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龍江在哪裡
『壹』 黑龍江源頭是哪
黑龍江有南北兩個源頭,南部的源河為額爾古納河,它是由內蒙古的海拉爾河和外蒙的克魯倫河匯流而成,北源為俄羅斯境內的石勒喀河。
黑龍江,是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的亞洲大河之一,位於亞洲東北部。中國古稱羽水、黑水、浴水、望建河、石里罕水等,蒙語稱哈拉穆河,俄語稱阿穆爾河。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以南源額爾古納河為河源,全長4440公里,在俄羅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峽。
黑龍江總長度,自海拉爾河源起4440公里(一說4370公里),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約5498公里,中俄界河長3000公里,俄羅斯境內長1400多公里,流域面積185.6萬平方公里。
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89.1萬平方公里。幹流(自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石勒喀河河口起)全長2821公里。是中國四大河流(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
(1)黑龍江省黑龍江在哪裡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 古稱「黑水」、「弱水」、「完水」,唐稱「望建河」,《遼史》稱「黑龍江」(遼金稱松花江入黑龍江後至海為「混同江」)。
清初,稱「薩哈連烏拉」。滿語,「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江」。清代又稱「烏江」、「烏龍江」。
俄稱「阿穆爾河」。黑龍江的名稱來源,有學者考證,遼初,太祖多以「黑龍」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廟曰「黑龍」,太祖陵有門曰「黑龍」。
《遼史·道宗本記》:「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龍江」。至此,「黑龍江」之名方顯於世。又有地方誌記載:「黑龍江水黑,蜿如蛟龍,故名為黑龍江」。
河道特徵
黑龍江幹流始於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流處,距河口2,824公里(1,755哩)。石勒喀河發源於內陸547公里(340哩)余以遠西伯利亞音果達(Ingoda)河與蒙古鄂嫩河的匯合處。額爾古納河發源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距其與石勒喀河匯流處約1,609公里(1,000哩)。
該水系流域面積約1,855,000平方公里(716,200平方哩),包括許多河流與湖泊。主要支流有西伯利亞的結雅(Zeya)河、布列亞河和阿姆貢(Amgun)河與中國的松花江以及中國東部和西伯利亞之間邊界河流烏蘇里江。
習慣上將黑龍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從黑龍江南北源匯合點起,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點止,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為上游,長900千米;黑河 市至烏蘇里江口為中游 ,長950千米;烏蘇里江口以下為下游,長970千米。
其上游流經茂密的落葉松林覆蓋的大興安嶺余脈與阿馬札爾嶺松樹遮蔽的山坡之間的山谷。在西伯利亞阿爾巴濟諾附近,山嶺分開,河流進入開闊的高原地區。中游流入結雅河-布列亞河盆地。河谷左坡與平原融為一體,令人難以覺察,而右坡與小興安嶺毗連。
它進而沿著一條峽谷似的狹窄通道穿越小興安嶺,深度和速度遽增。其下游在低矮的、河水漫溢的兩岸間奔流,進入一片浩茫的沼澤,水道將地面切割開來,上面點綴著湖泊和水塘;河床多分支,水道變得很寬。
在西伯利亞列寧斯科耶附近,黑龍江最大的支流松花江將其黃色的、充滿泥沙的流水瀉入,在哈巴羅夫斯克附近,烏蘇里江與之合流。
河床成了一個支流、港汊、舊河床、島嶼、沙洲和岬角的迷宮。在哈巴羅夫斯克,黑龍江距日本海海岸僅370公里,但其在被錫霍特山脈改變流向後,北流966公里才注入海中。
水文特徵
黑龍江流域水量豐富。流域年徑流量3465億立方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佔全年的90%~93%,其中6~8月就佔60%~70%。11月份進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
地表積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氣溫回升,積雪才能融化補給河流,河水上漲形成春汛。這樣,河流徑流量的季節分配是:春季佔10%~27%,夏季佔50%,秋季20%~30%,冬季4%以下。
幹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年的徑流量約為枯水年徑流量的3.5~4.0倍。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153萬千瓦,其中松花江660萬千瓦,幹流304萬千瓦。可能開發水力資源裝機500千瓦以上的電站312座,裝機容量為1096萬千瓦,年發電量343億千瓦小時。
江寬水深,幹流自漠河以下和興凱湖以下的烏蘇里江均可以通行輪船。冰期長達6個月。流域內森林以及金、煤等礦產資源豐富,產魚類,尤以大馬哈魚和鰉魚最為著名。
『貳』 黑河就是黑龍江嗎黑龍江在黑龍江省的哪裡
黑龍江支流流經黑河市並且形成了異國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和黑河市的交接,發內源於蒙古肯特山東容麓,在石喀勒河與額爾古納河交界處形成。黑龍江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黑龍江流經蒙古,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區東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我也是黑河人,希望能幫助到你 補充:黑河是個地名
『叄』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在哪裡
這里就是哈爾濱,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黑龍江省省會,中國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約為5.384萬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其中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其實你可以網路以下的,很快就知道。
『肆』 黑龍江在中國哪裡
名稱:黑龍江 Heilongjiang Province
長度: 4478 km
平均流量:10,800 m³/s
流域面積:1,855,000 km²
源頭:蒙古國肯特山脈
注入:韃靼海峽
流經國家:蒙古、俄羅斯、中國
亦稱阿穆爾河(Amur River);亦作Hei-lung Chiang或Heilong Jiang,蒙古語作Kharamuren。
東亞大河。形成東南西伯利亞與中國之間的部分邊界。發源於中國東北、內蒙古北部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邊界,並大體沿這條邊界向東和東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亞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然後再從那裡掉頭朝東北方向流去,注入韃靼海峽,將西伯利亞與庫葉島分開;為北亞最長的河流。
總長度約4478公里(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發源於蒙古肯特山東麓,在石喀勒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形成。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區(Khabarovsk Krai)東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Tatarskiy Proliv)。中國方面認為,黑龍江本是中國的內河,19世紀中後期沙俄強行佔領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之後,才成為中俄界河。黑龍江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資料計為第六),黑龍江沿線曾盛產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簽署最後邊界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伍』 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在哪
在中國的最北部,北與俄羅斯接壤。
