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中學
㈠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文化傳統
學生為本、贏在拼搏、同步發展
學生為本:傳承「學生的成長就是學校的成功」的理念,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學生在校能快樂地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作為最終的教育目的,為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贏在拼搏:拼搏才會贏的信念,伴隨著中關村中學每一步的成功、發展和跨越。愛拼才會贏,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閃爍著理性的工作智慧;是教育理想的追求,承載著學校的使命與責任;是對自我的信任,滿懷激情迎接挑戰和機遇。
同步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編織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搭建教師發展的廣闊舞台,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同步發展。
學校文化特色:人本、合作、奉獻、創新的共同價值理念
教師隊伍特色: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思想先進、勇於創新
課程特色:科學人文、多元開放
德育特色:恩來精神、院士文化
藝術、體育、科技特色:普及提高結合,一流競賽社團
設備、設施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超前實用
建築、環境特色:現代化建築、花園式環境、文化場氛圍 校訓:崇德、尚禮、篤學、求真
崇德:發揚傳統,傳承美德,以崇敬之心遵從思行規范,砥礪意志品質,做品行高尚的人。
尚禮:倡導文明,尊崇禮節,以謙遜之心提高自身修養,滋潤涵養心靈,做習慣優秀的人。
篤學:謙虛嚴謹,刻苦堅韌,以進取之心學習文化知識,致力研究創新,做勤奮好學的人。
求真:尊重規律,勇於探索,以執著之心追求科學真理,領悟人生真諦,做務實高效的人。
校風:文明、誠信、勤勉、奮進
教風:敬業、愛生、合作、創新
學風:樂學、好問、勤思、博覽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自1982年建校以來,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素質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在中關村中學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及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該校師生的教誨和勉勵。建校不久,李先念主席就題詞「勤奮好學」,給全校師生以極大的鼓舞,使勤奮好學的良好校風迅速形成。此後中關村中學又先後得到其他老一輩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科學家、藝術家、知名人士的題詞二百多幅,體現了他們對全校師生的熱情關懷。
這些題詞內容廣泛、見解深刻,是教育師生的極好教材,是中關村中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題詞,或對師生寄予殷切的期望,或對教育教學提出精闢的見解,或介紹治學科研的經驗方法,或坦言自己的人生感悟,有的慷慨激昂催人奮進,有的平易親切感人至深,有的含深情於筆端,有的富哲理於紙上。師生在這些題詞前駐足瞻仰,就是在同智者對話。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珍藏的這些名人手跡,有不少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許多革命家、領導人、文化科學工作者,他們不僅品德高尚事業有成,而且有很高的文化藝術修養。他們的書法風格或古樸蒼勁,或飄逸瀟灑,各具特色。同學們可以想見其為人,領略其風范,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時,也受到藝術的熏陶。 校徽
作者:劉永林;創作時間:1995年。
創作說明:校徽整體呈圓形,分為上下兩部分。
上半部分為騰飛圖:在頭雁的引領下,整齊的雁陣翱翔在廣闊而又平靜的海面上。它象徵著中關村中學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我們中關村中學就是那雁陣,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發展、騰飛;該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就是那雁陣,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求索、創新;該校師生共同組成了那雁陣,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成長、成才。無垠的大海象徵著和諧、安定的新時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間。
下半部分為育才圖:此圖既如園丁用雙手呵護成長中的幼苗,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的教育品格,崇德尙禮、敬業愛生;又如手捧啟卷之書,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的學習風尚,篤學慎思、博採眾長。校徽的上、下兩部分同時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雙堅實的手托起飛翔的雁群,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用雙手托起飛翔的夢,用大智慧與大勇氣成就輝煌的明天。
校旗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校旗旗面為紅色,印有「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字樣,長288mm,寬192mm。
校歌
歌名:托起希望的太陽(李幼容作詞、鐵源作曲)
歌詞
我們是新的一代,閃耀著新的風采,我們在科學城學習,開拓新的世界。
迎著科學的星光,駛向知識的大海,為建設現代化祖國,奮發成才!
我們是新的一代,都擁有寬廣胸懷,我們讓青春年華,閃出智慧光彩。
辦成一流的學校,處處洋溢著友愛,為挑起跨世紀重擔,團結朝前邁!
