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舊圃中學

舊圃中學

發布時間: 2021-10-03 00:43:40

Ⅰ 請介紹一些古文和古詩,初中生,我想找感興趣寫的背背。

亡國之痛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長江:

詠懷
【魏晉】阮籍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冬景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毛澤東《沁園春·雪》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4、瀚海瀾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東方虯《春雪》
7、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陸暢《驚雪》
8、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王安石《梅花》
9、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1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落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12、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秋景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愛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思鄉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雲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江上送友人南遊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雲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雲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雲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江外思鄉
【唐】韋庄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遠望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和三鄉詩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鄉思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惜別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友人 》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仍連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詠史

元·劉因

記錄紛紛已失真, 語言輕重在詞臣。

若將字字論心術, 恐有無邊受屈人。

【提示】揭露官定正史的虛偽性,具有歷史批判精神。

詠 荊 軻

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 志在報強贏。 (1)

招集百夫良, 歲暮得荊卿。 (2)

君子死知己, 提劍出燕京。 (3)

素驥鳴廣陌, 慷慨送我行。 (4)

雄發指危冠, 猛氣充長纓。 (5)

飲餞易水上, 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 宋意唱高聲。 (6)

蕭蕭哀風逝, 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 羽奏壯士驚。 (7)

心知去不歸, 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 飛蓋入秦庭。

陵厲越萬里, 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 豪主正征營。 (8)

惜哉劍術疏, 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餘情。

諷喻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經典愛情詩句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詩經(「國風」中的一首)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經典愛情詩句2.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 漢樂府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經典愛情詩句3.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 王維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經典愛情詩句4.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 崔護 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經典愛情詩句4.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唐 劉禹錫 竹枝詞(三)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經典愛情詩句5.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 元稹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經典愛情詩句6.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 杜牧 贈別(二首)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經典愛情詩句7.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 李商隱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經典愛情詩句8.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 李商隱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經典愛情詩句9.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 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經典愛情詩句10.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

經典愛情詩句11.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經典愛情詩句12.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 白居易 長恨歌
古今長歌第一就是這一首,由於詩句太長,所以並不節選出來,但是詩中的名句如「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帶雨」、「夜半無人私語時」等等,也都是可以用於愛情的。

經典愛情詩句13.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北宋 范仲淹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經典愛情詩句14.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北宋 秦觀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經典愛情詩句15.

多情自古傷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北宋 柳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雨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Ⅱ 舊圃鎮中學197班石洪亮學籍

您好,目前個人無法在網上查詢學籍相關信息。(抱歉,你的老師們很難有機會看到你的問題,除非你面對面跟他們說。)
您需要的信息,只有相關學校或教育部門的管理人員才能以指定賬號登入學籍信息網查詢您的學籍信息。

Ⅲ 求一些優美的詩句(要整篇的)

《婷婷詩教》第一季 001

鏈接:

提取碼: dxas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Ⅳ 2016年雲南省照陽區舊圃中學語文作文題目

秋天美麗極了,桂花香味芬芳撲鼻,菊花仙子擇起了五彩繽紛的小傘,落葉紛紛地奔向大地母親的溫暖懷抱,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黃的稻浪,風過時,翻起一片片金秋的希望。
秋姑娘挎若漂亮的衣箱,哼著歌兒,邁卷輕快的腳步來到田野。她給稻子穿上僉色的長裙,稻子樂得彎下了腰•一陣風吹過,稻子此起彼伏地搖動起來,跳起了金苽的波浪舞,稻穗沉沉地低下了頭,正笑眯眯地對秋姑娘說:今年真是個大豐收年呀;秋姑娘來到玉米地里,她給玉米換了身金裝,玉米高興地把長長的水袖揮舞在空中,亭亭玉立迎風微笑;秋姑娘來在大見地里,她給大豆抹上黃澄澄的水粉,大豆開心地笑鼓了肚子,有幾粒種子「撲通」一聲迸裂出來,等待著農人的收獲;秋姑娘又來到商粱地里,商粱們馬上換上火紅的外套,羞答答地垂下頭,那些飽滿的碩果里,卻掩藏不住豐收的喜悅。
秋姑娘來到果園,她給橘子塗上了黃澄澄的油彩,橘子便熟透了,掛在樹上像一盞盞小燈籠,照著小蝴蝶回家的路;她給石榴換上紅彤彤的紗巾,石榴興奮地把肚子撐破了,露出了晶瑩剔透的石榴籽兒,讓人垂涎欲滴;她給梨兒織出金黃的禮服,梨兒趕緊穿上新衣,掛在枝頭像一個個寶葫蘆。
秋姑娘來到樹林,告訴樹葉寶寶,你們的樹媽媽耍過冬了,快下來吧!樹葉寶寶不肯下來,想為媽媽盡最後一份孝心,但是,他們堅持不住,仍然飄飄揚揚地落了下來,像一隻只飛舞的蝴蝶,又像一隻只受傷的小鳥,他們盤旋若,向媽媽留下安慰的話語:明天春天,我們一定會再來看你。媽媽含著澗水,微笑著點點頭,心裡感嘆著:孩子們,你們長大了,但願你們過得更好!
還有那山坡上,漫山遍野的小草都換上了黃色的短裙,

