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南開中學校訓

南開中學校訓

發布時間: 2021-05-20 05:06:41

如何理解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校訓、南開精神,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的現實化。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范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
依此校訓和嚴張的辦學實踐,校友總結之稱南開的教育為「公能教育」,它形成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正如喻傳鑒先生所說:「『公,能』二字,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學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嚴張的教育思想有遠見卓識,超越時空,其主張與我們今天黨的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允公允能,日新月異」這八個字所蘊含的公能精神需要我們永遠傳承下去。

「允公」
「允公允能」這種話語形式,語本《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語首助詞。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服務社會之能力」。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應解釋為要求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具體到教育事業,即要求南開學子熱愛母校,維護校風校譽,作者注)、大公無私、—心為公,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無私奉獻精神。

「允能」
張伯苓指出:「教育—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造就完全人格,德智體不可偏廢」(1914年4月在修身課上對學生的演講)。他又指出:「辦學之目的,在信學以致用,學以醫愚,學以救國、救世界」(1916年1月在修身課上對學生的演講)。他在1917年學生畢業典禮上對學生講演說:「今日正值諸生立志之時,無論各具何長,要皆能發揚昌大,以備國家干城之選…… 望各立而志,急圖自新(這段講演詞為周恩來所記錄)」。在此演說中他還指出:「學校正如一小試驗場,場內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會之能力,將來進入社會改造國家,必有成效」。所以可見,張伯苓主張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是獨善其身的白面書生,而是要培養有改造國家改造社會為人民謀福利的能力之「幹才」。這一點是張伯苓在教育主張上獨特不同於與他同時代的我國其他諸教育家之處,縱觀當時各類學校的校訓,除南開學校外,無一在校訓中提出以「能」為主要要求的。這也是張伯苓教育思想之卓越超群,不同凡響之處。
所以「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鍛煉救國自強能力和精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日新月異」
「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迅速。在這里,「日新月異」的意義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
張伯苓在1916年9月在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演講中說到:「吾校與他校較,各校中有進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進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項競爭而論:吾校所得結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進取之效力也。推而至於國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強中國,非打破保守、改持進取不可也。」他在演講中又指出:「進取之說自古有之,《易經》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彼之所謂天行建者,乃指晝夜相承,春秋代繼,無時或已,長此不怠而言也」。很顯然這就是「日新月異」其意的原始出處。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不斷改革、不斷前進、自強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進。