『陸』 黑龍江在哪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界於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之間,北、東部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相鄰,南部與吉林接壤,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呈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地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屬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柒』 黑龍江是哪條河在哪裡啊
長度: 4478 km
平均流量:10,800 立方米/秒
流域面積:1,855,000 平方公里
源頭:蒙古國肯特山脈
注入:韃靼海峽
流經國家:蒙古、俄羅斯、中國
亦稱阿穆爾河(Amur River);亦作Hei-lung Chiang或Heilong Jiang,蒙古語作Kharamuren。
東亞大河。形成東南西伯利亞與中國之間的部分邊界。發源於中國東北、內蒙古北部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邊界,並大體沿這條邊界向東和東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亞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然後再從那裡掉頭朝東北方向流去,注入韃靼海峽,將西伯利亞與庫葉島分開;為北亞最長的河流。
總長度約4478公里(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發源於蒙古肯特山東麓,在石喀勒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形成。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區(Khabarovsk Krai)東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Tatarskiy Proliv)。中國方面認為,黑龍江本是中國的內河,19世紀中後期沙俄強行佔領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之後,才成為中俄界河。黑龍江是中國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資料計為第六),黑龍江沿線曾盛產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簽署最後邊界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上游有兩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國北部肯特山東麓;南源額爾古納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爾河發源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西側古利牙山麓。南、北兩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匯合後始稱黑龍江。蜿蜒東流沿途接納結雅河、布列亞河、松花江、烏蘇里江等大支流,最後在俄羅斯境內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長4370千米(從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積 184.3萬平方千米。在中國境內河長3474千米,流域面積約 88.7 萬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從黑龍江南北源匯合點起,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點止,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為上游,長900千米;黑河 市至烏 蘇里江口為中游 ,長950千米;烏蘇里江口以下為下游,長970千米。黑龍江流域水量豐富。流域年徑流量3465億立方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佔全年的90%~93%,其中6~8 月就佔60%~70%。11月份進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地表積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氣溫回升,積雪才能融化補給河流,河水上漲形成春汛。這樣,河流徑流量的季節分配是:春季佔10%~27%,夏季佔50%,秋季 20%~30%,冬季 4%以下。幹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年的徑 流量約為枯水年 徑流量的3.5~4.0倍。水力資源理 論蘊藏量 1153 萬千瓦,其中松花江660萬千瓦,幹流304萬千瓦。可能開發水力資源裝機500千瓦以上的電站312座,裝機容量為1096萬千瓦,年發電量343億千瓦小時。江寬水深,幹流自漠河以下和興凱湖以下的烏蘇里江均可以通行輪船。冰期長達 6 個月。流域內森林以及金 、煤等礦產資源豐富,產魚類,尤以大馬哈魚和鰉魚最為著名。
『捌』 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在哪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
地貌:黑龍江省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佔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佔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黑龍江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省西起
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4℃-5℃之間。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春秋乾燥涼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根據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農用地面積3950.4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3%;建設用地149.8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7%;未利用地629.2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30%。
農用地中:耕地ll87.0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0.05%;園地6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15%;林地232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1.77%;牧草地222.6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5.63%;其他農用地94.4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2.39%。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6.58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7.8%;交通運輸用地12.1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08%;水利設施用地21.14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4.1%。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56.84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72.6%;其他土地l72.35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27.4%。
氣候:黑龍江省屬中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冬季漫長。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4℃-5℃之間,從東南向西北平均每高1個緯度,年平均氣溫約低1℃,嫩江至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全省≥10℃的積溫在2000℃~3000℃。全省無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區的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結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於400-650毫米。中部山區最多,東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長季降水量可佔全年總量的80%-90%。全省濕潤系數在0.7-1.3之間,西南部地區低於0.7,屬半乾旱地區。
