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陝壩中學

陝壩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5-22 14:48:07

⑴ 奮斗中學歷史沿革

——私立奮斗學校時期(1942—1952)
抗戰期間,日寇侵佔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包頭。1939年春,傅作義將軍率其所部退守綏西。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與綏遠省政府設在陝壩之後,傅先生於1942年籌辦「私立奮斗中學」。因是年農歷五月五日為籌辦之始,曾以此為校慶日。 私立奮中初建,借天主堂房屋為臨時校舍。至1943年方於陝壩北郊購地建校,並將小學遷來陝壩,學校分設中學部與小學部。
初創時只有初中一年級兩個班,學生約80人,教師多系兼任。1945年秋,初中第一屆學生48人畢業,並開設了高中班。此時學校有初中1—3年級共6個班,高中1個班,學生共225人。教師以專任為主,教職工增至54人。 建校伊始,僅有教室6座,圖書館一座、寢室、儲藏室計60間。至1945年,已擴展至包括校本部在內、師生宿舍、理化館、大禮堂、廚房、招待室、傳達室等總計188間。
學校設校董會,其成員由傅作義、董其武、孫蘭峰、袁慶曾、陳炳謙、魯英麟、張濯清、王國英、袁慶榮、張德、王明德、郭攬青、曾士先、張傳德、潘玉祥等第八戰區和綏遠省軍政官員以及教育界人士十五人組成。傅先生為董事長兼校長,聘王明德先生為校務主任,曾士先先生為教導主任、余暘晨先生為事務主任。後由郭攬青先生主持校務。其後董其武將軍曾任董事長。
1943年,張治中先生曾到學校視察。 由於抗日戰爭勝利,省府東遷,學校遂於1946年秋遷至歸綏,是為歸綏奮中。因戰局變化,1947年建立張垣奮中,高中部東遷張家口。1948年,張垣奮中東遷北平,建立北平奮中;歸綏奮中初中部復歸於陝壩。陝壩奮中歷任校務主任有王明德、郭攬青、陶朝宗。
1949年傅作義將軍率部在北平起義,此後又促成綏遠「九·一九」起義,奮中教職工也在起義人員之列。北平奮中更名為北京奮中。同年年末,綏遠軍政委員會成立,傅先生以水利部部長身份兼任主席與軍區司令員。為支援綏遠教育事業,傅先生決定北京奮中遷回歸綏,於是1950年2月歸綏奮中復立於舊址。為辦好歸綏奮中、陝壩奮中與奮小,傅先生重組校董會並出任董事長。延聘之董事有中共領導高克林、奎璧、蘇謙益、姚喆、魯志浩、時穎,有原校孫蘭峰、董其武、陳炳謙、張濯清、袁慶榮、王明德、張德,還有李居義、李世傑、張淑良、楊令德、周北峰、安春山、常佩三、陳育生等人。首聘郭攬青為歸綏奮中校長,陳祿林為陝壩奮中與奮小校長。1951年陳以事被捕,復聘徐秀泉為校長。至交由公辦為止。校董會遵照傅作義先生指示,將全部資產31.7億元(舊幣)交給國家。私立奮中十年間,最多年份曾有9個班,即初中7個、高中2個(1946年);在校學生最多時達到354人(1948年)。 ——陝壩中學與杭錦後旗中學時期(1952—1961)
1952年5月5日,根據綏遠省文教廳命令精神,學校與私立普愛中學(創建於1946年9月之陝壩天主堂「橫舟公學院」,1949年更名)的五個班與陝壩師范(1945年由五原遷至陝壩的「綏遠省五原簡易師范」)附設的兩個中學班合並組建「陝壩中學」。撤銷高中班,將12個初中班的318名學生調整為8個班,成為一所初級中學。 合校後,省文教廳任命曾擔任普愛中學校長的中共黨員王非同志任陝壩中學校長,原私立奮中校長徐秀泉先生為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聘任原兩校教師任教,並全部轉為公辦教師。學校歸綏遠省文教廳直接領導。
1954年,綏遠省建制撤銷並入內蒙古自治區,陝壩專區改為內蒙古河套行政區,學校歸行政區領導。