⑵ 南開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名 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即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並,招收新生,並於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舍在嚴宅偏院,規模狹小,當時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不久先後易名「敬業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此後得邑紳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窪」地10畝,幾經周折,起建校舍。這片地位於天津城西南的開窪地帶,向有「南開窪」之稱,簡稱「南開」。「南開」地名由此而來。 經過這一番周折後,學校在此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後改稱「私立南開學校」,這是學校稱「南開」之始。
在南開大學的校門上鐫刻著四個大字「南開大學」,金光閃閃、蒼勁有力、飄逸揮灑。每一個南開人都知道,這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校名。這幾個大字已經成為南開的重要標識。 校徽 為紀念南開系列學校百年校慶,2004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啟用了新的校徽。
南開大學標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圖形標志和字體標志兩部分構成。其中,圖形標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實際應用中也稱為「校標」。
南開大學校標的核心圖像為八角形,它既是南開大學校標的原始形態,也是其核心形態。八角星行由兩個正方行疊加、結合而成,八個角皆為直角,分別指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一是體現「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體現南開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懷博大,廣納新知,銳意進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圓互動,融合東西,體現了南開大學「智圓行方」的入世哲學、「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學和「允公允能」的濟世哲學。
校標中的「南開」二字凝練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簡約明快,表徵了南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面向世界的東方學府,圖標下部以「1919」 具體說明南開大學的創建時間。
由來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運河決口。當日夜裡,洪水涌進天津南開中學。10月,在張彭春親自指揮下,全校遷入河北政法學校。為同其他學校學生區別開來,每名學生胸前都佩戴著一枚紙制的紫白色臨時校徽。紫白是南開校色(紫色意取「紫氣東來」),正是這枚紫白校徽,使學生們念念不忘自己是南開人。以後,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學校都要在飯廳里舉行一次「水災紀念會」。全體學生坐在飯桌前喝粥紀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開」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當年那個一樣,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國六年水災紀念」。
變化
後南開大學校徽由盾徽改為圓形校徽,與新校徽不同之處在於底部的字樣為南開大學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原「TIANJIN「標志又改為了"1919",標志著南開大學的建校時間,校徽顏色為南開校色青蓮紫。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體現了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正如喻傳鑒先生所說:「『公,能』二字,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學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南開大學的校訓始創於1934年,在南開學校創辦三十周年的校慶紀念會上,校長張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為南開校訓。
「允公允能」這種話語形式,語本《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語首助詞。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迅速。
張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麼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培養有現代化才能的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所謂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校訓中文標准字體源自1962年4月吳玉如為張伯苓校長夫婦合葬墓碑撰寫的碑文拓片,後加以標准化處理。 校歌 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西方的聖誕之歌——《on Christmas Tree》。
歌詞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 月異日新 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純 以鑄以陶 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南開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容止格言,是流傳於南開體系的大中學校,僅次於「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有大鏡子,提醒過往的師生隨時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開學時節,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
原文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來歷
張伯苓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入口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南開四十年校慶紀念特刊》)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一直流傳下來。 在南開主樓後廣場上,懸掛著南開精神的象徵——校鍾。兩邊銅鑄支架也呈鍾型,支架上架一橫梁,校鍾懸掛其上。此鍾體積巨大,重達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給人一種滄桑感。每年新生入學,必到此鍾處舉行儀式。南開校鍾靜靜地懸在主樓的後廣場,學校每逢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都會鳴鍾紀念。
當年的校鍾系德國克虜伯工廠製造,原是為慶祝李鴻章壽辰而製作的紀念鍾,銅鍾鍾面鑄有整部《金剛經》,重達一萬三千餘斤。1904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英軍曾將該鍾取走作日常用鍾,八國聯軍向天津交還政權後,大鍾移至海光寺,後海光寺贈與南開大學作為校鍾。銅鍾置於思源堂西側,以4根弓形樑柱做支架,並懸掛於約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開舊時的照片,當時那口銅鍾頗為壯觀,是當時南開的一景。九一八事變1周年時,南開師生為銘記國恥,每日連敲校鍾9響,次敲1響,再敲8響,用以象徵南開人將銘記九一八國恥,鍾聲轟鳴,聲震方圓數里。
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攻天津,而駐扎在海光寺的日軍則將炮口直接對准八里台的南開大學。南開罹難,建築被毀,圖書設備遭到野蠻劫掠,而萬斤大鍾亦不知所終。戰後學校多方查索校鍾,張伯苓校長曾致函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商震將軍在日本幾個掠奪物品集中地搜尋,但都杳無無音,校鍾終難逃被毀的厄運。1997年7月,為銘記南開園被侵華日軍炸毀60周年的慘痛歷史,學校決定重鑄校鍾。新鑄校鍾是由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所長、南京靜海寺警世鍾設計者王鍾泉設計,江蘇冶金機械廠鑄造的。大鍾的鍾槌與南京警世鍾的鍾槌共同出自一棵有著80年樹齡的檀木,一南一北兩棵鍾槌堪稱一對孿生姐妹。
新的南開校鍾重達3000公斤,鍾高1.937米,寓意要師生員工牢記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鍾的周邊雕刻著60枚校徽圖案,意寓60周年,鍾的正面是「南開」兩個大字。鍾上文字由著名書法家康殷先生書寫,左面是校歌,中間是校訓。
南開大學校鍾銘文:
河海泱泱,立學啟庠;
英彥蔚起,山高水長;
翔宇負笈,邦國之光;
七七事變,倭寇似狂;
毀我校園,景鍾雲亡;
今茲重鑄,宮生喤喤;
莘莘學子,濟濟堂堂;
允公允能,蹈勵發揚;
日新月異,科教騰驤;
猗歟南開,宏業無疆。

⑶ 南開中學的四十字鏡箴是什麼

就是相當於校訓吧,名校都有自己的校訓

四十字鏡箴:「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⑷ 南開中學是誰創辦的求大神幫助

天津南開中學原名天津南開學校,始創於1904年,早於南開大學,是由我國著名愛國教育家嚴范孫、張伯苓創辦的南開系列學校的發祥地
滿意請採納

⑸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什麼意思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意思是: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創新和發展。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

「允公」應解釋為要求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具體到教育事業,即要求南開學子熱愛母校,維護校風校譽,作者注)、大公無私、—心為公,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無私奉獻精神。

所以「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鍛煉救國自強能力和精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迅速。在這里,「日新月異」的意義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

(5)南開中學校訓擴展閱讀:

在南開初創之時,校父嚴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張,1934年,校長張伯苓化《詩經·魯頌》中「允文允武」為「允公允能」作為南開校訓。校訓中文標准字體源自1962年4月吳玉如為張伯苓校長夫婦合葬墓碑撰寫的碑文拓片,後加以標准化處理。

南開校訓作為一種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強烈的感召力量,啟迪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開人,鼓舞他們為民族的振興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不僅是南開校訓,更是南開精神,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的現實化。

