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的格言是什麼
⑴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誰提出的
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是亨利·馬丁·迪東提出的。
迪東是顧拜旦的好友。1891年他在巴黎創辦了一所體育學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為該校的校訓。顧拜旦對此非常贊賞,也得到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稱道。以後經顧拜旦提議,並在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批准,將上述格言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
1920年在第6次國際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把「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構成部分的決定,這一格言便正式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
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是奧林匹克的信念。這是顧拜旦於1908年7月24日,在倫敦舉行第4屆奧運會期間英國政府所舉行的招待宴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所引用在聖保羅組織的運動員頒發儀式上賓夕法尼亞主教的一段話:「對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說,參與比取勝更重要。」
顧拜旦引用了這句話後還作了精闢的解釋:「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斗,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這是我們國際奧委會的指導思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林匹克格言
⑵ 奧林匹克的新格言是什麼
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
「更干凈」體現了人類弘揚體育道德規范的堅定信念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競爭的決心。
「更人性」是對至高無上的人性理想的執著追求,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力量將得到完美的體現和高揚。
「更團結」是人類對奧林匹克和平理想的深切呼喚,寄予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在新世紀以更加空前的團結去推動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
奧林匹克的由來
古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
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 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
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
⑶ 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是什麼誰提出的
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那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格言是什麼呢?下面jy135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格言,歡迎閱讀!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格言是什麼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格言
古代奧運會的產生
有文字記載的古代奧運會始於公元前776年。當時,古希臘有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城邦。公元前776年,3個城邦的國王達成協議,決定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間恢復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宗教慶典———體育大會,每4年一次,並同意在慶典期間停止戰爭行動,以便運動員和觀眾參加奧運會並安全返回。這就是著名的「奧林匹克神聖休戰」。古代奧運會共舉辦了293屆,直到公元394年才因外族入侵等原因結束,歷時1170年。
現代奧運會的起源
1894年6月16日,國際體育會議在巴黎舉行,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希臘、俄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典、西班牙等9個國家的78名代表集會。經過法國人顧拜旦多次提議和精心安排,會議終於通過了恢復舉辦奧運會的建議,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奧運會,並為舉辦奧運會建立一個長期委員會,即國際奧委會(IOC),顧拜旦任秘書長。會議還決定於1896年在雅典舉辦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經過顧拜旦等人近兩年的艱苦工作,1896年4月6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開幕。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庄嚴宣布大會開幕,他以東道主的身份向各國來賓及選手錶示熱烈歡迎。當他贊揚顧拜旦為創辦現代奧運會所做的努力時,全場6.9萬名觀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向顧拜旦表示深深的敬意。生前,顧拜旦被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去世後,人們把他的心臟運往奧林匹亞,為他建立了聖潔的大理石墓,並在雅典的大競技場中給他保留了一個永遠空著的座位。參加首屆奧運會的共有14個國家的241名運動員,主要是希臘、德國、法國的運動員,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目。
奧林匹克宗旨
《奧林匹克憲章》明確提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的發展」。概括地說,奧林匹克宗旨是「和平、友誼、進步」。
奧林匹克格言
亦稱奧林匹克座右銘或口號,系奧林匹克運動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顧拜旦一位密友迪東於1895年提出的。顧拜旦對此頗為贊賞,經他提議,191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將其定為奧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是3個詞(譯成中文為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斗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奧林匹克五環標志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志出自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之手。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應該有自己的標志。1913年,他終於構思設計出了以白色為底色並印有五環的奧林匹克旗。1914年6月15日至23日,國際奧委會在法國舉行代表大會,同時慶祝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大會同意將奧林匹克五環和奧林匹克旗作為奧林匹克標志。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由5個奧林匹克環從左至右套接而成,分藍、黃、黑、綠、紅5種顏色。5個不同顏色的圓環是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象徵。奧運會會旗亦稱奧林匹克旗或國際奧委會會旗,它3米長,2米寬,以白色為底,象徵純潔。191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首次懸掛了奧林匹克旗。
⑷ 你知道是誰提出的奧林匹克格言嗎
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格言是顧拜旦的老朋友亨利·麥丁迪東在1895年提出的。19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時,世界正處於資本主義國家擴張時期,美國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首位,而歐洲仍被視為“浮華盛世”。受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價值觀影響,皮埃爾·德·顧拜旦將奧林匹克格言濃縮為“更快、更高、更強”。
100多年來,奧運會雖然因戰爭中斷,但始終能夠向前推進,從而推動了各國的體育進步。無數運動員創造新紀錄,一次次突破極限,讓奧林匹克格言深入人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訂是自1913年奧林匹克格言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以來的首次。更新後的格言用破折號連接“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表達了國際奧委會的深刻含義,即奧林匹克運動的最終目標是讓全人類成為更加團結的命運共同體。
⑸ 奧林匹克格言是什麼
更高、更快、更強
奧林匹克格言
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或奧林匹克座右銘。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高、更快、更強。" (Higher,Faster,Stronger)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於1895年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 他說 : " 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
