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背影教學

背影教學

發布時間: 2025-08-04 13:17:55

❶ 《背影》教學設計

      《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第四單元是散文單元,選了寫人記事散文《背影》,托物言志散文《白楊禮贊》,議論性散文(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麼活著》,寫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師教學用書》提供的參考資料種展示的學習重點有:1.感知父親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態度的變化,深入理解文章。3.思考課文為何以「背影」為中心,了解文章的敘事方式。(課文以父親的「背影」為中心的好處:從內容來看,作者以「背影」為父愛的象徵點、父子之情的交匯點,父子關系改善的出發點;從結構來看,「背影」是文章敘事的線索,表情達意的切入點,也是「我」的情感變化的轉折點。)4.品味課文獨具特色的語言。

     感覺這些學習目標可以集中在第三條上,「理解課文以『背影'為中心的好處」。

      學習活動設計

     板塊一   讀課文,悟「背影」

     一、初讀課文。(初讀背影,理線索)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散文,寫什麼人,記什麼事?

    文中幾次寫到「背影」,分別是什麼時候的「背影」?

     小結:「背影」是文章敘事的線索。

     二、再讀課文。(再讀課文,悟父愛)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散文,所寫之人是父親。結合文章具體情節語句,說說你對文中父親形象的認識。

     示例  

     「父親因為事忙, 本已 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 再三囑咐 茶房,甚是仔細。但他 終於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頗躊躇 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 躊躇 了一會, 終於決定 還是自己送我去。」

     這是一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父親。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 囑 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 又囑托 茶房好好照應我。」

     這是一個有點啰嗦的父親。

     「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

    這是一個有點迂腐的父親。

    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總想盡力為孩子多做些)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牽掛的何止是兒子旅途的安全,離家的孩子,時時刻刻牽著父親的心)

     ……

      當時的作者也認為父親有點兒迂腐,辦事不夠漂亮,但是當他看到父親爬過鐵道為自己買橘子的背影時,還是不由自主落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作者也應該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這個「背影」,是作者情感的轉折點。讓我們細品文中描寫「背影」的語句,品析它為何能夠打動作者,也打動無數讀者?

     (朗讀)

      「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

     結合具體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示例:「父親是一個胖子,……蹣跚地走到鐵道邊。」

     體態的臃腫,衣著的不便,步履的蹣跚,可想爬月台的艱難。

    「他用兩手 攀 著上面,兩腳再向上 縮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微傾 ,顯出 努力 的樣子。」

     「攀」寫出悅台的高,父親爬月台的艱難。「縮」「傾」「吃力」攀爬月台的吃力、危險。

     父親的衣著「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他給兒子的是「紫毛大衣」。

     朱自清的弟弟朱國華在《朱自清與<背影>》一文中有如下的記述:

     「1916年,我家境況已大不如前,父親盡了最大的努力,非常體面的為自清籌辦了婚事並送他上北京大學讀書。自清離別新婚的妻子和年邁的父母獨自北上,這以後不久,父親的公賣局長職交卸了,他老人家特地關照我:不要寫信把這些瑣事告訴大哥,以免他學習分心。然而,大哥對家道日下的境遇已有所知。當時,北大學生應先讀兩年預科以後,才能再報本科。自清為早日完成學業,減輕父親負擔,將 『自華改為『自清,提前一年混入本科考場,免去了一年的預科學習。

     「幾乎與此同時,家中又發生了一系列變故,祖母去世,二哥即將中學畢業,想考大學,都要花費一筆不少的錢。父親設法變賣了一些家產,又在揚州借了一些高利貸,為祖母辦了喪事,對二哥物華上交大的願望,卻是再也無力成全了。二哥成績優異,志願報考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父親無論如何不同意,理由是家中拿不出學費,並建議他報考南京高等師范,因為這所學校既不要學費,又不要膳費。物華心中很不滿意,卻又無可奈何。正在這時,自清接到祖母去世的噩耗,與父親同路奔喪回揚州。只有在這時,自清才真正感到家境的凄涼:父親的差使交卸了,一切喪事費用均靠借債和變賣典質;花廳上只剩下幾幅清人字畫,一張竹簾。往日的巨大古鍾、朱紅膽瓶、碧玉如意、板橋手跡早已進入了當鋪,滿院枯枝敗葉,一派蕭條景象。……」

