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素養
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身體素質、端正的學習態度、誠實的做人標准、文明的言談舉止、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B. 什麼是中學生 核心素養
素質
C. 中學生核心素養是什麼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深厚文化基礎、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2、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1、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2、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1、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2、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上述素質是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3)中學生素養擴展閱讀:
提升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展開各項班級管理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級中因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他們的興趣、愛好也是各不相同的,為此就需結合學生各不相同的興趣愛好,定期展開一些班級集體活動,用以提升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每年都會舉辦田徑運動會、五四青年節聯歡會等,這些集體活動,均是展示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良好機會。
D. 中學生素養心得怎麼寫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社會的穩定,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護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生安全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繫到一個人將來是否成為人才,理想抱負能否實現的問題。現在正值人口高峰期,各地中學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增多,校園周邊環境日趨復雜,給中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中學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抓好中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中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突出課題。
一、對中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需要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少年兒童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凡已入學的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按照當地學制的規定,學習到畢業,而不能中途輟學。只有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學生不中途輟學,保證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實施,從而提高我國的民族素質。
2、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社會發展到今天,從現代教育理論的角度要求我們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蓮~山 課件]因為教育本身是為了培養學生優良的、全面的素質,而不是單純的灌輸科學文化知識。開展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學生的素質,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文化氛圍。中學生一方面要自我約束,遵紀守法,另一方面,其學習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條件和穩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中學生安全教育恰恰在這兩方面得到了全面體現。
3、正確引導特殊中學生的需要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多數與生俱來就有優越感,攀比之風日盛。當願望不能實現時,少數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學生便動起了歪腦筋,把手伸向了周圍的同學。造成許多學生宿舍內盜竊事件時有發生,有許多學生的錢物也被搶劫。有些女生為了錢,結交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為「友」。同時,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礙。由於心理狀態不好,導致個別學生面對繽紛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對突發的意外事故及人身傷害等束手無策。
4、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的需要
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校中學生數量不斷上升,校園社會化現象日益明顯,校內和校外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學生被攔路搶劫或被他人傷害,學生宿舍內錢物丟失、女生宿舍內遭流氓滋擾、酒後滋事、斗毆事 件等屢屢發生。大量事實說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今後走向社會要遇到的問題。中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和安全常識,不僅可以做到在校期間自己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他人,自己不違法違紀並能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而且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5、提高中學生安全意識的需要
當前中學生安全意識普遍比較淡薄,自身安全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學校一再三令五申宣讀《學生校內外安全公約》及處罰辦法,給學生發放並學習《安全事故手冊》,但在學校總有學生追逐打鬧、滑行樓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門、圍牆的,有體育課上不聽從老師要求的,實驗課上未經老師允許,擅自觸摸葯品進行違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規則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闖入施工現場的,有結伙斗毆、盜竊的,有滋事尋非的,在自身財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錢物隨意亂放,離開宿舍不關門窗,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另外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社會了解不夠,一些社會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等,騙取中學生財物。還有的中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夏天不注意游泳安全,冬天不注意滑冰安全,平常不注意飲食安全,購買廉價過期食品和飲料,心存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中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看到違法違紀事件,沒有關繫到自身利益,裝作視而不見。認識不到打架斗毆、盜竊等給自身、他人、學校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不採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因此,要切實加強中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學生安全的防範意識。
E. 作為中學生,要具備哪些基本科學素養
在運用高素質的科學素養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運用高素質的科學素養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應該運用自己對一些近期流行的科學概念和常用的一些科學名詞的內涵的認知和理解。
審視自己的工作過程、程序、目標、環境、范圍、邊界、影響和關聯,要考慮運用新的科學概念和新的科學知識對原來的過程予以調整,對原來的程序作出修改,對原來的目標進行提高,對原來的環境進行適當的變更,使其更趨和諧,對原來的范圍作出新的界定,使其更趨合理,對原來的邊界考慮重新勘定和劃分,以便更加清晰地反映界內與界外的不同
F. 現在中學生素養含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 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G. 中學生會生活素養的好方法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作為一名中學生,大家都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健康就顯得極其重要了。為此,我們應該養成如下良好的健康習慣!
一.要讓自己過的充實,充實的生活會讓我們的心理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為此,我們應該認真聽課,每天完成一定的作業。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無聊與迷茫,而是感覺到生活中自己的角色很明確,會擁有成就感,做事也會有動力感。
二.健康貴在身體,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讓我們去應付諸如學習之類的事情。而身體的健康在於飲食、運動與休息!為此,我們要保證規律的三餐,適量的三餐,營養的三餐。我們更要保證每天至少一個小時的運動和至少九個小時的休息。
三.為了讓自己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晨起晚睡要刷牙,每周一次洗澡及兩次洗頭是最基本的要求。少吃垃圾食品、街頭不潔不凈的小吃,多吃蔬菜水果。
四.學會對他人和自己微笑,要樂於助人。這樣在學校的集體環境下,你將會從他人身上獲得更多的快樂,而讓自己擁有快樂的心情。
H. 中學生素養包括哪些
文化 禮儀 自律 交際
I. 中學生的素養文章
讓我都來誦讀古詩詞, 朋友。古詩詞這源遠流長而又生生不息的激進文化中吸取營養、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吧!
積淀在每個華夏後裔的血液中。題材廣泛,
古詩詞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舉凡宇宙人生,羈旅宴遊,民生國計,邊塞風雲,春花秋月,嶺雲塞草,鳥獸蟲魚無一不可入詩;風格多姿多彩,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鬱,孟浩然的清雅,王維的冷峻,高適、岑參的悲壯
------ 不勝枚舉。詩是一種語言藝術。語言的魅力在詩詞中得到充沛的發揮,而且語調節奏相處得當。
媽媽就天天教我讀古詩詞。剛開始,
伢伢學語的時候。並不懂得它意思,一心只顧快點背熟了進來玩,如果媽媽督促就認認真真地背。反過來說,如果家長不督促,就對它置之不理。後來我進了小學,通過老師的講解,逐漸讀懂了一些古詩詞,體驗古詩詞優美的意境與意思,漸漸地愛上了現在已經上了六年級,雖然學習很緊張,但我總是抽空閑時間去讀古詩、背古詩。特別是學校近一年半來以古詩詞為重點的教育,使我更加迷戀於它
第一步便查閱工具書、上網或問老師弄清它內涵。記得在五年級時, 每當我接觸一首新的古詩詞後。遇到一首辛棄疾的詞《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怎麼也弄不懂它其中一句的意思。還按照習慣的讀法,錯把那句讀成了七八個 / 星天外,兩三點 /
雨山前。當時我非常渴望弄清它意思。查工具書,上網查資料都一無所獲。最後,只好去問韋老師。老師的解釋下,終於明白了真正的意思。也明白了正確的斷句應該是七八個星 /
天外,兩三點雨 / 山前。
知道了什麼季節的草是草色遙看近卻無。什麼季節的風是吹面不寒楊柳風。什麼季節的夜晚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古詩詞陶冶了心靈,
從古詩詞中。空虛了頭腦。當我寫作時,一些美好的古詩詞便在腦海里盪漾,使我不知不覺地把它用入文章中,寫出來的文章也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