顧拜旦借用過來,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13年經國際奧委會批准,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此後, 奧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 "Citius,Artius,Fortius" 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各種出版物上。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 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斗爭, 贏取勝利, 還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 要朝氣蓬勃, 永遠進取,超越自我 , 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羅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
「更干凈」體現了人類弘揚體育道德規范的堅定信念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競爭的決心;
「更人性」是對至高無上的人性理想的執著追求,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力量將得到完美的體現和高揚;
「更團結」是人類對奧林匹克和平理想的深切呼喚,寄予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在新世紀以更加空前的團結去推動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
奧林匹克新格言代表新世紀奧林匹克運動以人為本,公平競爭和文明、團結、進步的前進
方向,人的全面發展是新格言的靈魂。
公平競爭,誠信為本
「三公」原則:奧林匹克精神的基石
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為「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它讓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信服地站在五環旗下。
看簽名
⑹ 奧林匹克格言是
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
奧林匹克格言,亦稱奧林匹克座右銘或口號,系奧林匹克運動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是顧拜旦一位密友迪東(Henri
martin
Didon)於1895年提出的。他將這句話刻在他所辦學校的門楣上。顧拜旦對此頗為贊賞,經他提議,1913年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將它定為奧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體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參加,而不是取勝"作為格言的。
⑺ 奧林匹克格言
奧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新格言是「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奧林匹克格言,又叫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座右銘,是奧林匹克運動口號之一。「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亨利·馬丁·迪東提出的。
奧林匹克格言
1891年,迪東在巴黎創辦了一所體育學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為該校的校訓。顧拜旦對此非常贊賞,也得到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稱道。經顧拜旦提議,並在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批准,將上述格言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
1920年在第6次國際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把「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構成部分的決定,這一格言便正式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更快、更高、更強」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
羅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更干凈」體現了人類弘揚體育道德規范的堅定信念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競爭的決心。奧林匹克新格言代表新世紀奧林匹克運動以人為本,公平競爭和文明、團結、進步的前進方向,人的全面發展是新格言的靈魂。
⑻ 奧林匹克格言是什麼
奧林匹克格言和名言
「更快、更高、更強。」
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Faster,Higher,Stronger,是鼓勵運動員要繼續不斷的參加運動、努力求進步與追求自我的突破。原文為古拉丁語 Citius,Altius,Fortius,由一位古柏坦的好友,巴黎阿爾克依學院Arcueil College老師迪登 Henri Didon (多米尼加神父)於1890年左右首先使用,他為了使全班學生第一次到室外運動場上去參加運動,當時他以這種口與來鼓勵學生。這三個字給了古柏坦極深的印象及體會,決定為國際奧會所採用,遂於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在安特衛普舉行時興五環旗同時正式出現奧運會中。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亨利·迪東在其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的:「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顧拜旦借用過來,成為奧林匹克格言。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而其中的含義卻非常豐富。它既是指在競技場上,面對強手時,發揚大無畏的精神,敢於斗爭,敢於勝利。也是指對自己永不滿足,不斷地戰勝自己,向新的極限沖擊。不僅如此,這句格言還鼓勵人們應該在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更新,永遠保持勃勃的朝氣。 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奧林匹克主義指導下, 以體育運動和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慶典——奧運會為主要活動內容, 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道德全面發展, 溝通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在全世界普及奧林匹克主義, 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社會運動。奧林匹克運動包括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以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各國奧委會為骨乾的組織體系和以奧運會為周期的活動體系。
「更快、更高、更強」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賽場上,面對強手,發揚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敢於斗爭,敢於勝利。對自己則是永不滿足,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實現新的目標,達到新的境界。對自然要敢於征服,克服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限制,掙脫自然對我們的束縛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顧拜旦本人在推崇「更快、更高、更強」的同時,又大力主張把「團結、和平、進步」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標。「團結、友誼、和平、進步」現今已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以及世界體壇的宗旨,而_日還成了全人類所需要、嚮往和追求的共同目標。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是奧林匹克的信念。這是顧拜旦於1908年7月24日,在倫敦舉行第4屆奧運會期間英國政府所舉行的招待宴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所引用在聖保羅組織的運動員頒發儀式上賓夕法尼亞主教的一段話:「對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說,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顧拜旦引用了這句話後還作了精闢的解釋:「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牛,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這是我們國際奧委會的指導思想。
「參與」的可貴之處在於「參與者」有著高尚的品質、真誠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其意義遠遠超過了名次和獎牌。在參與中,運動員們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才能在更快、更高、更強之中尋找自我,實現自我。所以「參與」意識正是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絕大多數運動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支柱。
正是由於「參與」意識和「參與」精神所起的作用,奧林匹克運動才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其意義才能大大超出競技體育的范圍。奧運會正是因為有眾多得不到獎牌或名次的國家、地區的許多運動員的參加,才推動了奧林匹克自身的成長和壯大,而且通過各國運動員的友誼和交往,對全世界的和平以及全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