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文化打造

校園文化打造

發布時間: 2021-05-19 13:29:57

如何打造有品味的校園文化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學生的進步有賴於精神的成長。校園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明確方向,統整教育,推進學校創新發展。然而,學校文化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是一種願景,也是一種環境。校園文化不是生搬硬套的簡單移植,不是口號標語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種系統化、立體化、內涵化的整體設計,需要學校立足校情,本土創生,凝聚智慧,主動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護。

突出校園文化特色應當著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校園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

校園文化不是校長心血來潮的個人意志,不是憑空臆造的空穴來風,不是毫無章法的任意而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因而,要整體設計校園文化,需要確立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這是國家的教育目標,也是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方向。然而,具體表現每一所學校,這樣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標,需要個性化的解讀、本土化的表達,這是支撐校園文化的靈魂所在。

二、設計校園文化首先需要提煉學校的精神與靈魂

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學校的歷史,積極發掘學校的文化積淀,努力發現學校發展的潛力與優勢,並在此基礎上,找到具有學校實際特點、順應教師心理需要、指引學校發展方向的精神符號。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與凝結的過程,就是校園文化的尋根過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園文化大廈之基,有了基於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園文化入土、紮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成長為枝繁葉茂的濃郁森林,構建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三、校園文化要突出以人為本

校園文化的創造者是師生,服務的對象也是師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為本,才能使校園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園文化得到師生的充分認同,獲得足夠的生長與延展。任何脫離師生,無視人存在價值與意義的校園文化,都只能徒有虛表,只能是華而不實的空殼子與花架子。校園文化應當將師生放在第一位,充分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尊重校園里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圍與環境中獲得心靈的享受,獲得生長的自由,釋放個性的魅力,展現存在的價值。

四、校園文化要突出呈現方式

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氣息,一種場域。深層次的文化雖然是一種體驗,一種感覺,一種心靈的碰撞,但也有呈現的方式。校園文化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不僅體現在物化的景緻上,通過校園景觀的設計,透視一種精神,傳達一種品位,釋放一種訊息,營造一種環境,「讓每面牆壁都說話,每處景物皆育人」。而且體現在系統的課程上,包括顯性的課堂文化和隱性的活動文化,使學校的核心理念貫穿到教育的實處,融入到教育的每個環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文化的包容與豁達,感受到校園文化的滋養與浸潤。不管怎樣,文化是一種品位,一種精緻,一種講究,需要管理者統籌規劃,精心設計,潛心打磨才行。(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㈡ 如何打造校園文化活動!

http://www.cdsgml.com/lilun/201107/617.html

㈢ 如何打造校園文化

請不要將你心中所想的結果興致勃勃的的向設計師描述,並且附帶你用廉價圓珠筆精心繪制的蹩腳草圖,大言不慚的讓設計師隨便改下就行,這樣的工作花100元路邊復印店PS小弟分分鍾幫你搞定。曾經有一位廣告大師說過:既然你買了一隻狗,為什麼還要自己叫呢?話粗理不糙!

㈣ 如何打造獨具特色校園的文化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

㈤ 如何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的策略研究

學校文化建設是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核心措施。近年來,我國許多學校的文化建設走入了虛幻化、形式化、紙面化的誤區。這些誤區源自於人們對學校文化的要素和結構缺乏清晰的認識。從要素上看,可以從形態和載體兩個角度對學校文化的組成進行細分。從結構上看,可以將學校文化結構分為無生命的幾何模型和有生命的樹模型兩類。生態樹模型對學校文化的要素和結構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描述,對於克服當前學校文化建設中的誤區有一定的啟發。
為了克服學校文化建設中的種種誤區,需要對學校文化這一概念有清楚、准確的把握。本文對學校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系統地分析了學校文化的結構與特點。
受《辭海》中對文化的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的影響,對學校文化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從 廣義的理解來看,一般將學校文化界定為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各種遺存,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許多定義都明確地認為學校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以下幾個定義是這種理解的典型表述:
• 安文鑄:中小學學校文化是指,以中小學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學校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為其內、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活動與校園人的發展。
• 閻德明:所謂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和創造出來的,並為其成員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准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它表現為學校的『綜合個性'。
從狹義的理解來看,一般將學校文化界定為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精神層面的遺存,主要強調精神層面的要素。 以下幾個定義是這種理解的典型表述:
• 朱小蔓: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神生命和靈魂,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精神、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它是一種浸潤人心的氛圍,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
• 張立昌:所謂學校文化,是指學校這個教育組織系統中,所有個體(或大部分成員)的共享價值、規范、行為准則和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方式。它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是精神方面的價值觀、信念、態度、情感和共同行動的准則規范,這是學校文化的內在與核心部分精神文化;二是群體成員關系的形式與組織運行的框架結構,這是學校文化的外在表層部分制度文化。
• 陶西平:學校文化是指在一個學校內,經過長期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以校內師生為主體創造並形成共識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眾意識,行為規范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個學校精神與氛圍的集中體現。
在以上定義中,重點關注了精神層面的要素,主要包括 價值觀念(精神文化)和行為規范(制度文化)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精神、制度規范、行為方式、行為准則(規范 / 作風)、氛圍等。顯然,這些定義反映了對學校文化的狹義理解。
圈層模型學校文化的圈層模型是建立在從形態的角度分析學校文化構成的基礎之上的。根據對學校文化構成要素的分析不同,圈層模型又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建立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兩分法基礎之上的。許多作者認為,學校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質外殼,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學校精神文化決定物質文化,賦予物質文化靈魂與精神內涵。
第二種形式是建立在物質文化、規範文化、精神文化的三分法基礎之上的。例如,閻德明將學校文化描述為由三個同心圓構成的整體:外圓是物質文化,屬學校文化的表象層,主要指學校的校舍和環境;中圓是規範文化,屬學校文化的制度層,主要指學校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內圓是精神文化,屬學校文化的觀念層,主要指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
第三種形式是建立在 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的四分法基礎之上的。例如, 陶西平將四種形態的文化排列成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不同層次:物質文化(表層的)、行為文化(淺層的)、制度文化(內層的)、精神文化(深層的)。顯然,這也是一種圈層模型。

