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禮儀黑板報
㈠ 做文明禮儀黑板報什麼內容比較合適
可以講點校園禮儀:校 園 禮 儀
一、尊師禮儀
1、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園及上下樓梯時,主動給老師讓行。
3、指出老師的錯處時,要有禮貌。
4、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誠懇接受師長的教育。
5、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6、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7、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8、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坐。
9、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先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
10、老師進入學生活動室,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二、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得到回答後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時,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說花名;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道短、搬弄是非,影響同學友誼。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三、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鏈、耳環(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7、不塗脂抹粉,不畫眉紋眉,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發,不染發、燙發,男同學不留長發。
四、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學路上不買零食,不邊走邊吃食物,不追逐打鬧,不攀折花木。
3、放學要排好隊,整齊、安靜地走出校園。不在路上逗留或進入游戲廳等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娛樂性場所。
4、上下樓、過樓道*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要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6、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7、向別人打聽信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並選用適當稱呼,如「老師」、「老爺爺」、「阿姨」等,然後再問;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
五、教室禮儀
1、課前預備,教師應到教室門口巡視,室內學生做好課前准備。
2、當響起上課鈴聲,教師走到講台前,立正後說:「上課!」;班長喊「起立!」,教師呼「同學們好!」,全體學生應呼:「老師好!」
3、下課鈴聲響後,教師說:「下課!」,全體學生起立,教師巡視後應呼:「同學們再見!」,學生齊聲應:「老師再見!」,學生立正後等教師離開講桌出門時,班裡學生方可離開座位。
4、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問題時,學生應積極思考,舉手准備回答。
5、當教師指名回答問題時,學生起立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應向學生說聲:「請坐」。
6、學生聽課過程中有疑問時,先舉手,經教師許可,方可發言。
7、 當學生因事遲到時,應站在教室門口喊聲:「報告!」,得到教師回答「請進」方可進教室。
六、辦公室禮儀
1、學生進辦公室前,先輕聲敲門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
2、學生輕輕步入教師辦公桌前,交、取作業或請教問題時要立正,未經教師允許不得坐下。
3、學生接受教師遞送禮物時,要用雙手,並說:「謝謝。」
4、向老師匯報工作或回答師長的問題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平和;向老師提問時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教師與學生談話結束時,學生向教師行鞠躬禮,並說:「再見。」
5、不隨便翻動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七、升旗禮儀
1、升旗儀式前迅速列隊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裝,保持安靜。
2、升國旗時要脫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學應原地站好,面對國旗行注目禮或少先隊隊禮。
3、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4、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5、儀式結束時,要等領導先退場,再站隊有序退出。
㈡ 禮儀文明的黑板報資料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㈢ 安全與文明禮儀黑板報材料
文明禮儀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儀態舉止
儀態文明,是要求儀態要顯得有修養,講禮貌;儀態自然,是要求儀態既要規則莊重,又要表現得大方實在;儀態美觀,優雅脫俗,美觀耐看,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儀態敬人,是要求力禁失敬於人的儀態,要通過良好的儀態來體現敬人之意。舉止、談吐是禮儀重要的指標,一個有文明舉止的人,可以給人一種好感。
見面禮儀
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士。
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名人名言
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迪生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禮儀,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㈣ 文明禮儀黑板報材料
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因為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兒園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
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做得怎麼樣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里破壞公物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同學為求近路而不惜踐踏草坪;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門窗;戶外運動中弄壞了校園里的公共桌椅、欄桿和垃圾桶;課桌椅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每看到這些不文明行為,你也許會皺著眉頭嘟囔一句:缺德!是的,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講社會公德,不遵規守紀。他們從來也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個人都有愛護公物的義務。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一個人的言行,往往表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進而影響整個集體的總體素質狀況。一個公民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公共設施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編輯本段]禮節――不容忽視的人生所需
禮是發於人性之自然,合於人生之需的行為規范。為什麼這么說呢?有無禮節是人與禽獸的差別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類社會祥和的基礎。綜觀今日,講禮、識禮者少,故社會秩序亂象常見,各種摩擦、沖突頻繁發生,人們相處不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舉目皆敵的危機感。
禮節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人與人交流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皆是禮節從中周旋的力量。
禮節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現代人怎麼能不認真對待和學習?否則在社會上,免不了到處碰壁吃虧,屆時悔之晚矣。因為我們相信沒有人希望在無禮的行為背後引發的是七言八語,訕笑譏誚:「某人豈有此理、未曾受過教育、沒有常識、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沒見過場面、真討厭、極可笑、遠著他、少來往……」這一連串的名詞,對你的前途,一切的一切,會產生何種影響?