Ⅳ 塘棲鎮的藝文敘錄

塘棲為江浙名鎮,自明正統間聚市以來,人才輩出,五百年來科舉明經者數以百計,著述之卷帙數以萬計。棲水之人文論其淵源,始推南宋詩僧永頤,為唐棲寺僧,與永嘉四靈、姚鏞、周文璞、李 輩相過,皆當時名流,所謂江湖詩派也。其《雲泉詩集》刻於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陳氏書籍鋪。
宋元百餘年間又罕見於世者,至明初始有張輿、張輅兄弟與平顯以詩名。永樂初,瑞安卓氏亡命而來,隱於棲鎮,托為他姓。數世之後,卓明卿、文卿始鳴於當時,與王世貞、屠隆、文徵明輩稱文兄詩弟。後乃三世明經,流風余韻。成化間雲會夏時正主講西湖書院,著作數百卷。泉漳丁養浩家中進士、舉人者六七世,皆篤學之士。水北邵銳舉禮部第一,端峰理學為世所重。馬三才入翰林院,出授御史,撰書近十種。
嘉靖年間,倭患不絕,三十四年(1555)正月,徐海引倭寇數萬掠塘棲,劫城數日,屍積如山。之後又數犯塘棲,至萬曆初盜患始靖。塘棲三百年文化積累,此首遭大劫。
萬曆中,塘棲鎮人口劇增,經濟發達,已「不下中州望縣」。文化亦漸入佳境,有鍾化民之經濟,沈朝煥之詩歌,沈守正之經義,胡胤嘉之文章。卓發之詩文並蓄,卓人月詞曲俱佳。卓爾康著書等身,其《春秋辨義》收入《四庫全書》。
崇禎二年(1629),徐士俊、卓人月入復社。棲水詩社唱和之風始行。此後三十年間,塘棲文學漸入顛峰。
一時間,東里詩社、綠雪堂社、傳經堂社、徐野君之雁樓、張半庵之橫潭草堂、沈元琨之群玉齋,結社訂盟者七八處,少者十餘人,多者一百三十餘眾,舟過棲水之詩人名士、遺民野老,吟詩唱和,評議時政,結集者有《棲霞唱和集》、《群玉齋唱和集》、《綠雪堂唱和集》、《橫潭詩集》等。
又有卓人月《二子唱和集》、徐士俊《徐卓晤歌》、卓元基父子《吾家吟》。編纂選本,亦蔚然成風,徐士俊編《尺牘新語》、胡貞開選《石鼓桐》、卓天寅輯《傳經堂集》、卓人月選《古今詞統》、卓回輯《詞彙》三編,皆刻印行世。
順治十七年(1660),清廷嚴禁結社訂盟,倡和之風遂絕。此亦文壇一劫,頗傷元氣,從此塘棲文學由盛而衰。
明末清初,塘棲詞學、戲曲發展至頂峰。詞人、詞作,佔去十之八九。猶以卓人月《寤歌詞》、徐士俊《雁樓詞》、丁澎《扶荔詞》為最。當時有《西陵詞選》諸書,塘棲詞人入選者數十家之多。卓人月撰雜劇《花舫緣》、《新西廂》,丁澎有雜劇《演騷》,徐士俊所作雜劇、傳奇多至六十餘種,佳者與關、馬、王、鄭相抗手。
閨閣才女亦盛,吳柏舟、張佩蘭、徐宜人、虞凈芳、卓燦、鍾筠、鍾韞、鍾青、丁氏等女詩人盡出此時。
方外有大善寺之大香、綠野庵之豁堂、棲霞院之石庵、清流寺方丈天岳及詩僧眉峰,多有詩卷板行。
甲申國變,棲鎮以無險可據,反未遭兵革之亂。然亡國之恨、剃發之辱,吾里豈無識字之人?卓氏諸賢以遺民居之,徐介披發佯狂,皆有發於詩文詞曲,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
入清後,棲水詩詞絕佳,惟文章不逮前明之盛。
康熙開始,文學同團體轉化個人發展。徐士俊生萬曆間,此時東南文壇尊為宿老。所謂「西泠詞派」者,或出塘棲徐野君門下,或出臨平沈東江門下,文友門下輯刻其《雁樓集》二十五卷。丁澎為「西泠十子」之一,又列「燕台七子」,其《扶荔堂集》名噪當時。金張之詩為黃宗羲所推崇,《岕老編年詩鈔》入四庫存目。又有金漸皋、沈洪芳、卓天寅父子、宋琦、卓長齡輩,皆詩鳴於當時。
雍正乾隆,名宦輩出。沈近思之理學,楊汝梗、周天度之詩歌為世所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卓氏以《憶鳴詩集》引禍。所抄卓氏藏詩文集,字字皆黍禾之痛、亡國之哀。卓氏著述俱遭禁毀。卓天柱兄弟三人斬首,妻兒配為奴,卓長齡父子五人死後近百年,亦 屍梟首,慘不忍睹。
塘棲文人皆焚書棄稿,不敢作詩久矣。乾隆禁書,非獨時人,棲里前代諸賢之著作,如沈守正《雪堂集》、卓發之《漉籬集》、徐士俊《尺牘新語》俱遭朝廷禁毀。此塘棲第二次遭大劫。