1956年學校增設高中班,擴建為河套地區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班級增至14個,學生為746人。至1959年,學校發展到高中6個班、初中14個班,學生總數達961人。
1957年全國普遍開展了「反右斗爭」,「唯成分論」等「左」的思想流行。部分教師受到批判,被錯誤地打成「右派分子」。學校建立黨支部,王非同志任黨支部書記,王福盛任副書記,支部委員會由3人組成,有黨員8人。
1958年學校被定為內蒙古自治區18所重點中學之一。1959年,學校向高等院校輸送合格畢業生70人;1960年,增至85人;1961年,奮斗中學取得全區高考第二名的好成績。河套行政區撤銷,劃歸巴彥淖爾盟。此時旗縣合並,陝壩劃歸杭錦後旗,學校也隨之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
1959年開辦「師范班」兩個,招收學生94名;辦「工農師范班」1個,招收學生48名。師范班至1961年停辦。 ——杭錦後旗第一中學時期 (1961—1989)1961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杭錦後旗又成立了一所中學。學校遂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隸屬於自治區、盟與旗三級管理。按內蒙古自治區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有95%為本科學歷。為此,1963年一次調入本科畢業的教師19名。在1962—1965年期間,總共調入大學畢業的教師30餘名,不合學歷要求的教師調出62人,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1966年,正當學校穩步發展之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十年動亂,學校元氣大傷。 1968年冬,根據所謂「念小學不出大隊,念中學不出公社,念大學不出旗縣」的觀點,杭一中被強令解散。大部分教師補充調往公社任教,一部分教師調入隸屬於陝壩鎮的「陝壩中學」,少部分教師留下來辦所謂「大學」。
1970年「復課鬧革命」。「陝壩中學」並入杭一中,學制改為二、二制,實行開門辦學。高中分設醫衛、畜牧、財會、農機、農技、寫作、廣播用電、師范等班級。由於「左」傾思想的干擾,「讀書無用」論的毒害和對「師道尊嚴」的批判,正常教學秩序破壞殆盡,國家財產損失巨大,教育質量嚴重下降。
十年動亂期間,學校成立「文化革命領導小組」並先後建立兩次「革命委員會」。1979年,學校恢復自治區重點中學稱號。1982年,領導班子恢復副縣級建制。1984年,學校組建黨委,第一任黨委書記張志誠,校長陳德玉。
1980年,學制恢復三三制,面向全盟招生。在崗教師中的學歷情況是,全日制本科15人,專科57人;函授本科7人,專科5人。職務評定中,有4人擔任自治區高評委,5人擔任巴盟中評委。已評高級教師17人,一級教師24人。
1981年以來,學校狠抓教師業務進修和函授學習,強調教師的學歷結構和專業知識。
1988年,組建新班子,張國斌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吳光耀、潘涌任副校長。學校為副處建制,領導均為副處待遇。 ——杭錦後旗奮斗中學時期(1989—2002)1989年9月20日,學校正式恢復「奮斗中學」校名(恢復「奮斗中學」校名的決定是1985年巴盟盟委辦、行署辦61號文件下達的,因故未立即改名)。同時,舉行了建校四十七周年暨恢復校名慶祝活動。 1993年秋,學校升為正處建制。1994年6月15日組建新的領導班子。
1997年五十五周年校慶,國家教委發來賀信,全國人大與政協領導費孝通、布赫、何魯麗分別題詞祝賀。