⑹ 誰能告訴我,中國大學前20名學校的校訓

北京大學的校訓是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南開中學的校訓是什麼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⑺ 重慶南開中學是本部好還是融僑校區好它們的區別在於哪

本部好。融僑南開高中主要是為成績一般的融僑業主子女開設的,其就讀條件為融僑業主子女+中考上聯招線。中考成績都普遍比南開本校學生低了7、8十分。

⑻ 「明理、勤奮、嚴謹、創新」是北京景山中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天津南開中學的校訓……幾乎

ABCD

⑼ 周總理在過的南開中學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天津市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二中都是這個八字校訓

⑽ 重慶南開中學的文化傳統

校徽 重慶南開中學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構成,紫色意旨「紫氣東來」,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個角代表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來到南開求學,尋找救國道路;一說圓圈內八角形代表南開學子行方智圓。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校訓釋義(申泮 文)
南開校訓是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范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按照他們的教育思想,辦新學校的宗旨不同於辦舊學,他們認為辦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養人才,為社會謀進步,為公眾謀福利。張伯苓在1944年總結他辦學四十年的回顧文章中寫到「……苓追隨嚴范孫先生,倡導教育救國。創辦南開學校,其消極目的在矯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貧、散、私,作者注);其積極目的,為培養建國人才,以雪國恥,以圖自強」。所以嚴張辦學思想總之是以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福利為宗旨。校訓就是從此出發而制定的南開學校教育方針。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應解釋為要求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具體到教育事業,即要求南開學子熱愛母校,維護校風校譽,作者注)、大公無私、—心為公,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無私奉獻精神。
「日新月異」的意義就極明顯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張伯苓在1916年9月在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演講中說到:「吾校與他校較,各校中有進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進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項 競爭而論:吾校所得結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進取之效力也。推而至於國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強中國,非打破保守、改持進取不可也。」他在演講中又指出:「進取之說自古有之,《易經》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彼之所謂天行建者,乃指晝夜相承,春秋代繼,無時或已,長此不怠而言也」。很顯然這就是「日新月異」的原始出處。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不斷改革、不斷前進、自強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進。
依此校訓和嚴張的辦學實踐,校友總結之稱南開的教育為「公能教育」,它形成於本世紀的20-30年代。嚴張的教育思想有遠見卓識,超越時空,其主張與我們今天黨的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們不要忘記,嚴張二位教育先行者是舊中國時代的人,囿於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他們不可能懂得社會主義,不會懂得社會主義的革命思想和要求,這是無法求全責備的。但我們今天在南開學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知道,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務件下採用了南開的老校訓的,一方面是尊重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繼承和發展南開教育優良傳統;另一方面是加入社會主義因素,要求受教育者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偉大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不息。 校歌 南開校歌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大江之濱,嘉陵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校歌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德國民間的聖誕之歌——《Oh Christmas Tree》。 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容止格言,是流傳於南開體系的大中學校,僅次於「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有大鏡子,提醒過往的師生隨時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開學時節,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來歷
張伯苓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入口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南開四十年校慶紀念特刊》)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一直流傳下來。 重慶南開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每年都會開展各項活動,例如:
1、10月17日前後舉行校慶暨運動會。
2、11月前後高一年級舉行籃球聯賽,高二年級舉行足球聯賽。
3、12月前後高二年級舉行「雷雨」話劇節。
4、12月底各班舉行元旦晚會。
5、1月初舉行冬季長跑運動。
5、2月底高三年級舉行排球聯賽。
6、4月舉辦藝術節,高二年級進行自畫衫展示,並參加自編操比賽。
7、4月底半期結束後高二年級去五雲山寨參加社會實踐。
8、5月舉辦「科技月」活動。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級舉辦歌詠比賽。
另外,重慶南開中學會不定期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學校長)來南開講壇,與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學習經驗。
截至2012年11月,重慶南開中學有約三十個學生社團,涉及文學、科技、藝體、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個領域。 學生社團列表模擬聯合國社 南開魔方社 南開之音廣播站 悠悠球社 瑜伽社 蘭臻話劇社 推理社 《公能》編輯部 音樂社 南開新聞社 金融社 綠芽環境社 綠芽環境社 心理社 愛心社 子衿文學社 英語社 古典文化社 圖騰羽毛球社 街舞社 博論社 ARNAYA動漫社 模型社 讀書會 健美操隊 漢服社 《不已報》編輯部 武術社 龍韜軍事社電子競技社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
2008年考研數學二 發布:2025-09-02 01:20:54 瀏覽:430
不得不的英語 發布:2025-09-01 22:53:22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