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外閱讀
①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
1、《西遊記》吳承恩
2、《水滸》施耐庵
3、《朝花夕拾》魯
迅
4、《回駱駝祥子》老答
舍
5、《繁星•春水》冰
心
6、《魯濱孫漂
流記》(英)笛福
7、《格列佛游記》(英)斯威夫特
8、《名人傳》(法)羅曼•羅蘭
9、《童年》(俄)高爾基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俄)奧斯特洛夫斯基
高中課外閱讀推薦書目(20部)
1、《論
語》
2、《三
國
演
義》
羅貫中
3、《紅
樓
夢》
曹雪芹
4、《吶
喊》
魯
迅
5、《女
神》
郭沫若
6、《
子
夜》
茅
盾
7、《家》
巴
金
8、《雷
雨》
曹
禺
9、《圍
城》
錢鍾書
10、《談
美
書
簡》
朱光潛
11、《哈
姆
萊
特》
莎士比亞
12、《堂*吉
訶
德》
塞萬提斯
13、《歌
德
談
話
錄》
艾克曼
14、《巴
黎
聖
母
院》
雨
果
15、《歐也尼*
葛朗台》
巴爾扎克
16、《匹克威克外傳》
狄更斯
17、《復
活》
列•托爾斯泰
18、《普
希
金
詩
選》
普希金
19、《老
人
與
海》
海明威
20、《泰
戈
爾
詩
選》
泰戈爾
② 中學生課外讀物
本文發表於《廣東教育》2000年第11期
順德市龍江中學 歐陽宇
作為中學生閱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既是中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學生通過讀書來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目前的總體現狀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還處於一個盲目、隨意、無序的狀態。其根本原因既不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夠,也不是語文教師對閱讀的方法指導不力,而是中學生在課外讀物的選擇方面,缺乏正確的指導。
在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這一最基礎的問題必須再一次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作為語文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教師,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幫助中學生走出課外閱讀的迷宮,使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從而切實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益。下面我談談我校指導中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一些做法。
一、明確三個關系,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思想認識
一是興趣與需要的關系。中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有較大差異,有的喜歡流行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盡趕時髦;有的喜歡名人的,不管歌星影星,出名就行;有的喜歡讀那些大案要案、紅牆秘聞;有的喜歡讀那些風流韻事、奇聞異趣;當然,也有喜歡讀文學作品、時文報章的。要讓學生明白,只憑個人興趣而不考慮知識需要的閱讀,最終會導致發展不平衡、知
識嚴重傾斜。
二是課內與課外的關系。應該說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進一步理解課內所學的知識,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進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點而全面。教材的編排是一個有序的系統,尤其是今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的高中語文新教材,它的閱讀訓練更具有系列性和銜接性。因此,讓學生明確「以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內」這 一關系,尤為重要。
三是名著與時文的關系。名著是經過歷史長河淘洗過的生活經典,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而經久不衰。中學課本中節選了其中的不少篇目。相比名著而言,時文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更適合中學生心理也就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當然,這里所說的時文,既包括像《花季雨季》《男生賈里》《早戀》等反映中學生生活的「當前」文學作品,也包括知識含量大、內容更新快、信息領域寬的報刊文章。二者之間不存在孰輕孰重、誰主誰次的問題,它們應該是相輔相成、並駕齊驅的關系。
二、加強四個指導,幫助學生合理選擇課外讀物
(一)階段性和整體性的指導。中學生在整個中學學習階段,會遇到愛好各異、特長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各類型的語文老師,這樣,在對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指導上,可能會形成「東家長、西家短」的局面,致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處於無序狀態。因此,一所中學的所有語文教師必須團結協作,協調一致,共同探討、研究,制定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課外閱讀計劃和各年級、各階段的具體閱讀方向、內容、篇目。這一點很重要。
(二)共性與個性的指導。中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閱讀興趣,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學習環境下會產生出不同的閱讀趨向,同時,不同的閱讀個體也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愛好。但是,共同的年齡組和同一教學進程、相同的學習要求,也決定了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閱讀共性。因此,作為老師,有必要研究一下其指導對象的共同閱讀心理和興趣以及個性差異,有計劃、有側重、有層面、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去選擇課外讀物。一般說,中學低年級應側重選擇適合於朗讀、背誦和仿寫的課外讀物。如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同齡人的作文選集等;到了中、高年級,老師應該有序地開列一些書目,提供部分古今中外的名著,分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兩類,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閱讀一些雖然興趣不大但非常重要、能終生受用的讀物。與此同時,老師也應考慮到學生個體的閱讀愛好,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根據其興趣特點、閱讀能力,推薦於其有益的一定量的課外讀物供其閱讀,以發揮其特長。