啊!我們中關村中學自豪地歌唱,托起希望的太陽,從這里走向未來! 典禮和儀式 ⑴開學典禮:每學年開學的全校性第一次集會,標志著新學年的開始。
⑵全校集會:由教育處召集,包括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重大的教育活動、典禮等。
⑶學生表彰大會:每學期表彰榮獲各級榮譽稱號的優秀學生。
⑷「周恩來獎章」頒獎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為獲得「周恩來獎章」的學生頒發金銀銅獎。
⑸建隊儀式:每年9月,初一年級學生舉行少先隊大隊成立儀式。
⑹離隊建團:每年6月,初一年級學生舉行離隊建團儀式,成立共青團組織。
⑺青春誓言:每年6月,對初二年級學生進行進入青年的責任教育。
⑻百日沖刺:每年距中、高考一百天之際,初、高三年級學生舉行誓師大會。
⑼成人儀式:每年3月,高三年級舉行成人儀式,教育學生開始依法享有成年公民的權利,同時履行公民的義務、承擔公民的責任。
⑽畢業典禮:每年6月舉行,為初三、高三年級學生從母校畢業舉行的儀式。
⑾校慶日:中關村中學始建於1982年,每年10月8日為校慶日,逢五逢十舉辦隆重的慶典。 文化藝術活動 ⑴藝術節: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使學生充分展現自我、施展才智、體現個性、培養能力。每年11月、12月舉辦,單數年為合唱節,雙數年為藝術節。形式包括器樂、真人模仿秀、塗鴉、舞蹈、曲藝、攝影、動漫等。
⑵校園卡拉OK大賽:每學年秋季學期由學生會主辦,有初賽、復賽和決賽,勝出者將參加學校新年慶祝活動。
⑶社團活動成果展示:全校性的學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根據不同社團的特點,有多種專題展示形式。
⑷多元文化欣賞:深受學生喜愛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每天第一節課前五分鍾通過電視向全校學生播放,是一項全新的藝術教育形式。內容包括世界名畫、古典音樂、體育博覽等,截止2011年6月已累計製作了近千集,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了學生平等、寬容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⑸新年聯歡活動:每年12月底舉辦的全校性新年聯歡活動,由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科技類活動 ⑴科技節:全校性科技活動,內容包括科技講座、無線電測向、結構大賽、科技幻想繪畫比賽等。
⑵模型比賽:校級比賽,以建築模型為主、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
⑶步行機器人競賽:初一年級、高一年級參加,分組別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 體育類活動 ⑴田徑運動會:一年一度的大型全校性學生田徑運動會。
⑵體育文化節:非畢業年級參加,以各種趣味體育活動為主要形式,集健身和娛樂於一身。
⑶班級籃球聯賽:校級籃球賽事,以班級為單位參賽,分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⑷高中年級籃球賽:校級籃球賽事,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參賽。 其它教育類活動 ⑴校園新聞:由校電視台製作,在每周四班會時間通過電視向全校學生播放。主要內容包括學校大事件、特色活動等。
⑵新生入學教育:在教育處的領導下,對新生進行的愛校教育。使新生了解中關村中學的歷史,體悟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增強作為一名中關村中學學生的自豪感,明確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⑶軍訓:以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訓練。
⑷學生幹部培訓:是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關節,通過豐富多彩、富有實效的教育活動對學生幹部進行培訓,提高學生幹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⑸南京、西安愛國主義教育:由教育處組織初二、高二年級爭創「周恩來班」的班級分別赴南京、西安進行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⑹紅十字會活動:宣傳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傳播自救互救知識,實踐服務社會功能的相關活動。
除上述活動外,還有由教育處、校團委、藝教中心、科技中心、體育組、學生會、校紅十字會等組織的不定期的各類活動。 德育工作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始終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做人的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第一位。學校秉承傳統,挖掘偉人文化的育人潛力,在師生中開展了「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育活動,在學生中掀起了爭創「周恩來班」的高潮,逐步形成了以「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主線,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養高尚情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是全國較早開展「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育活動的學校之一。截止2012年底,共進行了十一屆「周恩來班」的爭創、評選活動,共評選出38個「周恩來班」。該活動已成為學校班級建設的最高奮斗目標。學校開創性地在學生中設立「周恩來獎章」,表彰優秀典型,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促進學風建設。「周恩來獎章」成為中關村學子的最高榮譽。