乾隆之間,以國子監助教宋大樽之詩最著名,龔自珍自幼即學其詩。卓氏書禍發,宋助教正當中年,聞此慘劇,幾盡毀詩稿。數十年心血,死後僅錄得寥寥數卷。晚年學佛,不欲聞世事,傷心之故。
至此塘棲唯有大學者,再無大詩人矣。讀書人多從考據之學,宋茗香之治小學,宋咸熙之治群經,勞氏父子之史學,巽卿兄弟之校勘。
嘉道咸同,棲里人文推勞、朱、夏諸姓。
永泰勞氏中進士、入太學、服青衿者數十眾。猶以勞經原父子為著,史學著作數種為世稱道。次子勞權精於校勘輯佚,季子勞格熟唐宋典制,時人稱其為錢大昕之後第一人。
丁河朱學勤官至大理寺卿,入值軍機處十數年,著述甚豐。結一廬藏書名聞海內,其子又輯刊修伯遺文,校印《結一廬叢書》。
鎮南之夏氏有夏同聲嗜好學,與林琴南為友,又助王同纂《唐棲志》。夏同善侍郎嘗主杭州紫陽書院,又出為光緒帝師,其學識可知。
咸豐末,紅羊之災及塘棲,太平軍與清兵數戰於鎮上。勞左源藏書號為一郡之冠,而付之炬灰。此塘棲第三次遭大劫。園林、別墅、寺廟、金石,毀之不計其數。
丹鉛精舍之藏書經此兵亂,散失十九。其倖存者,吳興陸心源、錢塘丁氏兄弟、塘棲朱學勤所得最多。及至民國,繆荃孫、劉承干、傅增湘、鄧邦述、張元濟、李木齋、蔣汝藻諸人皆收得遺書,輾轉數十年後,多為公立圖書館所珍藏。皕宋樓之售,今有在日本靜嘉堂者。北平圖書館所珍藏珍本,抗戰時寄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後轉運台灣;及南京所藏,在台灣中央圖書館,勞氏遺書流落在外一二百部。海內倖存者以北京圖書館最多,不下七八十種,其餘皆在上海、南京、杭州各處。
朱修伯歿後,結一廬遺籍八十櫃售與其婿張佩倫。其《結一廬剩餘叢書》之版片亦歸劉氏嘉業堂。張卒,結一廬之遺書始流散於滬杭間,文革中盡沒為公有,1980年,政府允諾,或35萬元售於上海圖書館;或算捐贈,可得獎金20萬元。至此,結一廬所倖存者,宋刻本24部、元刻本38部、明刻本178部、抄稿197部,共3274冊,正式入藏上海圖書館。
清末民國之間,通斯文者唯姚慈壽、汪堅青、錢柏森數人而已。
文革十年,塘棲又遭第四次大劫。私家收藏之名畫、古籍及方誌、家譜,歷紅羊之災後所倖存者,殘喘百年,遇此一禍,吉光片羽,皆盪然無存。丹鉛精舍雖已無孤本、絕品流傳,善本、精本尚有遺留,百年來稍稍聚積,如曝書亭之抄本書、嚴元照之尺牘、鄧石如所書對聯、三希堂法帖原拓、勞氏數世應試之朱卷及著述手稿、日記,盡毀焚於吉齋小築中;名人字畫,抄家時堆積如山,則不知所終,文革後,發還勞氏者僅俞曲園、夏之城字扇各一。餘杭博物館有《館藏精品書畫集》刊行,始得見其舊物。吳道之寫觀音像碑亦碎於里人之鐵錘下。至噩夢醒,所剩者一橋一碑而已。
近之二十年,讀書人漸多,亦有著作結集刊行者。棲水人文之中興,賴之今賢。
余撰《塘棲著述考》,迄南宋至民國,載書六百餘種,文獻近四百種,實八百年文化之總結。記人三百餘,無非以書系人、以人系事,補舊志之簡闕,而正其舛誤也。然里人之著述,存世未半,寓目者什一,難免訛傳,常思日有增補,月有訂誤,使其臻善。既無愧於先賢,又無欺後來者焉。
塘棲後學 南橫虞銘謹識 郎洌《塘棲藝文志序》
近幾年「水鄉古鎮熱」風靡一時,周庄的張揚,南潯的厚重,西塘的詩意,烏鎮的濃郁,牽動多少遊人的目光。江南水鄉,成為現代人的夢中家園。而塘棲,這個江南佳麗地的代表卻日漸湮沒了。漫步塘棲,曾經的街坊廊檐、流水深巷僅剩殘磚片瓦,而更堪憂慮的是八百年積累的文字著述,連同其依附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認知,在現代文明飛奔的腳步聲中漸行漸遠。值得欣慰的是,顯性的建築形態也許因時代變遷而面目全非,而隱性的文化基因卻可以草蛇灰線,薪火相傳。摯友虞銘的學術力作《塘棲藝文志》(一名「塘棲著述考」),起南宋迄當代,考載塘棲人著述六百餘種、地方文獻近四百種,涵括經、史、子、集、刻書、藏書等門類,記人三百餘,可謂集塘棲文化之大成。該書創作歷時近十五年,期間,虞銘不僅仔細研究了塘棲的史料方誌,還遍訪各大圖書館,在浩如煙海的故紙堆中輯微鉤沉,有時翻閱一日僅得資料寥寥數條,其中艱辛可見一斑。日積月累,虞銘掌握了大量資料,並梳理出塘棲文化的發展脈絡。每每談及塘棲歷史文化、人文典故,他都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溢於言表……