(三)教材篇目和節選拓展的指導。教材所選編的篇目雖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經典,但它至少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了各方面的優勢,它的體系和結構具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的序列性、層次性和整體性。因此,對教材的閱讀應是學生閱讀的主體和重點,課外閱讀應圍繞課內閱讀來展開。語文老師在選擇讀物、進行閱讀指導時,應當有意識地拓展課堂閱讀內容。例如,在指導學習《群英會蔣干中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和《促織》時,不妨伺機誘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水滸》《聊齋志異》;在講述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不妨選幾篇同是寫秋的散文來進行比較閱讀;在分析流沙河的《就是那一隻蟋蟀》時,不妨把餘光中的《鄉愁》、舒乙的《鄉色酒》、非馬的《醉漢》等思歸詩作介紹給學生品味。能這樣結合教材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開展課外讀書活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文學作品和社科文章的選擇指導。許多教師在指導中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往往只注重那些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容深邃、語言富有魅力,能啟人智慧的文學作品,而忽視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質感染人、熏陶人的傳記作品以及能夠拓寬視野、開發智力、了解社會的科普讀物。其實,無論是從讀書還是從做人的角度考慮,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時,既要開列出文學作品的必讀「菜單」,也要推薦部分傳記、科普等社科「特色菜」,以便讓學生營養協調、平衡發展。
除了上述四個方面的指導之外,我們還在課外閱讀的計劃、閱讀技巧、閱讀方式、時間安排、效果檢測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們認為,盡管決定課外閱讀質量高低的因素很多,然而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應該是對課外讀物的選擇,選擇的優劣將直接影課外閱讀的效果,而最優化的選擇組合將會取得最經濟的實效。
③ 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
1) 她們其實並不知道,世上沒有什麼結局是糟糕的,她們和她一樣,也完全沒有能夠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美與孽》
2) 諸位由於青年的藝術,而擔心墮落。但是,請先安心吧!諸位是不會那麼容易墮落的。《侏儒的話》
3) 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他一定會感悟到他已經失去往昔的那個溫暖的世界,感悟到他長期以來只為一個夢想而活著,因此付出那麼高昂的代價。《不起的蓋茨比》
4) 離開一輩子後,他又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那個地方的目擊者。《尤利西斯》
5) 當我說關注自己的事業時,我的意恩是建立自己強大的`資產。想想看,一旦美元落進你的資產項,它就成你的雇員。《富爸爸·窮爸爸》
6) 這些成功人士在到達引爆點之前,都已經在這個方向苦熬很長時間。《重來》
7) 流浪的時候,我脫掉偽裝,在街頭放聲歌唱;走得累,就把雙腳放在離地獄,把眼睛擱在天堂。《背包十年》
8) 旅行和電影,一直是我僅有的兩個愛好。旅行,讓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電影,告訴我世界有**可能。《背包十年》
9) 把快感認為美感,把聯想認為美感,是一般人的誤解,此外還有一種誤解是學者們所持有的,就是把考證和批評認為是欣賞。《談美》
10) 凡是有甜美的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絲》
11) 站在痛苦之外規勸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12) 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牛虻》
13) 上天讓我們習慣各種事物,就是用它來代替幸福。——《葉甫蓋尼·奧涅金》
14) 往上爬吧,多撈錢吧,進入上層社會,那裡准備好一切。——《美國的悲劇》
④ 中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瓦嘉達來的自行車》
適讀年源齡:9歲以上
這部小說由同名電影《瓦嘉達》改編而成。電影《瓦嘉達》曾獲威尼斯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影片、悉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亞太電影獎最佳兒童影片(提名)等,代表沙特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國際上備受贊譽!講述了沙特小女孩瓦嘉達夢想擁有一輛自行車,卻不被當地宗教所允許,遭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但最終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媽媽的理解和幫助下,實現夢想的故事。
⑤ 初中生應該看的課外書有哪些
1、《蘇菲的世界》:一本風靡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已翻譯成54種語言出版,它可以讓你學會思想。《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
2、《傅雷家書-學生版選注本》: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它可以讓你學會理解與感恩。《傅雷家書》是2018年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聰,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
3、《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當今世界,什麼都不缺,就缺堅強,此書可以給你堅強。《我的生活》是海倫·凱勒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自立》:美國總統奧巴馬最愛讀的書,學習的過程就是追求自我獨立,自我覺醒的過程。《自立(愛默生勵志精品)》匯集愛默生思想之精髓,其中名言警句迭出,處處發人深省、震撼人心,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其中《自立》更是愛默生思想集大成之作,它倡導人們追求自我,鼓吹個性自由,自己主宰自己。
