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南校園文化
① 沈陽市校園文化傳媒公司有幾家
幾家而已
② 貝南雕塑的貝南王國
寧靜的尼日河,蜿蜒數千公里,從容不迫地流過西非的心臟。她不僅灌溉著這片廣袤的土地,哺育著這里的人民,同時創造了非洲人引以為自豪的馬里王國、松加依王國和貝南王國文明。而作為貝南王國文明象徵的雕刻文化,則是非洲文化藝術園地中綻開的璀璨花朵。
作為中世紀形成的一個黑人王國,在貝南王國存在的800年中,一直是非洲大陸發達的文化中心之一。貝南王國以製作精美的牙雕、木刻以及銅和赤陶的雕塑等藝術品聞名,被世人稱之為「貝南文化」。貝南王國的青銅藝術正是在這種特有的文化氛圍中逐漸發展成熟,進而達到藝術的頂峰,成為貝南王國文明的象徵。
貝南王國是一個地處西非幾內亞灣沿海地區熱帶叢林深處的非洲古國,在伊費東南240公里處。在14世紀以前由埃多人建立,15世紀已經相當強大,在16、17世紀達到全盛時期,1897年並入英屬奈及利亞。
③ 貝南有什麼特產
木雕、皮具、珠寶和腰果。貝南雕刻包括銅雕、牙雕、木雕等,是世界藝術中的典範之一,也是非洲的雕塑藝術中最具有震撼力的雕塑藝術,可與古希臘、古羅馬等高度發達的歐洲文明的雕刻媲美。
貝南青銅雕刻作品主要有姿態自然的雕像,有紀念意義的頭像、裝飾浮雕、小型面具、動物雕刻、腰間佩戴的作為官職證物的小裝飾品以及各種祭祀器皿等。
(3)貝南校園文化擴展閱讀:
貝南共和國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山葯、玉米、小米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櫚、咖啡等。主要出口棉花、腰果、水泥等產品,進口食品、日用消費品、化學製品等。
在西非次區域,貝南是品質最佳的生產國之一。出口的貝南腰果用黃麻布袋成袋包裝,價格也頗有吸引力。貝南出產的腰果在色澤、口味、季節性方面的優勢使之成為市場上品質最佳、最受歡迎的產品。
④ 貝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非古都阿波美
波多諾伏在波多諾伏西北105公里還有一個聞名非洲的游覽勝地——阿波美古城。從首都驅車,一個多小時即可抵達。公元17至19世紀,這里曾是貝南阿波美王國的首邑。那著名的阿波美王宮、國王陵寢與王妃墓至今仍保存完好。由王宮修葺改建而成的阿波美歷史博物館為西非地區文物史料保存最完整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佔地44公頃,陳列著歷代國王的御座、旗幡、禮服與轎子,宮妃們的手鐲、戒指、項鏈等裝飾品以及各類祭器、歷代兵器(包括反抗法國殖民軍時用過的土槍、土炮和砍刀以及從殖民軍手中繳獲的武器)等。這里有第十代國王格萊萊(1858~1889)的內宮和陵墓。阿波美王國曾盛極一時,據說共傳了十一代。
在歷代國王議政殿的外牆上,嵌有上百座描述王國歷史事件的彩色泥塑,蔚為壯觀。貝南民族英雄、阿波美王國第十一代國王貝漢津(1844~1906)的陵墓也在阿波美,並被視為聖地。貝漢津於1889~1894年領導抗法斗爭,英勇不屈,後被捕流放,卒於阿爾及爾,遺體歸葬阿波美。其陵墓建築庄嚴肅穆;另在城內戈荷廣場上,還建有一座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的銅像。
維達歷史博物館
維達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很多古代物器和能夠證明這一地區歷史和文化的相關文書,包括許多揭露殖民主義者販賣黑奴罪行的實物和照片,遊客們到這里參觀很容易就能了解這一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按照時間的推移,該博物館的收藏品可以歸為6大時期:葡萄牙殖民時期(博物館整個建築本身屬於殖民時期產物)、Xwéda王朝、達荷美共和國、非洲黑奴時期、伏都教文化以及貝南的新時代。從科托努出發,沿著通往多哥的公路行駛,到達維達時往左拐,進入城市,維達歷史博物館就在一群葡萄牙式城堡的左邊。
⑤ 貝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要詳細點 。
貝南,是一個位於西非中南部的國家,南瀕幾內亞灣,東鄰奈及利亞,北與尼日接壤,西北與布吉納法索相連,西和多哥接壤,海岸線長125公里。
貝南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棕櫚油。常年氣溫在20-34℃之間,最高可達42℃;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溫度26-27℃。
貝南官方語言為法語。此外還有18種民族語言,其中芳語、約魯巴語、巴里巴語、頗爾語、布薩語、特姆語、登迪語和米納語等為貝南掃盲中心、電台和電視台用語,但均無正式文字。
由於貝南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和重債窮國,所以環境無法和國內相提並論。貝南人民十分熱情好客,被認為是非洲最具人類文明的國家之一。
(5)貝南校園文化擴展閱讀
著名景點:
1、維達古城:貝南維達古城位於貝南首都科托努以西42公里處,是貝南的文化和歷史發源地。該地有象徵黑奴離鄉背井的悲慘遭遇的「不歸門」,及代表貝南人民解放黑奴制度勝利的「回歸門」。
2、阿波美皇宮:阿波美皇宮是一出獨特的建築群,形式多樣的木雕、著色泥土浮雕、塑像、鐵制藝術品,以及「津克波」(御座)和「雷卡德」(權杖)製作精良。這些藝術作品既是獨特的阿波美文化的表現,又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3、彭賈里國家公園:這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景色秀麗,鳥語花香,是一處有利於多種類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貝南