豐子愷《塘棲》
夏目漱石的小說《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這樣的一段文章:「象火車那樣足以代表二十世紀的文明的東西,恐怕沒有了。把幾百個人裝在同樣的箱子里驀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裝進在箱子里的許多人,必須大家用同樣的速度奔向同一車站,同樣地熏沐蒸汽的恩澤。別人都說乘火車,我說是裝進火車里。別人都說乘了火車走,我說被火車搬運。象火車那樣蔑視個性的東西是沒有的了。……」
葉文玲《賞韻塘棲鎮》
江南小鎮一直是我創作的搖籃,江南小鎮更有牽我心魂的親緣,故而,一提到江南小鎮,就像提到故鄉的母親,精氣神兒就來了……
虞銘《尋夢塘棲》
很多年以後,我將會想起,那個芙蓉花盛開的秋天——引起十五歲男孩注意的,除了新學期的女同學外,還有清芬彌漫的橘樹林里的那一方叫《棲溪講舍碑記》的石碣。在以後的年月里,我是校園內唯一弄明白碑文意義的學生。長大以後閱讀方誌、尋訪故老,漸漸知道,操場邊垂柳繞植的荷池,便是范氏舊圃「一曲水」
的遺址;而教室後那排老房子,畫家蒲華在那裡度過了成名之前的最後時光,醉醒醒時把墨水塗抹成花、荷、山水……我每天沿著南橫頭的廊檐,從蒹蕸水榭的門口轉彎,翻越八字橋,穿過馮家長弄間的頹牆與荒草,來到大人們叫它「書院」的地方。在塘棲二中三年的學習結束後,我離開了我的故鄉…… 塘棲自古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文士薈集、文風頗盛。明清時便有「樾館」、「傳經堂」、「丹鉛精舍」、「結一廬」等藏書樓名燥一時,還出了像勞格、朱學勤那樣的著名藏書家。塘棲,崇學之風頗盛,據清光緒年間的《唐棲志》記載:塘棲在明代時共中進士15人、舉人40人、五貢14人。在清代時,共中進士23人、舉人64人、五貢43人。早在光緒九年,塘棲就開設有義塾,俗稱「蒙童館」,光緒十六年,塘棲設「棲溪講舍」,仁和縣令捐資以助,並立碑記念此碑至今尚存。光緒三十二年,棲溪講舍改辦成「棲溪兩等小學堂」。民國期間,公私立小學相繼創辦,小學與私塾並存,學子們小學畢業尚需繼續深造者多移步杭城。抗戰期間,曾因此辦過中學,但時間不長便告停辦。1956年,塘棲終於出現了當時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完全中學——杭縣中學。時至今日,塘棲鎮已擁有4所中學、1所職高、1所專修學院和17所小學,04年年末在校學生為12652人。歷年來,塘棲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塘棲中學的高考升學率一直在區普高中名列前茅。從塘棲中學畢業的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教授、學者、高級知識份子已達數百人。
卓人月(1606—1636),字珂月,號蕊淵。塘棲人。崇禎八年(1635)貢生。復社成員。富才情,工詩文,著述甚豐。早年撰《千字大人頌》,被譽為穩帖奇肆。與孟稱舜、袁於令、徐士俊等人交善。著有《蟾台集》四卷、《蕊淵集》十二卷和雜劇《花舫緣》。又與徐士俊合編《古今詞統》。