截止2009年,在被命名的19個「周恩來班」中,有七個班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集體」;四個班級團支部被評為「北京市紅旗團支部」;「周恩來班」班主任朱軍被評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李慧文被評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二等獎;李梅、黃秀娥、朱軍、范振歡被評為「海淀區班主任帶頭人」。 創建與發展 1995年,學校黨總支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周恩來編研部)黨支部結為友好支部,並通過周恩來編研部與梅園新村紀念館建立了聯系。
1998年,學校領導親赴南京,學習開展爭創「周恩來班」活動的經驗,並醞釀建立該校第一屆 「周恩來班」。
1999年10月,學校德育副校長的邢筱萍、德育主任高稚文、班主任周衛平帶領高二一班全體師生赴南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並與南京梅園中學結為友好學校,與梅園中學「周恩來班」結為姊妹班。
1999年12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北京市中關村中學迎接新世紀」大會,命名了該校第一屆「周恩來班」。
在周恩來編研部和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的幫助下,學校還積極參與了全國「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活動協作組的工作,連續四次參加全國「周恩來班」、「鄧穎超班」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與全國46所建有「周恩來班」、「鄧穎超班」 的學校建立聯系,學習和交流德育工作經驗。
2006年10月7日,經過近4個月的籌備,在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協作下,由該校承辦的全國第五屆「周恩來班」、「鄧穎超班」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在海淀劇院隆重開幕。研討會歷時兩天,圓滿結束。 周恩來勵志館 2012年10月7日,中關村中學迎來建校三十周年校慶之際,經過兩年多籌建成的周恩來勵志館與歷屆校友正式見面,該館成為北京市和海淀區首家校內周恩來主題展館。周恩來勵志館由學校師生共同努力籌建而成,分為立志求索、旅歐入黨、艱辛奮斗和鞠躬盡瘁四個部分,具有獨特的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價值。
㈡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介紹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建於1982年,坐落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核心區,擁有豐內富的教育教學資容源和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行列中最年輕的一所學校。經過艱苦努力,發展成為擁有92個教學班、近4000名師生的完全中學。1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建有科技、藝術、體育活動場館及獨具特色的演播廳、野生動物標本館等。學校中高考成績穩步提高,科技、文體活動蓬勃發展,被社會譽為素質教育的典範和家長放心的學校,成為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基礎教育品牌學校。
㈢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學生組織
學生會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是中關村中學全體學生的群眾組織,是聯系學校和廣大同學的橋梁和紐帶,代表和維護廣大同學的切身利益,在團結同學、引導同學、教育同學、服務同學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校學生代表大會,它對學生會的事務享有最高決策權和監督權。該校學生代表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會員為中關村中學全體學生。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常務委員會是最高執行機構,領導學生會下屬各工作組織開展工作。學生聯合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宗旨是:「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提高全體同學的個人素質,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遵守《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章程》,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委員會的指導和幫助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在校領導和校團委的指導下,學生會全體成員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團結協作、注重實效的工作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為活躍校園的文化氛圍,展現該校優良的校風、良好的學風,反映同學心聲,維護同學的正當權益,為促進該校廣大同學積極參加學校的民主建設做出了不懈努力。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會將秉承歷屆的精神,繼續以「服務同學」為宗旨,推動學生會工作持續穩定地開展,促進學生會工作優質高效地進行,展現中關村人朝氣蓬勃的青春風采,不斷開創該校學生會工作的新局面。中關村中學學生會將全力以赴,不懈努力,再創輝煌!
