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竹中學
A. 四川省東電中學和四川省綿竹中學,哪個學校好些教學和教師待遇,哪個學校好些謝謝!
綿竹中學,沒得懸念,甩東電幾條街了
B. 四川省綿竹中學的解放後
(1949--)
1949年12月25日綿竹解放以後,四川省教育廳命名本校為「四川省綿竹中學」。
198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
1985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文明學校」。
2001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學校還先後獲得省校風示範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百所藝術特色學校,並連年榮獲德陽市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學校現有教職近200人,其中有中學特級老師工人,高級教師40人,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7人。現有教學班40餘人,在校生2500餘名,恢復高考以來,已為大專院校輸送了5000多名優秀畢業生。
目前,學校已經正式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C. 四川省綿竹中學(就是綿竹縣中)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
綿竹中學(一般說的縣中),高中部,是公立學校,並且是國家級重點中學。
現地址在蘇綿大道。
綿竹中學實驗學校,初中部,是私立學校。
D. 德陽五中好還是綿竹中學好
綿竹中學噻!每年至少出一個清華一個北大,是德陽市最早一批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學校(不知道五中現在申請到沒有),每年本科上線率高居德陽市同類學校之首(絕不是吹牛)。綿中學校的第一名在德陽絕對是數一數二。給你說下最近幾年嘛:06年綿中第一名是德陽市理科狀元,四川省理科第十。07年本科上線率不是很好,不知道是第二還是第三 ,學校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08年就好了,三個清華還有幾個復旦、上交大、人大的。這不算啥。09年有八個人具備上清華的資格,但是最終由於各種原因只有兩三人報了。學校理科如果是考入了前四百名,穩上本科線!如果你還不心動的話,直接到五中和現在的新綿中去比較一下,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E. 四川省綿竹中學怎麼樣
簡介:四川省綿竹中學(MIANZHU MIDDLE SCHOOL SICHUAN),簡稱「綿中」,位於四川省綿竹市,是四川省一級內示範性普通容高中。 學校前身為始建於1316年(元延祐三年)的紫岩書院;1907年改辦新學;1949年12月四川省教育廳命名學校為四川省綿竹中學。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150畝,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教職工220人,教學班55個,學生3199人。
F. 四川綿竹中學是不是國家重點中學
是國重
1949年12月25日綿竹解放以後,四川省教育廳命名本校為「四川省綿竹中學」。
198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
1985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文明學校」。
2001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G. 綿竹高中的入學分各為多少
綿竹的普高只有兩所。
不同意第一個回答。
綿竹中學是四川省第7個成為重點高中的學校。
現在搬進了新學校,硬體設備都是一流的。
綿中中學的理科是整個德陽市最好的,重本率最高。
這個是依據上次期末考試成績來算的。
綿竹中學的文科只能說是一般了。
高中不依分數,是依等級,如果是綿竹本地學生,A1,A2絕對可以上綿竹中學。
A1絕對可以上德陽的中學。
說句不好聽的,任何學校都要收高價生,只要你錢夠多,不怕沒學上。
H. 四川綿陽中學和綿竹中學哪個好
肯定是綿中好撒,這么牛逼的學校,全國一百強,認真聽老師的話,包你考個好大學
記得採納啊
I. 四川省綿竹中學近五年有多少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
恩,有幾個吧,恩,我知道07屆有兩個,09屆有兩個,10屆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綿竹中學真的可以,相對於其他,綿竹中學時國家重點中學嘛,本科率90%有吧!
J. 四川省綿竹中學的書院時期
綿竹中學前身--紫岩書院始建於元朝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元光祿大夫行四川省平章政事趙世延捐薪,命綿竹縣尹任某,在城北二十里紫雲岩,宋張南軒先生讀書堂遺址改建書院,完工後由趙申請,元帝賜名為紫岩書院。書院賜名為「紫岩」系追念南宋抗金名將張浚。因張浚系綿竹人,號紫岩先生,乃張南軒先生之父。當時書院制度精詳,規模宏敞,皆蜀所未有。
明永樂初(公元1404年)。侍郎黃某奉命將紫岩書院遷於縣城東一里,即漢嚴君平所穿月波井側,系南宋承相張浚讀書地。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重新維修.有祠堂、有廳事、有左右廓翼三間,廳南為門,門東為月波井。覆之以亭,匾名紫岩書院。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再修,明末又毀。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知事尹漸逵捐薪再修於縣署側(即原瑞祥街小學址)名依舊。有講堂三間,宿舍十五間,皆草房。門有匾名曰「紫岩學院」。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更名景宣書院(景仰雨軒先生}.而紫岩書院廢。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縣人請添設紫岩書院於邑東一里址,未完工,招生住於城內川主廟內,名月波書院。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復遷城東一里舊址,。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又改名為紫岩書院。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知縣庄裕筠,山長楊聰,重新培修。到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停科舉建學堂,書院停辦。