宋大樽(1746~1804),字左彝,號茗香。塘棲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舉人。官國子監助教,歸老唯以書籍為友,讀書、聚書、著書為事,藏書於「牧牛村舍」中,精本甚多。晚年游東南名勝,工於詩文,詩學李白,晚追漢魏之風,善治古琴。詩學太白,有逸氣,晚更追漢、魏而上之,頗為王旭所稱。著有《茗香詩論》、《學古集》、《牧牛村舍外集》。
勞格(1819—1864)字季言。清塘棲鎮人。通讀漢唐諸史,旁及《資治通鑒》和歷代《會要》,熟悉唐代典故,尤精校勘。著有《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24卷、《唐御史台精舍題名考》3卷,並續完父親未竟的《唐折沖府考》。平生治學嚴謹,案頭常放一簿冊,遇有疑問,隨即記下,稽查諸書,辨證清楚方罷。所讀各書,必於書中密行細字,引證博精。家中藏書豐富,藏書室名「丹鉛精舍」,為清代著名藏書樓之一。同治三年(1864)卒於同里寓舍。友人丁葆書為之編輯遺著,又得《讀書雜識》12卷。
朱學勤(1823—1875),字修伯,塘棲鎮人。咸豐三年(1853)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改戶部主事,入軍機處,官至大理寺卿。在清廷綜核機務17年,所領軍機班與同治一朝軍事相始終。曾國藩以「學足論古,才足干時」稱之。以為官「惠直」著稱,時人比作漢朝賈誼。家有「結一廬」,藏書甚豐,《結一廬書目》中,宋、元、明三代刊本和精鈔本有數百種之多。著有《結一廬遺文》《讀書跋識》、《樞垣日記》等。
卓介庚,1938年2月出生於塘棲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55年分配在臨平鎮中心小學任教,1970年調入餘杭縣委報道組,1993年調餘杭縣委宣傳部工作,1999年退休。從事新聞報道工作長達30年。著有《江南佳麗地》《蘇東坡到餘杭》《松風夜雨》《劫後餘生》《太炎傳奇》《茶聖陸羽》《枇杷女》等。
豐國需,男,1955年生於餘杭良渚,1971年定居塘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故事期刊協會理事、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餘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1991年辦起國內第一個民間故事創作的團體——塘棲故事沙龍,2002年參與創辦國內第一家故事專業網站。出版專著《豐國需故事選》、《塘棲傳說》、《塘棲風俗》、《推開新故事創作之門》(合作),主編《看故事學作文》、《餘杭新故事精選》等書。
胡建偉,男,1956年生,祖籍安徽績溪,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人,塘棲中學教師。餘杭區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中外微型小說精品賞析》(評論集)、《年灘美人埭》(小說集)、《鄉村頌》(中短篇小說集)、《淘一首生命的歌》(散文集)、《狂野周末》(小說集)、《河之洲以南印象》(小說散文集)、《風雅塘棲》(散文集)等。
虞銘,男,祖籍浙江慈溪,1970年出生於塘棲鎮。獨立學者,從事地方文化史研究。富收藏,藏書室曰:曲營精舍,尤多地方文獻及版本目錄,為首屆「杭州市十佳藏書讀書家庭」。恢復創建省級老字型大小企業「百年匯昌」,創辦「隱社」和《掌故》雜志,參與編寫《餘杭通志》《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等。著有《塘棲藝文志》《餘杭商貿老字型大小》《運河商埠》《吳鉤紅豆袈裟齋詞》《安隱擊壤集》《餘杭歷代詩詞全集》八本等。