學生會會徽
(2008年5月24日,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聯合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通過)
設計人:高中2009屆 6班高山雪3班楊若璟
會徽寓意:整個會徽中最突出的部分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鴻鵠,其間翅膀與主體部分由英文字母「S」和「U」變形而來,SU即為學生會英文名稱「Student Union」的縮寫。會徽象徵著學生會這一光榮組織對事業的細致以及對學生的熱情,同時也象徵著遠大的理想與目標。鴻鵠採用了彩虹的顏色,諭示著學生與學生會之間建立的豐富感情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體現了學生活力與朝氣的一面。會徽以中關村中學校徽作為背景,體現了學生會服務學生,構建和諧校園的宗旨。
模擬聯合國社團
模擬聯合國是一項60多年前起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的活動。活動模仿聯合國及相關的國際國內機構,依據其運作方式和議事原則,圍繞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召開的會議。由於其獨特、真實的活動模式,為參與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知識積淀與溝通才華的廣闊平台;又因為其角色扮演的開展形式擁有對於廣大青少年有極強的吸引力。2001年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
中關村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成立到已經有了五屆的歷史,這期間在國際國內成果豐碩,是北京市乃至整個中國北方地區影響力不小的模聯組織之一。每年既派出隊伍參加各種市級、校級會議也每年舉辦自己的校際會村夢。村兒夢人用自己的才華和熱情參與、建設、推廣著這項極富趣味和意義的活動,為每一個感興趣者開闊視野,鍛煉能力。
電視台
中關村中學電視台於1992年開始籌備,1995年播出第一期校園新聞,並於1998年達到了每周播出的水平,2003年正式改為學生電視台。中關村中學電視台在同類校園電視台中成立較早,發展很快,設備不斷更新,人員不斷優化,已經發展成一個成熟的校園電視台。
中關村中學電視台由學校科技中心負責管理,聘請專職指導教師進行理論指導,網路中心老師提供技術支持。自中關村中學電視台成熟後,所有工作均由學生親自完成,采訪、主持、撰稿、配音、攝像和後期六個主要崗位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展現的舞台。
校電視台每年9月都會自主招募新成員,每年都有五六十名高一新生踴躍報名,學校也為他們開設了《電視節目與電視記者入門》這門選修課,使新成員迅速的了解電視節目的基本內容,掌握理論知識。電視台利用每次學校活動,由老成員帶領新成員進行實踐,培養技能。使每一名電視台成員真正成長為優秀的電視台人。
中關村中學電視台製作的校園新聞在每周四班會課時間播出,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同時也為中學生媒介教育的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㈣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辦學歷史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建於1982年,2003年跨入北京市示範性高中校行列,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行列中最年輕的一所學校。學校坐落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核心區,擁有科學院南路本部、清華園、雙榆樹三個校區和一個分校(原學院路中學),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從建校時的6個教學班、200多學生的初中學校,發展成為擁有95個教學班、近4000名師生的完全中學。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是隸屬於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的公立中學,有全日制公辦初中、高中,學制均為三年。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先後於1998年、2003年合並了清華園中學和雙榆樹中學。為了讓海淀的優質教育學校在促進海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局中發揮更大的示範引領作用,2011年5月12日,海淀區教委決定:由中關村中學承辦學院路中學,學院路中學正式更名為中關村中學分校。
㈤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組織機構
⑴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
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由海淀區教委聘任,校專長全面負責學屬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校長主持的校行政會是學校日常管理的決策機構,依據程序科學決策學校各項工作。
⑵學校設立教育處、教學處、總務處、辦公室等部門
學校設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校長具體抓德育工作。設置年級組長,統籌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設置班主任,協調各科任老師,聯系家長,落實學校各項教育計劃。
教學處建立由分管校長、教務處、教研處、備課組、班主任垂直管理體制。按學科設立學科教研組,設立教研組長1人,領導、組織教師進行集體教學研究。
總務處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後勤保障部門。
辦公室是協助校長做好學校人力資源配置、經費管理、學校公共關系等事務,協調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關系,督辦校行政會確立的工作事項的行政管理部門。
㈥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中學和知春里中學,怎麼樣
中關村中學很好,知春里中學很一般。
㈦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教育管理
中關村中學建有設施先進的實驗室和科技活動專業教室,是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學校是北京市金鵬科技團、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擁有一批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成績顯著、在市區有影響力的優秀科技輔導員。組建了創意思維、頭腦奧林匹克、建模、航模、智能控制、機器人、無線電測向、「VB趣味程序設計」、天文、天象等科技社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比賽成績突出,連續多年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上問鼎折桂。有30餘個項目在全國、市科創和市金鵬比賽中獲得佳績,100多人次在省市級以上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為學生能自主招生進入名校深造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科技社團開始於1983年的天文小組。1998年6月,中關村中學被北京市教委首批命名為北京市金鵬科技團第九分團、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2004年9月被海淀區教委命名為「OM、天文、建築模型基地」,2005年1月被授予「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稱號。
