋統一全國後,都採取了統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別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對我國以後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著深遠的影響。唐、宋、元、明、清、民國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極為混亂。民國雖曾頒布《度量衡法》,統一度量衡,但全國度量衡單位制終未統一。

Ⅲ 「一斗」是多少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距今約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並屯田種糧積谷。負責管理國家糧庫的官員,對每次出入糧庫的糧食重量,有著精確到粒米的詳細記錄。內蒙古自治區考古人員,通過對黑城遺址的發掘,發現了一批元代糧庫登記賬冊,引起我國計量考古部門的關注。據內蒙古考古專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書》: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黑城廣積倉收入稅糧「小麥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麥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確到五位數。記賬人為「廣積倉副使」,監證人為「廣積倉監支」。在另一份出土文書《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糧稅文卷》中,記載國庫收入糧食「小麥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斗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厘;大麥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厘」,從石以下更精確到六位數。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後,對農業生產和牧業生產一視同仁,經常勸課農桑,以五十戶為一社,每社選老農「專一照管本社之人務勤農桑,不至惰廢」(《通制格例》)。在中國歷史上四部農書中,有兩部產生在元代。當時,全國有人口五千餘萬,超過以往歷朝歷代的人口數量,糧食成為國民經濟的命脈。
為了鞏固農業基礎,防止社會動盪,元朝政府在各地設立糧倉,以儲備糧食,還設有「惠民局」和「養濟院」等社會福利部門。為了管理好國撥、國收的糧食,也為了小麥與大麥的互相折算,元朝設在北部邊疆的糧庫管理官員,在登記賬冊上使用了精確到五六位的登記方法。這些寶貴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糧食登記賬冊,對於我們研究古代計量法度,節約每一粒糧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具有珍貴的參考價值。

Ⅳ 一斗等於多少斤

斗是量糧食的器,來斤和擔是重量單位自,所以二者不能換算。

斗、斛均為容量單位舊時,十升等於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於一斛。 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

斤是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所用的各種重量單位,現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習慣,與公制有如下換算,中國大陸1斤等於500克(g)。


(4)一斗是多少擴展閱讀

容量單位:

擔:中國重量單位。舊制一百斤為一擔,今以百市斤為一市擔。

斛: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升: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斗:dǒu,時指中國市制容量單位。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Ⅳ 古代所說的『一斗』是多少

古代容積單位:
一石等於十斗,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合等於十分之一升。

按現代的容積單位換算的話一斗等於
10000立方厘米,也就是10000毫升.

如果裝水的話,一斗水在攝氏4度的時候質量為10千克(10公斤).

Ⅵ 一斗指的是多少升

一斗等於十升。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石,斗,升,合之間的換算,一石等於十斗,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米,等於十厘米,100厘米等於1000毫米一樣,只不過米分米厘米毫米是長度單位,石,斗,升,合,是體積單位。

一斗的由來

斗是古時計米的容器,一斗等於現在的12.5市斤。古時候很少有稱,便剃作了叫斗的器具來量米,這種斗大小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斗還可以與石換算。石也是古時計重單位。十斗等於一石,一石為十斗。也就是125斤等於一石。古時,還有其它計量和計重單位,如計量單位還有升,計重單位還有擔。

Ⅶ 一斗是多少克

一般一抖都是500克,也就是一斤,有的一斗是1千克,這個得看你一斗是多大的面積。

Ⅷ 一斗是多少斤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13.5斤左右。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

斗和石頭都是單位之間換算為10斗為1石。 而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按此換算1石等於120斤,1斗等於12斤。

因此,古代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13.5斤左右。

容量單位:

擔:中國重量單位。舊制一百斤為一擔,今以百市斤為一市擔。

斛: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升: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斗:dǒu,時指中國市制容量單位。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Ⅸ 一斗是多少

一斗是十升。

通常,一斗等於十升,十斗等於一石。一擔等於100斤。

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

斗和石頭都是單位之間換算為10斗為1石。 而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按此換算1石等於120斤,1斗等於12斤。

因此,古代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13.5斤左右。



古代單位制

我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據古書記載:自夏代以來,不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還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度混亂。戰國後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亂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

秦、隋統一全國後,都採取了統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別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對我國以後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著深遠的影響。唐、宋、元、明、清、民國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極為混亂。民國雖曾頒布《度量衡法》,統一度量衡,但全國度量衡單位制終未統一。

Ⅹ 一斗等於多少升

一斗是十升。

在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中,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古代常用單位換算標准還有:

石: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10)一斗是多少擴展閱讀:

這「石、斗、升、合」的計量名稱是很古老的。解放後農村還一直沿用,如:問農民:「今年一畝地打幾斗麥?」,「你家今年收了幾石糧食?」過去窮人借貸地主家的糧食,講究「幾合利息?」也就是百分幾的利息?比如「5合利」,就等於百分之五的利率。

交公糧和市場買賣糧食都是過秤,而不是用斗量,因為秤更准確,誤差小。有句話「海水不可斗量?」這里就是說斗是量具。農村合作化以後,收糧、分糧也都是用秤而不是用鬥了,從此這些計量方法基本上被淘汰了。過去用的斗和升子等量具,現在只當作盛物的一種用具,而且越來越少見了。

熱點內容
高考物理考前輔導 發布:2025-05-09 03:53:36 瀏覽:610
愛唱歌的小杜鵑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09 03:38:02 瀏覽:684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書 發布:2025-05-09 01:33:48 瀏覽:68
孫子的英語 發布:2025-05-09 01:05:20 瀏覽:26
愛久教育 發布:2025-05-09 01:00:30 瀏覽:446
舞曲動作教學 發布:2025-05-09 00:57:43 瀏覽:572
生日英語怎麼寫的 發布:2025-05-09 00:57:40 瀏覽:741
化學中酸 發布:2025-05-09 00:54:40 瀏覽:557
世界怎麼去 發布:2025-05-09 00:46:50 瀏覽:205
醫生的英語 發布:2025-05-09 00:30:42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