Ⅵ 求初三畢業生代表發言稿

給您幾篇 希望滿意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很榮幸能在畢業典禮上發言。今天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三年的初中生涯在今天即將結束。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和在座的各位一樣:縱然有著歡聚一堂的喜悅,也有著掩藏不住地回憶和留戀。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時刻,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初三同學,向辛苦培養我們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你們,三年以來對我們的悉心教導。傳道,授業,解惑,你們與學生迎難而上;快樂,傷心,奮進,你們與學生形影不離。是你們深情的凝視,給了我們最堅定的信心;是你們關愛的目光,使我們從容地走進考場。感謝你們,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也許我們曾經任性,讓您難過,也許我們曾經調皮,讓您傷心,但請原諒我們,那是我們經歷青春,走過成長的真實故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難忘老師的精心培養。此時此刻,我謹代表初三的全體同學在這里向你們道一聲:老師,你們辛苦了!你們精心培養的鮮花,現在該是讓每一個花瓣都散發芬芳的時候了。我想所有拼搏的汗水與理想的希冀,都會化做頻傳的捷報,如期而至,飛到你們的案前。我知道,那是對你們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最好報答……

有人說,初中的生活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是的,三年的時光 —— 一千多頁的喜怒哀樂就這樣匆匆翻過,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生動的細節,那麼多精彩的片段。我們用勤奮和智慧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編織了溫馨絢爛的初中生活。課堂上,有我們專注的眼神;運動場上,有我們揮灑汗水的颯爽英姿;藝術節的舞台上,有我們清亮的歌聲、輕盈的舞步。在一個個飛馳而過的日子裡,我們默默地傳遞著關愛和友誼,凝聚成了11個充滿友愛、充滿昂揚鬥志的班集體。回顧這四年,我們已從稚嫩走向成熟,從無知走向理智,從淺薄走向充實。我們的青春在奮斗中譜寫,我們的汗水在拼搏中揮灑,我們的熱情在競爭中激昂!

三年前,我們在這里相聚,開始用生命和心靈演繹自己的精彩;如今,我們又要在這里告別,各自踏上新的征程。青春是生活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而唯有努力學習,才是對青春的最好珍惜。學習是我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大家在升入高一級學校之後,能永遠牢記母校的校訓,保持母校的優良學風,不斷地、踏實地學習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我們銘記自己曾經是一位市西學子,以一種進取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激勵自己、完善自己,實踐體驗自主發展,履行 「今天我以市西為榮,明天市西以我為榮」的神聖諾言!

最後,願同學們能永遠珍惜和記住相處三年的老師與同學,記住這特殊的一天!

在此祝願:母校前程似錦,

老師青春永駐,

同學鵬程萬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

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既興奮,又沉重;四年,將近一千五百天的涅磐般的洗禮,嶄新的鳳凰,即將從這里起飛,不肯相信——明天,這里只是我們的故鄉!

此時此刻,我們才真切感受到「光陰似箭」,四年前踏入文來的那一幕,就在眼前!

此時此刻,四年的學習生活,點點滴滴好似水珠正聚集成溪流從我們心底里汩汩淌出來!

此時此刻,我們心中有太多的「難忘」需要傾訴!

