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高級中學
㈠ 容縣高中的歷年來高考取得的成績
容縣高級中學1952年後歷年高考升學人數
文化大革命前小計:1464人;1979年後小計6798人;合計826人。
近幾年來,高考升學率均達80%以上,這兩年分別是88%和86%。其中2000年專科以上上線率在玉林市排第三名,2001年排第二名。
2009年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2009年高考我校又一次實現歷史性突破:上一本線315人,首次突破三百人大關,比去年增加60人,增長24.02%;二本線以上1051人,首次突破千人大關,比去年增加110人,增長11.69%;三本以上1370人,創造了我校和容縣高考新的輝煌。2012年一本上線368人,二本以上1186人,三本以上1705人,600分以上29人;文科最高603分,理科最高646分。2013年,一本448人。2013年一本上線448人,二本以上1349人,三本以上1775人,600分以上18人,文科最高613分,理科最高630分。
㈡ 容縣高中的介紹
容縣高中抄的前身是容縣中學堂,始建於1907年,而後曾改名為容縣縣立中學,1940年經廣西省政府批准,改名為廣西省立容州中學。一九四六年春,私立的容縣都嶠中學高中部劃入容州中學,學校更名為廣西省立容州高級中學。一九五一年,容縣聯合中學並入容州高級中學,更名為廣西省立容縣中學。一九五八年春,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容縣中學高中部劃出獨立辦學,成立了容縣高級中學,遷至現址:容城鎮城北路107號。
㈢ 廣西玉林,容縣不是示範性高中的有哪幾所學校
廣西玉林容縣的高中都是示範性高中了,容縣只有三所高中,容高,楊梅中學,容縣中學,三所都是示範性高中。
㈣ 容縣高級中學怎麼樣
簡介:容縣高級中學,1907年設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中學堂,1940年改名為廣西省立容州中專學,1971年學校辦成容縣屬師范學校,2002年學校建成容縣高級中學。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佔地200畝,教學班118個,在校生5900人,有教職工266 人。
注冊資本:912萬人民幣
㈤ 容縣高中和北流高中,那個學校更加好
暈,肯定是北高啦~
北高這幾年的升學率可是很不錯的喔~
上重點的和玉高有得拼~
㈥ 廣西容縣高中的容縣高中簡史
容縣高中的前身是容縣中學堂,始建於1907年,爾後曾改名為容縣縣立中學,1940年經廣西省政府批准,改名為廣西省立容州中學。一九四六年春,私立的容縣都嶠中學高中部劃入容州中學,學校更名為廣西省立容州高級中學。一九五一年,容縣聯合中學並入容州高級中學,更名為廣西省立容縣中學。一九五八年春,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
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容縣中學高中部劃出獨立辦學,成立了容縣高級中學,遷至現址。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容縣高中被定為自治區重點高中,面向容縣、北流、平南、桂平等四個縣招生。一九七0年十月容縣高中被下放給城廂公社(今容廂鎮)辦學,更名為容縣城廂高中。一九七一年,為了籌建自治區定點中等師范學校,容縣決定從城廂高中劃拔部分校產創辦容縣師范學校。一九七八年八月,城廂高中遷至新址辦學,原址復辦容縣高級中學。二000年秋季期起,容縣師范學校停止招收全日制三年制的中師生。二00二年八月,容縣人民政府為了發展高中階段的教育,進行教育資源的重組和優化配置,把容縣師范與容縣高中合並進行辦學,組建新的容縣高級中學。
容縣高級中學的前身是廣西省立容州中學,校址即現在容縣中學,她創立於1941年初,至今已有60個春秋了。當時校長是劉強源,第一屆有一個班。1943年9月由周歧興接任校長。1944年由陳起興接任校長,陳起興校長提出「管教務求其嚴,計劃力謀深遠,以戰斗精神任事,以人才主義用人」的辦學方針,制訂了「嚴格糾正風紀,嚴格考核各科成績,嚴格限制請假制度,擇定精神旺盛時間實行強制學習」的治學措施。1946年春,私立都嶠中學的高中部撥歸容州中學,學校改名為廣西省立容州高級中學。崔履 擔任校長。1951年把當時由容縣縣立中學和都嶠中學並成的聯合中學並進容州高級中學,並改名為廣西省容縣中學,校長黃運崇。1952年,周昶旦接任校長,後陳正又接任校長到1957年。這時期,學校實行「教學工作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辦學宗旨,教學質量大提高,1956年高考平均成績列廣西省第二名。1958年3月15日,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需要,將容縣中學高中部的58、59、60級的師生員工,及部分儀器、圖書館劃撥出來,利用已搬遷了的玉林專區師范校址(即現我校地址),成立容縣高級中學,校長是呂少宣,班級名稱從此以畢業年份命名排列。