㈥ 如何打造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

1、明確主題,注意整體協調

布置教室前先確定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從內容、色彩、形式等方面進行來進行整體設計。內容上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色彩上要協調美觀。各種色調會激起師生不同的心理意識水平、不同的情感和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教室的色調宜採用柔和明亮、淡雅清新的顏色,如淡綠色、淡藍色等,能給人柔和、親切、舒適之感。

5、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教室的布置不能長期沒有變化,這樣學生會失去新奇感,對之不聞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為一種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資源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所以,對教室的布置應該不斷更新變化,而且整個教室資源也是能不斷地動態生成的,它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獲取進步的動力和養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㈦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學校的師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僅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活動中,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課改工作能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將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並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我們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做為農村小學的我校在重建學校新文化上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為此,我校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給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書寫了課改的語絲,向社會、家長宣傳課改。教學樓從左到右設置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國旗,國旗兩旁寫著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八個大字,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牆,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並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同時,學校上下操場栽種芒果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為此,我校開展的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並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二個欄目:《才藝大比拼》,《放飛想像》,《遨遊蒼穹》,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群眾性組織的構建,既能做到把師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活動上來,又可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再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少先隊活動是主要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鑒於此,學校與集新的果林場進行定期掛鉤,充分利用這個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果樹栽培種植的技術,懂得管理果樹,同時也受到勞動思想教育,不僅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而且對於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老師的愛,用愛心澆灌花朵。近幾年來,我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師德師規,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以名人為表率,開展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依法執教等系列活動,並開展了如何處理偶發事件,如何實施減負的大討論,創造性地總結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應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學會了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能夠善待學困生,甚至要偏愛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是採用傾斜政策的辦法,即:增加一點感情投資,優先一點學習指導,多給一點鍛煉機會,放寬一點表揚獎勵。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鼓起了上進的勇氣,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做為人的尊嚴與待遇,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我們制定了《集新小學生一日常規》、《集新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優秀中隊評比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五有五無評比細則》、《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等規章。有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否則,規章就只是一紙空文,對學生缺乏規范作用。我們利用少先隊值日員檢查落實。每周一公布,還開展規范教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我們每學期規定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月。通過看、練、比的方法,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例如請老協、關工委來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開座談會、講座、心理輔導課,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共建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做好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能與家長緊密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許多家長能夠為了改善學校辦學環境,支持學校課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為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處所。使教師在充滿人情味校園文化中,懷著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能夠拓寬發展空間,胸懷遠大理想,讓師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使校園成為師生不斷學習、交流和提高的場所。使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知識殿堂的神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㈧ 如何打造校園文化建設

每個學校的成長歷史不同,辦學理念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校園文化,如何打造有個性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網路空間「校園文化建設環境與教育」有詳細說明,可以去了解一下。

㈨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學校的特色文化是學校在自身實踐基礎上不斷實版踐積極打造,權所形成的有別於其他學校的校園氛圍。例如,現在許多的漢字書寫規范化示範學校,就是在強調書寫的基礎上,積極打造的一項學校特色。

場所文化是學校積極利用學校的牆面、版面、部室等,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特徵。例如,在許多學校人們積極利用校園內的牆面,將學校文化、制度等,通過版面的形成展現出來,造就了濃濃的校園場所文化。許多學校在校園設置了教師風采欄、名師風采欄等平台,積極宣傳學校的優秀教師和名師。

積極挖掘學校內涵文化。學校的內涵是一個學校發展的總理念和思路整合。學校許多事情,都是在學校內涵的指引下,逐步慢慢開展起來的,如果學校發展沒有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引導,那將變得沒有靈魂,發展緩慢。

熱點內容
高考數學北京卷 發布:2025-09-02 19:27:08 瀏覽:353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02 18:27:11 瀏覽:10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