5、《花季·雨季 》:郁秀著,關於校園的一本青春讀物,值得一看。《花季雨季》是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小說是郁秀。該書讀後給人一種輕松、明朗、向上之感,對生活有了更充分的認識,更加堅定自己勇往直前的目標。
⑥ 初中生課外必讀書目
一、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議閱讀書目:
中國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論語》 《西遊記》 《水滸傳》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 《駱駝祥子》
《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話》 中國古今寓言
成語故事 神話故事 中外歷史故事 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
《 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海底兩萬里》《童年》 《 名人傳》 《居里夫人傳》
《熱愛生命》 《愛的教育》 《小王子》 《一千零一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
中國現代優秀作品選 名人名言
中外經典美文選讀
中外經典短篇小說選 例:《歐·亨利短篇小說》
美國科學家阿西莫夫《最新科學指南叢書》
三、同學喜愛的書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昆蟲記》、《老人與海》、《泰戈爾詩集》、《文化苦旅》、
《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准則》、《誰動了我的乳酪》、《時間簡史》、《CES學習法》
《男生賈里》、《女生賈梅》、《達芬奇密碼》、《傑出中學生的14種潛能》
《中學生自己講述的……》系列
包括:《感動中學生----精美散文》、《感動中學生----小說》
《有一種成熟叫感動-----100個成長故事》、《人生沒有草稿----100個人生哲理》
《沒有老師的課堂----100篇情感日記》、《別對自己說「不可能」----100個生存體驗》
《今天,你的心情是什麼顏色----100個心情故事》
四、報紙、書刊推薦
報紙-----《中國青年報》、《中學生學習報》、《語文報》
雜志-----《讀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外書摘》、《中學生》、
《優秀作文》、《智慧少年》、《演講與口才》、《奧秘》、《格言》、《中學生英語》
《做人與處事》、《心理醫生》、《航空知識》、《兵器知識》
⑦ 中學生需要課外閱讀嗎為什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老祖先早就形象凝練地道出了關於閱讀的要義——我想無論如何,在教書先生的學堂是破不了萬卷書的,唯有在學堂外也即今天的課堂外才有可能去讀成千上萬卷的書,也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學生自發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發展,增加課外閱讀比增加經常性寫作訓練對幫助發展學生作文能力更有效。」這是美國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過對寫作與課外閱讀的關系進行長期調查和研究後在其《作文:研究,理論與應用》一書中提出的觀點。與中國古人不謀而合,英雄所見略同。然而我們既丟掉了優秀的傳統,也沒有借鑒外國學者的先進理念,卻走進了講課文講作文「唯講是上」的死胡同,在「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具體看來,對課外閱讀的忽視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兩大硬傷:無趣和貧乏。「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的一種工具。現在有一種現象,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家長和學校都把學生束縛在教材中,不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孰不知,這就切斷了學生了解生活和社會的一條重要通道,也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劉國正先生的這段話十分清楚地闡明了輕視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在閉塞中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即抑制了學習的興趣。在許多地方和學校,語文課成為學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歡迎的課。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無疑為語文早早地判了死刑。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這正是我們長期以來不重視課外閱讀所付出的最慘重的代價。
另外,忽略課外閱讀致使學生囿於狹小的「課本」空間,成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貧血症」,從而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總是同樣的答案,作文中總是同樣的思路同樣的材料,甚至是同樣的假話、空話和套話,孰不知這一惡果的釀造正是我們自身的失誤。張志公先生指出:「語文這個工具,要掌握得好,運用得好,首先必須手中握有豐富的材料,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古人一直強調多讀,他們認為只有多讀,才能善寫。他們不主張狹窄,主張廣博。」「多讀」「廣博」正是課外閱讀所承載的任務,要治癒語文的致命傷「貧乏」,唯一的葯方就是走進課外閱讀。
⑧ 初中生課外閱讀書目
《瓦嘉達的自行車》
適讀年齡:9歲以上
這部小說由同名電影《瓦嘉達》改編而成。內電影《瓦嘉達》曾獲威尼斯容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影片、悉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亞太電影獎最佳兒童影片(提名)等,代表沙特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國際上備受贊譽!講述了沙特小女孩瓦嘉達夢想擁有一輛自行車,卻不被當地宗教所允許,遭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但最終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媽媽的理解和幫助下,實現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