     理解朱自清父親對長子朱自清的偏愛。蕭條的家境下,他傾其所有給兒子最好的東西。

     這艱難吃力,步履蹣跚的「背影」,是父愛集中的體現,是父愛無言的表白。

    這父愛的凝聚點,深深打動了作者。可見,「背影」是作者情感的轉折點,是父愛的象徵點。

    三、三讀課文。(三讀課文,品情感)

     讀課文(特別注意細讀課文第七段),結合具體語句,說說你讀出了作者對父親怎樣的情感?

     《背影》背後的故事

     1915年,朱自清的父親包辦了朱自清的婚煙,朱自清自然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後自作主張改『朱自華'為『朱自清',父親知道後很生氣。

     1917年,父親失業,祖母去世,家庭經濟陷入困頓。而且朱自清的二弟幾乎失學。《背影》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從北大畢業並參加工作,父親為緩解家庭經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資,父子發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只能悵然離開。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

     1925年,朱自清的父親寫信給兒子,告之「大約大去之期不矣」,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父親讀到《背影》,父子冷戰解凍。

       1945年,朱自清父親去世。

      「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當時不能理解父親的懊悔)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傷感、同情)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理解);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他的兒子(感激)。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感動)。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思念)

      可見,背影,是父子關系改善的觸發點。

      小結:「背影」是文章敘事的線索,表情達意的切入點,也是「我」的情感變化的轉折點。「背影」是父愛的象徵點、父子之情的交匯點,父子關系改善的出發點。(寫法:以小見大)

     板塊二細比較,品語言

    結合具體語句,說說朱自清《春》與《背影》語言風格的不同。

❷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背影》優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性語句,進而梳理文章意脈。

2、體會文中深沉的父子親情和作者復雜且變化著的情感,理解這種「並不默契的愛」。

3、領悟作者的寫作動機和隱意。

4、體會散文的語言風格和朴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性語句,進而梳理文章意脈。

2、體會文中深沉的父子親情和作者復雜且變化著的情感。

教學難點:

3、領悟作者的寫作動機和隱意。

4、體會散文的語言風格和朴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醞釀情感(3—5min)

插入圖片

先請同學們看圖說話,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父子倆火車站依依惜別)

到底是不是如同學們所講的故事一樣呢?作者又為什麼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呢?讓我們帶著問題和好奇心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去一探究竟。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通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

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卸(xiè)奔喪(sāng)狼藉(jí)

簌簌(sù)典質(zhì)賦(fù)閑

頹(tuí)唐瑣(suǒ)屑(xiè)揀(jiǎn)

差(chāi)使勾(gōu)留(liú)攙(chān)

蹣(pán)跚(shān)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浦口送別】

本文的文眼或線索是什麼?【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全文幾次提到父親的背影?分別是什麼時候的背影?你能不能分別給這幾次的背影命個名?

【四次:點題的背影①,買橘的背影⑥,惜別的背影⑥,思念的背影⑦】

三、再讀課文,感受深情

1、默讀2---5段,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感受到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父子常分離;祖母去世;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變賣典質(禍不單行,經濟拮據,心情沉重,家境慘淡窘迫)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對兒子的關懷,寬慰,樂觀)

借錢辦了喪事(孝順);喪事完畢,

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有責任心,堅強,樂觀向上)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關心和愛護兒子,不放心)

忙著和腳夫講價錢(勤儉持家,

他送我上車,給我撿定了一張靠車門的椅子。(細心,對我的關心無微不至)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細致入微,殷切的關心)】

2、當時的作者心中父親的形象是怎樣的?

【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講話不漂亮、不靈活)

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啰嗦、嘮叨、讓我反感)】

3、品析父親的語言: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他心甘情願自己費點事兒,艱難的穿過鐵道去買橘,讓兒子受用。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進去吧,里邊沒人。」

【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裡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為兒子著想。】

全文共提到四次背影,作者著重刻畫的是哪一次?