⑥ 貝南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貝南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舊名達荷美(Dahomey)。貝南南瀕幾內亞灣,東鄰奈及利亞,北與尼日接壤,西北與布吉納法索相連,西和多哥接壤。
面積112,620平方公里,首都波多諾伏(Porto-Novo)是國民議會所在地,科托努(Cotonou)則是政府所在地。
貝南歷史
15世紀葡萄牙侵入沿岸販運奴隸;17世紀初南部形成達荷美等王國;1851年被法國逐步侵佔,1894年論為法國殖民地,1904年並入法屬西非洲。
18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共和國宣告獨立,首任總統馬加(Hubert Maga)在1963年欲藉軍方力量彈壓反對派,自己反遭罷黜。軍人還政文人後至1972年止,先後發生五次政變事件,政權六度易手,而1970年所設由三地區領袖每二年輪任總統職之制度實為各類妥協方法試用殆盡後不得已之對策,亦未收效。至1972年10月26日克雷庫中校發動政變,改弦易轍,正式採用馬列主義,1975年12月1日改名為貝南人民共和國,進行軍事集權。
1989年12月7日因經濟瀕臨崩潰,宣布放棄馬列主義;1990年3月1日再改國號為貝南共和國。
貝南政治
貝南歷史共經歷七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過;現行憲法規定「建立一個民主多元化和法制的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離的原則和總統制。總統選舉與議會選舉分開進行,均為每五年一次,議會有83個議席,總統為政府首腦兼國家元首。
貝南軍事
貝南軍隊包括海軍、陸軍、空軍。軍隊服役最低年齡21歲,共18個月。適齡男性 女性均可自願參選。 海軍力量為保衛海岸線,主要用充氣船來對抗海盜。
貝南也一直在努力調解賴比瑞亞、幾內亞比索等國家的危機。你可以在海地、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動盪的地方看到他們身影。
貝南也是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成員。
貝南行政區劃
貝南實行省、縣(市)、鎮、村四級行政區劃管理,原為6個國家一級行政區,1999年劃分為12個一級行政區(省,法語:départements),77個縣(市)(67個縣、10個市)。
貝南的12個省如下:
阿黎博里省(Alibori)
阿塔科拉省(Atakora)
大西洋省(Atlantique)
博爾古省(Borgou)
丘陵省(Collines)
峽谷省(Donga)
庫福省(Kouffo)
濱海省(Littoral)
莫諾省(Mono)
韋梅省(Ouémé)
高原省(Plateau)
祖省(Zou)
貝南地理
貝南位於西非,西北與布吉納法索為鄰,東北與尼日相接,南邊為大西洋,西與多哥交界,東接壤奈及利亞。全境分為五個自然區。
沿海區:
海岸屬於沙嘴和潟湖地貌,多為古河口灣侵蝕和淤積的產物。兩條徑流流入海洋,一是布希-裘-魯阿河,一是科托努附近連接諾庫埃湖與海洋的徑流。
黏土區:
位於沿海區以北,土質肥沃,高度約400米。范圍由阿波美(Abomey)延伸至阿拉達(Allada)的拉馬沼澤地(Lama March)。
達荷美高原:
海拔約300-750英尺,含四處結晶岩,主要由黏土地構成。
阿塔科拉山:
位於國境西北部,東北-西南向,最高處為2146米。
尼日河平原
位於東北部。
氣候
氣候分為南、北氣候區。
北部:旱季、雨季兩季。
雨季在5-9月。
南部:赤道型氣候,兩雨季、兩旱季。
雨季在3-7月。維達至科托努一段海岸一帶屬於阿克拉-多哥乾燥海岸氣候帶,年降水量只有823毫米。科托努至波多諾伏降水量上升,波多諾伏年平均降水量為1286毫米。內陸屬於副赤道氣候帶,降水量不大。薩瓦魯以北屬於南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量急劇減少,且不穩定。
貝南經濟
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由於南部地區一些強大的部落王國自古以來便支持與歐洲人的往來,因此促使農業經濟過早地專業化,糧食方面不能自給。南方地區和達荷美高原種植經濟作物油棕櫚。棕櫚仁和棕櫚油是貝南最主要的出口項目,其棕櫚油的特點是胡蘿卜素含量高(1.7%-2%)。糧食作物有薯蕷、木薯、甘薯、玉米、豌豆、蠶豆及花生。
貝南獨立之前,一些大型種植園中有巨大的棕櫚油工廠。全國共有四座這樣的工廠,年產量為20000噸棕櫚油。貝南獨立之後將種植園和工廠收歸國有,導致產量急劇下降,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方緩慢上升。還有兩家用棕櫚油製作肥皂的工廠,數家生產椰乾的工廠。
棉花的種植方式比其他非洲國家細致,因此質量較好。一半的棉花產量和全部棉籽均供出口。花生的出口比例更少。
比爾馬河流域有少量露天沙金。科烏安德地區有金紅石和鈦鐵礦。石油探明儲量約為1000萬噸。
貝南人口
最大種族是豐族,約170萬人說豐語(2001)、第二是歐如巴文化群(120萬人)、阿加族 (600,000人)、巴力巴族(460,000人)、阿伊如族(330,000人)、夫拉族 (310,000人)、剛族(240,000人)。南方港區附近有少數巴西奴隸的後裔。也有小群的法國人和中亞人,主要是黎巴嫩人和印度人。
全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
貝南的國教是伏都教,有60%的國民(約450萬人)信奉。
⑦ 貝南是什麼地方
貝南
國名:貝南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Bénin)
