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進校園
㈠ 求一首有關於詩詞進校園的七律詩或者七言絕句也可以,原創的,急急急……
物候春風和煦時,風華翰墨鑄清思。
童心伴讀香宜久,師道開蒙恰不遲。
格物修身皆適用,厚德載物兩相支。
家國萬載千秋計,猶誦先賢隔代詩。
㈡ 《把美麗帶進校園》詩歌
國旗下講話稿
——《把美麗帶進校園》
講話人 陳靜
尊敬的各位領、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把美麗帶進校園——禮儀篇》。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謝謝大家!
㈢ 廉正文化進校園詩歌120字
廉潔文化進校園童謠(一)
1、爭當廉潔小衛士
一心正氣為黨忠。版 兩袖清風為民憂權, 三個代表定乾坤。 四海安寧樂太平, 五穀豐登舉國慶。 八榮八恥要牢記, 廉潔文明要熟記。 爭做廉潔小衛士, 共創十全十美新社會。
2、講廉潔,人人誇
新校園,新面貌。 有制度,有規章。 同學間,常互助。 講文明,懂禮貌。 敬老人,愛幼兒。 伸援手,獻愛心。 講誠實,守信用。 講勤儉,不攀比。 愛學習,愛勞動。 講廉潔,人人誇。
㈣ 關於校園詩歌有哪些
1、《校園頌》
作者:霍艷
啊!晨曦緩緩來到這美麗的校園, 你可曾知道
這里的晨風和讀書聲早已響成一片, 當你來到這美麗的校園
當你走在這晨光初照的樹林旁, 你可曾聽到
時而是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時而又是歡快雄壯的歌聲迴旋
這里再沒有打架斗毆的喧鬧聲, 這里再沒有頂撞老師的頑皮學生
這里,有的是, 努力學習的「三好學生」
「學英雄見行動」的雷鋒小組,這里,有的是
尊重老師的同學們, 這里,有的是
愛護學生的辛勤園丁, 啊,校園
你是同學們最美好最幸福的家, 你是園丁們培育幼苗的沃土
4、《校園》
作者:崔明東
我們就像小小的雁兒,, 排著隊伍來到校園。
忘不了課桌上的三八線,, 我常常故意把它侵犯,
惹得那同桌的女生,, 每天都在把我抱怨
——那時候,大家都認為她會把我愛戀。, 許多年後,她歡笑著跑進校園,
一臉的幸福模樣, 就像來到了婚姻的殿堂。
我久久的把她追憶,就像回憶著美好的初戀。
望著她那遠去的背影, 我一陣嘆息,就像失去了整個童年。
在她的呼喚下,我緩緩向前, 就像那迷途的雁兒,
終於回到了人生的樂園。
5、《校園深秋的小花》
作者:大地
秋風凄涼,
時已霜降,
大樹葉黃,
沒有了春風暖房,
沒有了夏雨滋養,
你在執著地怒放,
你是校園深秋的芳香!
眾踏鏗鏘,
地面發亮,
小草枯躺,
沒有了春犁鋪床,
沒有了夏鋤松壤,
你在蓬勃地生長
你是校園硬地的希望!
時光漫長,
會有困難的阻擋,
此時,
你我應像深秋的小花一樣在這時開放!
田野寬廣,
會有難墾的地方,
此處,
你我應像深秋的小花一樣在這里生長!
有了深秋的小花,
我們的校園,
將會時時好風光,
處處好景象!
㈤ 求一首有關於詩詞進校園的七律詩,自編原創的,急急急……
弟子常思悟增廣,孝經三字百家存。
篇篇句句精華語,聖聖賢賢國學魂。
文化長廊吟李杜,書香教室誦詩文。
躬行實踐明真昧,知禮感恩儒雅人。
㈥ 請你就中華好詩詞進校園寫兩句宣傳標語
讀中華詩詞,做時代新人
發揚民族文化,重振華夏雄風
㈦ 學校開展古詩詞進校園活動,我們班出演的是傻子接古詩的故事,誰能幫我想個題目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斗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v詩歌何時稱之首
在古代,詩歌最初稱"篇"或"章",而不稱"首"。例如我國最早的《詩經》,叫"三百篇",屈原的詩叫"九章",詩歌稱"首",最早出現於東晉初年。當時有個名叫孫綽的詩人,在《悲哀詩序》中寫道:"不勝哀號,作詩一首。"一個名叫支通的人,在《詠禪道人詩序》中寫道:"聊箸詩一首。"從此,人們普遍稱詩為首。
v詩人的來源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釋說:"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為騷人。"這便是詩人後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後,詩人便成為兩漢人慣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之後,又產生辭人一詞。楊子雲《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現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六朝以後,社會上很看重辭賦,認為上不類詩,下不類賦,以此又創立了"騷人"一詞。從戰國而至盛唐,詩人、騷人的稱號受人尊敬。
v古詩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幾千萬萬,因種種原因失傳了的除外,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詩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有一個萌牙、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彈歌》"斷竹、續竹,飛士、逐肉"據說是黃帝時代的歌謠,公認是原始社會詩歌,是二言詩之始。《詩經·有駢》"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是三言詩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於苞桑"四言詩之始。卜辭"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五言詩之始。《詩經·卷耳》"我姑酌彼金(三個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詩之始。《詩經·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七言詩之始,《詩經·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詩之始。《詩經·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詩這始。杜甫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詩。李白"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詩之始。蘇東坡"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十一言詩之始。
v題畫詩之考
我國題畫詩的產生、歷來被認為始於唐代,創始者為杜甫。
這里首先應該說明什麼是題畫詩?如若說題畫詩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以現有的資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而是把不直接題在畫面上的吟畫、題畫、論畫以及題扇畫、題壁畫、題屏風畫都看作是題畫詩的話,那麼,從現有資料看,在六朝時已經有了題畫詩。
如《全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詩》中,就收有東晉桃葉的《答王團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雖說比較簡單,但確實是對畫扇的歌詠。
特別是由梁至北周的傑出詩人庾信,在梁朝時,曾作《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生動地描繪了屏風上的各優美畫面,在題畫詩創作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我國的題畫詩,六朝時已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