【第六段,買橘的背影】

重點賞讀第六段,勾畫描寫父親的語句,分析朴實的言語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

父親的.身材:胖(為下文買橘不便做鋪墊)

父親的穿著: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家境朴實,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身材不便,腿腳不便)

攀爬的動作:探、穿、爬、攀、縮、左微傾(行動艱難,吃力)

回來時的心情:輕松

【父親對兒子強烈又深沉的愛,化作行動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父親眼中,能為兒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是開心的,是不求回報的愛。】

第六段父親為我艱難買橘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如此細致動人的描寫可是用了什麼絕妙的修辭手法?

【沒有。只是用質朴語言描繪。

白描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用最質朴而流暢的語言描繪最扣人心弦的情感。】

望父買橘時與作者之前對父親的的態度與情感是否發生了變化,變得如何?從哪裡可以看出?

【望父買橘的感動之淚+與父分別愧疚之淚+別後的思念傷感之淚

感動、傷感、愧疚、自責…..】

「唉,我現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聰明了」「聰明」結合上下文語境,應理解為「糊塗,不懂事」,實為反語,如今理解了父愛後對當時的自己不懂父愛的愧疚與譴責。是作者感悟父愛的情感變化過程的重要線索。

四、體味情感,理解感悟

「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父親不與兒子斤斤計較,心懷寬廣】

如果我把這句改成「只惦記著我和我的兒子」,好不好?

【不好,不能夠突出我的父親不但惦記我,而且還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第一句「我身體平安」,身體好好的,最後一句為何又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父親依舊報著平安,可是又不得不把真實的狀況告訴兒子,否則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他會難以接受的,所以最後又寫了一句「大去之期不遠矣」。體現出了父親對孩子的那種舐犢的情懷,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

課外補充:

①「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

②1928年秋日的一天,在揚州東關街仁豐里一所簡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樓父親卧室,送給父親朱鴻鈞先睹為快。此時的父親已行動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帶上老花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誦讀時,父親的兩眼老淚縱橫,手不住的顫抖,但讀完後,昏黃的眼珠卻放射出光彩。他明白兒子讀懂了自己過去對他的關心,朱自清父子的矛盾也得以緩解並消逝,父親是帶著滿足的微笑去世的。

五、總結、感悟、提升,有感情的大聲朗讀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強烈而深沉的,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和思念也是真摯的,濃濃的父子深情卻並不是那麼默契的,雖想表白卻又不善表達或者羞於表達。看似偶然的一次送別、一個背影,其實是父子間晦澀的愛的必然表達和表現形式。

人無完人,也許我們與父母間有分歧或者隔閡,讓彼此煩惱,但是我們要始終銘記,他們愛我們。也許你和父母之間有各種矛盾,但是你要堅信,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調味料,彼此的愛是能夠化解一切誤會和矛盾的神器。

最後,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讀出那濃情的愛。

六、作業布置

1、完成課後思考題。

2、《背影》與《春》的語言風格截然不同,你更喜歡哪種?為什麼?

板書設計:

背影朱自清

點題的背影

買橘的背影深沉的父愛

回憶的背影深切思念

惜別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熱點內容
中國國家地理訂閱 發布:2025-08-04 15:05:37 瀏覽:185
色琪琪校園 發布:2025-08-04 14:24:16 瀏覽:409
老師是長輩 發布:2025-08-04 13:54:51 瀏覽:58
樂至毒打班主任 發布:2025-08-04 13:43:38 瀏覽:921
背影教學 發布:2025-08-04 13:17:55 瀏覽:991
叫老師 發布:2025-08-04 12:44:46 瀏覽:432
新時代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04 11:14:27 瀏覽:685
八年級上冊物理總復習 發布:2025-08-04 10:50:13 瀏覽:847
軍師生 發布:2025-08-04 09:22:14 瀏覽:41
班主任工作經驗收獲及感悟 發布:2025-08-04 09:13:20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