59-61年容縣高中是自治區重點高中。從容縣、北流、平南、桂平四個縣招生。1962年起不再向外縣招生,當時校長是劉信,黨支書是高志雲,學校提出了「嚴、准、快、活」的校風。「文革」開始後,1966-1969年停止招生。1968年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校名改為「容縣石頭水電站附屬中學」,由於社會上的反對,數月後將「附屬中學」的牌子取下。1970年,高中下放到公社,容縣高中下放為容縣城廂高中,只招城廂公社學生。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1978年8月,恢復了容縣高級中學。自恢復容縣高級中學以來,容縣高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生存與發展」為校訓,以「團結、嚴謹、文明、勤奮」為校風,以「正己、敬業、愛生、奉獻」為教風,以「博學、善思、求真、創新」為學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新中國成立前共畢業高中生1325名,新中國成立至今共畢業高中生9615人,還有補習生5141人,近幾年高考升學率均在85%以上。學校先後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學校、自治區綜治先進單位,全國群體先進集體。以「團結、嚴謹、文明、勤奮」為校訓,為高等院校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輸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新生和高素質的建設者接班人,現在容縣高級中學正以新姿態屹立在游龍嶺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而努力奮斗。現有160畝地,70個教學班,教職工300人,學生5200人。
㈦ 關於容縣的高中學校
按照2006年高考一本上線率和二本上線率等綜合排名,玉林高中排在廣西第一名,北流高中,博白高中,玉林市一中(排廣西11名),容縣高中,陸川高中,興業高中依次。
玉林的部分普通高中排名為:博白王力中學,誠信中學,創新中學,福綿高中,玉林實驗中學,師院附中,名山高中,南江高中。
以上排名次序出自2006年廣西高考白皮書。
㈧ 容縣高中的中學簡介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容縣高中被定為自治區重點高中,面向容縣、北流、平南、桂平等四個縣招生。一九七0年十月容縣高中被下放給城廂公社(今容廂鎮)辦學,更名為容縣城廂高中。一九七一年,為了籌建自治區定點中等師范學校,容縣決定從城廂高中劃拔部分校產創辦容縣師范學校。一九七八年八月,城廂高中遷至新址辦學,原址復辦容縣高級中學。二000年秋季期起,容縣師范學校停止招收全日制三年制的中師生。二00二年八月,容縣人民政府為了發展高中階段的教育,進行教育資源的重組和優化配置,把容縣師范與容縣高中合並進行辦學,組建新的容縣高級中學。
㈨ 容縣高中的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學
1951年把當時由容縣縣立中學和都嶠中學並成的聯合中學並進容州高級中學,並改名為廣西省容縣中學,校長黃運崇。1952年,周昶旦接任校長,後陳正又接任校長到1957年。這時期,學校實行「教學工作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辦學宗旨,教學質量大提高,1956年高考平均成績列廣西省第二名。1958年3月15日,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需要,將容縣中學高中部的58、59、60級的師生員工,及部分儀器、圖書館劃撥出來,利用已搬遷了的玉林專區師范校址(即現我校地址),成立容縣高級中學,校長是呂少宣,班級名稱從此以畢業年份命名排列。59-61年容縣高中是自治區重點高中。從容縣、北流、平南、桂平四個縣招生。1962年起不再向外縣招生,當時校長是劉信,黨支書是高志雲,學校提出了「嚴、准、快、活」的校風。「文革」開始後,1966-1969年停止招生。1968年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校名改為「容縣石頭水電站附屬中學」,由於社會上的反對,數月後將「附屬中學」的牌子取下。1970年,高中下放到公社,容縣高中下放為容縣城廂高中,只招城廂公社學生。
㈩ 我想問一下,玉林容縣容縣中學高中部好還是容縣楊梅高中好
前幾年肯定是容中好,不過近兩年楊梅有逐漸超越容中的趨勢,總體來說都相差不多。呵呵,其實上那所學校都一樣,關鍵是看自己想不想學,想學在哪都會有好結果的,祝願你能學有所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