我們難忘師恩。還記得中考那天,老師們都身著紅衣為我們加油打氣,這一抹紅色是烈日下最美的景緻。記憶轉動,還記得他們第一次見到你上揚的嘴角么?還記得他們寫板書時略側的背影么?還記得他們為你的進步而自豪的眼神么?還記得他們運動會上為你吶喊的聲音么?還記得他們因為你受傷而著急擔憂的神情么?還記得他們中午趴在桌上小睡時的疲倦么?還記得他們在你肩上輕拍的溫柔么?還記得他們放學後留下幫你補課時天上掛著的月亮么?還記得他們看著講台下混亂的課堂仍是包容地勸導認真地講完課的樣子么?還記得他們在嚴肅緊張的時候突然冒出來的笑話趣事惹得全班大笑的場面么?這就是我們可敬可愛的老師們,就是他們帶著我們這些曾經懵懂稚氣的孩子逐漸成長。

我們難忘友情。少年時的友誼是最珍貴的,雖然會拌嘴,雖然會不和,但是這些都如風沙般容易被吹散,留下的是堅若磐石的真摯友情。看著中預時的照片我們會笑,說起曾經的糗事時我們會臉紅,此時,也許耳邊還縈繞著曾經悄悄分享的秘密。這些細細碎碎的聯系織成深深的羈絆,最單純的牽掛,我相信這四年的友情,會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一部分。看看周圍朋友的臉,想哭,想笑,但不想分開。

我們難忘文來獨特的文化,各種節日為我們緊張的學習增添了許多歡笑和色彩。獨一無二的狂歡節,讓三月的陽光更加燦爛明媚;激動人心的運動會,體育節,籃球比賽,競技、汗水、加油聲,讓青春的活力得以張揚;溫馨四溢的感恩節,讓我們學會理解,懂得感恩;大秀風採的藝術節,讓每個參與者都成為耀眼的明星。

文來給了我們快樂的校園生活,文來為我們創造了比同齡人更多的機會去實踐自我,文來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承擔責任。

讓我們記住今天,2009年7月7日。

再過55天,老師們又將迎來一批新的文來學子,我們也將在新的環境下開始新的學期;

再過65天,是第二十五個教師節,在此,讓我們再次說聲「老師,謝謝您!預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再過85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將迎來60華誕,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再過298天,「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將盛大開幕,讓我們在座的「90後」接過在北京奧運會上精彩亮相的「80後」志願者手中的接力棒,當好東道主,做一名合格出色的志願者,讓上海的風采向世界完美展示!

同學們,我們就要從此啟航,讓我們再深情地看一眼我們敬愛的老師,我們摯愛的校園!生活之海洋博大無邊,請記住,文來校園是我們的永遠的此岸;夢想的藍天高深莫測,請記住, 文來的老師是帶我們入夢的母親!

甩一甩靚麗的秀發,扭一扭青春的腰肢,亮一亮婉轉的歌喉,為我們走過的值得慶幸的歲月唱支歌,跳個舞!在今天,少年的詩行不寫憂傷!老師,請您在故鄉等待,等待我們把一份一份的喜悅捎給您,因為,您給了我們珍貴的昨天,您有權利和我們一起分享我們未來的成功喜悅!