⑵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總共有多少高中是那些

巴彥淖爾市 - 臨河區 巴盟才源中學 巴盟桃李中學 巴彥淖爾盟蒙古族中學 巴彥淖爾盟中學 河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河套中學 呼和浩特鐵路局臨河職工子弟中學 臨河市八一鄉中學 臨河市城關中學 臨河市丹達中學 臨河市第八中學 臨河市第二中學 臨河市第九中學 臨河市第六中學 臨河市第七中學 臨河市第三中學 臨河市第四中學 臨河市第五中學 臨河市干召廟鎮中學 臨河市開發區中學 臨河市開元中學 臨河市樹人中學 臨河市烏蘭圖克中學 臨河市烏蘭鄉中學 臨河市旭日中學 臨河市中山學校 內蒙古巴盟勵業中學 內蒙古臨河市第一中學 臨河市雙河鎮一中 臨河市黃羊中學 臨河市白腦包鎮中學 臨河市隆勝鎮中學 臨河市新華鎮中學 臨河市古城鎮中學 臨河市第二中學巴彥淖爾市 - 五原縣 五原縣第二中學 五原縣第七中學 五原縣第三中學 五原縣第五中學 五原縣第一中學 五原縣科倫中學 五原縣同德中學 五原縣第六中學 五原縣第四中學 五原縣海子堰鄉中學 五原縣銀定圖鄉中學巴彥淖爾市 - 磴口縣 磴口縣第二完全中學 磴口縣第三完全中學 磴口縣第一完全中學 磴口縣渡口鄉中學 巴彥淖爾盟國營烏蘭布和農場子弟中學 磴口縣第四完全中學 磴口縣協成中學 內蒙古磴口縣第六中學 磴口縣公地鄉育紅中學巴彥淖爾市 - 烏拉特前旗 烏拉特前旗北辰中學 烏拉特前旗第六中學 烏拉特前旗第四中學 烏拉特前旗第五中學 烏拉特前旗第一中學 烏拉特前旗蒙一中 烏拉特前旗西山咀鎮實驗中學 烏拉特前旗旭日中學 烏拉特前旗公廟鎮蓿亥中學 烏拉特前旗公廟鎮總校 烏拉特前旗化肥廠中學 烏拉特前旗立人中學 烏拉特前旗先鋒鄉中學 巴盟國營中灘農場中心學校 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中學 烏拉特前旗公廟鎮中學 烏拉特前旗新安中學 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鄉中學 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中學 烏拉特前旗明安鄉中學 烏拉特前旗朝陽中學巴彥淖爾市 - 烏拉特中旗 烏拉特中旗宏豐中學 巴盟新世紀學校 烏拉特中旗第二中學 烏拉特中旗第一中學 烏拉特中旗蒙古族中學 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雙盛美中學 烏中旗聚星中學 烏拉特中旗楚魯圖中學 烏拉特中旗郜北鄉中學 烏中旗石哈河中學 烏拉特中旗德嶺山中學 烏拉特中旗烏梁素太中學 烏拉特中旗溫更鎮中學 烏拉特中旗石蘭計中學巴彥淖爾市 - 烏拉特後旗 烏拉特後旗呼和鎮中學 烏拉特後旗二中 烏拉特後旗第一中學 烏拉特後旗蒙古族中學巴彥淖爾市 - 杭錦後旗 杭錦後旗第六中學 杭錦後旗第五中學 杭錦後旗發展中學 杭錦後旗奮斗中學 杭錦後旗蒙古族中學 杭錦後旗啟智中學 杭錦後旗陝壩中學 杭錦後旗紅旗鄉中學 杭錦後旗南渠鄉中學 杭錦後旗第二中學 杭錦後旗頭道橋鎮中學 杭錦後旗查干鄉中學 杭錦後旗第三中學 杭錦後旗三道橋鎮中學 杭錦後旗召廟鄉中學 杭錦後旗太陽廟鄉中學 杭錦後旗沙海鄉中學 杭錦後旗四支鄉中學 杭錦後旗第四中學 杭錦後旗紅星鄉中學 杭錦後旗聯合鄉中學