禮節是不妨礙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萬事的通行證,是要通達踐履的。
若我們能多點「克己復禮」的功夫,由自己本分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會會更加安和、有禮的。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以下是李炳南教授編述的通用《常禮舉要》,貢獻給大家,做參考。
(一)居家
(二)在校
(三)處世
(四)聚餐
(五)出門
(六)訪人
(七)會客
(八)旅行
(九)對眾
(十)饋贈
(十一)慶吊
(十二)稱呼
附說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十二、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㈤ 高中生文明禮儀黑板報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㈥ 文明禮儀黑板報內容
我覺得可以多介紹一些 禮儀 方面的知識,我想您也知道,當代學生,自九零後至今出生的孩子,是一代又一代被溺愛的孩子,(當然,我也是九零後),越來越不把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禮儀當回事兒了,很悲哀!
可以分三版:
①概述中國傳統禮儀: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卧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里的「禮」包含了傳統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
②具體禮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拜賀慶吊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③當代學生怎樣做到「禮貌」(可自由發揮了)
㈦ 文明禮儀黑板報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凈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然而,我們校園中常常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卻不由得讓我們對這個問題重新進行了思考:究竟,我們的校園還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嗎?我們的同學是有修養的嗎?作為中國跨世紀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們這樣的嗎?
同學們,為了自己,為了畢業以後找一份好的工作,為了在中國加入世貿後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我們也應該是時候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了。學習知識,才能提高修養呀! 同學們,「天下大事,必行於細」。讓我們高度重視「講文明」,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規范落實到每一個言行中。讓我們共創文明的校園,爭做文明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成長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的綜合素質,如果此時我們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即使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也得不到社會的肯定。因此,我們必須嚴於律己,不做「有才無德」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掃除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關鍵在於大學生的「自律」,而不僅僅是「他律」。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關;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做到「發揚優點,正視缺點,並且敢於改正缺點」;做到「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展現校園新風貌,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是家之學子,國之棟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爭做文明大學生的活動中,學生黨員和幹部要起「講文明」的模範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帶領全體同學爭當文明的大學生,讓文明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 再回到校園文明這個話題吧,如果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是文明人,那麼何愁我們的校園不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學院的綠樹紅花,加上我們朗朗的書聲,暖人的話語,整潔的儀表,這該是多麼相得益彰的美麗畫面呀!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一個文明校園吧!
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
大家好: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講了一年的「和諧」,那什麼樣的社會才算和諧,這個社會需要和諧到什麼程度,我想這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社會的終極目標,實現了共產主義,可能達到了和諧,這光靠一年裡大家的呼聲和建設是遠遠不可能達到的。
那麼,作為一名在校的大學生,處於時代浪尖的弄潮兒,決定著國家未來幾十年的命運,我們該做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往往我們所唾棄的那些不文明的行為已經突破了做人的底限,我們要做一個健康的人,我想,簡單的健康二字已經包含了很多,一般,健康包括身體與心理健康,也就是所謂的物質與精神,如今,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物質已經滿足了需求,需要注重的是精神,那麼心理健康有什麼樣的一個標准呢?一、要自知,真確的看待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性格的優缺點,自尊自立,自強,不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二、要心胸寬廣,能屈能伸。要善於換位思考,遇事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一下,這樣你就會更加寬容,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三、保持心情開朗,性格外放,保持一顆平常心。
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大家的素質都提高了,社會就文明了,不要總是唾棄和檢討別人與自己不文明,在纖塵不染的地上,我想不會有人隨地扔垃圾,在極度文明的社會里,不會有人做出不文明的事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吧,祖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要把她建設成一個文明的太平盛世。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