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其中,5-9月的太陽輻射總量佔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時數在2200-29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量的44%-48%。
全省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各地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風速≥3米/秒的有效時數較多,松嫩平原、松花江幹流谷地和三江平原約為4000-5000小時,主要出現在冬、春和秋季。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後備資源均佔全國1/10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1187.07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佔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黑龍江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比較齊全。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4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發現礦產的56.54%。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3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查明儲量礦產的36.56%,其中能源礦產6種(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地熱、鈾)、黑色金屬礦產3種(鐵、鈦、釩)、有色金屬礦產11種(銅、鉛、鋅、鎂、鎳、鈷、鎢、錫、鉍、鉬、銻)、貴金屬礦產6種(金、銀、鉑、鈀、銥、鋨)、稀有及稀散元素礦產8種(鉭、鈹、鎵、銦、錸、硒、鎘、碲)、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矽線石、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鑄型用砂、耐火粘土、菱鎂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硫鐵礦、伴生硫、化肥用蛇紋岩、泥炭、砷礦、硼礦、磷礦)、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33種(石墨、沸石、黃粘土、熔煉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礦泉水)。2010年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50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矽線石、水泥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礦產在全國佔有資源優勢,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開發利用礦產74種(不含延伸產業及深加工),其中煤炭、磚瓦用粘土、鐵礦、金礦、水泥用大理岩、銅、石墨、礦泉水以及一些建築用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石油、天然氣、鈾、煤、鐵、鉛、鋅、金、水泥用大理岩(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硫、磷等礦種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如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則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屬礦產主要分布於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森林資源:黑龍江省是我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覆蓋率45.7%,有林地面積208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我省森林樹種豐富,多達100餘種,其中材質優良、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我省的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大小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維系著東北和華北平原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兩個重要商品糧基地穩產高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動植物資源:我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包括:東北紅豆杉、野大豆等國家保護植物11種;陸生野生動物476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1種,在陸生野生動物當中,有東北虎、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有黑熊、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6種。
濕地資源: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是全國濕地資源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目前,我省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8處,其中國家級19處,省級59處,保護區總面積423萬公頃;擁有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七星河、南瓮河 7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白漁泡等24處國家濕地公園。水資源: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大小湖泊640個、在冊水庫630座,水面達80多萬公頃。黑龍江省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雨熱同季,生物生長環境良好。
旅遊資源:黑龍江省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北國」,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歷史賦予黑龍江旅遊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冰雪、野生動物等世界十大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中黑龍江省佔有9項,生態資源豐富多樣,主要包括:
一是擁有廣袤的大森林。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達45.7%,林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建有104個森林公園。茫茫林海,風景秀美,環境幽雅,空氣清新。走進大森林,就彷彿走進了天然的「大氧吧」。空氣中不僅負氧離子含量高,還彌漫著多種對身體有益的氣態物質。五營等眾多的森林公園已開發登山、徒步、森林浴、漂流等多種旅遊項目。二是擁有豐富的大冰雪。黑龍江省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降雪豐富,雪期長、雪質好。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壯麗的北國風光。黑龍江省是中國最早開展滑雪旅遊的地區之一,建有各類滑雪場近百座,亞布力、吉華、帽兒山等各大滑雪場擁有優良的天然雪道、舒適的接待設施和人性化的細致服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黑龍江省還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游樂園,哈爾濱冰雪迪士尼游園會是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太陽島雪雕博覽會等冰雪主題公園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水準都居世界先進水平。三是擁有神秘的大界江。黑龍江省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大界江,長達2300多公里,充滿了原始、古樸、滄桑、神秘的色彩。現已開發黑龍江探源、蘿北界江三峽、同江三江口等6段界江旅遊線。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春嘉蔭至鶴崗蘿北的界江中段,兩岸山體峻峭,風光秀美,有「龍江三峽」之稱。游覽大界江不僅可以欣賞沿岸景色,享受原始生態環境,又可以領略異國風情。四是擁有眾多的大湖泊。黑龍江省湖泊星羅棋布,境內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個。