2004年,在國際第25屆頭腦奧林匹克世界決賽中,學校代表隊獲世界冠軍,實現了北京市在該賽事上金牌零的突破。王達亮、丁彭博、朱天翔、康博等同學獲全國科技創新一等獎、英特爾英才獎,康博同學榮獲第六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陳小鳥同學榮獲第七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2005年10月,經北京市教委嚴格評審,中關村中學學生科技社團被市教委命名為北京市金鵬科技團中關村中學分團,並於2007年9月再次通過了北京市教委的嚴格評審。
2013年,在各類科技競賽中,學校共有14人次獲得國際獎項,173人次獲得國家級獎勵。 2014屆楊祚儒、富宏遠、計潤達三名同學獲得首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銀獎。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藝術團現有管樂、民樂、合唱、舞蹈、京昆、書畫院等藝術類團員400餘人。是北京市規模最大、藝術教育水平最高、門類最全的學校之一。管樂團和京昆團是北京市金帆藝術團。學校被授予「北京市藝術傳統項目學校」、「北京市金帆管樂團」稱號,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藝術團參加歷年各類比賽,多次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北京市學生藝術節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國家大劇院、中山音樂堂等地舉辦過十餘場專場音樂會,在奧運會、亞運會、國慶60周年等重大活動中參加演出,每年出訪或接待國內外的藝術團體,與諸多世界一流的學校藝術團體進行過交流。有21名同學獲得北京市中小學生最高獎項金帆、銀帆獎。
2013年,學校管樂團榮獲第61屆歐洲青少年音樂節一等獎,舉辦了京昆、民樂、管樂三次專場音樂會。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廣泛開展體育活動,體育競賽成績突出,是籃球、武術、田徑市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北京市健康促進校」。2011年,高中男籃獲全國中學生籃球錦標賽亞軍,高中、初中男籃雙獲北京市青少年男子籃球錦標賽冠軍。武術隊18次蟬聯北京市中小學武術比賽開賽以來的歷屆團體冠軍和集體項目第一。
學校田徑隊參與學生多,歷年被授予在北京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中有突出貢獻獎,培養了國家級運動健將姜蒙、馬培等;無線電測向社團更是後起之秀,建團僅五年,隊伍從8人發展壯大到百人,參加北京市和全國的系列重大比賽。學生先後取得24個全國一等獎,5名學生榮獲北京市銀帆獎,50多名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11名學生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3名學生獲得國家運動健將稱號,向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輸送了40多名優秀的高中畢業生。
中關村中學每學年開設武術、空竹、打花棍、舞龍舞獅等民族體育以及擊劍、跆拳道、健美操、籃球、籃球裁判等時尚體育十幾個門類的選修課程。在新課改革中,高中體育實行「跑班教學,混班上課」。學校除堅持每天的課間操、大課間以及5月體育文化節,9月運動會外,還開展球類班級聯賽、校園定向越野、趣味運動會等群體活動。大課間主要是選擇開展拔河、折返跑、跳大繩等場地要求小,學生興致高的運動項目。
㈧ 北京市海淀區所有高中排名
1、第一名:人大附中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簡稱人大附中,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該校成立於1950年,是一所享譽中外的著名中學,多次榮登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所公布的中國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2、第二名:清華附中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Tsingh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 )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3、第三名:101中學
北京一零一中學於1946年在張家口建校,校名先後易名為張家口市立中學、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華北育才中學、北師大附中二部等。1955年,學校定名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親筆題寫校名,並釋其含義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4、第四名:北大附中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也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先進體育傳統基礎學校。
5、第五名:十一學校
北京市十一學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學,學校是北京市綜合改革實驗學校,國家深化基礎教育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試驗項目學校。
(8)北京中關村中學擴展閱讀:
海淀區的教育成績:
海淀區的教育成績可謂是多點開花,高中教育質量更是繼續在全市保持領先優勢。
2017海淀的文科一本率達到36.37%,比2012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本科率接近70%,比2012年提高了8.5個百分點。
理科一本率達到了65.73%,比2012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本科率連續兩年保持在90%以上,比2012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2017年海淀共有54所高中具有招生資格。示範性高中有11所,一般高中43所,其中有15所民辦高中。
㈨ 誰知道北京中關村中學分班是按照成績分嗎就是考的好的在1班,最差的在20班還是怎麼分
不是!!!1、3、5、7是推優和子弟班,9、11、13是科技班,15、17、19是藝術特長班,雙數是普通班,或者1、2、3、4是推優或子弟,5、6、7是科技,8、9、10是藝術特長,其他是普通
與成績沒什麼大關系的!!!有的時候會在這個基礎上分處好的和壞的,像我們就都是平行,所以說一點關系都沒有!!!!!