⑶ 陝壩中學四字用小篆怎麼

陝壩中學

⑷ 任曉靜是多大了 『

任曉靜,
目前就讀陝壩中學
初一年級
1999年出生

⑸ 奮斗中學的介紹

奮斗中學在2002年、2007年兩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2009年、2013年四度獲得「中國百強中學」稱號。1942年,愛國將領,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先生在綏西河套地區指揮抗戰期間,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創建了私立奮斗中學。1952年,私立奮斗中學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范合並,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斗中學」校名。截至2015年4月,奮斗中學佔地總面積24.3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3萬平方米,教學班78個,在校學生總人數4500人。

⑹ 陝壩中學的wifi密碼

  • 校園網的wifi一般不是免費的,需要去校園網營業廳辦理,

  • 但是仍然可以嘗試是不是可以免費上網,如下兩種方式:

  1. 詢問其他wifi上網的同學,是免費的還是收費的,如果是免費的密碼會直接告訴的。

  2. 手機上安裝上萬能鑰匙,一般這種場合的wifi都被共享出去了,可以直接連接的。但如果沒有被共享出來那麼破解成功率也是極低的。

⑺ 內蒙古奮斗中學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斗中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古鎮陝壩。1942年,內愛國將領,時任綏容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先生在綏西河套地區指揮抗戰期間,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創建了私立奮斗中學。傅先生在建校之初,崇尚「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1952年,私立奮斗中學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范合並,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斗中學」校名。2002年、2007年兩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兩度榮膺「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⑻ 陝壩鎮的奮斗中學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斗中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古鎮陝壩。1942年,愛國將領,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先生在綏西河套地區指揮抗戰期間,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創建了私立奮斗中學。傅先生在建校之初,崇尚「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1952年,私立奮斗中學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范合並,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斗中學」校名。2002年、2007年兩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2009年三度榮膺「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2014年,奮斗中學已發展成為佔地總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萬平方米,教學班89個,在校學生總人數5566人的歷史名校。教學主樓「奮飛樓」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5380平方米;教學附樓「奮進樓」亦於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3614平方米;圖書藝術大樓「德馨樓」200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綜合科技樓「格物樓」於2006年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1000平方米;實驗樓「知行樓」於1997年建成,建築總面積3400平方米;一、二號「啟德」「明德」公寓樓分別於1997、2000年建成,建築面積為9600平方米;三號公寓「崇德樓」於2005年建成,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文體藝活動中心於2003年建成,面積為4066平方米;國家級標准體育場2006年建成,綠化、美化、硬化,佔地面積為38662平方米(合58畝),建築面積為38662平方米,由大型塑膠跑道、籃球場、人造草坪、足球場組成。這是一個綜合的大型體育場,完全可以承辦省級以上的各項大型體育賽事。北運動場13000平方米,2006年修建,用於每周升旗儀式和球類活動場地。學生餐飲中心「飴和樓」於2006年建成,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在「格物樓」內建有天文館,內部設置自治區一流,充滿了科學趣味。奮斗中學有四個閱覽大廳,能同時容納1500名學生就座閱讀,藏書25萬余冊,報紙、雜志230多種,還開辟了一個裝備現代的電子閱覽室。學校擁有總價值1580多萬元的實驗電教儀器和校園區域網、校園演播系統,演播大廳燈光璀璨、富麗堂皇,設施先進,是校園眾多亮點之一。每個教師都有一台電腦,全校各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

熱點內容
美術七彩蛋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570
迪拜中文老師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904
大學計劃英語 發布:2025-08-29 02:06:54 瀏覽:42
小學一對一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622
師德師風考核辦法 發布:2025-08-29 00:53:23 瀏覽:902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
河北的歷史 發布:2025-08-28 18:22:54 瀏覽:19
教師的總結 發布:2025-08-28 16:37:59 瀏覽: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28 16:16:51 瀏覽:47
中國建築歷史 發布:2025-08-28 11:43:53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