湖畔景色秀美,湖中碧波盪漾,是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亞洲最大的界湖——興凱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天然水禽狩獵場——連環湖等。五是擁有遼闊的大濕地。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近1/5,其中天然濕地556萬公頃,佔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1/7,特別是沼澤濕地全國面積最大,為427萬公頃,佔全國沼澤濕地面積的近1/3;有國際重要濕地7處,佔全國1/6,居全國之首。2003年,黑龍江省人大出台《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濕地的地方法規。黑龍江省嚴格保護濕地,大力發展濕地產業,開展「大宣傳、大構架、大聯合、大產業、大論壇、大提升」六大工程,用大美濕地裝扮美麗中國。六是擁有神奇的大熔岩。黑龍江省境內有16個火山群,80多座火山,火山旅遊資源特色顯著,最著名的是五大連池和鏡泊湖火山區。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內分布著新老期火山14座,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因此又被稱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大連池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3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具有明顯的醫療保健作用。七是擁有獨特的大油田。大慶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里有全國第一口油井、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等,具有開發石油工業旅遊的特殊資源。八是擁有壯觀的大農場。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擁有110多個農牧場。一望無際的大農田,現代化的生產作業、高科技的農業示範園區、綠色無污染食品都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加上清爽的氣候與之相配合,使黑龍江省成為中國生態避暑養生資源優勢最為突出的省份。
黑龍江邊境線漫長、口岸眾多,邊境市、縣異國風情濃郁,界湖界江風光秀麗。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981公里,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0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黑河市、綏芬河市、東寧縣已開展邊境旅遊異地辦照,成為邊境旅遊的新亮點。黑龍江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獨特的北大荒文化、紅色旅遊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顯了黑龍江省旅遊的文化資源優勢。
cainawodez採納我的吧
『玖』 黑龍江 大慶在哪裡
大慶,別稱油城、百湖之城,是黑龍江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版部,是黑龍江省省域權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11位 ,中國城市財力50強 ,新二線城市。大慶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 」之稱,是國務院批準的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首批安全發展示範城市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大慶市是中國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慶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的的著名工業城市。工業產值達到東北第二位,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
『拾』 黑龍江是一條江嗎在哪裡
黑龍江不是一條江,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界於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之間,北、東部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相鄰,南部與吉林接壤,是中國最北端以及陸地最東端的省級行政區。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黑龍江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共有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42個縣、1個自治縣,常住人口3773.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361.6億元。
(10)黑龍江省黑龍江在哪裡擴展閱讀:
1945年8月31日,國民黨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重行劃分東北行政區劃,將今黑龍江省境內劃分為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4省。1945年底至1946年初,黑龍江地區處於國共雙方激烈爭奪各立政權之際。
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在中共東北局的領導下,黑龍江地區先後建立了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綏寧五省和哈爾濱市建制。
各省管轄10個至20個縣(市)左右,為便於開展工作,在省縣之間設立了專區。但為了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省(區)建制調整變動比較頻繁,戰爭後期調整合並為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4省和哈爾濱特別市。4省共轄82個市、縣、旗。各省分設的專區,除邊遠地區的黑河專區外,均已撤銷,由省直接管縣。
1949年以後黑龍江省行政區域變化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重劃東北行政區劃令》,決定黑龍江地區的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4省和哈爾濱市合並為松江、黑龍江2省。5月中旬,撤銷合江省並入松江省,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轄市。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撤銷松江省建制,與黑龍江省合並為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省轄市並入黑龍江省。同年8月兩省正式合並,省會設在哈爾濱市。
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屬的白城、洮南、鎮賚、大賚、安廣、開通、瞻榆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新的黑龍江省,南與吉林省接壤,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北、東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蘇聯相望。全省總面積4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250萬。
共轄3個專區、5個市、64個縣、2個旗、1個礦區。196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部分專區和市縣的劃分和裁並反復性較大。至1966年底,全省分為6個專區、2個特區和8個較大的市。6個專區共轄65個縣和1個特區;9個設區的市(特區)共轄54個區、4個鎮。
1967年,全省上下普遍成立革命委員會,將各專區均改為地區,由設立派出機構的專區變為一級區劃實體的地區,成為一級政權單位。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所屬呼倫貝爾盟(突泉縣、科爾沁右翼中旗除外)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79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將原呼倫貝爾盟及所屬各市、旗全部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5年,黑龍江省共轄4個地區、10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63個縣、64個市轄區、4個地區轄區。全省總面積4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3311萬。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個副省級城市,12個地級市,2個省直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