其實分班考試真的沒那麼重要,你看到了,都是固定的,普通班考得再好也只能是普通班。
普通班都是平行班,每個班都一樣好!!!!!!!單數班都是比較好的!!!!
㈩ 北京市所有中學排名
北京市重點初中前十名列表(初中排名)
一、北京四中(西城區)
北京市第四中學,簡稱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四中學創建於1907年,初名順天中學堂;1912年,更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1928年,改名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學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學;2002年增設國際部;2005年與北海中學合並。
截至2013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中部共有近30個班級,學生數1153人;截至2012年,北京市第四中學初中部共有20餘個班級,學生數1200餘人。
二、人大附中(海淀區)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簡稱人大附中,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該校成立於1950年,是一所享譽中外的著名中學,多次榮登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所公布的中國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先後被授予「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全國勞技教育先進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等稱號,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擁有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校,以及開展國際課程的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等多家知名分校。
截至2012年,學校有本部和人大北校區兩個校區,設有高中部、初中部、國際部三個教學序列,在校學生4500餘人。
三、北師大實驗中學(西城區)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創建於1917年,前身為師大女附中。學校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中國教育部和北京師范大學進行中學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
截止2014年年底學校有高中32個教學班,初中2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53人;外國留學生107人。
四、北京二中(東城區)
北京市第二中學,簡稱北京二中,是北京市示範高中,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學,創建於1724年。學校處在北京市的中心區域,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內務部街,師資雄厚,教學設施先進、全面,在社會上擁有良好聲譽。每年,超過95%畢業生考入第一批重點大學,六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二中先後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
五、北大附中(海淀區)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也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先進體育傳統基礎學校。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成立於1960年,前身為1951年開辦的「清華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1957年,「清華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改制為「北京市104中學」;1960年,「北京市104中學」改為「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截至2010年9月,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佔地70畝,建築面積65000平方米;共有高中教學班34個,初中教學班16個,學生共2500多人;在崗教師188人。
六、北京80中(朝陽區)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普通高中示範校。學校為初高中分址辦學,初中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
白家莊,佔地約50畝;高中示範校校址坐落在朝陽區望京科技開發區,佔地141.6畝。學校先後被授予「北京市德育先進校」、「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校」、
「北京市體育運動(田徑)傳統項目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和「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等榮譽稱
號。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創建於1956年,是北京市示範高中和朝陽區唯一一所市級重點中學。截至2011年,初高中學生共有3000多名、港澳台學生和外籍留學生近300餘名。
七、北京八中(西城區)
北京市第八中學,簡稱北京八中,最初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學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市立八中發展而來。1949年,兩校合並為北京市第八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是北京市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學,也是首批北京市示範高中之一。1985年設立了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年班)。
截至2009年,北京八中已經成長為一所含有高中、初中、超常教育實驗班共有學生近3000人的市屬高中示範校。學校總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高中部佔地3.2萬平方米,初中部佔地1.3萬平方米。
八、北京五中(東城區)
北京市第五中學(Beijing No.5 High School)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始建於1928年5月,為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
截至2015年5月,北京五中總佔地面積達到337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32937平方米。
截至2015年,專任教師136人,其中有9位特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11人,區級骨幹教師30人。其中高級教師65人,占教師總數的48%。
九、師大附中(宣武區)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北師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北京師范大學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北京師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於1901年的五城學堂,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學,是中國最著名的中學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北師大附中佔地面積4387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8078平方米,截止到2014年學校共有在校學生2453人;外國留學生107人,在職教職工245人。
十、師大二附中(西城區)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始建於1953年,簡稱北師大二附中、師大二附,創辦於1953年9月1日,是北京市示範性高級中學、教育部直屬重點學校、北京市首批示範高中校。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有32個教學班,在職全體教師152人,學生1500餘人。分為初中部、高中部和國際部。
以下是十名以外的學校
北京101中(海淀)
匯文中學(崇文)
首師大附中(海淀)
景山學校(東城)
北京15中(宣武)
育英中學(海淀)
北京12中(豐台)
北京161中(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