謝謝大家!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全年級師生歡聚一堂,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了初中的學習任務,讓我們用掌聲來表示給自己最熱烈的祝賀吧!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彈拍間忙碌、緊張、充實的三年初中生活轉瞬即逝。同學們,推開記憶之窗,可曾記得三年前,我們帶著純真的笑臉,求知的激情,成長的渴望,多少個陰晴圓缺,多少個寒暑易節,師生每天相伴的時光超過了我們的父母、家人、朋友。可曾記起,來校時常有同學踮著腳和老師比高矮,畢業的今天,不少同學比老師還要高了。老師常不由自主地感嘆道:「初三,同學們的確長大了」。大家看,女同學都變得婷婷玉立,男同學長成了瀟灑少年!我們才情滿懷,半志昂揚,接受人生的挑戰。
是舊圃鎮中學的老師伴我們長大的,我們是在舊圃鎮中學長大的!
在這里,同學們不僅長了身體,了長了智慧。語數外課上,我們知道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還知道了一條直線畫一個圓,我們 更知道了26個字母的奇妙組合。理化生的學習,讓我們透過眼花繚亂的霓虹燈,清晰地看清其中的線路,我們還自製氫氣等許多新玩藝,我們懂得了修身之道,立身之本,我們明白了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我們還了解了地球村,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另外,還有音體美等課程更使我們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同學們:舊圃鎮中學記下了我們2006級全體同學,同學們的心靈深處了打上了舊圃鎮中學的烙印。舊圃中學為有刻苦拼搏,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我們而驕傲!舊圃鎮中學為有勤奮好學、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我們而自豪!同學們:難忘課堂上的默契配合,難忘校園里的促膝談心,難忘運動場上的拼搏身影,難忘考前的眾志成城,然而時光易逝,初中三年的生活將成了美 好的回憶,如果說這回憶是一陣微風,那麼當微風吹進的時候,我們 感受到的是幸福,是溫馨,是甜蜜......
同學們,我們就要揚帆遠行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前進的道路上,當我們面對坎坷的時候,回來再聽聽老師的嘮叨,敘敘我們的心事,母校的老師會做我們 的堅強後盾。記住,無論你走多遠,最牽掛你的,是母校,最關注你的,還是母校。
同學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一定要發揚舊圃鎮中學「團結求實、吃苦向上」的精神,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勇於探索,再創佳績,為父母爭光,為母校爭光,為祖國爭光!
在這最後一次聚集的時間里,我代表所有的同學莘莘學子的關懷,是您讓我們感受到大家的溫暖,是您 教會了我們處世之道,寬容的力量,自尊自強的魅力,善良的美麗,老師,三年來您辛苦了,您委屈了,其實您真的是天底下最好的導演,但我們卻沒有讓您感到欣慰,讓您少操心,我們的確不是一個好的演員,不過,您讓我們認清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我保證以後一定會做好一個演員,因為是您 ----老師,給了我們啟發,您送給了我們一份隆重的禮物----做人應懂得互相理解,懂得感恩。
畢業了,不論我們身在何處,但那甜美的回憶會一直種在心田......
畢業了,老師,我們 會想念您的......
謝謝大家!

Ⅶ 舊圃鎮的民生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區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舊圃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好落實,層層落實責任制,加大對30多家企業的監管排查力度,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發生。2007年共組織區職能部門和鎮有關站所人員對校園周邊環境和校內安全進行了兩次專項檢查,對一些嚴重影響教學秩序的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
民政工作:2007年共發放民政救濟糧大米2萬斤,玉米1萬斤,同時及時足額發放各種憂撫對象和農村困難群眾的憂撫救濟資金,及時地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圓滿完成農村低保工作。使黨和政府的溫暖在群眾得到充分體現。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鎮政府把轉移農民、培訓農民、富裕農民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來抓,外出務工已是我鎮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2007年我鎮外出到區外務工的人數已達7537人,由於地處城郊結合部,就近到城裡務工的人也有4000餘人,外出務工收入達3300多萬元。
關心重視教育發展。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在鎮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解決了沙壩村明德小學等學校的建設用地,開展了一年不少於兩次的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在中學開展安全法制講座,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Ⅷ 舊圃鎮的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轄土城、三棵、紅泥、三善堂、大村、沙壩、後海、舊圃、錦屏九個行政村,157個村民小組;一所職中,一所中學,15 所小學,兩所幼兒圓,在校學生11600名;兩個衛生院共有在職醫生20名,村級衛生所11個。 人口民族:2007年末,總戶數17041戶,其中農業戶16656 戶;總人口62152人,其中農業人口61184人,總人口中男31389人,女30763人;漢族16555戶、60396人;回族37戶、127人;彝族432戶、1573人,其他少數民族17戶、56人。

熱點內容
浙江哪裡好 發布:2025-05-03 15:31:38 瀏覽:876
抑鬱症物理療法 發布:2025-05-03 15:12:26 瀏覽:921
三年級下冊語文書視頻 發布:2025-05-03 15:04:43 瀏覽:47
引產疼多久 發布:2025-05-03 12:26:50 瀏覽:207
廣州燕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5-03 12:21:42 瀏覽:962
歷史上衛英 發布:2025-05-03 12:20:22 瀏覽:787
硅油的化學式 發布:2025-05-03 12:13:46 瀏覽:740
我的老師下載 發布:2025-05-03 11:41:55 瀏覽:899
武漢第二十五中學 發布:2025-05-03 11:06:10 瀏覽:934
實習老師評語 發布:2025-05-03 10:53:27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