獨立日:8月1日(1960年)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左側為一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綠色象徵繁榮,黃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太陽。綠、黃、紅三色也是泛非顏色。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四組圖案:左上角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為十字勛章,左下角為棕櫚樹,右下角為航行的船隊。盾徽兩側各有一隻金豹;上端為兩只羊角,裝著顆粒飽滿的玉米,象徵豐裕;下端的綬帶上用法文寫著「友愛、正義、勤勞」。
國家政要:總統托馬斯·亞伊·博尼(Yayi Boni),2006年4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11.2萬多平方公里。位於西非中南部,東鄰奈及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吉納法索、尼日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公里。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公里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為全國最高點。韋梅河是全國最大河流。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人口:660萬(2002年)。共60多個部族。主要是芳、約魯巴、阿賈、巴利巴、頗爾和松巴等族。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芳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居民中65%信奉傳統宗教,15%信奉伊斯蘭教,約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諾伏(Porto-Novo),國民議會所在地,人口30萬。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萬。
簡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在沿海地區販賣奴隸。17世紀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國。1670年法國入侵。189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獨立後政局動盪,先後發生5次軍事政變,12次更換國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陸軍副參謀長克雷庫少校為首的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以阿奧馬德貝為主席的三人總統委員會,成立軍政府。克雷庫自任總統和全國革命委員會主席。1975年11月30日國名改為貝南人民共和國,1990年3月1日又改為貝南共和國。貝南青銅文化:非洲藝術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過了貝南歷史上第七部憲法。憲法規定,「建立一個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離的原則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議會稱國民議會,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權並監督政府工作。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職。
經濟: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為國民經濟兩大支柱。資源貧乏。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磷酸鹽、大理石、黃金等。天然氣儲量910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約5.06億噸。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約有257種。森林面積3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6%。工業基礎薄弱,設備陳舊,生產能力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紡織和建材業。有可耕地830萬公頃,實際耕種面積不足17%。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80%。糧食基本自給。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山葯、玉米、小米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櫚、咖啡等。旅遊業是貝南新興產業,政府對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主要旅遊景點有岡維埃水上村、維達古城、維達歷史博物館、阿波美古都、野生動物園、埃維埃旅遊公園、海灘等
⑧ 求助大家給「貝南」這個名字一個好的寓意
寶貝的安寧入睡,來自貝南的精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